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诗中的“春”(以春为题目写一首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诗中的“春”(以春为题目写一首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诗中的“春”(以春为题目写一首诗)

40首写春诗词!历代诗人词人把春醉!他的一首诗让春也失色?

春天来了,大地渐渐苏醒了,万物也开始争相绽放生命的色彩,百花齐放自古引得诗家争鸣。

春天自古在文人墨客的眼里,是酒的陶醉,是花的芬芳,是诗的绽放,是词的喝彩。

由于写春的经典诗词太多,今编辑综合整理出40首关于春的诗词,或经典传唱,或色彩缤纷,或秀色可餐,或抒怀人生,或感慨事物……文中所选40首诗词,无一不是春的经典咏唱,无一不是春的传唱使者,编辑一一作了注解,不代表任何观点,只是个人的一些浅薄见解,以飨读者。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是唐诗名篇之一,诗人以拟人化手法,把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描写的淋漓尽致,绘声绘色,诗人以无限的热情把春雨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生命力进行了体物精微,细腻生动式的歌讴。

诗人可谓是把诗境与画境完美地结合,浑然天成地描写出了一幅具有“意境淡雅,意蕴清幽”独特风韵,可谓是一首传神入化的咏春雨之佳作。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作为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诗魔”白居易把早春的西湖写的极有特色,让人读了谁又不会爱上西湖那绝世的湖光山色呢?白居易是不是把西湖也写的千古一绝,也写的“魔性”了?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作为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其一生著述甚多,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晦庵词》等。

这首《春日》之诗,表面上看似是作者为世人描绘了一个春日美好景致的咏春诗,实则是一首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美好愿望的哲理诗,只是诗人用“泗水”、“寻芳”等词不露说理的痕迹去暗喻,这就是圣贤者的高明之处。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作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是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造诣不言而喻,主要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等。

这首《泊船瓜洲》曾获得“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的赞誉,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更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的名句。

作者诗中一个“绿”字用的甚是传神,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全诗看似是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实则是寓意着作者期盼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作为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的生命“狂力”写的无与伦比,也只有贺知章这个“狂客”才能把春风比作剪刀,裁出春天那无限的美。

《月夜 》/ 《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作为一个“隐者”,在唐朝诗人中虽然算不上一个“大家”,但也是一个“名者”,他写的《月夜(一作夜月)》 、《春怨》 、《新春》、《秋夜泛舟》等作品历来为世人所传诵,尤其这首《月夜》是为佳作。

刘方平这首《月夜》之所以为世人所推崇,是因为作者写春并没有像大多数诗人以惯有的写作手法——咏春景而感怀,或是望明月而生情思的写作手法去写春,也没有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去着笔写春,而是反借夜幕,将一切具有春天景色的特色事物一一遮掩起来而写春;写月也是不去描绘其月的光影,或是感叹月的圆缺去写月,而是在春的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把这样的夜色与月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的既不太浓,也不太明,构造出一种朦胧却又不失和谐之美的旋律,可谓是耐人寻味。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然沿用陈隋乐府旧题,但世人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把春、江、花、月、夜等景完美组合描绘出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壮美景致,即抒写出了游子思妇,那种真挚动人的人世间的离情别绪,也道出了富有哲理性意味的人生感慨,诗人不仅表现了一种迥绝超然的宇宙意识,更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后无来者”的伟大深沉、绝世寥廓、超然宁静的宏伟境界。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作为一个集“诗、文、书、画、乐”于一身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将山水田园诗推向了新的高度,创造出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旗帜。

这首《鸟鸣涧》作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全诗紧扣一“静”字,却又以动景的反衬手法去写静,诗人通过花落、月出、鸟鸣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的图来,不失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趣来,更体现出“诗佛”那种禅意与禅趣的无限境界。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被世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文章巨公”、“百代文宗”、“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的韩愈,一生留下的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这首《春雪》不仅其构思新颖,联想奇妙,尤其是其“造语之精工”,不言而喻。诗中一个“都”字,把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之人的焦急之情写的恰到好处,诗中一个“惊”字,把焦急的期待中人们终于见到“春色”的欣喜之情又写的十分传神。

韩愈作为一个一生命运悲惨却又不屈服命运的人,这首诗何尝不是诗人在期盼春天的同时,也在自己的悲惨生命中幻化出的一片春色来,把他人生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好多作品堪为经典,其代表作《泊秦淮》、《赤壁》、《题乌江亭》更是脍炙人口,尤其是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江南春》不仅描绘了江南春光的无限明媚,更是把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描写的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诗人紧紧用二十个字勾勒出一幅广阔的江南春天明媚而不失迷蒙的画卷,无论是色彩上,还是情味上,抑或说笔法上,既生动形象又丰富多彩,更深邃幽美,含蓄深蕴。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是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题中的第一首,题“鸭戏图”,诗中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作者又融入自己的合理想象,与原画可谓是相得益彰。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宋】苏轼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黄州被贬后的第三个春天作了此词,全词通过描写野外途中偶遇风雨生活中的小事,而感慨人生世事哪有皆如意,作者在风雨中依然“我行我素”,不畏艰险坎坷,体现出苏轼那一贯旷达超脱的胸襟,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与信念。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代诗人高鼎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就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见到春天孩子们放学后放风筝的情景,通过对小草、杨柳以及儿童放纸鸢的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趣味盎然的“乐春图”。诗中的“拂”与“醉”用的活灵活现,甚是传神。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作为江湖诗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尤其是这首《游园不值》历来为世人所传诵,堪为经典。

此诗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再从失望之中到意外惊喜,写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全诗饱含哲理,形象生动,尤其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是脍炙人口。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诗人韩愈写给张籍的七言组诗中的第一首,历来被世人誉为经典之作,千古广为流传。

这首诗诗人把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的清新自然,看似“平淡”却不“淡”,看似“是有”却为“无”,看似却无是为有,把春天来临的生机蓬勃景象写的“空处传神”,具有无限朦胧之美,把早春之魂、之神韵写的耐人寻味。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为避难入蜀后在草堂所作,作为一生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他无时不关心着尚未平息的中原战火,通过描写春色的明媚艳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更表达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忆江南词三首》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一生追求“独善兼济”,他的诗结合“儒、佛、道”,他不仅爱诗爱到成“魔”,写诗也写到成“魔”,在诗仙、诗圣、诗佛之后,他终于成“魔”,他的一生写出了太多具有“魔性”的诗篇,他一生留下了多达2741首诗。

白居易不仅写诗写的魔性,把词也写的更具“魔性”。

春花盛开,春江水绿,江南之景的美,在白居易的诗中,江花红,江水绿,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君不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是不是把江南也写的千古一绝,也写的“魔性”?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南唐后主李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他的这首词应该是在他亡国之后的作品,抒写了伤春怀旧之情。

春风又吹回来了,杂草也开始绿了,柳叶也长出了嫩芽,春一来,人间绿出了生命力,可自己呢?作为亡国之君,一切都是无言以对,不论是春依旧,还是月依旧,但人却不依旧。

曾经的宫妓,依旧可以奏乐,依旧可以翩翩起舞,酒杯还在,还可以继续醉酒,池面的冻冰已被解冻,可我的君主人生呢?老了,一切都难以承受了,春风无限,可以吹绿万物重生,可却难以吹绿我亡国的人生,只能吹绿我无尽的怀旧之情,满腔怨恨。

《破阵子·春景》

【北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晏殊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他不仅能诗、善词,其文章典丽,书法皆工,尤其是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作为婉约派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格含蓄婉丽,代表作有《珠玉词》《浣溪沙》《蝶恋花》等,据说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但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这首《破阵子·春景》之词,是以春社为背景,通过描写清明时节春景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那种无限的青春活力,把春景的欢乐气氛描写的形象生活,尤其是纯用白描的写作手法,显得其语言风格更为朴实,但又不失活泼的氛围,把少女那天真活泼、纯洁烂漫写的极为传神。

《新雷》

【清】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张维屏作为清代爱国诗人,曾作长诗等讴歌抗英,因厌倦官场黑暗,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曾作《三元里》、《三将军歌》等爱国诗篇,在当时流传很广,影响很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这些诗篇被誉为"最具有灿烂不朽光辉"的"英雄史诗"。

这首诗诗人巧妙运用了移情手法,通过对大自然的赞颂,对美好春天到来的期盼,以及诗人对充满生命力的“新雷”的呼唤,描写出一幅冬尽春来待惊雷的“新气象”,这是一种富于孕育性的美好时刻。

这首诗短小精悍,隽永清新,历来为人所传唱。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作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更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作为豪放派词人代表,论文,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论书,苏轼被誉为"宋四家"之一,有人更是把他被誉为“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悲惨坎坷,但其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历来为世人所赞颂,更是成为世之美谈。

这首词就是作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自己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和怅惘之情。

全词短小玲珑,用词含蓄深沉,以诗为词,可谓是独树一帜。尤其是词中总是连珠妙语,诗酒趁年华,不仅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更具有“超然”的无限境界。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作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最为突出,“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

这首诗是陆游历来被广泛传诵的名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岁月的感慨。

诗中尤其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最是耐人寻味。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全诗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暮春景物,奈何花草树木得知春要去,而争芳斗艳,欲将春天挽留,就连那无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来凑热闹。

诗人通过万物留春、惜春的思想感情来抒发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的寓意,可谓是用心良苦,耐人寻味。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宋】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其词“别是一家”,更是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写词善于造境,其作品可谓是篇篇佳构,其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作品。

此词李清照更是把“春景”与“春思”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风和日暖更让一个思夫之妇更具有怀春的情思,闺中寂寞生活,谁与共?白天到了夜晚,无好梦!李清照把闺中离情写的令人无比陶醉。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就像是唐诗中的一座“珠穆朗玛”,李白就像唐朝中的一面“伟大旗帜”,李白就像中国文学史中的一颗“耀眼的星”。

论写诗,李白是“十全十美”的,他不愧是诗中“诗仙”。在那个盛世的唐朝,我们都知道王维、孟浩然等诗人擅长五绝,王昌龄等诗人擅长七绝,然而,唯有李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

据说李白一生写了九千多首诗,为今人留下了多达千余首,李白有很多诗是描写思妇心理的,《春思》是其中之一,此“春”可谓是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喻男女之爱。

此诗写出了在明媚的春日里,一个出征军人的妻子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无限思念,这种思念是一种期盼丈夫早日胜利归来的美好愿望,表现出了她对所爱的坚贞不二之情,

全诗写的朴实无华,一改诗仙“狂”然之态,无论化用之语用的是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还是心理描写可谓是情景交融,体现出了李白也有温情的一面,其诗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其语言又富有民歌特色,读起来让人感觉无理而妙,却又春思缠绵,意趣无限,让世人读出了“另一个”李白。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 *** 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素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更是以一首《出塞》被明人李攀龙称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王昌龄一直北上,59岁这一年,王昌龄没有逃脱命运的厄运,他却被当地刺死闾丘晓杀害,至于被杀害的缘由,却是因为妒才。

一个伟大的诗人就这样被终结了生命,但终结不了他的才华留世,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还是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了下来。

王昌龄这首《闺怨》之作素负盛誉之作,诗人通过描写 *** 的。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勾勒出了一幅春日 *** 思夫的画面,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贺铸·青玉案》

【北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所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贺铸作为北宋词人,是贺知章后裔,能诗文,尤长于词,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其代表作有《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尤其是这首《贺铸·青玉案》,堪为经典,历来广为世人传诵。

这首词作者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所感到的“闲愁”之情。贺铸能获得美称“贺梅子”,也是因此词,辛弃疾等词人对其词均有续作,可见此词的影响力之大。

《玉楼春·春恨》

【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此词抒写了人生在世的离别相思之苦,作者以夸张手法通过对描写盛筵后的落寞,从而感慨到人生的短促,聚散无常的悲苦之情。依依难舍的送别心情与无穷无尽的离别愁绪贯穿了整首词的始终。

全词用了比喻、夸张、甚至是反语的写作手法,通过白描手段反映出思妇的心理活动,都是为了写闺怨,为了写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

《如梦令·春景》

【北宋】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秦观善诗赋策论,是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尤工词,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其代表作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等。

此词因伤春而作怀人之思,通过描写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来赞美春光之美。却又以柳絮杨花,春光即逝反转出女子的忧伤情绪,把别情相思写的“俱瘦”。与“为伊消得人憔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北宋】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苏轼点化运用韩愈之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之句化运的甚是传神,从而描绘出一幅初春有形世界的美妙画图,不仅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春光无限好的图景,更是具有劝诫世人珍惜美好时光的用意。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这首《咏柳》之作,是继贺知章咏柳诗之后,又一描写春柳的力作。

贺知章《咏柳》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柳树歌咏春风,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是借柳寓讽势利小人,诗人以人格化的写法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可谓是将柳之状物与哲理相交融,其饱含深意,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于良史作为唐代诗人,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今仅存诗七首,都是佳作,尤以 《春山夜月》、《宿蓝田山口奉寄沈员外》两首为最善。

《春山夜月》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把作者山中赏月的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抒写的淋漓尽致。

尤其是诗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之句历来脍炙人口。

《更漏子·柳丝长》

【宋】晏几道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全词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闺中之女在春光无限明媚之日却脸色憔损,春思重重,迟迟不肯起身之景,景与人似乎形成明显的矛盾之情,尽管这春日柳丝长,雪香浓,却让女子提不起精神来,更是以此反衬了女子“春思”的深重,让人耐人寻味。

《雨后池上》

【宋】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刘攽(bān)作为北宋著名史学家,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曾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著有《东汉刊误》、《汉宫仪》等作品。

这首诗作者通过描写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之美与雨后池上垂杨起舞的动态之美相结合,以静显动,以动衬静,静动互衬,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宋】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西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朱服一度为官,作为词人,其存世之词仅此一首,这首词原题为“春词”,风格俊丽,格调凄苍,是作者的得意之作。

此词属即景抒怀之作,作者通过描绘暮春景色来抒写人生的苦短,既然留春不住,不如及时行乐的愁郁情怀。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作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曾经有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这首词就是作者截取了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对“花”的各种动态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了李清照曾经那天真、爱美和好胜的才女脾性,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让这样的才女更具独特,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趣味。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王维一生向佛,半生求隐未隐,晚年总算归隐,这首《春中田园作》就是王维晚年隐居在辋川时期所作。

此诗诗人通过描写欣欣向荣的春天和愉快欢欣的农民展现出了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和唐人的精神面貌特征,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作为一个远行者对乡土的那种无限眷恋。

《山房春事二首》其一

【唐】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岑参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君不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千古绝唱?

这首诗诗人又把春光无限,生机勃勃写的是浓郁、盎然,一幅万紫千红总是春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温暖,就连蝴蝶和蜜蜂也“乱”进了春的景象中,如此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全诗写景细致,语言朴素自然,一方面体现出诗人的观察细微,另一方面又体现出诗人的笔力不凡。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作为苏轼的得意门生,秦观尤善工词,他的这首词是写了一个梦境,词人采用白描手法,词中用一个“添”字,一个“动”字把一个春天写活了。

尤其是那种醉倒春光、身与物化,把人生的不幸遭遇通过“醉梦”的方式自我排遣,人生能有如此不图名利,恬淡自适的境界,实属难得,有其师豁达之胸怀。

《怅诗》

【唐】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杜牧不愧是个“风流诗人”他一生偏爱写女子,各种女子在他的诗中都是活灵活现,鲜明生动。

这首诗诗人借寻春的迟到,表达他追寻的女子已嫁他 *** ,让他陷入一种自责自怨的怅恨之情中,全诗采用比拟手法,以寻春喻寻人,以花喻人,,以子满枝头喻女子婚而生子,比喻既形象生动,又不着痕迹,读来甚是含蓄自然,更是耐人寻味。

读了以上40首经典的与春有关的词篇,你最喜欢哪一首呢?或者你有更经典的作品推荐,不妨写下留言,与大家一起欣赏,品味,在这个虎年之春,祝大家“春风得意”。

注:本文词篇内容均为引用,全部来源于网络,其他内容为作者原创,仅为个人见解,不代表任何观点,以飨读者。

20首冠绝古今经典诗词:千古才女遇上18名诗词大家?谁绝唱中绝唱

文/东方湟《读诗词歌赋》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之处,更是人类精神文化瑰宝中的奇迹般存在。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明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时期的表达方式,不同时期又有着不同时期的典型特色,不同的创作者也有着不同创作者的艺术造诣。

从最早的《诗经》为开端,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经历了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的创作与传承,发展与创新,洗礼与沉淀,最终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我们今天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人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无论是春秋战国,还是唐宋元明,每个时期都会有伟大的文人墨客闪亮登场,他们就像浩瀚宇宙中一颗颗闪烁的星,为我们的文化世界点亮了一盏盏启明的灯。

今《读诗词歌赋》的编辑为大家整理出20篇在我国文学史上,世人公认的经典佳作。它们有着最永恒的光芒,最完美的意境,最真挚的情感,最高尚的灵魂……这些诗中至诗,词中至词的作品到底都有哪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接下来编辑也不按时代顺序,只按世人对其评价的绝妙之处为大家一一解读。以飨读者。

01

诗中的诗,孤篇盖全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作为唐朝的“吴中四士”之一,大部诗作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但仅凭这《春江花月夜》就成为唐诗的开山之作,并享有“孤篇盖全唐”之名,更是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可见,《春江花月夜》是为诗中极品中的极品,正所谓:读诗不读《春江花月夜》,犹如品茶不品贡眉白茶。千古流传孤自高,一枝独秀芳天下。这是笔者对《春江花月夜》的独爱。

那么,能写出如此绝世诗篇的张若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首《春江花月夜》又到底好在何处呢?

张若虚,扬州人,与“诗狂”贺知章等四人并称为“吴中四士”,我们只知道其文词俊秀,曾任过兖州兵曹,仅留下《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作品。至于他生于何年?死亦何年?没有具体的时间记载,我们只知道个大概,约生于670年左右?约在730年左右去世?不得而知。

甚至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唐乃至到元代,几乎无人所重,但《春江花月夜》始终对唐朝繁荣的诗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有人说诗中有好多名句被众多诗人所引用或化用:

君不见崔颢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就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

君不见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可能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化用?

君不见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或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可能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化用?

如此经典之作,缘何张若虚在唐朝只留下一个“吴中四士”之一的名头?名不见经传?

也许,张若虚可能是一个真正的“隐者”,比“诗隐”孟浩然还隐的真正“隐者”,以致于他被整个唐朝时代隐没了?君不见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宋代胡应麟的《诗薮》?

也许,张若虚可能是一个真正的“情者”?比“情痴”李商隐还痴的真正“情者”,他写诗只是至“情”而发,君不见《春江花月夜》诗中所有的诗情、声情、文情……都是一个游子对妇人的思念之情所交织?君不见《代答阖梦还》中表达的季节美、女性美、相思美……都是一个妇人对男子的爱情之美而交织?

也许,张若虚可能是一个真正的“诗者”,他写诗只是为了“写诗”,而且只是至“情”而写诗?他从不把写诗当作实现人生价值或名利进取的手段,不然以他这绝世的才华,何能被整个时代淹没?也许,淹没他的只有至“情”而已。

也许,正是这份至“情”,让一个诗人把“情、景、理、声”完美地交融在了这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的“天地之间、万物之间、时空之间、情感之间”,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世间的“神作”——《春江花月夜》。

我们说一个真正伟大的诗人,他必然是一个用“情”至深者,因为“情”才是诗的灵魂。

如果没有这个“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可能在沉睡三百年后被宋代学术巨匠胡应麟编写进《诗薮》;

如果没有这个“情”,不可能在又磨砺三百年后被晚清文学家王闿运称之为“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如果没有这个“情”,不可能被现代伟大诗人闻一盛赞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经历了千年的岁月洗礼,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是被世人推上了诗的神话之上,而是被“情”推上了诗的神话之上,被“情”成就了“千古中的千古,绝唱中的绝唱”……

02

古今独步,七律之冠:杜甫《登高》

“诗圣”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留下了太多的经典之作,我们熟悉的名句也不少,例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等。

唯有这首《登高》被誉为“七律之冠”,清代杨伦在《杜诗镜铨》中评论到:“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那么,能写出古今独步的“七律之冠”的杜甫,又是一个有着怎样的史诗人生呢?

我们总说唐诗离不开李白,唐诗又何曾能离开杜甫?

唐朝不能没有李白,唐朝照样也不能没有杜甫。

中国诗歌史不能没有李白,中国诗歌史又何尝能没有杜甫?

甚至可以说,中华民族都不能没有杜甫!

鲁迅先生不就曾经说过:“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杜甫不仅活在唐朝,也活在当代。鲁迅对杜甫这样评价:“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千百年来,杜甫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杜甫一生具体写了多少首诗无从考证,但是他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说起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那是非常的深远,作为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经典之作:《登高》《春望》《北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和李白身在同一个时代,他虽然比李白小十多岁,但他们是一样的伟大,一个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的艺术成就就像是一面旗帜,屹立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

当然,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总会拿杜甫与李白相提并论,即使杜甫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李白,就如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也如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但他始终逃不脱后人对他这样的赞誉——“李杜”,而不是“杜李”。

事实上,李白与杜甫各有千秋,各成其就,世人缘何总要把“诗仙”与“诗圣”紧紧地连在一起,而且偏要分出个高低呢?

事实上,根本没必要!他们作为生在同一时代的两个伟大诗人,他们更像是唐朝诗歌天地中的“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他们用相同的方式不同的艺术风格照亮了我们精神文化的内心世界。

我们都知道,杜甫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但也是悲哀的一生。他的伟大之处,我们不言而喻;他的悲哀之处,就让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慢慢解读,细细品味吧。

君不见千古绝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君不见著名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君不见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君不见不朽的史诗“三吏”与“三别”……

03

七绝的“压卷之作”:王昌龄《出塞》

素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这首《出塞》(《出塞二首》其一)更是被明代诗人李攀龙称赞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那么,能写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的王昌龄,又是一个有着怎样的诗意人生呢?

纵观王昌龄一生,经历了“先隐后仕”的人生轨迹,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前半生爱折腾,后半生被折腾,结果还死于一场说不清的谋杀。

698年,王昌龄出生在山西太原,二十三岁的时候,他竟然去嵩山学了道。之后几年他一边学道一边游玩,曾经赴河陇,出玉门,并在此期间留名边塞,写出了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折腾了些许年,喜欢隐居的王昌龄竟然不知怎么就想明白了,三十岁的王昌龄竟然去参加了科举,进士及第。

为官十余载,王昌龄也结交了李白、高适、王维、孟浩然等著名的诗人,各大诗人还为王昌龄写了诗,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都有谁为他写下了诗篇?

41岁的时候,王昌龄因事获罪,谪赴岭南。第二年,遇赦北还。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王昌龄一直北上,59岁这一年,王昌龄没有逃脱命运的厄运,他却被当地刺死闾丘晓杀害,至于被杀害的缘由,却是因为妒才。被杀的缘由有《留别司马太守》《留别武陵袁丞》等诗为证。

一个伟大的诗人就这样被终结了生命,但终结不了他的才华留世,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还是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了下来。

04

不世经典,无与匹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如果说到送别诗,唯有“初唐四杰”的王勃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堪称为不世经典中的经典,无与匹敌。

那么,能写出送别诗中经典中的经典,无与匹敌的诗,王勃又是一个有着怎样的诗意人生呢?

王勃650年出生在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6岁能文,与骆宾王一样,是名副其实的“神童”;

9岁就博学多才,读颜师古的《汉书注》指出书中错误便写下了《指瑕》十卷;

12岁便饱览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13岁便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以图入仕;

14岁便上书右丞相、礼部尚书刘祥道,直陈政见;

12岁到14岁这一时间,还学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

16岁又上《宸游东岳颂》一篇,同年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后又写了歌功颂德的《乾元殿颂》,唐高宗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在主考官的推荐下,王勃还担任了沛王府修撰,很受沛王李贤的赏识,原本是可以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的时机,没想到他为沛王助兴,写了篇讨伐英王关于斗鸡的《斗鸡赋》,此文传到唐高宗手里,唐高宗大为恼怒,钦命将他逐出长安,没想到王勃人生的第一次仕途之路便因此遇阻。

时隔几年,671年,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结果因杀“官奴曹达”之事而遭牢狱之灾,虽犯死罪却幸遇大赦,出狱之后,王勃在家庭留一年,虽然后遇朝廷恢复其旧职,但早已视“宦海为畏途”的王勃并没有接受。

675年,王勃从洛阳出发,先后去过淮阴、楚州、江宁之地,676年春夏之际,王勃终于见到被贬交趾(今越南)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之后,归途的王勃却不幸溺水,惊悸而死,终结了其才华的一生。

作为初唐时期伟大的文学家,王勃虽然存世作品并不多,但一篇文《滕王阁序》却足以让其名垂千古,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足以成千古绝唱。

王勃现存世诗作有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90多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有如《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也留下了许多轶事典故,如,“一字千金、三叹王勃、魂灵诵诗”等。

君不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君不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05

七言律诗被誉为第一:崔颢《黄鹤楼》

南宋诗论家、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如此评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而元代诗人、诗论家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这样评论:“此诗前四句不拘对偶,气势雄大。李白读之,不敢再题此楼,乃去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也。”

看吧,就连诗仙李白“敬而止笔”,可想而知。

那么,能写出七言律诗被誉为第一的崔颢,又有着怎样的诗意人生呢?

崔颢700年或704年,出身于唐代被公认的“士族之冠”“博陵崔氏”之家,说到“博陵崔氏”自西汉就是名门望族,唐代更不用说,曾出现过十五个宰相,一个使相。

关于崔颢的史料很少,但比张若虚多,我们都知道他才思敏捷,少年为诗。723年,崔颢进士及第,曾任过许州扶沟县尉、监察御史、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一生宦海浮沉,终生不得志。

但无论是崔颢生前还是世后,其诗名都很大,但其事迹流传甚少。纵观崔颢的一生,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年少轻薄“负情郎”

从崔颢的出身家庭背景来看,年轻时的崔颢虽说才名著称,但生性好饮酒、爱 *** 、写“艳诗”,这也是世人总论他“情志浮艳,有文无行”的所在。

确实,崔颢少年时写的诗作,多是反映闺情和妇女生活,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其诗被指“意浮艳,多陷轻薄”。这不仅与他的性情有关,也与他的好饮酒、爱 *** 、写“艳诗”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关系。

那么,崔颢究竟写了多少“浮艳”的诗?我们无从知晓。只是崔颢给世人留下的四十余首诗作,其中有十五首是写妇女闺情的,这其中有被帝王冷落的宫女,君不见《长门怨》中“君王宠初歇,弃妾长门宫”;这其中有沦落风尘的女子,君不见《邯郸宫人怨》中“十三兄弟教诗书,十五青楼学歌舞”;这其中有船家女,君不见《川上女》中“川上女,晚妆鲜,日落青渚试轻楫”……

如此一来,尽说崔颢只是个“轻薄郎”也实为过,毕竟好多流传至今的妇女闺情之作大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当然,生于那个诗人济济的唐代,想要出人头地,不仅要看门第,有才华,还得有人赏识。事实上,在崔颢进士及第之后,也有一次得遇伯乐的机会,据《旧唐书》记载:当时,唐代名满天下、素负美名与李白、杜甫来往甚密的书法大家李邕听闻崔颢诗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可没想到,李邕一听就不高兴了,曰“小儿无礼,不予接而去”。

由此可见,当时的崔颢确实身负盛名,但他在“大家”面前,竟献一首写 *** 之诗,不管如何论,有些不合时宜,到底当时的崔颢是怎么想的?作为后人,我们只能猜测,不能论断。

当然,崔颢献诗只是一说,而当时崔颢不为世人所看好的,不仅是他“多写闺情,流于浮艳”不说,而且还是“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在唐代那个文人的世界,有才情还得有“性情”,但这“性情”可不是“俄又弃之”,正所谓:君子爱美,可以“风流”,但不能“下流”。

在唐代,风流才子太多,而且是风流才子皆不同,君不见杜牧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君不见温庭筠“正是玉人肠绝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但从此以后,崔颢便留下个“有文无行、名陷轻薄”的恶名,可想而知,他在仕途上“一直不显”的原因所在了。

游历天下“绝世狂”

也许上帝就是在为你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门。仕途不得志的崔颢,最终辞官而去,游历天下,这一游走便是二十年。

曾经那个“薄情寡性”的“轻薄郎”把自己置身于风尘苦旅之中,走遍了大江南北,看尽了边关塞北,君不见《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中的“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君不见《雁门胡人歌》诗中的“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人生就是如此,出生不能选择,性情不能选择,曾经不能选择,但未来可以选择,磨砺可以选择。

崔颢亦如此,他不能选择抹灭曾经的恶名,但他可以选择改变未来的人生方向。也正如此,他把人生曾经经历的的种种不堪,好酒也好,爱“艳”也罢,在经历过尘世间的风吹雨打磨砺之后,终于孕育出新的人生。

千锤百炼方显才子本色,游历了天下才有黄鹤楼之偶然。这偶然注定也是必然。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我们只知崔颢登上了黄鹤楼,也写下了《黄鹤楼》,君不见“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相传,也不知何年何月何日,“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也登上了黄鹤楼,被黄鹤楼美景引得诗兴大发的李白,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看到了楼上崔颢题写的《黄鹤楼》,不看不要紧,一看“诗仙”也惊叹“绝妙、绝妙!”

也许,李大诗人自己也觉得写什么都自愧不如,只好题了首“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君不见“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为此,还留下了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写了《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之诗的轶事典故。

为了纪念此事,后人还在黄鹤楼的东侧,修建了一亭,美其名曰:李白搁笔亭。

也许当年,因为崔颢的《黄鹤楼》,李白没敢在黄鹤楼写《黄鹤楼》,却在凤凰台模仿崔颢的《黄鹤楼》写了首《登金陵凤凰台》,君不见“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从此,崔颢的《黄鹤楼》名扬天下,成为了千古绝唱,世人为之疯狂。崔颢也因此成为了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著名诗人,再也不是那个曾经我们所熟知的“轻薄郎”,在作者的眼里,他就是名副其实的“绝世狂”。

原本经历了世事浮沉的崔颢,在《黄鹤楼》一举成名之后的他本应归隐人间,做一个真正的世外“隐者”,何其不美?但他始终功名心切,仍然选择了回到长安,也许他以为自己能在仕途上成就一番伟业?没成想命运注定的不幸人生,最终还是不得志,生前还只是做了一个司勋员外郎,在754年去世。

不管崔颢曾经是“薄情郎”,还是成为后世的“绝世狂”,他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都有一首千古流芳的《黄鹤楼》。

君不见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盛赞“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君不见清人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首篇便是崔颢的《黄鹤楼》?

06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爱情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也是诗词中常常表达的主题之一,这首《国风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表达了男子对窈窕女子一见钟情的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07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曹操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例如《短歌行》,而这首《龟虽寿》作为曹操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篇,历来也是备受世人推崇,尤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句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曹操那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其文才武略历来受世人赞扬,鲁迅先生称赞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其主要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等,而这首《短歌行》其一历来也堪为经典。

其开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句不仅是历来文人墨客之所爱,更是世人有酒便能想到的妙句。

喝着酒唱着歌,感慨人生苦短,抒发雄心壮志,在曹操的这首《短歌行》中,把酒与诗可谓是结合的完美无瑕,千年以来,哪个真正的文人墨客又不曾“对酒当歌”呢?

0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此诗作为陶渊明五言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其五篇,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方式,岂能不让人陶醉神往?

陶渊明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是中国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可见其爱酒是不言而喻了。

《饮酒二十首》作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其《饮酒·其五》可谓是历来受世人所推崇,所赞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何等的情怀?

诗人借饮酒来抒情写志,把热爱田园的生活和自身高洁的人格抒写的脱俗于人与大自然之外,又融入其中,耐人寻味,不可言传。

09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作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他的这首诗作为盛时不遇的名篇,报国无门的无限抑郁悲凉之情就通过这二十二个子体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能写出这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诗句,陈子昂又有着怎样的诗意人生呢?

纵观陈子昂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怀才不遇,因才而死呢?但他却有着与众不同人生经历。

陈子昂大概在659年出生在射洪(今属四川)一个富庶地主之家,作为豪家子弟,从小养成了“任侠使气”的性格,可以说是“不学无术”,十七八岁“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弃武从文,慨然立志,发奋读书,他虽然与曾经的“无赖”少年韦应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二人均属于“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代表。

也许,从骨子里,少年时代的陈子昂追求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客”情怀,但一次“击剑伤人”让他这个“不学无术、尚不知书”的“浪子”总算悟透了人生的真谛——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得“有所作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得“才华横溢”。博览群书,深钻经史,不出几年陈子昂便把自己磨成了一把才华绝伦之“宝剑”。

679年,20岁左右的陈子昂来到京城长安,进入国子监学习,与当年的韦应物同出一辙,都是在当时的最高学府“镀金”。

680年,陈子昂参加了科举考试,没成想落第,落第之后的陈子昂又回到金华山继续研读,据说,数年之间,经史百家,无一例外,陈子昂无书不读,达到什么程度呢?“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相如是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子云是指西汉英年早逝的"终童"终军,用此二人来形容此时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可见这是对陈子昂的绝对肯定。

自以为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在682年再次入京应试,仍以落第告终,还是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落没之辈”,在此期间,就有了“伯玉毁琴”的典故:

据说陈子昂落第之后,街头遇到一个卖胡琴的,“索价百万”,好多豪贵围观,却无人问津。看到此情此景,可想陈子昂岂能不自感伤怀?虽说那胡琴天下“无人问津”,但却能引来众多豪贵之人围观,可如今,身怀绝世之才的自己,别说是无人问津了?哪怕就如这胡琴有人围观也是极好的。财大气粗、落第才子的陈子昂一看此情形,心中突然有了盘算,上前挤进人群,出“千缗”买之,在唐代,1000个铜钱为一缗(一缗即一贯),一缗也就是一两银子,出“千缗”买一把胡琴,可见陈子昂作为“土豪”的豪气。

当然了,陈子昂花这么多真金白银难道就是为了买一把胡琴?不是的,他是要“豪赌”人生。买了胡琴之后,他对众位豪贵说,明日我在长安宣阳里宴请大家,届时请各位捧场。

第二天,果然来了众多豪贵,众家以为能一睹陈子昂胡琴之绝技,没成想,陈子昂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说完就把胡琴摔了个稀碎,然后拿出自己的诗文发给众位豪贵欣赏,此举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时在场就有京兆司功的王适,他读了陈子昂的诗句,惊叹道:“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间,陈子昂可谓是名动京城。

684年,不仅有了才气,还有名气的陈子昂终于进士及第,这一时期,正好是武则天废中宗立睿宗的当政时期,因《谏灵驾入京书》、《神凤颂》、《上大周受命颂表》等作品,武则天欣赏其才华,陈子昂先后做了“官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

满腔报效祖国,直言敢谏的陈子昂以为是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的时候,屡次上书“谏诤”,竟然挑毛病挑到了武则天的身上,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也敢上书反对;武则天要株连徐敬业、骆宾王等反对的“逆党”,他也敢上书劝谏。为“逆党”谏言,这一举动彻底惹怒了武则天,就被“下狱”。

686年,陈子昂曾随因诗被武则天侄子武承嗣所杀的唐代悲情诗人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时隔一年,又随武则天侄子武攸宜大军征讨契丹,武攸宜因轻易出兵致前军陷没,陈子昂谏言武攸宜多次不被采纳,反被武攸宜从幕府参谋贬为军曹,也就是此时,接连受挫,满腔报国之心化为泡影,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陈子昂登上蓟北楼写下了千古绝唱的《登幽州台歌》。

不知是生不逢时还是遇人不淑,陈子昂就这样得罪了“武氏”,而且还是一个又一个的“武氏”

698年,陈子昂因父亲老迈而解官回乡,不久父亲去世,居丧期间,陈子昂也难逃劫难,曾得罪的“武氏”权臣武三思还是不放过他,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给他罗织罪名,加以迫害,也就是在这期间,还留下了世人熟知的“狱中卜命”的轶事典故,陈子昂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于是遂绝,“一代文宗”就这样冤死狱中。

虽说“一代文宗”就这样被冤死,但他的诗文却流传后世,陈子昂留下的诗现有127首,文有110篇,因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被后世誉为“诗骨”。

作为唐代一个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更是被世人尊为“一代文宗”的陈子昂在诗歌、散文方面倡导革新理论,他不仅开了唐代诗文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先河,还对唐诗产生发展的历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陈子昂作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虽然一生怀才不遇,没有做到因才报效国家,但他的诗文与精神已然为中国的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生“诗骨”铮铮的陈子昂,时至今日其尸骨早已荡然无存,但其“诗骨”却永存。

1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诗仙李白有多豪放,就看这首《将进酒》有多豪放,抱负、才华、气势、情感……借酒放歌,不枉世人说此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也只有李太白才能做到吧?!

那么,能写出太多经典作品的诗仙李白,又是有着怎样的诗意人生呢?

纵观李白其一生,写了九千多首诗,为今人留下了多达1010首。不愧是“诗仙”李白。

“1010”意味着什么?在笔者心中,不就是“十全十美”的寓意吗?

是啊,不管后人如何评论,李白在历朝历代多少人的心中就是“十全十美”的。

那么,李白是如何“十全十美”的呢?笔者就为大家娓娓道来。

论写诗,李白是“十全十美”的,他不愧是诗中“诗仙”。在那个盛世的唐朝,我们都知道王维、孟浩然等诗人擅长五绝,王昌龄等诗人擅长七绝,然而,唯有李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可谓李白的诗是十全十美的。

论写词,李白是“十全十美”的。他称得上是词中“词王”。虽然后世对李白是否有词的创作未有一致的定论,但是今传为李白的词大约有20余首,如《秋风词》、《结袜子》、《菩萨蛮》、《忆秦娥》等都是佳作,可谓李白的词是十全十美的。

论剑术。李白是“十全十美”的。他称得上是剑中“剑仙”。虽然在唐朝,人人都认为他的剑术在裴旻之下,但“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的李白,在《全唐诗》李白诗篇中“剑”字就出现了107次……他把诗与剑结合的完美无瑕,可谓李白的“诗剑”是无双的,是十全十美的。

论书法。李白是“十全十美”的。他称得上是书法“大家”。虽然李白留下来的墨宝唯有《上阳台帖》24字的真迹存世,可足见其“豪迈之气概,笔墨甜畅之神韵”。就连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也评价“其行、草殊不减古人”……他把诗与书结合的完美无瑕,可谓李白的“诗书”是无双的,是十全十美的。

论风格。李白是“十全十美”的。他称得上是浪漫“一绝”。不愧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他的诗清新飘逸,犹如“唯见长江天际流”;他的诗意境奇妙,犹如“疑是银河落九天”……他把人与自然结合的完美无瑕,可谓李白的“浪漫”是无双的,是十全十美的。

论风流。李白是“十全十美”的。他称得上是风流“万千”。千古风流最李白,一点不夸张。如《江上吟》中“载妓随波任去留”;如《襄阳歌》中“千金骏马换小妾”;如《代别情人》中“我悦子容艳”;如《相逢行》中“相见情已深”;如《对酒》中“玳瑁筵中怀里醉”;如《寄远》中“灭烛解罗衣” ;如《东山吟》“我妓今朝如花月”……他把诗与风流结合的完美无瑕,可谓李白的“风流”是无双的,是十全十美的。

论喝酒。李白是“十全十美”的。他称得上是酒中“醉圣” 。不论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白斗酒诗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就把李白是“醉圣”写得淋漓尽致;还是李白自己的诗,犹如《对酒》、《暖酒》、《将进酒》、《山人劝酒》、《待酒不至》、《把酒问月》、《金陵酒肆留别》……他把诗与酒结合的完美无瑕,可谓李白的“诗酒”是无双的,十全十美的。

论狂傲。李白是“十全十美”的。他称得上是千古“狂人”。千古佳话“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御手调羹”、“醉草蛮书”,哪一件事李白做的不狂?千古佳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那一句诗,李白写的不狂?他把诗与品性结合的完美无瑕,可谓李白的“狂傲”是无敌的,是十全十美的。

论思想。李白是“十全十美”的。他称得上是追求“抱负”。李白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思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其作品《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等都表达了他一生中都在追求伟大的思想“抱负”……他把诗与追求结合的完美无瑕,可谓李白的“抱负”是远大的,是十全十美的。

论影响。李白是“十全十美”的。他称得上是光耀“千古”。李白的影响力,不管是在当朝,还是后世,可谓是影响了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杜甫诗赞他“斗诗百篇”,苏轼称他和杜甫是“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韩愈诗中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余光中《寻李白》诗中“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他把古今的“粉丝”都结合的完美无瑕,可谓李白的“影响”是深远的,是十全十美的。

生在这个时代的你,读了李白的诗,了解了李白的生平,是否也觉得他就是十全十美的呢?!肯定是不言而喻吧!

11

被誉为史上最孤独的诗:柳宗元《江雪》

作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这首《江雪》的山水小诗被称为“史上最孤独的小诗”,曾有一句话说:“年少不懂柳宗元,读懂《江雪》已中年。”

那么,作为“千古大家”,柳宗元的一生又是有着怎样的诗意人生呢?

说到柳宗元的一生,不仅是坎坷的一生,更是短暂的一生。

虽说柳宗元生在世代为官之家,从小出生在长安,四岁便受母亲启蒙教育,自幼好佛,但九岁的他便开始遭遇“建中之乱”,幼小的心灵便见闻了社会的动荡;十二岁的他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为了避战到了父亲任所夏口;

二十一岁的他进士及第,也名扬天下,但遭遇父亲去世在家守孝三年;

二十四岁的他,被安排做了一个校书郎,这从某种意义上为他成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十六岁的他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被授一个从九品上的官阶,这也许是开启他政治生涯的“革新”的开端;

二十九岁的他被任命为正六品的蓝田县的县尉,这一年他终于当上了一个我们所说的六品“芝麻官”;

三十一岁的他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之一,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本可以大显身手,却遭革新失败;

三十三岁的他因革新便走上了多次被贬的仕宦生涯,永州十年创作317篇诗文,这也是成就他一生的最重要的“十年”;

四十七岁的他原本遇到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他回京,他却在柳州因病去世,可谓是英年早逝。

虽说柳宗元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可却是伟大的一生。说到柳宗元的伟大,我们先从他被世人赞誉的称谓论起。

与同时代的“大家”论起,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韩愈是谁?他可是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可见历史地位的不一般。

柳宗元与刘禹锡被并称为“刘柳”,刘禹锡作者之前在《伟大诗人刘禹锡:仕途坎坷路难平,他就是传说中的勇“斗士”?!》曾写过:“刘禹锡作为唐朝的一代文豪,不仅诗文俱佳,而且还是一个哲学家。”

那么,刘禹锡与柳宗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他们不仅是一生不相离弃的挚友,也是“托孤献子”的生死情意,更是肝胆相照,生死可托的“非兄弟胜兄弟”的“兄弟”关系。

柳宗元与山水田园派的“诗佛”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看吧,柳宗元不仅与“诗豪”并称,同样也与“诗佛”并称,更为重要的是,他不仅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更是与韩愈、欧阳修和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千古”这绝对是对他跨时代划世纪的肯定呀!

那么,柳宗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能这么笼统地从文学史的地位概括,我们要从他在文学、哲学、思想等方面综合去论述。

首先从文学方面上论,世人从不以诗人的身份论柳宗元,他更是一个集“诗、文、赋、说、传、寓言、游记”为一体的文学大家而示人。

所以我们说,柳宗元的一生,不仅是坎坷的一生,也是短暂的一生,更是伟大的一生。

12

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写景诗:杜牧《江南春》

唐代杰出诗人杜牧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脍炙人口的诗歌代表作有《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尤其是这首《江南春》为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写景诗。

《江南春》不仅描绘了江南春光的无限明媚,更是把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描写的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诗人紧紧用二十个字勾勒出一幅广阔的江南春天明媚而不失迷蒙的画卷,无论是色彩上,还是情味上,抑或说笔法上,既生动形象又丰富多彩,更深邃幽美,含蓄深蕴。

那么,作为一个诗、文均有盛名的杜牧,他又是有着怎样的诗意人生呢?

其实,杜牧不仅是一个集“文、赋、词、曲、书法”样样精通的诗人,除此之外,他还精通“兵法”,可千百年来,他却留下一个更有趣的名头——“风流诗人”!

杜牧之所以有了“风流诗人”的名头,是因为有人说他是偏爱写女人的变态诗狂,说他是饮酒狎妓颓放糜烂的浪荡公子。

尤其是《遣怀》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更是坐实了杜牧“风流诗人”的雅号。

事实上,自古那个才子不风流?如果杜牧不风流,哪能写出如此之多的经典诗作?

当然了,就如我们开篇所说,杜牧不只是我们所了解的“风流诗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就包括他在“军事”方面的才化也是有所专研的。

杜牧20岁时,就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曾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又著有《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

在作赋方面,杜牧在23岁就以一篇《阿房宫赋》名满天下了。

杜牧在散文写作方面的最大特点:“纵横设辩,文势充沛。结构严谨,推理周密。巧用偶句,散骄相辉。”

杜牧的书法更为飘逸,可以称得上是书法名家。《宣和书谱》评论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

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

在写诗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杜牧现存题为杜牧诗者共有486题524首,著有《樊川文集》,其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更是脍炙人口。

13

史上最难解的情诗:李商隐《锦瑟》

作为晚唐著名的诗人李商隐——他是继杜甫之后,是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他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锦瑟》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令爱诗的人喜吟乐道。

那么,作为晚唐著名的诗人李商隐,又是有着怎样的诗意人生呢?

用一个“谜”字来形容李商隐,确实是再准确不过。李商隐的一生困顿不得志,他的生年是个谜,他的血缘是个谜,他的爱情是一个又一个谜,他写的好多诗也是一个又一个“谜”,就连他死后身葬何方?也是个谜。他的人生简直就是由一个又一个“谜”组成的“谜”,但正因如此,更让喜欢他的诗迷们处处“着迷”。

李商隐的生卒之谜。《新唐书》、《旧唐书》均无关于李商隐的生年的明文记载。关于他年龄的研究,较有影响的认为:李商隐是生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死于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

李商隐的血缘之谜。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他曾自称他与唐朝的皇族同宗,但是从来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可以证明此事。

所以,专家学者任为,李商隐与皇族有同宗的血缘,但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经张采田(曾为交通大学、燕京大学教授)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李商隐的爱情之谜。我们从李商隐的诗中不难发现,他的初恋是一个叫“柳枝”的商家女,他曾为为她写下这首《柳枝五首》的诗。

君不见“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当然,李商隐写的这首诗还特地有序:

君不见“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于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

序中写道,柳枝姑娘问骑马而来的人:“你就是李公子吗?三天后我到小河边让河水溅溅裙子,采遍满山遍野的芬芳待你,怎么样?”李商隐却没有作答,柳枝姑娘转身离去。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给历代诗论家留了一个难解的谜。

李商隐是一个痴情的人,但也是多情的人。在李商隐的情感经历中,之后他在玉阳山中学道,还与女道士宋阳华好上了,诗人爱上女道士,真是千古奇谈。

李商隐在他的这首诗《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中是这样写的: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诗中“三英”,指三位女性,即宋华阳姊妹,“本来我应跟三位美女,一起欣赏月光团圆。”看来李商隐喜欢一个还不够,向三个女道士发出情爱信息,但事实上,李商隐一个也没得到?不得而知,反正这场爱情以宋华阳悄悄离开结局。这段爱情依然也成了一个谜。

李商隐在26岁“别娶”了王氏王晏媄,但有人从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

既然李商隐娶王晏媄是再婚?那么,李商隐至少应该还有一位初婚妻子,但这方面没有任何信息,所以,李商隐到底娶过几任?确实是个谜。

虽说李商隐娶王晏媄之前到底经历过多少段感情,我们只能从诗中解读出其中几个,但不能全然而知。

不过,在王晏媄去世后,李商隐再未娶。可见多情的李商隐确实是个痴情种。他的痴情又是怎么体现的?还得从他写给王氏的诗中解读,就如《夜雨寄北》、《正月崇让宅》、《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

李商隐的诗歌之谜。李商隐一生中写了多少首诗,我们无从得知,但流传下来的约有600首。其中,李商隐的爱情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具特色。我们所熟知的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嫦娥》等等,都是李商隐用血泪写成的。

其中尤其是《锦瑟》,由于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千百年来,这首诗到底诗表达爱情还是友情?争论不断,但我们更喜欢将它解读成爱情诗。所以,李商隐的好多诗表达的就是一个“谜”。

李商隐的卒葬之谜。关于李商隐的墓葬地点,还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说位于沁阳市山王庄镇庙后村,是依据清代康熙年间的《河内县志》的古迹图和乾隆年间的《河内通志·陵墓》里的相关内容而论;第二种说法是说位于荥阳市豫龙镇苜蓿洼村南,这是根据李商隐祖辈迁居所至的家乡位于这一说;三说位于博爱县江陵堡村。但至今没有定论。

李商隐用“谜”一样的人生,将衰败的晚唐诗歌推向了又一个高峰,给我们留下了太多谜一样的诗篇,作为一个乃至整个唐朝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就像谜一样的美,一样地令人陶醉。

14

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枫桥夜泊》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可见此诗对后世颇有影响。

张继与刘长卿是同一时代的诗人,其生卒年不详,曾进士及第,任过洪州盐铁判官,其诗风格爽朗激越,用词不事雕琢,比兴手法幽深,事理更是双切,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其一生写了多少诗作,不得而知,流传于世的不到50首。这首《枫桥夜泊》最为著名,历来备受世人推崇。

15

李煜的绝命词:李煜《虞美人》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其是词的成就最高,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可李煜就是做不了一个好君主,成了亡国奴。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一首绝命词,也是李煜的一曲生命哀歌,它既是李煜的绝命,也是李煜的绝响!

南唐后主李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16

描写中秋的词中词: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作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被李志敏评价为:“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在文学造诣方面,尤其是这首《水调歌头》被胡仔在《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评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作为豪放派词人代表,论文,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论书,苏轼被誉为"宋四家"之一,有人更是把他被誉为“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悲惨坎坷,但其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历来为世人所赞颂,其“诗酒”人生更是留下了无数的千古佳话。

君不见“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君不见“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睛”,君不见“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而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把人生的得失与追寻之理想,把月的阴晴圆缺之哲思都写进了词篇,可谓是境界高逸,哲理深刻,读来朗朗上口,思来哲理无限,是为耐人寻味的绝唱。

17

词中之龙写词中之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作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南宋豪放词第一人的美誉,存词六百多首,主要有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尤其是他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被称为词中佳作。

18

千古第一才女写绝唱: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1084年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由于家中藏书颇丰,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其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18岁嫁于赵明诚,早期生活优裕,多写其悠闲生活、闺阁之怨,抑或思夫之作;婚后过了几年幸福生活,由于其夫赵明诚官场不得志,甚至遭人陷害,再加上遭遇国破家亡之境遇,生活困顿,尤其是晚期丈夫去世,更是凄凉,所以作品多写悲叹身世,其情调感伤,李清照能诗更善词,还擅长书、画,通晓金石,一生作品究竟写了多少,不得而知,据载,李清照著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存词约五十首左右。

据说李清照卒于1155年,也另有卒于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她,还被誉为“词国皇后”、“词家一大宗”、“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李清照存世作品虽不多,但篇篇为经典之作,颇为世人推崇,大家熟悉的词作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诗作有《乌江》、《夏日绝句》等;文有《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等。

而这首《声声慢》在明代茅暎《词的》卷四中这样评论到:“这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后人效颦,便觉不妥。”

19

一词压两宋,俱超今古:岳飞《满江红》

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明末清初潘游龙在《古今诗余醉》中点评到:“胆量意见,俱超今古。”

我们都知道,岳飞不仅是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更是一个具有才气的书法家、诗人,他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八百多年来,他那“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历来受世人尊崇,尤其是他的这首词,是古今传诵的爱国名篇。

20

千秋绝唱:文天祥《过零丁洋》

文天祥作为中国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的文天祥,被称为“宋末三杰”之一,其诗允称“诗史”,21岁高中状元,47岁从容就义,他的这首《过零丁洋》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秋绝唱,不知激励了多少后世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42岁被封为信国公,明代时追赐谥号“忠烈”。

读了以上20首冠绝古今的经典诗词,你最喜欢哪一首呢?由于投票选项没有20项目,投票就编辑其中前十首了,如果你有更经典的作品推荐,不妨写下留言,与大家一起欣赏,品味,在这个虎年之际,祝大家虎虎生威,快乐无限。

多选 | 冠绝古今10首经典诗作,谁的诗是诗中诗?你最喜欢哪一首?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1票

20%

杜甫《登高》

8票

14%

王昌龄《出塞》

4票

7%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票

7%

崔颢《黄鹤楼》

6票

11%

《国风?周南?关雎》

4票

7%

曹操《龟虽寿》

4票

7%

饮酒《陶渊明》

5票

9%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票

7%

李白《将进酒》

6票

11%

投票已结束

注:本文词篇内容均为引用,全部来源于网络,其他内容为作者原创,仅为个人见解,不代表任何观点,以飨读者。

更多诗中的“春”(以春为题目写一首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