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徐祯霞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第一次听到《黄土高坡》这首歌时,我便被震撼了,并且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喜欢上了这种豪气冲天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粗犷、豪迈、雄壮、辽远,且余味悠长,让人听了有说不出的惬意和舒畅,就像刚刚吃过了一顿热辣辣的火锅一样酣畅淋漓。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陕北民歌,也是我第一次听到来自陕北那片黄土地上的声音。
陕北民歌版的《黄土高坡》是范琳琳唱的,它是我第一次以音乐形式接触到的陕北民歌。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更没有手机。家里仅有的是一台砖头大的收音机,这是我们姊妹几个吵着闹着让父亲买的,父亲拗不过我们,只好遂了我们的心愿。有了这台收音机,才使我有了一个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我最初对文学和艺术的喜爱便得益于这部收音机。说来也奇怪,在幼小的年龄,我最初关注到的竟都是与陕北有关的事物,在这部收音机里,我听到了路遥的长篇小说连播《平凡的世界》,我听到了中华大地第一次强劲刮着的陕北民歌风,《黄土高坡》一经范琳琳唱出,迅速地火了起来,街头巷尾,红极一时,也风靡一时。
于此,我喜欢上了陕北民歌,于是我便会刻意地去关注和听一些陕北民歌,我在收音机上又听到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走西口》《三十里铺》《兰花花》,从很大程度上说,陕北民歌为我打开了一扇音乐的天窗,让我感知到了音乐的力量和美好。虽然我没有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但多少年来,我对于音乐的喜爱一直痴心不减。
在《黄土高坡》之后,又火了一首《信天游》,这首歌同《黄土高坡》一样,一经唱出,便迅速风靡全国,为众多的音乐爱好者所喜爱。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录下了这首歌的歌词,自以为很纯粹地模仿着这首歌的演唱,我希望能唱得跟原唱一样,一点儿不走样、不走调。我虔诚地学着,一丝不苟地学着,用十二分的热情学着,现在想来,比在学习上投入的心思和专注要多得多。
陕北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它空旷、荒凉,地广人稀,却诞生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有时,我会想,假如当时 *** 没有在延安建立革命根据地,没有在延安开展民族自救,我们国家的命运会是什么?我们现在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命题,也是一个永远不会有答案的命题。但正是这片贫穷苍凉的土地,挽救了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命悬一线之际,找到了生存的希望,找到了安营扎寨和成长的空间,并重新发展壮大,从而实现了一个民族的新生和独立,实现了一个民族的自尊与自强,实现了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复兴,也正是因为陕北这方土地,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今天。忆往昔,往事不堪回首,看今朝,大地峥嵘,繁华锦秀一片,十三年的艰苦卓绝,十三年的自强不息,十三年的矢志不移,终于赢来了民族的大统一和大繁荣。
也或许,正是因为陕北的特殊地域原因,才衍生了陕北民歌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个地方地广人少,人们在生产劳动之中,因为不方便与人沟通和交流,便用唱歌来消除劳动中的孤独、寂寞和枯燥,在这个山梁上唱的,在那个山梁上能听到,在那个山梁上唱的,在另一个场院和山沟里能听到,人们用它来消除寂寞、传递心声,也是男女之间传递情爱的一种方式。某个男女青年在想对方想不着的时候,就用歌声来传达心声,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与惦记,对方在听到歌声时,再用歌声进行回应,在一来一去的歌声中,心就走到了一起,这也是陕北人表达爱情的最佳方式。
其实,陕北是一个多民族混合地区,从商周时代起,鬼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氐、突厥、党项、羌、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先后以战胜者的雄姿,走上这块历史舞台,从而上演了一幕幕历史壮剧。在秦汉以前,多以游牧方式生活,及至西汉以后,农耕业大规模发展,成了半农半牧区,这也是陕北民歌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游牧民族多爱放歌,以表达生活的喜怒哀乐,由于民族融合,相互影响,就形成了传统上的陕北民歌。他们在劳动中歌唱,在歌唱中劳作,于是出现了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等,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从各方面反映了陕北人的生活,唱出了他们的苦乐和爱憎。
当社会制度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比如,后来广为传唱的《兄妹开荒》《南泥湾》以及《东方红》等也属于陕北民歌的范畴,它们是在毛主席领导的革命红军在延安劳动生产时期创作的歌曲,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新生活极大的信心和热情,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幸福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这些黄土地上的歌声,我将它称之为“黄土谣”,因为它是体现那个地域特色的一种民间原生态艺术表现形式,也只有在那片黄土地上,才会产生这样的音乐,也只有在那样的自然条件下,才具备那样的嗓音和腔调。大凡认识陕北人的人都知道,陕北人有着一种很重很浓的鼻音,如果我们模仿他们,我们非得捏着鼻子才能学得像的。由于陕北人居住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人与人交流不方便,彼此要交流,必须提高嗓音,隔沟高喊,肺式发音远远传达不了信息,所以来自腹中强烈的气流冲出鼻腔,形成了陕北人鼻音重的特点。
后来,认识了多个陕北人,也与他们有了一些或多或少的交往,每次在机会允许的情况下,我总想听他们唱一唱陕北民歌,原汁原味的、不带任何包装的、原生态的生活民歌。在我的印象里,多数陕北人都是善唱爱唱的,而且也都有歌唱的天赋和热情,在某些场合,一提出让他们唱歌,他们都会很爽快地应允,并饱含 *** ,一边唱一边扭着秧歌,于是,一个个黄土地的故事便飘然而至。
在我的概念里,陕北民歌多是生活化的小调和曲子,有画面感,故事性强,情感表达率真,每一首歌传递给听者的都是一种浓浓的生活氛围,就像人与人之间在叙家常和讲故事似的,非常亲切。比如《兰花花》《三十里铺》,还有表达爱情的《走西口》《世上哪有树缠藤》,表现劳动场景的有《赶牲灵》和《劳动号子》等,生活气息都相当浓郁。所有的歌唱莫不与生活息息相关,莫不围绕着生活拉开,让人听了身临其境,立时能融入到那种情景和氛围当中,它的生活化、情景化和其独有的腔味,正是陕北民歌最大的魅力所在。
民间的东西才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民间的也才是最原生态的,陕北民歌的地域性决定了陕北民歌只能是陕北民歌,是别的地方所无法效仿和复制的,也只有陕北人才能唱出那个况味,也只有真正的陕北人才能将陕北民歌唱得意气风发、激越昂扬、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而在陕北人之外,纵然很多人喜欢陕北民歌,爱听爱学唱,总不如陕北人地道,而无法成为真正的陕北民歌歌唱家,真正好的民歌歌手仍然是出自陕北这片黄土地。比如陕北民歌歌王王向荣,以及近年来从星光大道上走出来的王二妮,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地地道道的陕北人,他们深情的演唱将陕北民歌推向了全国各地,让人们通过不同的渠道听到陕北民歌那悠扬婉转苍劲辽远的旋律。
每每在哪里一听到陕北民歌,我就会想到陕北,想到陕北那片神奇的黄土地,那片土地上诸多的与众不同,那里的窑洞,那里高高的山梁和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坡,那些个头戴白手巾的老农,那些在四处找食的羊群,那些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悲壮一页的土地,在那些土地上可歌可泣的英雄和他们杀身成仁、誓死如归的故事,以及宝塔山和延河水,甚而还有那喜庆的剪纸,无不令我思潮激荡、浮想联翩。
窗外,不知谁家的一曲《三十里铺》正自屋内飘出,我静静地听了起来……
>>>>精彩阅读:(直击↓标题可阅读)
内蒙山曲之《山曲出在咱口中》唱的好
雷佳 王宏伟《看妹妹》唱的太有感觉了
《我知道妹妹你等着我》吴培斌 好听
陕北唢呐 PK山西唢呐 太拘谨了 你最喜欢哪个?
看更多【陕北民歌-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