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天敌罗大佑——百步倒流水(转贴),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天敌罗大佑——百步倒流水(转贴)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天敌罗大佑——百步倒流水(转贴)

题记

在你双手不朽的安抚下,我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的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

——泰戈尔《吉檀迦利》

未必那么沉重,但也不会如此轻松。

在听罗大佑歌曲的时候,我总会有这样的感觉。他的歌曲悲伤而不绝望,这一点让他与那些同时代的音乐人区别开来。很多人的歌乍一听上去,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但经过时光的沉淀,再次聆听时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抗拒,因为这些歌是为时代而写的,错过了这个时代,就再也无法打动我们的心弦了。而罗大佑不会,他的那些沉甸甸的性灵之作,如同暗夜的星光,闪烁着美丽光辉。

从《歌》开始,罗大佑就似乎特别钟情那一种时光交错与世事苍凉的恍惚之感。歌词是徐志摩写的,罗大佑为他谱写了曲子:我死了的时候,亲爱,别为我唱悲伤的歌;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也无须浓荫的柏树。……在悠久的坟墓中迷惘,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我也许,也许我还记得你,我也许把你忘记。 我有一种冥冥的预感,在大佑百年之后,这首歌将是他最好的墓志铭。因为他本人也是如此的喜欢这首歌,在一些采访中,当主持与观众要求他用一把吉他弹奏一首自己的歌曲的时候,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让《歌》的旋律在手指下迸出。是的,当他用心来演奏这首歌曲的时候,许多观众泪流满面,而电视机前的我,也有一种被动的深刻与超然的感动。

在音乐上,我发现命运特别喜欢垂青那些具有超常天赋的人。有些人做了一辈子音乐,并且冠以家的称号,但同时也碌碌无为了一辈子。尤其是大陆那些所谓的音乐家,一生也拿不出一首与《歌》相媲美的音乐。而罗大佑从1974年20岁开始谱曲的时候,一口气写出了《歌》、《闪亮的日子》、《神话》、《错误》、《蒲公英》、《乡愁四韵》等经典名曲。据说在创作《闪亮的日子》时罗大佑仅用了30分钟。如果那时候他英年早逝,仅凭这几首歌,也能够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了,然而,命运有时候天妒英才,有事情却天纵奇才,让我们庆幸的是,罗大佑属于后者,而他也没有辜负天赐的才华,一连串地写出了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作品。

与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一点一点地了解罗大佑的;与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从《童年》才开始了解罗大佑的。1984年的时候,我们一个镇上才有三、四部电视机,那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成方圆摇头晃脑地演绎了本属于罗大佑的《童年》,尽管被剪辑了属于朦胧初恋那一段歌词,不过这已足够让人如痴如醉,风靡整个时代了。那时我还在童年,这首歌唱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池塘、知了、稻田、水彩蜡笔、神仙、发呆、功课,一切都彷佛身临其境。因为我家后面也有一个池塘,也有几棵柳树,也有没日没夜喧嚣的知了。在中午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我会悄悄地爬上柳树,看水中的倒影,心中像云一样浮过自己长大后的面孔。

我是听着香港四大天王与台湾小虎队的歌曲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但在那个浮光掠影的年代里,罗大佑总是时不时出现在流行歌曲的潮流中,像一处处激流中的暗礁,涤荡着动人心魄的浪花。比如,中学时代听到了《恋曲1990》,比如,高中时代听到了《东方之珠》、《追梦人》、《明天会更好》。到了大学以后,我去饭堂打饭,走到半路中,校园广播里播放了罗大佑与陈淑桦演唱的《滚滚红尘》: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带着神秘宿命感的歌词与悠扬的旋律在黄昏的校园里来回地唱,深深地打动了一个背井离乡的学子的心。罗大佑唱的不仅仅是难以捉摸的爱情,而是命运无数次被交集与割裂时的痛苦、无奈与迷茫。而在这些看似颓废的歌词与旋律中,罗大佑又总是隐隐流露出对前程的无限憧憬与希望。

从此以后,我开始关注罗大佑。尽管没有一部他的专辑,但我一首歌一首歌地收集那些在港台早就红透了的罗氏精品。于是我知道了《海上花》、《亚细亚的孤儿》、《光阴的故事》、《是否》、《你的样子》、《恋曲1980》、《野百合也有春天》、《爱的箴言》、《痴痴地等》……天哪,这些名曲竟然全部都是一个叫罗大佑的人写的。

参加工作以后,认识了现在的妻。她是一个狂热的罗大佑迷。我给她介绍了余杰的《火与冰》,她给我介绍了许多罗大佑的歌曲。有一段时间,她经常枕着《火与冰》与罗大佑的CD睡觉。而我,从她那里听到了罗大佑的《恋曲1980》、《闪亮的日子》、《鹿港小镇》、》《风儿你在轻轻地吹》、《现象72变》、《告别的年代》与《船歌》。于是,对罗大佑我从关注开始转变为痴迷。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无论是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还是濛濛的细雨中,我在汽车里总是反复地播放罗大佑的歌曲,然后自己肆无忌惮地跟着演唱。罗大佑,一个被媒体誉为音乐教父的人,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彷佛如同一场梦,彻底征服了一个迟来的渴慕者的心。

因为两岸政治的原因,我们与罗大佑结识得太晚了,所以我们错过了罗大佑最好的年代。当一首首那么经典的歌曲从别的歌手口中传唱出来的时候,长久以来,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他(她)们身后罗大佑的影子。其实,从1974年开始登上流行音乐的舞台后,罗大佑就迅速用他特立独行的谱曲、歌词与演唱风格引起台湾歌坛的骚动。那个一袭黑衣,带着墨镜,玩世不恭的青年,从台湾校园歌曲中脱胎而出,迅速成为台湾摇滚第一人,用疾风过隧道般的呜咽声,高声呐喊着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妈祖庙烧香的人们。《鹿港小镇》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在文明里徘徊的年轻人。那时候,台湾媒体把罗大佑定义为洪水猛兽,他们不知所措、目瞪口呆地拒绝罗大佑,诋毁罗大佑,嘲笑罗大佑。罗大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了蜕变,最后变成了媒体眼中的时代良心。在写《鹿港小镇》时,他并没有去过鹿港小镇,在文明里挣扎的鹿港同样误解着罗大佑,直到二十多年后,这首歌给他们带去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时,他们才真正认可罗大佑,并为罗大佑颁发了终身荣誉市民称号。

在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承认天赋对音乐人的重要性。从八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初期,大陆的摇滚以北京为根据地蓬勃发展,并出现了一大批所谓的摇滚教父、先行者、奠基人之类的歌星,他们虽然也在乐坛兴风作浪了好一阵子,但很快归于沉寂。被誉为大陆摇滚之父的崔健,如今让人们传唱的也只剩下《一无所有》了,其他的摇滚歌手更不用说了,九十年代后期大陆摇滚已经成了一座无比荒凉的废墟。时过境迁之后,这些歌手 *** 的 *** 、酗酒的酗酒、 *** 的 *** 、涉黑的涉黑,而这时的罗大佑在干什么?他写出了《童年》、《光阴的故事》、《爱的箴言》、《野百合也有春天》、《之乎者也》、《小妹》、《未来的主人翁》、《我所不能了解的事》、《现象72变》、《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明天会更好》、《爱人同志》、《告别的年代》、《恋曲1990》、《你的样子》、《追梦人》(原谅我一下子列举这么多,因为少一首我会觉得不痛快)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一个资深音乐人无奈地说:罗大佑是所有大陆摇滚音乐人的天敌。

没有办法,这就是天赋,再多的羊也打不过一只猛虎。就像乔丹是那一代所有篮球人的天敌一样。不过,除了天赋,罗大佑比他们更具有人生修养与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罗大佑能够成为歌坛常青树的原因之一。

其实,罗大佑在大陆首先征服的是那些比我早一代的人。比如阿忆、张越、崔永元、张楚、肖复兴。

阿忆最喜欢《鹿港小镇》,并且自己还模仿着创作歌曲《城市渔夫》,那时候他还年轻,有一颗同样躁动与焦虑的心,他把自己写的这首歌寄给了崔健、罗琦等歌手,但都是石沉大海。虽然有些失落,阿忆还是用罗大佑来安慰自己,那时候他刚听了李寿全的歌曲《总统只有一个》,他心想罗大佑也只有一个,还是让他一个人来代表那个时代吧,虽然有些孤独。

张越喜欢《现象72变》,因为这首歌具有年轻气盛的进攻性。她认为罗大佑的音乐里有最深挚的哀痛,为世界也为自己,这样的悲伤是学不来的。许多内地的艺术青年也写了许多骂世的歌,总不对劲儿,活脱儿是一群不满现实又混不出来的孩子摔盆儿打碗儿地跟社会撒娇,与罗大佑的姿态有本质的差别。

崔永元喜欢《明天会更好》。而他常用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来激励自己:那还是1985年,几个年轻人在一间咖啡馆里在一张烟盒纸上写了一首歌词,然后他们在另一家咖啡馆门口冒雨等待罗大佑,罗大佑随手把歌词塞进了自己的口袋就开车上路了。车在雨中行驶,罗大佑觉得那页歌词在敲打着自己的心脏,他把车停在路边,借着昏暗的路灯看那个写在烟纸上的歌词,他惊呆了,上面写着: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睁开你的眼睛……崔永元说:大佑这段音乐的故事激励我十多年,正是有这段回忆压在心头,才充实得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迎风流泪,笑傲江湖,活出点惯性来。

张楚喜欢《童年》,喜欢里面美得像作文里面从没有读到过的句子。他称赞罗大佑说:听音乐里面的文字拥有完全不同的灵感,连他的名字罗大佑也非常不同,给那个时候简单粗糙的生命带来过丰富的想象力。

肖复兴喜欢《乡愁四韵》。他认为罗大佑一开始创作,自己的脚跟便没有落入脂粉和温柔乡中,而是将那乡愁这一带有永恒主题尤其是台湾人心头极为敏感深刻的情结,首先带进自己的音乐中。罗大佑用这类似大白话的词语,来诉说着他对现实尤其是现代化都市的介入和批判的态度,表达着一位艺术家可贵的思想和良心。这和那些浅薄的歌手实在不一样,没有良心的歌手也许只是少数,但没有思想的歌手却是可以大把大把地抓,哪怕他们唱的再动听,也是衣裳架子缺少血肉。

这些都是名人,他们在罗大佑不同的歌曲里,竟然都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

在一个极为平凡的午夜,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和妻还没有睡觉,因为电视里正在放映周润发、张艾嘉主演的电影《阿郎的故事》。故事本身凄美动人,周润发的表演也炉火纯青。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无数次了,但在这样的夜晚仍然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们。罗大佑为这部电影量身定做了主题曲《恋曲1990》,还有里面的插曲《你的样子》。在电影的最后,阿郎为了赚钱养活自己的儿子,重操旧业做起了摩托车赛车手。然而,他出事了,摩托车撞上赛道旁的隔板后爆炸起火,阿郎浑身是血,但他还是坚持到底最后死在了终点线上。张艾嘉扮演的妻子波波与儿子波仔几乎失去理智地往爆炸现场冲去,被吴孟达扮演的朋友死死拉住。那是一个长长的慢镜头,罗大佑《你的样子》的旋律开始响起,完全冲破了我们最后的情感底线。妻子抱着枕头嚎啕大哭,我也是泪流满面,为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一首经典的罗氏音乐。

罗大佑就像一个影子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不过与其他人不一样,我是一段时期集中迷恋上罗大佑的一首歌的fans,最开始是《童年》,接着是《滚滚红尘》、《追梦人》、《光阴的故事》、《恋曲1990》,再后来就是《闪亮的日子》与《鹿港小镇》。其中《恋曲1990》在我的口中不知不觉地哼了两年。《闪亮的日子》在汽车里音响里单独播放了三个月。我算是一个信佛的人,2009年去了上海静安寺,那天没有拜佛,却坐在静安寺的台阶上,一边眺望着寺外的高楼大厦,一边跟着MP4高唱那首经典的《鹿港小镇》,罗大佑写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支离破碎的面孔,也是风雨雕刻而成的一代人流着眼泪的笑容。于我而言,在一个喧嚣的都市里一个安静的寺庙里,能够聆听一个文明时代的回声,真是一种无比彻底的精神享受。

罗大佑也创作政治歌曲。当他还是一个医生的时候,他的桌面就曾经放过两个求医者的病历,一个是 *** 、一个是谢长廷。尽管政治立场不同,罗大佑还是以极为负责人的态度为他们医治,因为这是他的职业良心。用歌曲关注社会必然会触动政治的神经。在目睹了李登辉与 *** 的种种劣迹之后,2004年50岁的罗大佑写出了一部政治专辑《美丽岛》,其中《阿辉饲了一只狗》直接影射李登辉与 *** ,充分展示出了罗大佑的政治献身精神。罗大佑也关注大陆政治,他为文革写了《爱人同志》,后来成了电影《棋王》的主题曲。

我也曾经迷恋过罗大佑的那些政治批判歌曲,比如《亚细亚的孤儿》、《现象72变》、《爱人同志》。直到现在,我也无法抹去这些歌带给我的听觉上决堤般的冲击力。但是,如果非要让我在所有罗大佑的歌曲中选择一首最喜欢的歌曲,那一定是《恋曲1990》: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

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

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飘泊,

寻寻觅觅长相守是我的脚步。

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

醒来时的清晨里是我的哀愁。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

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

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轰隆隆的雷雨声在我的窗前,

怎么也难忘记你离去的转变。

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

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我觉得这首歌完全地唱出了中国人的审美意境与古典忧伤。那些从唐诗宋词流传下来的东方传统美,如今的诗人没有继承,却被一个叫罗大佑的歌手继承了。

(完)

写于2010-1-25

2010-02-06

更多天敌罗大佑——百步倒流水(转贴)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