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农村小河里常见的鱼(野生河鱼都有什么小鱼图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农村小河里常见的鱼(野生河鱼都有什么小鱼图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农村小河里常见的鱼(野生河鱼都有什么小鱼图片)

今天要讲的可能是原生缸会出现,或者钓鱼爱好者偶尔会钓到的一些原生鱼。

将几个科目的鱼全部放在一起,但是关于每一种鱼的细节描述不会缺失。

希望能提供给玩家一些饲养灵感,毕竟去菜市场有可能也能遇见,带回家好好养也很好看的!

鲤形目

鲤科

一、光倒刺鲃(bā)

生物学特征: 本鱼体略成圆柱状,稍侧扁。头稍尖,有2对触须。鱼体为青灰色,腹部银白色,鳞片大;成熟的雌、雄鱼皆有追星,尾鳍叉型,体长可达60公分

野外种群:正常, 分布于长江、钱塘江、闽江、九龙江、珠江、元江、台湾岛及海南岛等诸水系

罕见程度:常见

成鱼体长:60cm

饲养难度:一般

饲养温度:18-28℃

饲养环境: 性情活泼,游泳能力强,主要栖息于河川中下层水域且水流湍急,底质为砾石的河段,幼鱼常可在溪岸的浅水区发现

混养建议: 属杂食性,以水生昆虫、小鱼及藻类为食,可搭配些鳙鲃等滤食性鱼类

二、光唇鱼

生物学特征: 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呈浅弧形。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吻圆钝,吻褶短,未掩盖上唇,边缘光唇;成体吻部具粒状角质突起。口下位,马蹄形。

野外种群:正常,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及台湾等,一般生活于山区小河流中,体长可达19.2公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上海

罕见程度:常见

成鱼体长:20cm

饲养难度:一般

饲养温度:15-32℃

饲养环境: 光唇鱼喜栖息于石砺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

混养建议: 性杂食,以着生藻类、水草为主食,可搭配体型相近的鱼

三、长鳍虹彩光唇鱼

生物学特征:体高,侧扁,背缘显著隆起,腹部圆,尾柄细。头尖,头长小于体高。吻突出,吻长稍短于或等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下唇分左右两侧瓣,较发达。须2对,口角须稍长。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为硬刺,末端柔软,后缘具锯齿,体侧具5条黑色垂直宽带

野外种群:需保护,原产于中国东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的淡水

罕见程度:少见

成鱼体长:29cm

饲养难度:一般

饲养温度:18-30℃

饲养环境: 长鳍虹彩光唇鱼是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中型鱼类,适应性强,饲养环境有造流状态会更好一些

混养建议: 杂食性且性格温顺,是不错的水族箱混养品种,可以接受各种饲料

四、条纹小鲃(bā)

生物学特征:体侧扁,呈纺锤形,须1对,眼上方具红色光泽,鳞片大。鱼体呈银青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金黄,体侧具4条黑色横纹及若干不规则小黑点。尾鳍叉形,雄鱼的背鳍边缘及尾鳍带橘红色

野外种群:正常,本鱼分布于中国大陆南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香港、台湾西部、 越南北部的溪流。 被引入至老挝及云南湄公河流域、新加坡以及夏威夷

罕见程度:常见

成鱼体长:6-7cm

饲养难度:容易

饲养温度:18-30℃

饲养环境: 本鱼为初级淡水鱼,栖息在淡水溪流中,性情温和,喜群游

混养建议: 属杂食性,以蠕虫、甲壳类、昆虫、植物等为食,可混养同体型鱼类

五、麦穗鱼

生物学特征:头尖,略平扁。口上位。无须。背鳍无硬刺。生殖时期,雄鱼体色深黑,吻部、颊部出现追星。雄鱼个体大,雌鱼个体小,差别明显。卵椭圆形,具黏液。孵化期,雄鱼有守护的习性

野外种群:正常,遍布全国,种群规模庞大

罕见程度:常见

成鱼体长:7-8cm

饲养难度:容易

饲养温度:15-32℃

饲养环境: 麦穗鱼为适应性强的小型鱼类,体质强健,对水质和溶氧没有特别要求

混养建议: 属杂食性,以蠕虫、甲壳类、昆虫、植物等为食,可混养同体型鱼类

六、长麦穗鱼

生物学特征:体纤细,头小,吻尖细,平扁。口极小,上位,口裂几近垂直。唇薄,无须。鼻孔小,近眼。侧线平直,侧线鳞43~45个。背鳍起点位于体中央。体银灰略暗,中轴宽黑纹自吻端达尾,其上方具4条细黑纵纹,背中央1条。背、尾鳍具零散小黑点,尾鳍具一大黑斑

野外种群:需保护,产地比较少,加上人工捕捞,数量锐减中

罕见程度:濒危

成鱼体长:11-12cm

饲养难度:困难

饲养温度:15-28℃

饲养环境:长麦穗鱼是性情羞怯且胆小的物种,饲养环境要有一定的水草、沉木类躲避物,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轻微造流

混养建议:抢食能力弱,不建议和抢食太强的鱼类混养,新来的鱼可能藏起来很长时间不开口,要维持鱼缸环境的安静稳定,可混养体型相差不大的鱼

七、马口鱼

生物学特征: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吻长,无口须,下颌前端有一显著突起与上颌中部凹陷相对,眼较小。鳞细密,侧线在胸鳍上方,沿体侧下部向后延伸,于臀鳍之后逐渐回升到尾柄中部。臀鳍发达,尾鳍深叉,背鳍短小。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10~14条浅蓝色垂直条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橙黄色

野外种群:正常,对环境有一定要求但不高,遍布中国各大河流、水库

罕见程度:常见

成鱼体长:20-21cm

饲养难度:一般

饲养温度:18-30℃

饲养环境:马口鱼有一定环境适应能力,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

混养建议:杂食性,从米饭到小鱼来者不拒,也容易接受各种饲料。值得注意的是,饵料对其发色的影响不如光照和水流大,为了发色不必刻意追求增色饲料。马口鱼有较强的食鱼性和吞噬力,不要和小鱼混养

八、长鳍马口鱲(liè)

生物学特征:条纹密度比较不均匀,前密后疏,身体瘦削,头部比较尖, *** 顶点雄鱼胸鳍超过腹鳍起点

野外种群:正常,长鳍马口是一个分布广、有一定适应力的物种,野外种群庞大

罕见程度:常见

成鱼体长:10-15cm

饲养难度:一般

饲养温度:18-30℃

饲养环境:长鳍马口是体质中等的类,相比较宽鳍,长鳍马口对水中的废物更为敏感。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

混养建议:杂食性,可以很好地接受绝大部分饵料,吃各种水生小生物以及食物碎屑,可混养体型相近的鱼

九、华鳈(quán)

生物学特征:体形侧扁,头后背部隆起,腹部圆。头短小。吻稍突出,前端圆钝。口小,下位,略呈马蹄形。唇稍厚,下唇限于口角处,唇后沟中断,其间相隔较宽。下颌前缘有发达的角质边缘。口角具须1对,较短,细弱。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体侧有数条黑色宽横斑,老年后会逐渐散成黑色斑点

野外种群:正常,属于分布广数量大的鱼类,较强的适应性保证了较健康的种群

罕见程度:常见

成鱼体长:20-22cm

饲养难度:一般

饲养温度:18-30℃

饲养环境:中小型鱼类,对水质、溶氧及温度等都没有特别要求,清洁并有造流状态会更好一些

混养建议:华鳈为杂食性且性格温顺,是不错的水族箱混养品种,可以接受各种饲料,可混养体型相近的鱼

十、小鳈(quán)

生物学特征:背鳍无硬刺,鳍条较长,外缘平截或微凸。胸鳍较短,后缘圆钝,末端可伸至其基部至腹鳍起点间的3/4处。腹鳍起点稍后于背鳍起点,后缘亦呈圆钝。臀鳍外缘平截。尾鳍分叉浅,上、下叶末端稍圆。 *** 在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或略近腹鳍

野外种群:需保护,部分地方种群受到河流污染、截流枯竭、滥捕等威胁

罕见程度:一般

成鱼体长:20-22cm

饲养难度:一般

饲养温度:18-28℃

饲养环境:喜清澈凉爽的水质,有造流会更好

混养建议:小鳈脾气稍暴躁,同种之间常常打斗,饲养密度不建议太高,另外会攻击虾虎鱼和虾,混养请注意此点。杂食性,可以接受各种饲料

部分素材来源:Wiki百科、知网、《中国原生鱼(第一辑)》

更多农村小河里常见的鱼(野生河鱼都有什么小鱼图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