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查看更多艺术资讯 关注艺术维C】
“基弗在中央美院开展”这个争议话题在C小姐的朋友圈持续火了N天,从事艺术行业的人几乎都在转发讨论。
好玩的是,大众读者并不了解,或并不关心。甚至连基弗是谁都不知道。这不怪他们。我第一次知道基弗也才前几年的事。
在某个冷飕飕的冬天,我到北京友人的工作室作客,画架前有本他刚从德国带回的画册,我顺手拿起来翻了翻,很快就被里面的画吸引,里面几乎所有画面都是灰灰色调,有着深邃的空间,你想找半点鲜艳色彩都难。那一刻,我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基弗。
现在那么多人讨论基弗,充当小百科,是不是都已经了解基弗的作品,还只是凑热闹当吃瓜群众?碰巧有C友在我们群里建议,要不深八一下基弗门的来龙去脉?
我回复,还是先科普他的艺术吧:)就有了下面的约稿。
你真的知道基弗是谁吗?
文|希音
基弗门
11月19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及来自德国的策展团队,举行“基弗在中国”的大展。在开展前展览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了,因为,这些画作的主人基弗发文要求取消展览,绝对不会出席展览现场。代理艺术家的大牌画廊白立方和高古轩也联名阻止此次展览的举办。
央美美术馆一下子处于风口浪尖上。
对于基弗的抗拒,展览主办方的德国贝尔中心,以及承办方央美美术馆各有说法。
☟
◐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德国贝尔艺术中心及其策展人称本次展品为藏品,且已得到藏家授权,无论是基于德国法律还是中国法律,由于基弗先生并非这些作品的拥有者,因此作品的展览无需得到基弗先生本人的同意。
◑央美美术馆也对此次发表声明,因为展览的合法性,央美美术馆无缘由取消展览。
▼
中国美术学院关于基弗在中国展览的声明
一、“基弗在中国”展德方主办机构表示,本次展览的所有展品都得到了收藏家及收藏机构的授权,这一展览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
二、“基弗在中国”展德方主办机构表示,展览主策展人,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贝娅特女士曾多次主动与基弗先生联系,德国藏家及德国藏家机构也多次向基弗先生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参与此展,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能顺利沟通。
三、作为“基弗在中国”展中国合作伙伴之一的中央美院美术馆,本着对基弗先生的高度敬佩和对他艺术成就的认知,也本着引入这一无论是艺术性或学术性都极为严肃和意义重大展览的意愿,接受了德国主办方策划和筹组的这一展览项目,并作为中国巡展的第一站。我们也为这个展览的推广、学术研讨和公共教育做了大量准备,相信这一展览将在中国文化艺术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在与德方主办机构签定展览协议后,我们曾获知基弗先生并不赞同举办这个展览,但鉴于这个展览作品的合法性,我们从法律角度没有理由中止与德方主办机构的合作。我们也非常遗憾这次展览基弗先生没有直接参与,并再一次来中国访问交流,使这一中国艺术界等待多年和努力多年的基弗展览更为完美更为完善。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美术学院和重点美术馆,我们希望与基弗先生在未来有进一步的合作交流。
五、我们非常感谢所有为这一重要展览付出艰辛劳动和巨大投入的机构与个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6年11月18日>>>>多方利益的博弈,一时难辨对错,引发艺术界一系列的争论,我归纳了一下这些争论的主题:
ONE
作者拥有哪些权利?
美术作品所有权转移后著作权、版权、肖像权、姓名权等问题是此次争议的焦点。
TWO
学术与市场如何权衡?
作为中国最高艺术学府之一的美术馆为私人藏家举办展览,此机构的学术性是否被私人利益所挟持?因为在专业美术馆举办过展览的作品,日后极有可能在市场上的价格水涨船高。
THREE
画廊是否具有艺术家的一切权利?
商业画廊以及艺术家是否有权干涉专业美术馆的展览选择与举办?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我们在这里说说就能解决,这类事件在艺术圈也不是第一次,只不过,鉴于基弗的艺术地位和央美美术馆的学术地位让它持续发酵罢了。
话说回来,撇开这件事,你真的知道基弗是谁吗?你了解他的艺术吗?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
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德国公认的当代艺术家。
1945年,二战结束当年,基弗在德国多瑙埃兴根出生。1965年就学于杜塞尔多夫的国家艺术学院,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前卫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在该校任教,虽无直接师从,但他的思想深受博伊斯影响。1966-1968年在弗赖德堡跟随彼得•德雷斯学习绘画。
基弗的艺术
当代艺术本来难懂,当代德国艺术家的艺术,就更难理解。
他们喜欢讨论宏大的议题,作品背后的思想让作品晦涩难懂。但当我们理解之后,又会佩服艺术家深刻的思考。博伊斯的作品,是这样;基弗的作品,也同样。
基弗出生于德国的战败年。当时整个社会一片狼藉,废墟随处可见,防空警报和飞机轰炸的声音萦绕周围,人们的生活现状惨不忍睹,内心更是创伤连连。小基弗目睹与遭受了这一切,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灵感源泉。我们要了解他的艺术,必须理解二战,理解纳粹。今天,我们沿着他一生思索的三个层次,慢慢来读懂他。
ONE
— 对战争的反思 —
➀
<占领 >, 1969
1969年,基弗身穿父亲的纳粹军服,举着右臂高呼胜利口号(纳粹分子招呼用语,在当时属于非法行为),在许多政治浓厚的地点如瑞士,法国,意大利,包括国家纪念碑和经典的战争废墟等地拍照。
在这个行为中,他化身为纳粹式军礼的符号参与到纳粹主义胜利的狂欢中,引发人们关于他是否是纳粹的同情者的争论。当时,大家因为战争太痛苦,特别想摆脱现状,对战争采取了逃避的态度。而基弗,用纳粹军礼的行为,直面惨痛的历史,直击藏匿于人类心底的畏缩。
创作《占领》这个作品时,他24岁。受老师的鼓励,基弗之后的作品沿着占领的主题继续探索德国战争遗址和国家创伤的源头,表现形式从行为和摄影主要转向绘画、雕塑、装置。
➁
阁楼系列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以工作室为原型,画了一系列阁楼作品。经人类学家弗雷泽的考证,德国人最早进行祭祀的神殿很可能就是森林。而阁楼是森林的文明形象化身,承载着原有的精神性神学特征。
作品中,阁楼直线结构的透视原理与木纹不规则的曲线纹理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形成紧张、封闭、压抑的视觉空间。
画面中大门紧闭,室内外相互隔绝,有着一种边缘孤寂的意味。作品背后的隐喻空间是纳粹时期的避难所,是一段坍缩的历史记忆。
German Spiritual Heroes (1973)
插在地板上的断剑是一把齐格飞带着怪龙尼伯龙根的血。灵感来自二战时期特别受到希特勒崇拜的诗篇。
《Notung》安塞姆·基弗 1973年
《Parsifal III》, 1973
《Quaternité》, 1973
➂
废墟与重生
之后,他画了大量希特勒时期或被劫掠地区,现已成为废墟的纪念性建筑。这些废墟是战败后的现实,人们内心也是废墟一片。然而,就像宇宙在毁灭中重生,废墟也有重生的希望。基弗希望用绘画唤起人们对战争的反思,渴望用绘画为德国疗伤,帮助德国复兴,并重新界定整个德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
Interior, 1981
《Au peintre inconnu》, 1982
《致无名画家》 1983年
Athanor (1983-84)
《Les Colonnes》, 1983
TWO
— 对德国文化与历史的反思 —
对战争的反思,引领基弗对德国文化与历史的反思。在“直面战争废墟”的主题之后,他扩大创作主题,引入大量北欧、日耳曼古代神话。
对神话主题、对过去日耳曼英雄人物的描绘,也为他带来不少争议,有人觉得这是法西斯主义,是新的纳粹主义;还有人认为,这是要挽回日耳曼英雄洗除他们的罪孽吗?
对于基弗来说,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由战争的反思追溯到德国更早的一段历史,试图从更早的时空里寻找自己,寻找自己生活的国度,来理解当下发生的一切。
Heroic Symbol V,1970剑反复出现在基弗的作品中。它来自中世纪的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剑喻指格蒙留给儿子——齐格飞名为“诺顿克”的短剑,齐格飞重新锻造之后用它杀死了怪龙。希特勒借用剑的形象来提倡忠和勇。
《父亲允诺我的一把剑》
希特勒还由《尼伯龙根之歌》毁灭的结局提出焦土“抵抗政策“。基弗利用剑、焦土、荒野等形象符号来影射纳粹的历史,希望引导人们从历史的源流出发重新解读德国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纽伦堡Bohemia Lies by the Sea,1996
《复原》(1974)80年代后,基弗的主题进一步扩大到宗教、哲学、音乐、文学、诗歌等。
《玛格丽特》(1981)
《奥西里斯和伊西斯》(1985-1987)
《莉莉丝》(1987-1990)
《给保罗·策兰》(2006)
这时,平面的绘画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表达需求。他开始在作品上面堆积厚厚的油彩、树脂、稻草、沙子、乳胶、虫胶、废金属、照片、连衣裙……这些材料与呈现的画面,都是解读基弗作品的重要符号。
干枯的稻草,如同战后德国支离破碎的环境、脆弱而易碎;
Morgenthau Plan (detail), 2013.焚烧的痕迹,如同战火后的现场;连衣裙象征着二战中的妇女与孩童的无助;
《La Brisure des vases》, 1990
皲裂的土地是被军火焚烧的废墟。
枪,代表着战争和暴力、也代表着毁灭;
将要崩塌的塔,给人极度的不安全感。
铅的易塑性,直射被扭曲过的历史;沉重而沧桑.....
画面上的文字也直指德国历史文化的背景.......
《Seraphim》, 1983-1984
他的作品画面巨大, 有时2米,有时5米甚至更大,画面营造的被炸毁或被烧毁的痕迹,让人看起来就像经历过一场劫掠。站在画前,你似乎能感受到每个元素都充满魔力,把我们带到久远的战争时代。
基弗的工作室,对比这些推车的大小就能想象基弗作品的尺寸了~
基弗的工作室
THREE
— 对人类存在的终极追问—
这些作品是基弗对历史的解构,是他为人类寻找真谛而做的尝试。为了拒绝遗忘历史,他在反复反思战争、反思历史、反思文化的过程中,追问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我们是谁,我们为何来到世界,我们要去往何方?
The Orders of the Night, 1996
Merkaba, 2010.The Language of the Birds, 2013
Kiefer’s towerspunctuate the parched landscape around Kiefer’s studio complex at Barjac insouthern France, 2012
基弗曾说过“德国人总是试图忘记过去,有一个新的开始,但没有过去怎么可能到达未来。” 他在童年所受的创伤,他用一生去追根溯源,也用艺术的方式疗伤,并用艺术的方式提醒世人,不要忘记历史。
在争议中,无论结果如何,展览都开始了。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可以距离近观看基弗,我们不要当吃瓜群众,借着基弗的艺术,学习基弗反思的态度,从中汲取教训:每个从业人员都需要了解必要的法律知识,更严谨地选择展览以及合作方,专业艺术机构的公立性、独立性以及学术性更应该坚决捍卫。
如今,艺术维C奉上央美美术馆上基弗的展览作品,一睹为快。滋养我们的艺术心灵才是上策噢~
《死去的神们》系列之十四摄影、水粉 80x100 cm 1980年
《荒芜的风景》,照片及综合材料,65 x 125 cm,1982年
《初始》铅、木头、丙烯 280 x 570 cm 1985年
《星空陨落》照片、拼贴画、手工缝制的连衣裙 81 x 116 cm1995年
《猎户座》丙烯、铅、植物根、木头 208 ×299 ×24cm2004
《我把印度的所有握在手中》(系列之一)相纸上的综合材料 120 x 180 x 25 cm 2015年
《共济的历史》照片、拼贴画、涂有丙烯的纸片和纸板121.5 x 88 cm2002-2008年
《莉莉丝的女儿们》综合材料:纺织物、干燥植物
《莉莉丝在红海》纺织材料、土、钢框架 115 x 101 x 228cm 1990年
古代的女子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基弗的事迹 可戳下方视频点击观看~
基弗纪录片remembering the future高清中字1 - 腾讯视频视频基弗 | 纪片《Remembering the Future.铭记未来》第一部分
基弗纪录片remembering the future高清中字2 - 腾讯视频视频
基弗 | 纪录片《Remembering the Future.铭记未来》第二部分
· END ·
看完基弗的作品有没有觉得怦然心动~有没有一个好的平台欣赏或是购买更多更好更棒的艺术品呢?听很多朋友的介绍“艺术维C”是个很不错的平台~链接都帮你们偷来辣~ 看下去~
http://weidian.com/s/984860353 (二维码自动识别)
想购买原创艺术品 提高生活品位 赶紧戳我们微店 你绝对买得起的价格
【版权归艺术维C所有】
eart
◯ 作者:希音
◯ 助理:Elifen Su
◯ 如需转发到其他平台,请联系“艺术维C”
◯ 法律顾问:广大律师行彭明致
http://weixin.qq.com/r/5kwiOqbEE-tsreJZ9xn0 (二维码自动识别)
艺术维C(ID:C_loveart),华南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当代艺术收藏的原创自媒体平台。我们通过原创文章与社群活动,为大众推荐值得关注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巧妙搭配家居,全面提高你的艺术时尚生活品位。现有合作媒体今日头条(签约作者)、网易新闻、zaker、搜狐等20余家。
商务合作邮箱:artvc@qq.com
或微信:artvc001
新浪微博:艺术维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