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投笔从戎的“书生名将”。
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们选择投笔从戎,立下赫赫战功,从而成为一代名将。
并且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百无一用是书生”是多么的荒谬!
那么,他们都是谁?在他们身上又发生怎么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东汉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因家境贫寒,班超靠替官府抄书文书来维持生计。而他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于是选择投笔从戎。
正值窦固带领大军讨伐北匈奴,因而,在北征的队伍中见到了班超的身影。他担任代理司马,后因多次率部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受到了窦固的赏识。
于是,派遣他和郭恂一起率领36人出使西域。首先,班超率部杀掉北匈奴使者,征服鄯善国。此后的31年里,他征服了西域55个国家。
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成功建立了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西域都护府。巩固了东汉王朝与西域的关系,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汉朝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
谢艾,十六国时期前凉名将,他儒生出身,从军前担任主簿一职。
公元346年,后赵皇帝石虎趁前凉国丧之际,兴兵犯凉,企图并吞河陇,一统北方。在名将麻秋的带领下,赵军接连攻克数城,直逼前凉都城。
在这危急存亡之际,谢艾被人举荐给前凉新君主张重华。于是谢艾临危受命,担任中坚将军,率领步兵,骑兵五千人迎击来犯赵军,首战便大败赵军,斩首五千多人,深受张重华的赏识,官至福禄伯。
随后,后赵军队再次来犯,围攻前凉战略要地枹(fú)罕。谢艾领命,再次出征,打响枹罕之战。先后在广武,临河,神鸟会战三次以少胜多,击败麻秋,王擢。
最终迫使石虎放弃灭亡前凉的企图,成功保卫 *** 在北方的最后净土——前凉政权。
陈庆之,南朝梁名将。
他自幼跟随梁武帝萧衍,担任随从,颇受萧衍信任。还在18岁时成为萧衍的主书,后官拜奉朝请。直到41岁,陈庆之才开始与军旅挂钩。
他先后出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仁威将军,统帅南梁7000白袍军北伐,席卷北魏半壁江山,历经47战,连取32城,并且一度攻占北魏帝都洛阳。所向披靡,无所不前,黄河两岸为之震动。
虽然,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弓弩,不善骑马,但他善抚军士,富有胆略,善于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将士们都愿意听从他的号令,愿为之效死力,并且他屡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时有有名的民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作为寒士的代表,进士出身的他也曾怀着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在官场上摸盘滚打,执教兴学,并且还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篇。
然而,却因刚正不阿,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即便如此,他没有放弃一颗报国之心,当宋夏爆发后,范仲淹领命与韩琦一起戍守西北,担任陕西经略安抚诏讨副使,他积极更改军队旧制,训练了一万六千“康定军”。还逐渐培养出狄青,种世衡,郭逵等有才干的将领。
同时他主张修筑城防,加强边防守备,切断敌军通路,并对西夏采取分化瓦解,围堵消耗的策略,徐图西夏,最终使得李元昊向北宋称臣,西夏军队不敢轻易侵犯范仲淹所统辖的地区。
辛弃疾,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
在人们印象中,他是一位千古留名的大词人,更是有“词中之龙”之称。而他的词豪迈奔放,饱含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这是与他早年经历和心中抱负有关。
青年时,金军大举南侵,辛弃疾招募2000壮士,毅然投身抗金大业中。曾参与耿京起义,后怒斩义端,并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
随后,多次上书抗金战守之策,并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建飞虎军,稳定了湖湘地区。
然而,却得不到朝廷支持其北伐之心,反而,屡遭弹劾,罢官闲居。好不容易等到主张北伐的韩侂胄(tuō zhòu)起用主张派人士,可是,却不听从辛弃疾长远打算的建议,盲目出兵 终致兵败苟和。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奈何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不过,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 *** 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及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文天祥,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 ,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也是宋末三杰之一 。
早年,他高中状元,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后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数度沉浮,在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
当元兵大军压境,宋军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时,文天祥当即散尽家财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 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勤王,抗击元军。
此后为南宋朝廷抗击元军殚精竭虑,数次与元军抗战,终因寡不敌众,叛徒出卖,兵败被俘。
而后文天祥被押解到了元大都,囚禁三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最终从容就义,年仅47岁。并留下一篇千古名篇《过零丁洋》来明志,尤其末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为人津津乐道。
于谦,明代大臣,民族英雄,早年进士出身,历任御史,江西巡按等职。
在土木堡之变后,英宗朱祁镇被俘时,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拥立代宗朱祁钰即位,稳固朝纲,升任为兵部尚书。
后面对瓦剌(là)大军压境时,于谦整饬(ch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领22万将士 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当瓦剌太师也先企图利用英宗逼和时,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直接回绝。后在他精心策划下,最终赢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成功保住了大明江山。
却也因此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后 遭到冤杀,并留下“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名言。
王阳明,即王守仁,明朝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以及教育家。
提起王阳明,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位与孔孟一样的教育家,文学家。而他也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弟子也人数众多,被称为“姚江学派”。
阳明心学更是传播甚广,还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对整个东亚的文化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也是一位能够领兵打仗的将领,曾率部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也曾用35天镇压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后因军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袁崇焕,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
他35岁时考中进士,担任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他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 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于是,他前往觐见明熹宗朱由校,破格进入兵部任职。后逢后金的进犯,他抓住机会自荐 ,又被破格提拔为兵备佥(qiān)事,督关外军,开始在辽东经营。
期间多次击败后金的进犯 ,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因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在崇祯帝即位后又得到了启用 ,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 天津军务。
并在皇太极来势汹汹,直逼京师之际,率部将其击退,解了京师之围。然而,却遭到了魏忠贤余党弹劾,皇太极也趁机实施反间计,最终袁崇焕因“擅杀毛文龙” “与清廷议和” “市米资敌”等罪名,被判凌迟处死。
曾国藩,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也是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他是道光时期的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曾国藩积极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不断为清 *** 收复失地,成功将太平天国覆灭,挽救清朝于风雨飘摇中,又为其续命几十年。
而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倡议下,清 *** 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也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还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甚至还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更是被誉为“洋务运动领袖” ,“近代史之父”,还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十位“书生”名将。
一直以来 “书生”总跟“文弱”联系在一起,给人的印象都是,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
但当国家危难之际,他们也会有人选择投笔从戎,为国而战,抒写属于他们的荣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