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 ,唉!” 这是泰戈尔在徐志摩的邀请下帮忙撮合与林徽因的爱情无果之后所作,两年后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从凡人角度思考林徽因为什么选择梁思成而不考虑同样优秀的徐志摩呢?
林徽因、徐志摩共同给泰戈尔做翻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这是徐志摩在伦敦初见林徽因之后所作,现在读起来依旧是初恋的感觉,但是如果知道此时徐志摩在海宁老家已有妻儿,远方有妻子的等候,在读这首诗是不是就少了一种感觉。那时林徽因16岁,徐志摩23,第一次见面时称呼徐志摩是“叔叔”,由此看来林徽因对徐志摩开始并无爱意。徐志摩才华横溢,在文学方面,林徽因受到徐志摩的重要影响和启蒙.,此时也许林徽因心里会出现一种浅浅的爱恋,但知道徐志摩已有家室,这种感情更多人会停止在摇篮中,不愿去打扰别人的婚姻。从而我个人认为在伦敦林时,徽因对徐志摩只是一种对哥哥,或者说类似老师的尊重。
学生时代的林徽因
天性聪慧敏感林徽因知道徐志摩的爱意,惶恐是少女的正常反应,于是求助父亲,从而有了林长民给徐志摩这封暂时收起炙热的信:
“志摩足下:长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豪mockery,想足下悮解耳。星期日午饭,盼君来谈,并约博生夫妇。友谊长葆,此意幸亮察。敬颂文安。”
这种越想得到越得不到的情感加剧对林徽因的向往,他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 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终是无法放弃对林徽因的炙热,并认为是自己婚姻阻碍自己对林徽因的追求,于是费尽心思和张幼仪离婚,离婚后去找林徽因,不料却只得到冰冷的拒绝。
徐志摩与张幼仪
为什么未婚的林徽因不接受这份感情呢?一方面林徽因不敢,如果接受就是承认了是自己破坏了张幼仪和其孩子的幸福;其次林徽因更多的是不愿意,从伦敦相遇至尾也可以看出,这更像是徐志摩一厢情愿的表达,林徽因对徐志摩到底是怎么的感情,我认为只是驻足在好朋友关系,甚至没有给徐志摩写过一首诗,当然除了那首《别丢掉》。
最后一起欣赏下在徐志摩纪念日林徽因所作的《别丢掉》,感受他们之间胜过友谊的祝福:“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