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高中反证法经典例题(反证法初中数学),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高中反证法经典例题(反证法初中数学)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高中反证法经典例题(反证法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物理方法11:反证法

这一节其实只能说是一种数学上常用的思想,叫做反证法。

实事上,我也不用过多强调这种方法,因为小伙伴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使用了,

这或许就是学习带给我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吧,思维方式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所以,我们要学习要思考,虽然不知道对我的人生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但我希望我看世界的角度可以多一些,这也是一种乐趣。

先举例说明一下,比如有这样的一个问题,

例1:如下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小球(可视为质点)用一根长为 LL 的细绳系于O点,在O点正下方 L2\frac{L}{2} 处有一钉子A,现将小球拉至初始位置,使得细绳拉直且成水平方向,然后静止释放,问小球能否到达O点。

解:这题很简单,即使我不讲,很多小伙伴应该都是运用反证法做的,

第一步假设,假设小球能运动到O点,

第二步推导,根据动能定理或者机械能守恒,小球运动到O点时的速度为 0m/s0m/s ,

第三步发现矛盾,根据竖直圆周运动的规律,小球在最高点O点的速度最小为 gL2\sqrt{\frac{gL}{2}} ,所以与速度 0m/s0m/s 矛盾了。

所以,小球不能到达O点,只能到达O点下方的某个位置了。

为了严谨起见,还要说明一下小球不能到达O点上方的某个位置,因为细绳不够长,哈哈!

当然,我们在实际思考这个问题时,不需要这么严谨地罗列出三步,事实上是一步到位,瞬间就想明白的。

但这确确实实是反证法,我在本文特意强调这种方法,并且把这种方法的步骤详细罗列出来,就是希望小伙伴们记住有这样一种方法,或许可以在解某些物理题时有用,

我们通过做题总结方法,再把方法用于做题,这样不断进步提高。

在物理史中,也有运用反证法的经典例子,

比如伽利略反驳“重物下落比轻物快”的理想实验,当然我们更多的是记住了理想实验,佩服伽利略通过“想象”就反驳了一个错误观点,但仔细想想,这里面是不是也用了反证法!

假设:重物比轻物下降的快,

推导并发现矛盾:假象一个重物绑上一个轻物一起下落,绑在一起后应该更重了,所以应该下落更快了;但是换一个角度,绑在一起后轻物会拖重物的后腿,所以下落得应该比原重物慢,出现矛盾 了!

说明假设是错误的。假设错误,并不一定是说“重物下落比轻物慢”,因为还可以“重物和轻物下落一样快”。

于是,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反驳“重物下落比轻物慢”,

然后只能得到,“重物和轻物下落一样快”。

那么反证法有什么好处呢,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反证法的第一步假设,相当于把要求解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已知条件,多了一个条件,导致第二步的推导就会容易很多,也会更加容易得到结论(当然是矛盾的结论)。

当然,运用反证法还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定要能发现矛盾,也就说推出假设不成立,不能到最后没有发现矛盾,说明假设成立,这样是不可以的哈,切记切记。

比如,我文章“袁野:(高考-湖南-2021-06)讲一讲变压器电路分析的等效电阻法和换元法”中举过一个例子,

例2:如下图,一理想变压器电路,当 RxR_x 变大时,原电路与副电路的电压、电流等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解:这题经典做法是“等效电阻”法,但有些小伙伴没有听说过,这样就有点无从下手了,

无从下手了,反证法的机会就来了。

注:→\rightarrow表示不变,↑\uparrow表示变大,↓\downarrow表示变小。

已知:(0)RxR_x ↑\uparrow,

假设:(1) I2I_2 ↓\downarrow ,这样就相当于多了个条件,于是有了着力点,就能够继续推导了,

推导:(2) I1=n2n1I2I_1=\frac{n_2}{n_1}I_2 ↓\downarrow ,

(3) UR=I1RU_R=I_1R ↓\downarrow ,

(4) U1=U−URU_1=U-U_R ( UU →\rightarrow , URU_R ↓\downarrow ), U1U_1 ↑\uparrow ,

(5) U2=n2n1U1U_2=\frac{n_2}{n_1}U_1 ↑\uparrow ,

对比(0)(1)(5),RxR_x↑\uparrow,I2I_2 ↓\downarrow , U2U_2↑\uparrow ,且要满足 U2=I2RxU_2=I_2R_x,好像可行,没有发现矛盾,所以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必须要发现矛盾才行,所以要重来,重新假设,

已知:(0)RxR_x ↑\uparrow,

假设: (1)I2I_2 ↑\uparrow ,

推导:(2) I1=n2n1I2I_1=\frac{n_2}{n_1}I_2 ↑\uparrow ,

(3) UR=I1RU_R=I_1R ↑\uparrow ,

(4) U1=U−URU_1=U-U_R ( UU →\rightarrow , URU_R ↑\uparrow ), U1U_1 ↓\downarrow ,

(5) U2=n2n1U1U_2=\frac{n_2}{n_1}U_1 ↓\downarrow ,

发现矛盾:对比(0)(1)(5),RxR_x↑\uparrow,I2I_2 ↑\uparrow , U2U_2↓\downarrow ,则显然与 U2=I2RxU_2=I_2R_x相互矛盾了,

故假设错误,因此, I2↑I_2\uparrow 是不对的,也就说 I2→I_2\rightarrow 或者 I2↓I_2\downarrow ,

小伙伴们自己尝试一下用反证法证明,I2I_2→\rightarrow 也是不可能的。

从而得到,I2I_2↓\downarrow 。

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小伙伴们就可以自己推导了,上面已经根据已经 I2↓I_2\downarrow 推导过一遍了。

关于等效电阻法相关的问题,在文章“袁野:(高考-湖南-2021-06)讲一讲变压器电路分析的等效电阻法和换元法”和“袁野:专题荟萃:变压器除了等效电阻外,还可以怎么等效”中有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自己再去看一看。

上面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本文的要点,

1.反证法是个好方法,我们都知道,但是用的不多,有时候我们自己用了反证法都不知道,所以我要专门强调下。

2.反证法是个好方法,因为通过假设多增加了一个已知条件,让我多了思考的路径,特别是在毫无思路的情况下。

3.反证法是个好方法,但是最终要推导得到矛盾,只能说明假设不成立。

当然,更通俗的理解反证法,就相当于“做选择题时,把答案带进去是不对的,然后排除该答案”的方法。

好了,然后我们再举一些例子,强行使用反证法做题,希望小伙伴们自己平常学习之余也能尝试这样的思维习惯,变换着思路来求解同一道题。

例3:如下电路图,电源电动势为 EE ,内阻为 rr ,定值电阻为 RR ,当可变电阻 RxR_x 变大时,问电流表的示数是变大还是变小。

解:这道题可以用“串反并同”秒解,但是我们现在用反证法来做。

假设: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推导:电流表的示数 IAI_A 变小,根据 外U外=IA⋅RU_外=I_A\cdot R ,得到路端电压变小,

则 总外I总⋅r=E−U外I_总\cdot r=E-U_外,则流过电源的总电流 总I总I_总 变大。

发现矛盾:电路中任意电阻变大,电路总电流减小,存在矛盾。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不会变小。

小伙伴们再自己用反证法证明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不变”也是不对的,

所以得到,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关于串反并同的知识点介绍及其运用,见文章“袁野:用“串反并同”和“等效电源”秒解电压、电流、功率怎么变的问题”和“袁野:那些被“玩坏”的高考知识点:串反并同”中的介绍。

例4:如图,玻璃管下端开口插入水银槽中,上端封闭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玻璃管中水银柱长(最高液面至槽中液面)为 hh ,空气柱长 ll ,现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小段距离(下端仍保持插入水银槽中,水银槽液面基本不变),此时,玻璃管中水银柱长(最高液面至槽中液面)为 h′h ,空气柱长 l′l’ ,试比较前后水银柱长和空气柱长的大小关系。

解:这是关于热学系列的知识点,因为浙江不考,所以我几乎不怎么讲的,

主要的方法有两点,一是受力分析,一般为受力平衡分析,二是气体的状态方程。

在该问题中,首先,我们根据受力平衡得到,

p+ρgh=p0 p+\rho gh=p_0 ,其中 pp 为空气柱压强, p0p_0 为大气压强, ρ\rho 为水银密度,

假设:

对于空气柱长度变化,一样操作即可,

假设:

发现矛盾:显然, p_0">p′+ρgh′>p0 p+\rho gh> p_0 是不对的,

所以,

即,水银柱长和空气柱长均变大。

好了,讲完啦!

小伙伴们,咱们下期再见啦!

更多精彩尽在“袁氏物语”!

袁野:袁野老师的“袁氏物语系列教辅”知乎小店173 赞同 · 27 评论文章

附:文章中提到的相关阅读及其他

1.袁野:(高考-湖南-2021-06)讲一讲变压器电路分析的等效电阻法和换元法

2.袁野:专题荟萃:变压器除了等效电阻外,还可以怎么等效

3.袁野:用“串反并同”和“等效电源”秒解电压、电流、功率怎么变的问题

4.袁野:那些被“玩坏”的高考知识点:串反并同

5.袁野:0828高考物理每日错题

6.袁野:1011高考物理每日错题

更多高中反证法经典例题(反证法初中数学)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