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想过法考,实力、蒙提技巧、玄学缺一不可。
之前的文章都是在告诉大家怎么提高考试的硬实力,今天就给大家说说法考的蒙题技巧总结,让你遇到一些印象比较模糊、或者从来没有见过题时,辅助你排除错误选项,大大地提高你答对题的概率,相当于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而且出题人在出难点、陌生的考点时,往往会设置一些提示,很容易就能根据蒙题技巧判断出正确答案。
但一定要注意:蒙题技巧是在你毫无头绪的时候才推荐使用的,不是让你作为答题标准去检验的。有些学员因为蒙题技巧而去怀疑自己的答案,瞎改答案反而丢了分,学了这么久,这点自信还是要有啊!
法考客观题各科做题技巧+蒙题技巧(合集)PDF版本和小法、三诉的考前几页纸已经打包好了,还没有几页纸的考生,直接评论【加油】,我发给你。
一、多选题的蒙题技巧
多选题出现三选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多选题里面的选非题(选错误的选项),很多选非题都是由单选题改编而来的。所以大家做多选题的时候,实在不会就当作单选题来做,排除一个选项,接着把剩下的选项都选上,这个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多选题的正确率。
二、通用的一些技巧(法理学最为突出)
(一)选项不能太绝对,要谨慎
1、带有绝对的限定词的表述,往往都是错误选项,如下面这些词:所有......;任何......;一切......;凡是......;全部......一句话说的太绝对时,只要能想到任何一个例外情形,就可以把它否定掉。
2、反过来,如果一句话加上一些谨慎的限定词,一般都是对的,如下面这些词:特定的时期......;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下......;某些......;一定程度上......;一般情况下......;有可能......
例如说:“某A绝对是个好男人”,这句话很容易错,因为你随便说出他的一个缺点,都可以否定这个结论;但如果改成说“在某些时候,某A还算是个好男人”,这句话就偏显正确,因为只要他做了一次好事情,这个结论就是对的。
【例外】宪法由于是最高的效力,所以宪法部分说什么最高效力,任何不得相抵触等,很绝对的表述也是对的。
3、一句话的后面如果跟着个贬义词,那前面可以说的很绝对,例如:
“任何情况都不能非法征收公民的财产”
这句话是正确的。“任何情况都不能”虽然说得很绝对,但“非法”是贬义词。
但如何一句话的后面跟的是中性词,那前面就不可以说的太绝对,如:
“任何情况都不能征收公民财产”
这句话是错误的,这句话不存在贬义词,只有听着像中性词的“征收”,既然是中性词,那只要为了公共利益就可以征收。
再举个例子:
“法官不能 *** 涉”
这句话是正确的,干涉属于贬义词。
“法官不受监督”
这句话是错误的,监督属于中性词。
(二)结论下的太轻率,太片面
1、结论的表述如果过于轻率,一般都是错的,如:......是唯一的;只有......才能......;只要就能......;无条件的......;一定是......;仅仅......
2、反过来,如果结论的表述十分谨慎,一般都是对的,如:既要......也要......;不仅......而且......;不一定是......;仅仅......是不够的;......之一;......不是唯一的;不只......还有.....;......就不是......
道理也是一样的,一句话说的太绝对,很容易找到破绽,随便一个例外就可以否定掉它。如果说得十分周全,就很很难被否定掉。例如:
“限制自由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
错误,结论太轻率,某些自由法律是要限制的,比如侵害别人的行为
“自由对人至关重要,所以自由是衡量法律善恶的唯一标准”
错误,唯一过于绝对,除了自由之外,还有其他衡量因素。
(三)不同概念的专业名词不能划等号
两个不同的专业名词就代表着它们说表述的概念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选项说两个专业名词的概念是一样的,那这个选项肯定是错的,如:......就是......;......即......;......等于......;......是......的相加
例如:
1、“国法”是国家法的另一种说法
这句话是错误的。如果“国法”就是国家法的另外一个说法,为什么还要专门创造“国法”这个专业名词?说明这两者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2、故意杀人罪实际上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
这句话是错误的。如果故意杀人罪就是故意伤害的加重犯,为什么还要创造故意杀人罪这个罪名?直接称为故意伤害的加重犯不就好了吗?说明这两个专业名词是不能划上等号的。
三、注意选项的逻辑
一些选项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一定要能识别出来,这很有可能是出题人有意为之。
例如:
2017卷三第10题(单选题):陈老伯考察郊区某新楼盘时,听销售经理介绍周边有轨道交通19号线,出行方便,便与开发商订立了商品房预售合同。后经了解,轨道交通19号线属市域铁路,并非地铁,无法使用老年卡,出行成本较高;此外,铁路房的升值空间小于地铁房。陈老伯深感懊悔。关于陈老伯可否反悔,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属于认识错误,可主张撤销该预售合同
B.属于重大误解,可主张撤销该预售合同
C.该预售合同显失公平,陈老伯可主张撤销该合同
D.开发商并未欺诈陈老伯,该预售合同不能被撤销
【正确答案是D,但这道题的案情很像B选项的重大误解,单独依据选项很难判断出正确答案,出题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埋线索给考生】
重大误解属于认识错误的一种,所以如果B选项的重大误解正确,A选项的认识错误肯定也是正确的,但这道题是单选题,不可能AB两个选项都是正确的,所以排除AB选项。很多人轻易的就选了B,就是没有注意选项中的逻辑关系。
四、各科目技巧的提示
(一)理论法
1、马克思的联系律和发展观,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
“......是有联系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受影响的”,用肯定语气表述这句话的选项都是对的。
“.....之间有会发生紧张、矛盾、冲突”,也是对的。
“.....发展的、变化、不是一成不变”,是对的。
反过来,“......没关系、没有联系、不会相互影响”,一般都是错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其他所有主义都是错的,如法律万能主义,自由主义,法律中心主义等主义都是错的(注意:说法律中心是对的,但绝对不能加主义二字)。
3、不能违背逻辑,......和......互为前提,这种表述逻辑肯定是错的,例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法与社会互相依赖、互为前提和互为基础。【错!逻辑上就不可能互为基础,互为前提!】
4、......被法律调整、接受法律规范,这类表述都是对的;......可以超越法律,这类表述都是错的。
5、标着引号的法律格言,后面跟一个说明、解释这个格言,一般都是错的选项。
6、强调“需要解释、解释很重要、解释不可避免”,是正确的。反之,不需要解释是错的。
7、有价值判断,是正确的。反之,没有价值判断是错的。
8、宪法的数字一般是对的,但常考的提案,选民资格程序的数字需要多关注一下。
(二)刑法
1、关于“解释”知识点的题目,先用学过的知识判断这句话对不对,如果是对的,是扩大解释,如果这句话和你学的不一致,是类推解释。比如拐卖妇女、儿童罪,我们学过妇女指年满14岁以上的女性,儿童的年龄为14岁以下,如果将此罪对象解释为15岁的男性,那肯定就是类推解释。
2、为了单位利益就可以评价为单位犯罪,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单位和单位的多数人都得不到好处,就是个人犯罪,其他都是干扰(当然前提是这个罪名单位能够构成,因为单位犯罪具有法定性,像贷款诈骗罪就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3、如果不作为犯的案例里,对象是一个小孩子,行为人一般都有作为义务。
4、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的判断技巧(能解决多数情形):如果行为人想害的那个人没在案发现场出现,可能早就死了,甚至可能在外太空旅游,这个行为对他根本没危险,那么就不选打击错误,属于对象错误。但如果想害的人出现了,就选打击错误。
5、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站在网友的角度,用网友的朴素正义观念来判断会比较容易答对。
6、法条竞合犯和想象竞合的区分:法条竞合情形不多,大家学习过程中听说过的,一般看到这些名字就能判断出来是法条竞合,如果你有点纠结是法条竞合还是想象竞合,就选想象竞合。一般情况就是对的。
7、没见过的罪名一般都是错的,来凑热闹的。判断不出来的情况下,有常考的和没见过的,选常考的;有当年新增、修订的,选新增、修订的。
8、盗窃和侵占的区分,如果实在拿捏不准,一般就选盗窃。
9、注意看题目的形容词,出题人如果用了一些形容词,如“ *** 地”、“多次”、“用力”,来表达这个人太坏了,下手太重了,基本都是成立犯罪的,而且很有可能是重罪。反过来,如果这个人的行为是情有可原、值得同情,题干使用“不得已”这类词语形容他,这个人一般存在阻却事由,是无罪,或轻罪。
10、盗窃罪和诈骗罪的区分主要是看有没有处分,如果实在拿捏不准,一般考的都是没有处分的,不成立诈骗,成立盗窃。
11、“共谋”“明知”“事先”这些词出现,一般就成立共同犯罪,不会成立事后的一些犯罪,如窝藏、包庇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伪证罪等,因为作为共同犯罪人,做这些事后犯罪不具有期待可能性。
12、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一定要危害到公共安全。如破坏汽车,一定要危害到公共安全才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否则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
(三)民法
1、民法很多题的选项都是有逻辑关联的,如要么两个都对,要么两个都错,记得脱离题目,看看选项的逻辑。
2、要看清楚相对性,谁和谁约定很重要,每年都是坑,如保证人之间约定的份额分担不能对抗债权人,保证人对于债权人而言还是连带责任,保证人的约定只对后续的内部追偿有效。但如果跟债权人约定份额后,就可以对抗债权人。
3、如果没有坏人,没有人有恶意,也不成立欺诈。
4、构成表见代理,除了要求相对人是善意之外,还要求本人要有一定的过失,如:没有及时收回授权书,员工离职没有及时通知合作方等。
5、善意取得一定要看对方是不是无权处分,现在善意取得的坑一般都出现在这里,而且很难避免,如果你看到善意取得,就把无权处分写在纸上,去和善意取得相互对照,形成应激反应。
6、留置权如果无法判断出是否基于同一法律关系,就选不是。
7、担保中出现口头同意,就等于没有同意。
8、开发商一般都是坏人,广告有的内容就一定要做到,否则构成欺诈,就要承担责任。
9、只要是有单位的情况,肯定是职务侵权,不用花时间去判断是不是职务行为。
(四)刑诉法
1、刑诉一些很理论化的没有见过的知识点,一般是正确的。
2、“为了效率可以牺牲公正”,这句话肯定是错的,但如果改成“兼顾、优先、同等重要”,那一般都是对的。
3、看到数字要注意,比如12小时/24小时等陷阱。
4、补充侦查都是重新起算审理期限。(除了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的自行补充侦查)。
5、强制措施部分,“可以”一般是正确的,“应当”一般都是错的。(因为有多种强制措施可以选择,不存在只能用一种的情况)
6、审查起诉部分,“应当”一般是正确的,“可以”一般都是错的。
7、是否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原则,是否召开庭前会议,都是“可以”,不是应当。
(五)民诉法
1、反诉不用判断是否有牵连关系,一般都是有的。
2、第三人都无权提管辖异议。
3、法院开庭后,一般无需考虑是否有管辖权和是否有仲裁协议的问题。
4、证据相关的时间都适用举证期,这个数字要背,其他时间一般也都是对的。
(六)行政法
1、在行政法里,数字一般都是错的。以下知识点的数字一定要记住:许可和处罚听证的日期,复议和诉讼的起诉期间,做出复议决定的期间和一审审限,这几个知识点的数字一定背,尤其是起诉期,基本每年必考!
2、“规章设定了…”,一般都是错的。
3、“当场收罚款了”,一般都是错的。
4、许可的题目中,收费行为一般都是错的,许可中的数字一般都是错的。听证的数字要好好背一下。
5、行政强制措施、强制执行题目中,委托了别的机关或组织往往都是错的,强制措施、强制执行不能委托。
6、纠结要不要公开的时候,往往都是要公开的,说不属于公开范围基本都是错的。纠结要求 *** 息的人有没有资格时,这个人大概率是有申请公开的资格的!
7、强制执行程序的题一定要看有没有催告,没有催告就是违法的。
8、行政机关因自己原因延期举证、补充证据,不管理由看似多合理,大概率都是错的,都要视为没有证据,如:因为单位搬地方,负责人离职等理由超过举证期限,都应视为没有证据。
9、如果审查对象是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就不能附带审查,如果是这四个之外的其它规范性文件,就肯定可以附带审查。
10、无法判断国家是否要赔偿时,国家一般都是不赔的。
11、授权的权力来源必须是:法律、法规、规章,来源于其他任何地方,一般都是委托(被委托者没有主体资格,不可以做被告)。
(七)三国法
1、单选题:只要能百分百确定其中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那就不要犹豫直接选,不要再去纠结其他选项好像也有点对,纯属浪费时间,不要钻牛角尖。
2、多选题:擅用排除法,只要能排除掉两个错误选项,直接就可以把剩下两个选项选上了。多选一般选三个选项的概率会比较大,如果已经确定了其中两个选项是需要勾选的,另外两个选项中只能确定其中一个不需要勾选,那最后一个选项多半也是要勾选的。
3、看清楚题目问题:选对还是选错?选符合还是不符合?
4、太绝对的选项不要选:“只要……就”“凡是……都”一般都是错的。
(八)经济法
1、银行土地比较难,有些点考得比较偏,但很多没见过的选项和内容都是正确的,所以遇到没见过的,一般都是对的,甚至很多年份都是ABCD全选。
2、经济法很多点考的都是法条原文,或者考法条里面的某个规则,这种读起来很顺口,用词规范、严谨,一看就像法条的句子,一般都是正确的!
3、同理,如果经济法某个选项读起来很绕口,大概率是错的。
以上蒙题技巧都是些比较通用的,是我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的,考前要多看两遍,在你答题毫无头绪的时候可以帮你蒙的更准确一些。我把这些技巧整理成了PDF文档,大家可以打印下来看。
直接评论:加油,即可免费领取蒙题技巧通用版PDF。
另外,还没有领取小法和三诉的考前几页纸,也可以找我拿份,早点背!
最后的最后!
请务必注意:
相信第一直觉,不要改答案,改一个错一个!
相信第一直觉,不要改答案,改一个错一个!
相信第一直觉,不要改答案,改一个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