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童年往事之过年
文/悦生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眼前。”听着《好人一生平安》的歌曲,熟悉的歌词,熟悉的旋律,一桩桩童年往事,特别是小时候过年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犹在眼前。我出生于六十年代末,从小生活在农村,那时还是大集体时代,生活非常困难。家家户户大人小孩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
小时候想吃上一次肉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当时流传在家乡有一句俗语:“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儿子想吃肉,老子没有钱。”(注:老子是四川人的口头禅,既是父亲的意思,又是脱口而出的口头禅,并无恶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那时生活之艰辛,想随随便便吃上一次肉对大人小孩来说是非常奢侈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平时是很难吃肉的,家庭条件好点的就是吃点猪板油,猪大肠,大多数都是吃点少量的植物油,菜籽油啦,花生油啦……过年才能吃上一次肉,说是“三月不知肉味”一点也不夸张。那时的肉是真的很香,一家人炒肉,邻居老远都可以闻到香味。不像现在天天吃肉,反而吃不出肉的香味。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历来过年是大年三十早饭是玉米糊糊,我们四川称为沙沙饭,不知其他地方叫什么?玉米糊糊也就是把玉米也叫包谷(还有一个名字叫玉麦)打成粉,当然不是玉米面粉,比较粗,小时候天天吃,一听到吃沙沙饭,就不高兴,不像现在偶尔吃上一次,还觉得是美味佳肴。午饭是我们兄妹三人最期待的饭菜。午饭是米饭和各种各样的凉拌菜、炒菜等,但种类不像现在这么多,也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四川家常菜。但经过母亲的巧手烹饪出来,对于我们来说,胜过任何美味佳肴,一家人在一起大快朵颐,我和哥哥、妹妹三人真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慈祥的父亲和母亲不停的笑着说“慢点吃,锅里还有。”
吃过三十的午饭,我和哥哥还要和父亲一道到山坡上去抓渣子(注:四川家乡土话),就是把山坡上的落叶等枯枝败叶用竹制抓子抓到一起背回家倒在猪圈里,以后用来作为庄稼肥料。有时候是去挑木叶,就是把各种各样的植物叶子弄回家,倒在家家户户都有的粪坑里,腐烂后作为农家肥。
那时没有电视,我们过年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就是荡秋千。大人将秋千牢牢地绑在房前很大的一棵核桃树上,我们兄妹三人和邻居家小孩就轮流在秋千上荡来荡去,荡秋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两人配合,一人在后面负责推,一人两手抓住绳子,要么站在秋千踏板上,要么坐在踏板上;一种是自己一人,两手抓住绳子,将秋千往后拉,一只脚蹬在踏板上,另外一只脚用力一蹬,快速蹬上踏板,秋千就利用惯性荡起来了,然后每次等秋千回来时人就往下一蹲,两脚用力一蹬,秋千又往前荡起来,越荡越高,人就好像飞起来了,越飞越高。荡着秋千,我的心也越飞越高,小小的心也充满了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
每年三十吃过午饭,母亲就忙里忙外,忙着磨黄豆,过滤豆渣,烧水熬豆浆,点豆腐,压制成型,等一系列流程完成了,一下午的时间就完了。做了豆腐后,母亲把做豆腐的热水让我们洗脚,说用做豆腐的水洗脚腿长得长,运气好,好事情都能遇到,一年到头好运相伴。现在想来,虽然用做豆腐的水洗脚肯定不能让腿长得长,但还是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对一些皮肤病有一定好处,同时,豆腐豆腐不正是都福都福(人人都有福)的谐音吗?不正是母亲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吗?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喝的井水,每年春节初一一大早,家家户户都会到老家那口古井去抢挑井水回来,将水缸挑满,称为金银水,而且要在八点以前将水缸装满,预示来年金银满贯,富贵满堂。
现在我虽然在乡镇学校上班,但周末和节假日都回到县城居住,父母也早已离开我们,回老家的时间也很少了,但父母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童年时的一桩桩往事却时时在梦里出现,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每年春节回乡祭祖,每次看到熟悉的老屋,那几棵核桃树和橘子树,就感到一阵心酸,父母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如今我已年过五十有余,女儿也成家立业,虽未虚度人生,但总有一些遗憾,一些烦恼。每当遇到烦心事,有时静下心来,冥思苦想,好想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但这不过是一种想象罢了。
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时光,留不住的青春,就让它永远成为我心里的美好记忆吧!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老家的橘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