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额尔古纳是内蒙古东北部小城,隶属于呼伦贝尔管辖,也是歌手陈鸿宇的故乡。那里夏天有草原繁星,牛羊遍野,冬天则山川冰冻,白雪满城。他在额尔古纳生活十五载,而后一直离家在外求学追梦。
每次别人知道我的内蒙人的时候都要问:骑马吗?住蒙古包不?得到否定答案后,末了还会感慨一句:啊,大草原,有机会一定去看一看。
额尔古纳是蒙语“奉献”的意思,也是我的家乡,它是一座小城,地处内蒙古最北边,夏天有草原星空,冬天是冷风白雪。
额尔古纳人口不足10万,有汉、蒙、回、俄等十几个民族,偏东北民风,部分俄罗斯族有欧洲人的面孔但也操着一口东北话,有趣又亲切。
我是汉族,从小生活的地方也都都城镇化过的小城市,没怎么骑过马,蒙古包更是一天都没住过,眼里的家乡故往跟“内蒙古旅游“大都没什么关系,但依然美妙生动。
读高中的时候,陈鸿宇成立了自己人生第一支乐队,做音乐的念头也是在那时候开始萌芽,对音乐的热爱促使他出了一张专辑《流伤》,从事音乐行业的源头都来源于额尔古纳这片热土。
在北京经历过种种陈鸿宇发现自己最期盼的还是做和音乐有关的事情,从搭车巡演到专辑众筹,建立众乐纪的互联网属性体系,一步一步的摸索前行。这一年的变化连他自己也有些出乎意料,但在很多朋友眼里是情理之中。这一年工作越来越繁忙回家的次数有限,对那片草原的情愫日益渐浓。
所以这也成为他新歌的名字,这首歌本来另有其名,2016年中秋节陈鸿宇难得在家度过,略有感慨,遂将歌名直接更改定为《额尔古纳》。
“野花过草原,再看一眼。”
歌词来自于网络征集,巧的是词作者石文涛,同样是呼伦贝尔人,他还在读高中。词中写到一个人成长中的乡情,以“回望”作整首词的题眼,因为呼伦贝尔也是石文涛和陈鸿宇共同生长的地方。
“离家难免,再多看一眼。”
制作人杨猛,原春秋乐队主唱,常居云南,也是陈鸿宇读书时喜爱的一位音乐人,如今可以给《额尔古纳》担任制作人。陈鸿宇形容这种奇妙的境遇用了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杨猛老师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编曲,赋予了整首曲子独特的气质,使得这首“近乡情怯”的作品气质辽阔而深沉。
“一如年少模样。”
家乡人曾打趣道:额尔古纳只有夏天和冬天两个季节。春夏秋短,被压缩在了六七八九月,大家抓紧享受绿色,呼吸甜空气,因为云多山少,所以天显得巨大,像一个锅盖,对照着人则像是极其渺小的一颗粒子。夜晚常见星河,儿时的一个伙伴王龙,我们玩过的一个游戏是在草丛里,头仰起对着星空旋转身子,谁先转晕倒地算输。不论谁在软草地上转倒都会伴随拖长且夸张“啊”的一声嚎叫,这时另外一位也已经站不稳,相对大笑,嘲弄对方的窘态。
除了六七八月,其他时间就都需供暖,大地的颜色从绿变黄再变白的时候,冬天就来了。
随着时节人也进入到不同的生存状态中,屋外飞雪,屋内人烤火喝茶,惬意十足。亲朋聚会则吃肉喝酒,屋内大都超过30度,吃的面红体热,在平房住时人出外上个厕所,周遭温度瞬间跌至零下三十度,屋里屋外六十度温差的体验,就着屋内攒的热乎气快速解决,回来脱掉大衣继续酣战。
《额尔古纳》08年创作到12年跨越四年不断的完善,每一次修改都是陈鸿宇不同的理解,如今终于可以问世,《额尔古纳》作为新专辑《一如年少模样》里的第一首歌,词与自己的同乡合作,而曲与年少时喜爱的音乐人合作,已然在音乐之外为整张专辑的概念作好了序。
年少事非旧事,更多是“三更忽梦,蝴蝶捉住少年”的回晃与坚守。
向上滑动查看歌词
野花过草原 再看一眼
湖面漫云烟 再看一眼
北辙到南辕 来时路远
离家难免 再多看一眼
三更忽梦 少年窗扉紧掩
旧巢客雁迁来一手新茧
额尔古纳的水依旧是清甜
饮别了春深 又别过时年
一晃又一眼 怎么发现
往来都擦肩 归途蜿蜒
雨中那纸鸢 儿时手中线
我会慢点 却不敌时间
灯火已奄奄 且笑且懒倦
五更未眠 蝴蝶捉住少年
春天恋夏天倦秋天困住冬天
乡音未变 只少了心心念
一晃又一眼 怎么发现
往来都擦肩 归途蜿蜒
雨中那纸鸢 无缘手中线
我会慢点 再慢一点
一晃又一眼
往来都擦肩
雨中 纸鸢 无缘
光阴不言 再慢一点
野花过草原 再看一眼
湖面漫云烟 再看一眼
北辙到南辕 来时路远
离家难免 再多看一眼
很早前曾有过一个想法:回额尔古纳盖个房子,可大可小,建在离自然近一点的地方,一公一母的养一些动物,周围种点树,每年回去住一段时间,也可以接待远方来客,在山林原野处再回味这里的春夏秋冬。
我觉得一直自己不是恋家的人,但对家乡的爱以及家乡带给我的种种影响,早已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固执地想要把新歌改名为家乡的名字。很多东西加入了感情以后总会让人迷恋到不行,歌也一样。
也许这首歌不是在说你的家乡,也许你的家乡并没有草原也没有白雪皑皑,但是不管怎么样,感情都是一样的,不是吗?如果你能在这首歌里,听到家乡的声音,它就是我想要唱给你听的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