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韩众城山西浑源大洼村(韩众城新浪微博徐林系列忧国忧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韩众城山西浑源大洼村(韩众城新浪微博徐林系列忧国忧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韩众城山西浑源大洼村(韩众城新浪微博徐林系列忧国忧民)

浑源近代黄芪商——王士杰

兼记浑源黄芪贸易加工史

韩众城

目录

黄芪起源 清代之前│时间坐标

家世渊源 清末民初│时间坐标

跑骡驮子 1925年前│时间坐标

下城伊始 1925年—1927年│时间坐标

吉成店与庆成厚 1927年—1933年│时间坐标

祁州药市与浑源黄芪 清初—1937年│时间坐标

浑源的黄芪加工业 1933年—1939年│时间坐标弄潮天津 1940年—1947年│时间坐标

天津蒙难 1947年—1948年│时间坐标

大峪沟与小峪沟 1948年—1949年│时间坐标

黄芪加工技术 1950年│时间坐标

轰动津门 1950年│时间坐标

王士杰黄芪庄 1951年—1953年│时间坐标

公私合营 1953年—1955年│时间坐标

黄芪加工厂 1954年—1979年│时间坐标

浑源黄芪现状 1980年—至今│时间坐标

黄芪集散中心的变迁 明末—至今│时间坐标

中国黄芪之乡 清初—至今│时间坐标

六 祁州药市与浑源黄芪

清初—1937年│时间坐标

祁州今称安国市,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清朝初期,全国各地商帮前往祁州药王庙会祭祀活动日渐兴盛,庙会贸易随之兴起,祁州还凭借直隶总督衙门设置于保定的地缘优势,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

现在我国有“四大药都”之说,即安徽亳州、江西樟树、河南禹州、河北安国(祁州),实际上,安徽亳州、江西樟树、河南禹州等城市的中药材市场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新药都”,它们通过古代医药名人效应,打造成现代化的中药材贸易集散中心。惟有“东方药城”安国(祁州),在民国乃至清朝时便是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距直隶省会保定仅54公里,距明清都城北京250公里,距华北通商口岸天津240公里,在交通、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这种靠近京畿的地缘优势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其他“药都”无法比拟的。因此,祁州药材庙会就是中国传统主流药材市场的缩影,研究清朝以来的中药贸易历史时,无须对其他药材集市过多关注。

祁州药王庙

祁州药王庙的前身是皮场庙,早在[清]乾隆年间,祁州皮场庙会就以药材贸易的特性彰显,“商贾辐辏,交易月余,盖大江以北发兑药材之总汇”。祁州药王庙原本是一座破败的小庙,[清]道光年间,药王庙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重修,捐纳众善士包括外地十三帮、四路客商及本地商行,药王庙由此取代了皮场庙的药材庙会地位。药王庙的第二次大规模重修是在同光年间,此次重修,耗资34180千文。在同光年间重修药王庙的捐款名单中,山西帮捐款额在全体药帮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关东帮、怀帮,山西帮运销的药材以黄芪、党参、甘草为主。黄芪帮是祁州本地人组成的专营黄芪的商帮,以黄芪加工、销售为主,也是规模可以与外地药帮相抗衡的惟一本地药帮,黄芪货源来自山西、关外,捐款额在全体药帮中排名第五。

通过药王庙碑记及捐额数据,可以看到祁州药市在[清]乾隆年间以来迅速发展,[清]同光年间达到鼎盛。根据同光年间的捐款统计,外地商帮以关东帮、怀庆帮、山西帮的实力最强,祁州本地则以黄芪帮一枝独秀,关东帮、山西帮运销药材均以黄芪为大宗,如与祁州黄芪帮合并来考虑,可知黄芪销售对祁州药材市场的形成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祁州及周边地带是不产黄芪的,由药王庙碑记可知,祁州庙会的黄芪主要来自于关东帮和山西帮,从贸易量及捐款额来判断,关东地区和山西省就是黄芪的主要产地。

同治拾贰年春会至光绪五年冬会客邦银捐项碑记

在1949年前,中国黄芪的道地产地在哪里?全国性的黄芪贸易以哪个产地为大宗?这些疑问都可以从祁州药材庙会得到答案。要论黄芪的传统道地产地,如果不与黄芪贸易挂钩,如果没有庞大的交易量作为佐证,注定是单薄且没有说服力的。

在清代以前,由于重农轻商及交通不便等因素的限制,中药材的流通率和贸易量较低,黄芪道地产地说法不一,且仅出现在一些医学书籍中。

清代状元吴其濬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成书于[清]道光年间

《植物名实图考》关于黄芪的内页

进入清代,出现了一部《植物名实图考》,此书是由曾任山西巡抚的嘉庆丁丑科状元吴其濬积30年之功所著,成书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在中国植物学占有重要地位。书中关于黄芪的条目记载:“黄耆,本经上品,有数种。山西、蒙古产者佳。滇产性泻,不入用。”

吴其濬曾任全国多地封疆大吏,他通过亲身调查和对古籍的考证,纠正了前人药物文献中许多名不符实的错误记载。他称“山西、蒙古产者佳”,意即山西、蒙古为黄芪道地产地,蒙古在清朝被统称为边外地区,疆域包括现在的东北及内蒙古的东半部,所记也是符合实际。

吴其濬对黄芪产地的记载,与祁州药材庙会庞大的黄芪贸易量可以相互印证,祁州药材庙会在清代没有留下数据性书籍资料,故只能从同光年间庙会碑石的捐款数额进行分析。

如前所述,关东帮和山西帮是祁州输入黄芪的主要来源,关东帮入关的黄芪为东北和内蒙所产的黄芪,山西帮运销的黄芪为山西本省所产黄芪,祁州药材市场呈东北黄芪、内蒙黄芪、山西黄芪三分天下的局面。

清代、民国的黄芪道地产地及相关地点

乌兰巴托:俗名“大圐圙”(库伦,今蒙古国首都),浑源骆驼帮行商的最远地点。

卜奎:清代东北重镇,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北黄芪的道地产地。

宁古塔:清代东北重镇,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东北黄芪的道地产地。

库伦: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镇,东北黄芪的道地产地。

正蓝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内蒙黄芪的道地产地。

正红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内蒙黄芪的道地产地。

浑源:山西黄芪的道地产地

独石口:今属河北省张家口市,关外黄芪通关的主要隘口。

祁州:今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清初至1937年以前的药都。

天津:1937年以后至1950年代的药都

大同:天津药都时期的浑源黄芪中转地

祁州药材市场流通的黄芪,按品种可分为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小叶较少,花梢带淡紫色,子房和荚果均被柔毛,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形成的纤维层明显,表皮灰黑,常被称为“硬杆芪”或“硬苗黄芪”;蒙古黄芪小叶较多,花黄色至淡黄色,子房及荚果均光滑无毛,质地较软,韧性好,断面粉性形成的纤维层不明显,表皮浅黄,常被称为“绵芪”或“软苗黄芪”。膜荚黄芪多产于东北一带,内蒙黄芪多产于内蒙、山西一带,浑源黄芪就以蒙古黄芪为主,但也有少量的膜荚黄芪。

黄芪按皮色可分为黑皮芪、黄皮芪、白皮芪、红蓝芪数种。黑皮芪的主要产地在东北卜奎、宁古塔一带,因表皮灰黑而被称为黑芪。卜奎为清代东北重镇,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宁古塔为清代吉林三边之首,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是清 *** 在盛京(沈阳)以北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宁古塔将军的治所和驻地,亦是有名的流放犯人之地。东北还有一个著名产地库伦,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镇,所产黄芪因表皮土褐色而被称为红蓝芪。红蓝芪的主要产地除了库伦外,还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武川、卓资、正红旗、正蓝旗等地。黄皮芪的主要产地在浑源、应县、繁峙、阳高、天镇等晋北等县,所产黄芪因表皮浅黄而被称为黄皮芪,部分黄皮芪加工之后成为白皮芪。

山西黄芪以浑源州为主要产地,山西帮销售黄芪自然以浑源黄芪为最大宗。浑源州在乾隆年间以来,人口骤增,商号林立,众多商号的捐资善行始见于碑石,到了同光年间,浑源老字号的捐资善行成为常态,商贸活动更加昌隆,与祁州药材市场的繁荣齐轨连辔,交相辉映。民国年间,浑源已有20多个跑祁州的骡帮子,其中骡子500余头、脚夫200余人,单就黄芪这一项货物来说,每年有60万斤浑源黄芪销往祁州,有一年黄芪销量达到100万斤以上,创造了年销量最高纪录。

但是,浑源黄芪并不都是产自于浑源州。浑源黄芪的产地是在恒山山脉,应县、繁峙等邻县的恒山坡地都具备同样的土壤环境,但在清朝、民国期间,应县、繁峙等县基本没有经营黄芪的,都是浑源商贩在垄断收购,久而久之,所产黄芪都被冠名为“浑源黄芪”了。随着浑源黄芪的名气越来越大,阳高、天镇等产芪县份的黄芪为了卖个好价,也都以“浑源黄芪”之名进入到祁州市场。可以说,晋北县份的黄芪均以“浑源黄芪”冠名,是浑源商贸发达的一个旁证。

1941年祁州城老照片

祁州因是南北方药材交易的最大集散地,药材加工技术在清朝中叶就已非常成熟,市面上的拆货棚、熟药铺、片子棚和成药业触目皆是。不过,要说到药材加工最大宗,那就非祁州黄芪帮的黄芪加工业莫属。祁州的黄芪业务主要分为输入、输出两大块,一块是关东帮、山西帮将原生芪输入到祁州,一块是祁州黄芪帮将原生芪进行再加工,将原生芪和成品芪输出至全国各地。祁州当地经营药业者有卜、崔、张、党四大家族,卜、崔两家的主要药材业务就是药材经纪与药材加工、炮制,加工的主药材就是黄芪,此外,这两大家族的长辈还轮流出任“黄芪帮”会首和清末祁州商会会长。关东帮输入的东北黄芪、内蒙黄芪无须加工,山西帮输入的浑源黄芪是主要加工药材。由此可见,浑源黄芪兼具原生芪和加工芪两大功能,是祁州药材庙会所有药材中的最大贡献者。

浑源黄芪在祁州药材市场的经销量很大,因皮色淡黄,折之如绵,又有绵芪、绵黄芪、粉芪、西黄芪(与北黄芪相对)等别称。浑源黄芪之所以成为祁州黄芪帮的主要加工对象,有着另外深层次因素。远在[清]乾隆年间,广袤而肥沃的东北黑土地孕育出了黑皮黄芪,这种黑芪经张家口市的独石口入关,源源不断的运销祁州。祁州药材庙会因独石口位于北部的长城关隘,故将由此入关的黄芪统称为“北口芪”,并将质量最纯正的黑皮黄芪称为“正口芪”。但是,东北地广人稀,人们对黑芪只刨不种,这种天种天养的模式,使得野生黑芪越来越少,就连祁州药材庙会也难得大批量见到。

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的独石口

北口芪:由独石口入关的关外黄芪

正口芪:由独石口入关的优质东北黑芪

“没有朱砂,红土为贵”,浑源黄芪以绵性十足、量大质优的特点乘势而上,成为祁州药材市场的通用正品。从价格方面看,东北黑皮芪售价高于山西黄芪,山西黄芪又高于内蒙红蓝芪。正口芪是东北黑皮芪中的佼佼者,量少质优,价格高昂,为南方药商青睐的抢手货,以致供不应求。祁州黄芪帮为了满足那些挑剔的南方药商,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用浑源黄芪置于大锅中煮制染黑,替代东北黑皮芪,以赚取更大利润。煮制染色只是把表皮变为黑色,里面仍为品质优良的浑源黄芪,经过一个时期的尝试,这种绵性十足的软苗黄芪很受南方药商的认可,也就毫不隐讳地取名为“充正芪”,意谓冒充正口芪进行销售。[清]同光年间,祁州黄芪帮的煮制加工技术日趋完善,充正芪在药材市场已得到广泛认可,索性更名为与正口芪抗衡对冲的“冲正芪”,冲正芪的人工着色,非但未被认为作假,反而成为浑源黄芪的独特标志,从而创出“冲正芪”这个享誉中外的黄芪品牌。冲正芪有正牌、副牌之分,正牌称正冲正芪,副牌称副冲正芪。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冲正芪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名气还是价格,冲正芪都超过了正口芪,甚至好多南方药商指名要冲正芪而不提正口芪。

浑源黄芪除了加工为冲正芪,还加工为炮台芪和红蓝芪。炮台芪分为本色芪、白皮芪两种,白皮芪加了一道硫磺熏制的工序,晾干扎把,长约三尺如炮台筒状,故取名炮台芪。炮台芪也有正牌、副牌之分,正牌称正炮台芪,副牌称副炮台芪。正冲正芪与正炮台芪相比,除了外皮色泽不同外,正充正芪的芪身粗直,至少是生长了10年以上的老黄芪,正炮台芪的芪身是中等粗度,生长年限就短一些,两者有老嫩之分。红蓝芪是煮染为茶褐色,所用原材料是制作冲正芪、炮台芪选剩下的浑源黄芪。红蓝芪同样有正牌、副牌之分,正牌称红蓝面芪,副牌称红蓝芪。除了色泽不同外,红蓝面芪比副冲正芪略为粗老些,红蓝芪就是纯粹的老芪了。红蓝面芪是红蓝芪的招牌芪,通常仅在红蓝芪的最上面摆放一层,供药商选购时作为样品,下层全部是红蓝芪。浑源黄芪加工而成的红蓝芪,由于本身药性优良,受到药商的广泛认可,声誉超越了内蒙原产地无须染色的红蓝芪。

大量的事实证明,浑源黄芪在与全国各地的黄芪产地、药材、商号竞争中,屹立不倒,力挽狂澜,始终扛起一面大旗冲在最前面,领军于中国药都的黄芪业界!

近代药物学家陈仁山所著《药物出产辨》成书于1930年

《药物出产辨》关于黄芪的内页

浑源作为全国闻名的黄芪道地产地,在民国时期的权威药物学专著同样有所体现。1930年,近代药物学家、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董陈仁山痛陈“西药输入,日盛一日,我国人苟不自知药物之真相,其不相形见拙乎”,遂著《药物出产辨》一书,详撰药材产地之优劣。在黄芪类别记载:“正芪产区分三处。一关东、二宁古塔、三卜奎。产东三省,伊黎、吉林、三姓地方。清明后收成,入山采掘至六七月间乃上市。冲口芪产区亦广,产于山西浑源州、近阳高县高山一带,收获于秋后冬前。择出匀滑直壮者,先制粉芪、绵芪,专销三江(指太湖附近的松江、钱塘江、浦阳江)一带;次下者,乃制冲口芪,染成黑皮而来;浑春芪、牛庄芪即此芪制剩原来生芪而来,是以不黑皮。”文中提及东北黄芪为正芪,实际上因为产量低、西医入侵、浑源黄芪的崛起等多种因素,影响力日渐式微,江南市场甚至难以见到东北黄芪的踪影。反之,“冲口芪”的产区山西浑源、阳高一带,成为公认的黄芪主要产地。书中所称产于该处“匀滑直壮者”的“粉芪、绵芪”即浑源原生芪和炮台芪,“次下者”的“冲口芪”即冲正芪,“制剩”的“浑春芪、牛庄芪”,则不明所指,似为红蓝芪。按陈仁山的说法,“粉芪、绵芪”的品质优于“冲口芪”,其实这些黄芪的品质都是一样的,仅是皮色与条粗不同,从入药的角度来看,浑源原生芪要比加工染色的成品芪要好一些。在这部药物专著中,冲口芪产地山西浑源、阳高一带为公认的优质黄芪道地产地,所产黄芪在当时名声远播,为药材界众所周知的主流芪种。

光怪陆离的天津租界

十里洋场天津卫的水运码头

清末民初,如果说祁州是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和黄芪加工地,那么,天津就是最大的药材中转贸易地,浑源黄芪都是经天津这个转口码头,进而销往全国各地。原芪和炮台芪主要销往上海一带,即陈仁山所称的“三江”地区;原芪和冲正芪主要销往广州、香港一带,进而出口到东南亚及美洲地区;原芪和红蓝芪基本在华北地区就地消化。

天津商务总会是清朝末年民间成立的经济性社团组织,宗旨是保商和振商,在祁州设有祁州商务分会,以进行两地商务联络和药材信息沟通。

[清]宣统三年

天津商会与祁州商会的来往信函

天津市档案馆收藏

南方药商采购药材时,如果不知从哪里进货,往往会向天津商会去函咨询。天津市档案馆现存有香港华丰行致天津市商会的一通函件,收于1934年1月1日,函件称:

执事先生:

敝行采办祁州冲黄芪运往内地销售,每月平均约购两吨左右,恳请台端示予该货之批发价目并货样,以便向贵处接洽也。

至该货款之邀付,拟为银行押汇,(银行帐号)交易是也,倘阁下或有较为高见,请赐教为幸。

此上即颂

台祺

香港华丰行启

香港华丰行致天津市商会函件

事由:为请以批发价目售祁州黄芪事

年代:1934年1月1日

天津市档案馆收藏

同年12月30日收到的另一函件,称:

天津市商会先生阁下:

敬呈者 敝行现合资专为振兴国货,除向华北采办各种国产运往南洋、美洲销售外,拟向津门采办祁州出产之冲黄芪运往广东销售,惟对该货之聚处只知为贵埠,但其能代办来港者,则不熟。为向商行素仰贵会负指导社会发展经济之责,当必蒙而介绍,谨掬上达,务乞俯赐,察核惠准介绍,至为德便。

谨呈主席先生钧鉴

香港华丰行呈

香港华丰行致天津市商会函件

事由:为向天津采办祁州出产之冲黄芪运往南洋、美洲销售事

年代:1934年12月30日

天津市档案馆收藏

香港华丰行是一家大型国货行,每月约购2吨黄芪,贸易量之大,令人咋舌。

第1通函件是向天津商会索取冲黄芪(即冲正芪)的批发价和样品,第2通函件是希望与天津商会在港代办处建立联系,以方便业务来往。函件中称采办的药材为“祁州出产之冲黄芪”,可见在1934年时,祁州的黄芪加工业在药材市场中居于执牛耳的地位,浑源的黄芪加工业则还处于创建与探索阶段。同时,函件提到香港华丰行“向华北采办各种国产运往南洋、美洲销售”,虽明指“冲黄芪”是“运往广东销售”,但暗指可能会行销海外,是黄芪远销的第一手原始珍贵资料。

广州、香港等南部沿海城市的居民会将冲正芪称为冲口芪、冲黄芪等,他们骨子里具有争强好胜、永不服输的文化基因,认定带“冲”字的就是好黄芪,这种观念已至少延续了上百年,影响深远。两通函件只提“冲黄芪”,而并未提及“北口芪”及“正口芪”,可见全国性药材市场中黄芪以“冲黄芪”马首是瞻。浑源黄芪在与东北黄芪的对决中,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

作者简介

韩众城,山西浑源人,山西文史研究者,著有《此邦犹是旧山河》一书。

更多韩众城山西浑源大洼村(韩众城新浪微博徐林系列忧国忧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