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我与冬奥会手抄报(我心中的冬奥手抄报),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我与冬奥会手抄报(我心中的冬奥手抄报)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我与冬奥会手抄报(我心中的冬奥手抄报)

澎湃新闻记者 胡杰

海报设计 白浪

【编者按】

冬奥会的主角从来不只是赛场之上的运动员,冬奥,属于中国每一个普通人。

从申办冬奥成功至今,7年时间,冬奥和冰雪运动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他们是冬奥裁判、技术官员,是冬奥志愿者,是城市服务者,是千千万万个热爱冰雪运动的你和我。

聆听他们的故事,聆听真正的冰雪“好声音”。

张芷源。

冰面平整度误差在0.038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五分之一,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便是冬奥会对冰壶赛场的要求。

这项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的运动,核心便是精准二字。精准,不仅是对运动员的考验,同样也是对制冰师的要求。

让一块空空如也的场地,变成一块不差分毫的冰壶赛场,这便是张芷源的工作。来自上海的她是中国唯一拥有在世界冰壶联合会实习经历的制冰师,也是2022北京冬奥会赛场上唯一的女制冰师。

张芷源整修冰壶场地。

制冰师,无关性别

制冰师,一个神秘又冷门的工作。

27岁的张芷源便是其中的一位,只不过在制冰师身份前,许多人会加上一个定语——2022北京冬奥会唯一的女制冰师。

对于这样一个身份,张芷源其实更在意“制冰师”三个字,“我觉得性别上没什么,这是我的想法。很多人包括老外,都觉得女生不太会做制冰师,但我因为喜欢才选择这个行业,不觉得一个女生做制冰师有什么不同。”

或许是被问过太多类似的问题,张芷源对于“唯一”的关注度远没有“制冰师”多。

冰壶的赛场并不是简单的泼水成冰,而是对每个细节的专注——先制作1.5厘米的底冰,随后在底冰上喷上白漆、画线、铺“大本营”,最后再起4厘米至5厘米左右的冰面,冰壶赛道才算铺完。

磨壶、喷漆、压修冰车、补水、修冰、打点……过程中的每个工序都费时费力。

“对我们来说,一连熬几个通宵都是很正常。如果赶时间的话,就必须按照机器的工作时间来工作,如果三个小时冻好水,你三个小时后要再去浇一层,如果三个小时后是半夜,你也要半夜就去。”说起制冰师背后的辛苦,张芷源只是随意举了一个例子,语气也没有太 *** 动。

制冰师有一个核心技术,名为“打点”。这个动作需要制冰师身背40斤的水箱,一手握喷头,一手持秒表,双脚均匀交替快速后退,同时均匀地将水珠布满整个冰壶赛道。

“如果水滴没有均匀落上冰面的话,冰壶滑行时弧线就会有问题。”张芷源解释,“打点”不但要均匀,还得有一定的速度,一条赛道不能超过40秒,“如果不够快的话,冰面上就变成一摊水。”

看似轻盈、精准的动作,不仅要对时机把握得当,更是对体力的一种考验。

从首钢工厂工人转型成制冰师的刘博强,曾这样形容刚开始学习制冰的自己,“那段时间就一个感觉困,沾到床就想睡,最后右胳膊比左胳膊粗了一圈。”

熬夜、重体力活,这些看似对女性不太友好的工作环境,依然拦不住张芷源对制冰师这个行业的热爱,“制冰师是一个很神圣的工作,每当我完成冰壶场地的制冰工作,都会很有成就感。”

酷女孩

张芷源与冰壶结缘是12年前,2009年的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办,张芷源第一次知道冰壶这个项目。第二年,她便在父亲的支持下开始学习冰壶。

“以前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不爱说话,自从15岁接触冰壶之后就变成了一个话痨。”在张芷源看来,冰壶是改变她一生的一项运动。

大学本科毕业后张芷源去英国留学,父母希望她继续在金融专业深造,但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体育管理专业。

“当时家里对这件事有些纠结,但我不想让自己后悔。”张芷源觉得体育产业在国内属于朝阳行业,冰壶更是自己兴趣所在,新的专业能和冰壶有更近的距离。

虽然学业内容与冰壶并不沾边,但是张芷源经常参加当地冰壶俱乐部的活动。俱乐部在伦敦以南的一座城市,坐火车单程得一个小时,但张芷源每周会去俱乐部两三次。

对冰壶的热爱,

这次相遇,开启了张芷源的制冰师生涯。从普通比赛到欧锦赛,再到世锦赛,张芷源一路走到了北京冬奥会的赛场。

而在2018年,上海青少年冰壶集训队成立,张芷源通过人才引进落户上海,加入了冰雪运动普及的队伍。

对于自己的选择,张芷源并没有太多形容,而是用了身边人的一句评价:“以前的同学和朋友,知道我一直在做冰壶相关的工作,但没想到我是在做制冰师。大家觉得我选择了这个行业,而不是走家里安排好的路,就觉得我挺酷的。”

张芷源一直跟随国际制冰师学习。

未来,要当冬奥主制冰师

对张芷源来说,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制冰师,只是她制冰师生涯的一个“小目标”。

“北京冬奥会对我们中方制冰师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我们的工作划分都比较细致。虽然我们也会带新人和学生,告诉他们怎么做,但是我们上面有三位外籍制冰师,所以我们是没有太大压力的。”

在张芷源看来,北京冬奥会制冰师充足、分工细致,她承担的工作挑战性不算大,但学到的东西却很多。

相比其他赛事,奥运会的标准最高,要求最严,配备的制冰师团队也最强大。本届冬奥会的冰壶赛场,邀请了3位国际顶尖制冰师担任主制冰师,而中方团队则有16人左右,主要负责协助主制冰师的工作,张芷源就是其中一员。

往常一块冰壶赛场,需要7天左右的制冰时间,而奥运会的冰面,时常则多了一倍。

“其实所有的操作流程并不困难,只要你掌握了技巧就行,真正难的是解决问题,这背后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才能使你的冰场始终保持一致的状态。”跟在国际顶级制冰师的身后,张芷源不断汲取着养分。

学习制冰之初,张芷源一度不愿提及自己制冰师的身份,“我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配不上这三个字。”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越来越多业内的认可,张芷源逐渐爱上了这个身份。

这样的转折,源于一次主制冰师的经历。2018年,张芷源被一个欧洲青少年冰壶邀请,承担主制冰师的工作,“当时非常紧张,我觉得自己拿不起这个事情。但做了之后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的。”

如今4年过去,张芷源已经可以很从容地说出自己制冰师的身份。

在她看来,为北京冬奥会制冰只是自己一个“小目标”,她还有更大的梦想,“这次咱们是邀请外籍制冰师来给咱们做冰场,我希望以后也可以被别人邀请去他们国家制冰,再以主制冰师的身份做奥运会的冰面。”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张亮亮

更多我与冬奥会手抄报(我心中的冬奥手抄报)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