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顾礼俭:“悦读”总谱五十载,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顾礼俭:“悦读”总谱五十载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顾礼俭:“悦读”总谱五十载

真正喜爱音乐,那一定是全方位的,读总谱尤其是对照着音响读总谱更是其乐无穷。从学习的角度说,读总谱的最大益处是培养内心听觉,对照着演奏录音读其实是初级阶段,读多了以后,没有录音心里也会冒出声音来,会想象出什么乐器此时正在发出怎样的声音。从享受的角度说,对照着录音读总谱,自己就好像成了一名指挥家,音乐随自己的臂腕流出,自己在音乐之上腾云驾雾。 这里说“五十载”,没有夸张或者凑足整数。我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接触总谱。读到的第一个总谱是黄梅戏《天仙配》的描写音乐。那是在一本64开的小册子《天仙配选曲》上,书是唱段选辑,末尾附有两三段描写音乐,比较简单,不过分列六七行吧,时白林编曲作曲。这本书流失了,但印象至深。

这是正式阅读的第一个总谱——歌剧《红珊瑚》。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缩简的总谱,后来好像没看到过这种简化总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出版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保存作品的作用基本不变,演出需要时另行转化一下也不是难事。关于这本书我曾在《音乐周报》上写过一篇短文,当时执编就是知名音乐评论家陈志音(女)。这本书是我当时在无锡轻工业学院读大学的长兄带回来的,后来一直在我身边。那个暑假我乐此不疲地把这个简化总谱用简谱转化出来,做了好多个选段,从中琢磨乐队配器的事。《红珊瑚》的乐队也有特色,是民乐队加上西洋提琴族弦乐。图一可以看到乐队编制。图二是广为流传的《海风阵阵愁煞人》。

这是刊载在1964年《音乐创作》上的沈亚威作曲的《战士第二个故乡》。这是组歌中传唱开来的一首。小民乐队伴奏。总谱头上所注的乐器件数(合理性有待商榷),是我写的,看得出《红珊瑚》影响的痕迹。这首歌近年又出现在电视晚会上了。

音乐出版社(当时头上还少“人民”二字)这套活页总谱出有不少,我也购入过不少。《众手浇开幸福花》是当时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个小民乐队的总谱我非常喜欢,可以看到作曲家是怎样精心地使用每一件乐器,同中有变,变中有同,使小小乐队充分发挥效果。

这个版式的活页总谱,音乐出版社也出过不少。这是陆春龄的代表作《今昔》。那时正在学吹笛子,陆春龄是当时最红的笛家(常被称为工人音乐家),他的笛曲是必听的而且无数遍,《今昔》更不例外。对照着总谱听就更兴致勃勃。现在想想,这乐队配器可能是别人合作的吧。

到了“革命样板戏”时代了,两部芭蕾舞音乐听到可以从头至尾背出来。曾经看到一小说中写某人可以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从头至尾哼出来,我觉得这完全是可能的。挑选的这一页是喜儿躲进了深山,在深山老林里风雪交加中艰难生存,竹笛在领奏着“北风吹”主题的变奏,意境苍凉。

样板戏的总谱(包括我现存的不在手边的几部京剧样板戏)大概都是以拍成电影为定稿版本的?这部《红色娘子军》总谱里“清华参军”的那段小提琴独奏,不是我最喜欢的最早期演出时用的“五指山五条河”民歌主题变奏,是后期演出时强调“刚强”后重新创作的吴清华主题。这里的选页是我非常喜欢的“常青就义”,很遗憾在音乐会演出《红色娘子军组曲》时从来不选这个片断。

这部总谱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长兄带回的。扉页上还有俄文、英文的标题。选页是“化蝶”中的一个片断,独奏小提琴非常精致、细腻地奏出戏曲特点最为鲜明的乐段,马上就要进入全曲的尾声了。很有幸,1988年在省教院(现在改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带领学生会的小乐队演出了梁祝片断,我特别强调这一段。那年教育管理系有一个学员小提琴拉得可以。

这首笛曲上世纪七十年代响彻农村田头的高音喇叭,至今仍是频频演出的经典。作曲的魏显忠是东北的一位演奏家,曾见报道他的女儿继承了他遗下的笛子事业,令人欣慰。这是辽宁出版的,总谱的封面有点俗气。

这是上海出版的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总谱,王惠然的代表作之一。风靡一时,也确实百听不厌。七十年代时我自己并没有电唱机,但因为实在喜欢,就买了一张33又1/3转的密纹唱片,应该是塑胶薄膜吧,一面是《春到沂河》,反面就是笛子独奏《牧民新歌》。然后到别人的唱机上去听。

《文艺节目》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不定期丛刊,其出版大概是为解文革后期文化荒漠之渴吧。第一期叫做“首都国庆游园文艺节目选”。里面保存着彭修文的经典之作《丰收锣鼓》,堪称皇皇巨著。选页之二是小品曲目《子弟兵和老百姓》。我们知青三人,一笛一二胡一扬琴,曾经在县群众文艺会演上演出过这首曲子,原本就是“小乐队”,则变得小之又小了。三人之一,现在成为苏州某颇有影响的社区乐队的队长。

这一辑我因为是“器乐曲”所以才买下了。这里保存着大型民乐合奏的经典曲目《大寨红花遍地开》。我认为这是非常优秀的一首民乐作品。断音要有廿年有余吧?前若干年第一次重新听到播出时,我激动非凡。后来有时演出时把曲名中“大寨”二字砍去,这种做法我不以为然。选页之二是我们太仓作曲家张晓峰的《山村来了售货员》,也是听得烂熟于心的曲子。当然,七十年代在田头时并不知道张晓峰为何许人。

这是七十年代末期的出版物。那时我已经转向于汉语言文学,读总谱的时间大大减少了。但看到喜爱的还是要买回来。人民音乐出版社这个版式的总谱,我还买了《春节序曲》。《森吉德玛》可以说是大家小品,也可以倒过来说是小作品大手笔。从中可以细细体味管弦乐配器时各乐器配合之妙。

文革时代“窃书不算偷”时期曾经得到过《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胡桃夹子组曲》总谱各一本。但年代太久远了,装订处全脱胶散页,不得不报废。这就是扉页上所写“33年之前收藏过”这么回事。选页是第二乐章“溪边景色”的开头。8年前我在新浪开博时,第一个添加的“好友”,就是凭着这段音乐的声响找到的“阿塞拜疆”。他是现场赏乐的行家里手,他的博客上有大量音乐笔记,后来在《音乐周报》上选发,也见特色。

扉页上题写着购于“上海音乐书店”,但这家书店早已不存在了。当年我去上海就必去那儿。选页是《悲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开头,这一段5/4复拍子的舞曲非常动人,摇曳多姿,引人翩翩起舞。

这是九十年代末的出版物。吕其明《红旗颂》,家喻户晓的音乐经典。延安时期的音乐家孑遗不多了!图一是乐曲开头。图二是主题呈示后的过渡段落,木管乐器在交替着、交接着演奏抒情的、带有沉思意味的乐句。很好听,西洋管弦乐精微处在木管(民族管弦乐精巧处在弹拨)。图三是总谱末尾的附页,注明在何处插入合唱,何处可以添加铜管来增强气势。

这是前几年的《太仓江南丝竹十大曲》总谱。太仓本土作曲家张晓峰整理编配。因为张先生秉承尊重为首的工作原则,所以总谱相对简单。

新江南丝竹《清清洋山河》顾冠仁作曲

这是几天前刚读到的总谱。对照着总谱听随书所附的CD碟片,一首一首,反反复复,其乐无穷。兴之所至,即记随想,以乐会友,岂不快哉!

作者:顾礼俭

江苏太仓人,音乐评论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太仓江南丝竹协会理事。多年来在《人民音乐》、《音乐周报》、《钢琴艺术》等音乐专业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音乐评论。

更多顾礼俭:“悦读”总谱五十载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