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童年的春节从放寒假开始。就像那首过年的歌谣一样,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在一天天的忙碌与期盼中,等待着新年穿新衣、吃好物,心里美滋滋的。
正是从小经历了劳动教育,所以一直比较独立,擦玻璃、蒸馒头、包饺子、贴对联……想想当时还是很有责任感的。
除夕,我在家里包水饺,爸爸就会去贴春联、过门钱、出门见喜、福字,都是他自己写的,说到这里,还想起来帮爸爸写春联,他写完,我负责找地方晾干,每到这时,家里地面上就铺满春联,一般到下午就干了,有的福字比较大,或春联比较长,个别字难干,得等到第二天才能收,以前村里的春联都是自己写,所以左邻右舍的春联都是我爸爸负责,等收起来,我们就分头给人送去。
有时候,上午包不完水饺,就吃完午饭接着包,因为人多,以前包水饺也会准备好几顿的,所以办的多,时间也长,有时候吃完晚饭,还会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包水饺。
小时候,过年的新衣服都舍不得早穿,都是等到除夕前一天晚上洗完澡,除夕那天下午才换上,有时候还会等到大年初一拜年时再穿。那时候拜年都是六点就起床,天还是黑的,叫着叔家的姐姐弟弟一起去奶奶家拜年,去到奶奶家,就爬到炕上,因为一会儿后去拜年的人就很多了,屋里满满都是人,为了给拜年的人留地,我们就在炕上吃糖、吃瓜子、花生。那时候,年龄大的人家里会专门准备凉席铺在地上,给拜年磕头的人用,免得他们弄脏了裤子,一般是男的磕头,我小时候好像没磕过头。记得那时候的压岁钱是从五块、十块开始的,后来逐渐二十、五十、一百、二百。等拜年的人去得差不多了,也得九点多了,然后自己再回家。
我爸妈家里兄弟姐妹多,也就是我的姑姨多,家里孩子也多,而且年龄也相差不大,寒假里,通常会去姑家住几天,去姨家住几天,一直住到正月十五,拿着姑和姨给买的滴滴灸、泥墩子、小蜜蜂、钻天锥回家。因为连着好几年都去她们家,连她们家的亲戚、左邻右舍也都认得我了。
想想,还是小时候的年味最浓。写得都停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