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趣味法律小知识手抄报(趣味法律小知识大全),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趣味法律小知识手抄报(趣味法律小知识大全)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趣味法律小知识手抄报(趣味法律小知识大全)

獬豸,懂人言,知人性。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

相信正在看推送的考研小伙伴们肯定不会对“灋(fǎ)”这个字感到陌生。“灋”是汉字“法”的古体写法。但你知道“灋”字的三个部分:“氵”、“廌(zhì)”、“去”分别都具有什么内涵吗?

图1 灋

今天,小果师姐将从“灋”字出发,为大家讲讲獬豸——中华民族的法之图腾。

壹 | “灋”字的解读

关于“灋”字,《说文解字》是这样解读的:“灋,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意思是说:“灋”,就是刑法、法度。因为法需要像水的平面一样不偏不倚,所以是“氵”字旁;“廌(獬豸)”是古代传说的神兽,形似牛,头生独角,能辨别是非,见到品行不端的人就用角去顶,将其驱逐,所以含有“去”字。

后来,出于便于书写和记忆的需要,“廌”字从“灋”中被简化,写为“法”,但“法”字所象征的中国法律传统文化并没有随之消失。

图2 李斯的灋

贰 | 关于“廌”的传说

最早关于“廌(獬豸)”的传说载于汉代王充《论衡·是应》:“鹿者,一角之羊也,情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圣兽,助狱为验。”正是有獬豸相助,皋陶才能够在公正明允的基础上将天下治理得无虐刑、无冤狱、卑鄙小人或避或改,致使天下太平。虽然獬豸决狱这一传说无法考证真假,但獬豸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受到历朝的推崇,自此,獬豸成为法和公正的代名词,成为中华民族的法之图腾。

图3 卡通獬豸

那么“廌”究竟是什么样子?在古代,廌也称解廌、解豸、獬豸等,从史籍记载来看,关于“廌”的说法不下四种。

第一种说法如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描述,似牛。

第二种说法是似羊,如汉代王充的《论衡·是应》中的描述,又如《后汉书·舆服志下》:“解豸神羊,能别曲直”。

第三种说法是似鹿,《汉书·司马相如传》中记载:“解廌,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于朝廷,主触不直者,可得而弄也。

图4 獬豸牛鹿羊形象

第四种说法是似麒麟,如《隋书·礼仪志》引蔡邕曰:“解豸,如麟,一角。”

图5:獬豸麒麟形象

综合以上,廌形如牛、羊、鹿,与麒麟的形象有所相似。

图6 你开心就好

叁| 獬豸的发展

①春秋战国时期: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后称“獬豸冠”。《秦会要订补》卷十四载:“侍御史冠獬豸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②东汉时期:

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唐朝的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送韦侍御先归京》写道:“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

图7 獬豸冠

③明清时期:

明清官服体系中,文官官服绣有飞禽,武将绣有走兽,但监察、司法类官员虽在文官之列,但其官服并未绣有飞禽,而一律绣獬豸,这是武将才用的走兽类。如此特别安排,其实彰显了古代先民对于公正司法的追求和对司法权威的尊重。

獬豸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和“光明天下”的象征,也就是说从古至今衙门外的那两个守门石兽,并非是石狮子或麒麟,而是獬豸。

图8 文官官服图案

图9 监察官员官服图案

④近现代:

今天,法律出版社的徽标便是独角兽。而在众多法律院校中,獬豸雕塑也是其校内最重要的法律景观,在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门前也比比皆是。

图10 法律出版社徽标

图11 獬豸雕塑1(西政)

图12 獬豸雕塑2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今天的小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这是师姐新开的专栏【趣味法律知识】,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日后师姐还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法律小知识哦~

更多趣味法律小知识手抄报(趣味法律小知识大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