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竹是雅物。每当晚霞铺天,夕阳西沉的时候,那由一株株亭亭玉立的竹子构成的一把把绿大伞,在微风的吹拂、夕阳的照耀下,与天地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难怪千百年来,竹一直被艺人所雕刻,被诗人所赞美,被游人所向往·····当我心潮澎湃、无限感慨之时,一阵阵微风夹着一撸撸清风想我袭来。,我望着竹青雕作品不禁思绪万千,并低头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爱竹子那优雅高贵的品质,但更爱它坚韧不拔的精神!苏东坡的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中国也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言简意赅,却颇为精妙。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汉族竹刻家们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涌现了“嘉定三朱”等诸多竹雕大家。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也是汉民族族宝贵的艺术财富。古时士人,于仕隐的同时,还追求一种“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的平顺和谐、雍容典雅的生活美,各式书斋清供,文房器玩,都是这种价值取向的外在表露。其中有一些只适合把玩,或者放在几案上彰显主人情趣修养、并无太大实用性的玩件,因具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又寄寓着个人的文化趣味,尤其受到文人们的青睐。
竹子的质地坚韧,纹理致密,是雕制工艺品的理想材料。早在唐宋时期,竹雕技艺就流行于南方各地,工匠利用竹根、竹节、竹片,根据自然造型,摹物取态,创作出各式器玩,专供人们闲暇时把玩欣赏,如荸荠、莲蓬、佛手、花卉、动物。也有出自现实生活之外的题材,如神话人物、寓言故事等等,大者不过尺,小者盈盈一握,精雕细琢,极富艺术造诣。人们空闲无事的时候,持于手中把玩摩挲,一则平衡内心,去除杂念,在现实当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同时也可以令思想获得陶冶,身心得到修炼,是追求悠闲自适生活情趣的一种乐事。人简如竹,是一种质朴;人清如竹,是一种境界。人正如竹,是一种品质;人淡如竹,是一种超然,世代中国人对竹雕的倾心,代表了对平淡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更是对一种心灵信仰的执着与坚守竹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对竹多年竹接触中发现它的美无与伦比,从土壤里长出的嫩竹笋餐桌上的美味,还可做成竹笋酒等。竹子还是日常生活用品的必须品,比如筷子,牙签及建造房子等等近年来对文墨的喜爱渐渐的对竹工艺品有了更多需求,在追求更高的工艺同时回顾一下精品竹工艺是如何产生,它的精贵之处在何处。做成精品竹雕艺术品必须选生长2年以上的竹子,如太嫩竹品质地不够坚毅,所雕作品,不易存放。越老竹片雕刻成色越优美,顶端太小,容量小不好雕,选材截优中部位为最佳,在切割时注意不能切到肉割到皮,从大山运出时不能刮花皮,从几百株竹中挑出几十片竹品。原材料选好后进入除虫防霉程序,在盐水里煮上一晚晾晒。从种植到成品需经过岁月的磨练以及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才能出来一个能配得上工艺精湛的手工制作者精心设计及雕刻,是啊哪一步出错都会影响作品。当一件优美作品在手看上去行云流水,美轮美奂,看似一气呵成,实质是经过九九八十一刀,千刀万剐。在工艺上有很多讲究比如,留青或三维立体雕。留青雕用的刀片薄细为多,而立体雕用的刀片细厚。竹片的层次要掌握好,每层的色差及质感不同。在表象不同的内容运用的刀法不同。在表现山体时用的刀法以坚毅棱角、而雕到人物造型就用柔美为主,表现厚重的时候落刀有力且深等等。精美的作品越久,经过岁月再次洗涤竹子不同层次的美逐一呈现愈发明显,岁月的美,手感润滑。竹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欢迎,文人墨客的追捧。当你来上一篇字画,需要垫手腕的好竹阁,思维行云流水般畅快,诗兴大发。万事相辅相成。在经济发达的时代,更多满足需要精神方面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竹子生生不息,绿色环保。开发智能产品工艺品尤为重要。竹子全身是宝也能为人类提供更多二氧化碳,但它索取的只是土壤、水、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