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新年,是欢庆的新年。农历虎年岁首,我们敞开大门,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冬奥会运动员与嘉宾。世界聚焦中国,中国春节瞬间成为世界人民共同欣赏与品味的节日,同时也引爆人们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何在冬雪皑皑的银色世界里,中国人要以红色春联、红色灯笼、火红的烟花烘托出一个温暖的、红红火火的、声光色俱美的中国年。
众所周知,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门的打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密,一方面我们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多姿多彩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华文化随着中国人的脚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几十年来,我们看到在法国巴黎,美国纽约、洛杉矶,巴西圣保罗,日本神户、横滨等地,中国春节成为当地城市的节日;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更是将春节设为法定假日。在欢度春节期间,中华文化成为人们共同参与欣赏的世界文化。
中国农历新年,正逢二十四节气首节立春前后,今年的冬奥会就在立春节气当天。中国农历新年的文化设计,依托的正是四季流转的自然时序,围绕过大年的礼俗活动其实就是送冬迎春的通过仪式。20世纪初,农历新年定名为春节正是基于这一时间特性。作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春节文化浓缩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情感、生活美学观念与精神信仰。春节文化的世界魅力源于她的这一特质与内蕴。
春节是中国人价值观的集中呈现。家庭孝道伦理是中国人生活中最大的伦理,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方式在中国有数千年的传统。家是神圣而温馨的空间,春节是家最神圣的节日。春节是回家祭祀祖先,探望父母、会聚亲人的日子,“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回家团聚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一年中最大的期盼。一年犹如365里路,一个个传统节日犹如一个个家人聚会的情感驿站,春节是其中最大的情感驿站。我们看当代的春运景观,就知道春节对人们召唤的力量。由此,我们也看到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而就地过年的不易与付出。
中国人的家庭是特别具有历史传承意识的家庭,中国人的祖先与子孙在春节中要会聚交流。从2000多年前的汉朝文献中,我们就看到接祖先回家过年的记载。中国人的年夜饭是神人共享,第一杯酒、第一碗饺子都是奉献给祖先英灵的。我们生活在祖荫下,我们在历史中延续今天的生活,这就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世界是立体的、具有历史纵深的,我们是有根有信仰的民族,我们是具有强烈历史感同时也是负责任的“慎终追远”的民族,这是春节传递给世界的文化价值观。
春节是中国人生活美学观念的展示日,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时机。中国人有很强的时间更新意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冬春之交的岁末年初,人们洒扫门庭,装饰门户,欢欢喜喜,迎接新年。春节是民间艺术的舞台,千门万户的大红春联是美好心愿的表达,更是书法艺术的比试;年画是充满象征意味祈福迎祥的美术作品,回头鹿马、将军门神,艺术化地呈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窗花、门笺、炕围剪纸,不仅体现了女性的心灵手巧,更是对春节人居环境的点染与美化;春节的锣鼓、小戏、秧歌、高跷与社火,是乡村社区的群体娱乐,更是普通中国人振奋精神的艺术行为。还有春节的花市、沿街高悬的大红灯笼与中国结、龙腾虎跃的民间舞蹈等等,中国人在肃穆的冬寒时节,以强烈色彩与动感艺术提振精神,以积极昂扬的姿态让庸常的日子奏出盛大的节日华彩乐章。迎新与迎春的同步共振,是中国人的生活美学观念与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对世界节日文化的精彩奉献。
在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江山异域,风月同天。特别是在防控疫情的寒冬,很多人不得不分隔的时候,我们更应珍惜彼此的文化创造,让经历了千百年淘洗而凝结的人情礼俗传统成为照亮世界的光源。
虎年春节,奥运健儿汇聚北京。春节是我们准备了千年的礼物,这一刻,它将温暖呈现在世界面前,迎接四海宾朋。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