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以前的年味和现在的年味对比图片(以前的年味和现在的年味对比图),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以前的年味和现在的年味对比图片(以前的年味和现在的年味对比图)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以前的年味和现在的年味对比图片(以前的年味和现在的年味对比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距离过年越来越近了,而每当这时候就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人感慨劳累了一年,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愁的人也会抱怨,现在的年味越来越差了,每年只是回家打麻将和送红包,根本就找不到过年的滋味。

而且,当人们都集中这一话题进行追忆的时候,有不少的人都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80年代的春节最有年味。对于这一点,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会有些陌生,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经历过80年代的春节,对于现代的过年方式早已习以为常。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心心念念的80年代的春节,又究竟是如何呢?其实,作为一位经历过80年代春节的人来说,我可以告诉大家:那些年是少有的“神仙打架”。

不过虽然一谈起必然是无尽的回忆,但由于岁月久远,还是只有一些零散的美好,并不能真正给出80年代之所以美好的原因。

想要真正弄清缘由,我们就不得不查阅自新中国以来的春节的变迁历史,看看夹在中间的80年代到底有何特别。

毋庸置疑,春节是中华民族民族文化得以集中展现的日子,也因为各种隆重仪式的举行,成为我们追忆历史,颂扬民族精神的庄严时刻。所以从历史定义来看,春节是全体国民的大日子,更是无数百姓期盼了一年的美好时刻。

不过,这个美好的时刻会跟随社会变迁而变迁,而且它尤其能集中反映时代的变化。

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的春节突出一个重点——喜。这一时期因为有历史背景,过去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日子中,过年基本上只能苟延残喘。

但是新中国成立了,而且通过一五计划,我们的经济又发展起来了。所以当时人们常在嘴边挂着一句话:从前我哪敢这样想。今年又比去年强。

也正因为如此,50年代的春节特别的喜庆,每一个人都会非常激动的去准备鸡鸭鱼肉,去购买水果糖。逛庙会的时候,大人们给孩子买个彩纸风车或者一串冰糖葫芦,大人和孩子一起疯,大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脸喜庆。

而且,各厂矿机关村庄都要举办文艺晚会,县文化馆也有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家里面,男女老幼齐上阵,大家都会准备最好的食物,然后一起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在吃饭之前,老一辈人会向小年轻们讲述过去的心酸,告诉孩子们,毛主席的伟大和当今时代的美好。

如果当时摄影的话,人们拍摄到的每一张照片,必然都是保持着发自内心的微笑......

紧接着是60年代,60年代的春节体现出一个字:紧。这同样也是时代背景影响的,当时我们和苏联闹了矛盾,之后又经历了自然灾害,所以大家的手头都很紧张。

到了过年的时候,父母长辈手头一般都比较紧张,但还是会挤出一些压岁钱,虽然钱不多只有一块两块,有的只有5角2角甚至是5分钱,不过那时候大家还是很高兴,因为大家的兜里都空了一年了。

在春节的晚上,大家还会小心翼翼的把红纸包裹着的红色小鞭炮拆开来单个放,随着啪的一声响,大家脸上先是一惊,随后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会露出喜悦的笑容,那笑声和响声似乎能让大家挺过艰难,让快乐延续一年。

再接下来就是70年代,70年代的春节体现出一个字:难。

70年代我们也依旧不好过,在短缺经济下,人们的消费主体依旧是排队,各种生活用品和副食品都需要凭票供应。那时候大家为了过节,必须要平时很小心的积累票,省下来的票,在过年的时候集中购买。

那时候过春节,大家更激动的是希望用票来做身衣服,买一双新鞋子。再然后就是我们所心心念念的80年代了,这个年代体现了一个字:变。

了解时代背景的人都知道,1978年我们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的时候我们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我们开始改变之前的贫乏状况,越来越多的生活资料和物质资料涌入,使得我们过年开始变得更加丰富。

而且最重要的是,随着收入的提升,人们的红包变得更厚了,而且因为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城和外出打工,这也是最早的民工潮,他们也对当年的过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因为物质资料丰富起来,再加上手头的红包丰厚了起来,所以80年代的过年,相比较于之前的六七十年代,就会显得格外好。

也正如大家所回忆的,过年时大家会买很多的鸡鸭鱼肉,过年还会炸油坨子,买很多的糖,还有鞭炮,这都让80年代远超六七十年代。

除此以外,因为当时80年代处在变革的开端,所以农村春节的传统习惯还未变,大家依旧对春节有着很深的执念,无论老人孩子,还是家里的劳动力,他们都把春节当做一年中最欢乐的时候,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欢乐,更是精神层面的欢乐。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前文提到的民工潮,如果了解过春运的人,应该清楚民工潮对于回家过年有着多深的执念。正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每个人劳累一年,就等着回家的那一刻,这种执念又进一步加深了80年代的年味。

当然,除了和前面的过年形成鲜明对比以外,80年代的过年也和90年代以及现在的过年产生鲜明的不同。

正如学者在研究春晚的变迁时,有细心的学者就发现了一个现象,人们对于春节的执念,受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也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

所谓的互联网的影响,是指人们深受现代文化的影响,他们渐渐的不再拘泥于传统文化,他们一年中可以从很多个时刻获得 *** ,已经不再拘泥于春节了。

而外来文化的冲击,则是指大量的洋节的入侵,这些洋节极大的冲淡了人们对于过节的期待,也在无止休的交际和花销中,逐渐磨去了对于春节的热情。

因此,80年代成为了永远的回忆,之后的90年代的过年就没有了美好。这并不是春节退步了,也不是我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了,只是我们的选择更多了,只是时代不一样了。

更多以前的年味和现在的年味对比图片(以前的年味和现在的年味对比图)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