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广东汕尾市陆丰风俗(陆丰市过年的风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广东汕尾市陆丰风俗(陆丰市过年的风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广东汕尾市陆丰风俗(陆丰市过年的风俗)

文章里有很多节日的习俗是老一辈的做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的习俗已经被我们所摒弃。年轻人嫌很多习俗复杂,但殊不知在摒弃一些可有可无的传统做法时,过节的仪式感也越来越淡。

文中按时间为序,从春节到除夕,挑选部分节日,其中包含一些潮汕地区特有的节日,例如:天穿日、出花园。文中介绍了一些老一辈的习俗,但其实有很多习俗断了,笔者能力有限,无法收集全面,如读者有心,劳烦在评论区为大家开拓视野。

春节

春节,俗称“过年”。正月初一是农历年的元旦,凌晨子时开始,家家开门放鞭炮,谓之“开门炮”、“开门红”。继而以红圆、素菜和果品拜大地、祖宗和财神喜神,祈求一年之平安大吉,万事如意。

此日,人人穿新衣,讲吉祥话,祝贺语有“恭喜发财”、“添丁添寿”等。早餐先吃红圆、食素,有的人整天食素,以示清净吉祥。陆城等地居民,早饭后手提一袋“大桔”到亲友家中拜年,给小孩分红包。建国后,机关学校团体在春节期间举行团拜,并到部队、敬老院慰问,有的乡镇还举行春节文艺 *** 或文娱晚会。

这期间,民间的文娱活动颇热闹,有的乡村组织舞狮队、曲班到邻近乡村甚至邻县演出。甲子、大安、碣石等地的英歌舞、八兽舞、扮花景、舞龙灯、大锣鼓、彩旗队等纷纷出游。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镇居民家家户户往花市购回各种花卉,摆设在门前、庭院、厅堂等处,更显示出节日喜庆的气氛。

正月初二日开始外出拜年、送粿。福佬人以送甜粿、发粿、大桔为主;客家人以送菜粿、米程为主。对上年有丧事之亲朋则以送甜粿为主,以示慰问。20世纪80年代以后,城镇中“送粿”内容有所改变,只带大桔和红包去拜年,很少有人带甜粿。正月初七早上,家家户户以七样青菜煮食,称之“食七样菜”,谓令人益寿。 正月初九“天地生”,是日拜天地,全日斋戒。

元 宵

元宵,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俗称“元宵灯节”。此节活动实际日期从农历正月十一日开灯至十六日结束,到处张灯结彩、演戏游神,夜间放烟花,热闹非凡。元宵夜,陆城等地儿童,三五成群牵着纸制的兔子(兔子肚里点上红烛)在街巷游玩嬉戏,另有一番情趣。80年代以来,是晚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到观音岭或乌坎的海滩赏月游玩。

上年生育了男孩的人家要在正月十一至十六日中选定日期设“丁桌”大宴宾客,俗称“做丁”。上年结婚的新媳妇,元宵日要盛装到祠堂拜祖公,俗称“落祠堂”。元宵夜男女青年在祠堂大灯下掇丁裙,相互戏耍,以祈早添贵子。

天 穿

农历正月二十日,谓“天穿日”,纪念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是日中午大多数人家煮食甜粿粥,称“正月二十补天穿”。

三 月 三

农历三月初三日,俗称古清明。是日,在甲子等地有出外春游,采青、吃青草饭的活动。现在,除一些地方仍保留吃青草饭的习俗外,其余活动已较少见。

清 明

清明,是扫墓之节日,节日前后家家户户备办牲醴、糕饼、红白纸钱等上山扫墓祭祖,以纪念先人。建国后,干部职工和青年学生等到烈士陵墓祭扫,缅怀革命先烈。

立 夏

立夏,俗称“食节”。以前富裕人家食“薄饼”。薄饼乃上乘食品,以面粉烤制薄饼皮,以猪肉、鲜虾、蛋丝、豆芽、葱、白糖等为饼馅,包成一卷即为薄饼,吃之香脆清甜。穷苦人家的饼馅则比较简单,或食面条或粿条,也算“过立夏”。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日,为农家祀牛辰之日。民间于此日中午煮食咸茶。其茶料除爆米、花生、油麻之外,还有猪肉、虾米、香菇、鱿鱼等,别有滋味。传说这天吃咸(饭)茶是纪念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的功劳。

端 阳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阳节。家家制粽粿,处处赛龙舟,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儿童和一些男人中午到河中洗浴,谓洗“午时水”可以洁身除病。有人还将“午时水”盛存于瓦器,虽久而不变质,留作外敷合药之用。

天 贶

农历六月初六日称“天贶日”(“贶”音同“况”,赐、赠送的意思)。古人认为此日是天赐之晒物之日,晒物可除潮湿防虫蛀。是日人们忙于晒书籍、字幅、画幅、契约、衣服和谷物等。

出花园

旧时多数人家的眠床底下都供奉“阿婆”,谓阿婆是保佑小孩平安成长之女神。农历七月七日为“婆生”。此日大凡年满十五岁的少男少女都要敬拜“阿婆”,走出“阿婆”的“花园”而自立成人,俗称“出花园”。仪式的过程是:在眠床下“阿婆”神前放置一大竹葫,葫中摆上几碗红圆和饭菜,葫边放一双红皮屐。出花园的少年在其母亲或女性长辈陪同下跪拜“阿婆”之后,坐进葫中与“阿婆”分饭。饭毕,该少年步出竹葫穿上红皮屐健步走出去。

中 元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各家都备办香烛酒醴拜祖先。是夜各地寺庵还举行“盂兰会”,以丰盛食品和各式纸扎施祀孤魂饿鬼,俗谓“祭孤”。

中 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古人认为此夜月亮最圆,以示团圆之意。从八月初一日开始,亲朋互赠以月饼为主的礼物,称“送饼”。送饼的主要对象是岳父母、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和老师等,以示敬老尊贤。是夜明月升起时,家家户户当空摆设桌案,案面上放满月饼、喜粿、柚子、香芋等供品,点上香烛拜月娘。拜毕,一家人边吃月饼、边赏月聊天,欢度良宵。

值得一提的是中秋晚上,陆城等地还举办“月娘会”,展出当地的古玩、工艺品、时花和各类盆景等,还有“曲班”清唱和乐队演奏,令参观者乐而忘返。

重 阳

农历九月初九日称“重阳”,也称“重九”。此日,有人扫墓,谓之“秋祭”,有人泛酒登高,儿童放风筝为戏。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于此日吃补品,炖鸡,烹狗,滋养身体,离退休人员则组织外出旅游等。

下 元

农历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俗称“十月半”、“五谷母节”(“五谷母”即谷神,传说中的神农氏)。时逢秋收刚毕,米谷盈仓,碾制糯米糍,拜谢“五谷母”,以报其教民种五谷之恩,有的人拜谷苫以祝五谷丰登。

冬 至

冬至节,民间盛行煮食糯米圆,谓“吃了冬至圆,多添一岁”。农村此日让耕牛休息一天,并以汤圆贴其角和尾巴上,以报其一年勤劳之功。各墟集村庄亦多演戏谢神。

而如今,演变为了冬至子,冬至姑。

赏当头月

甲子镇等地习惯在农历十一月十五日晚上赏月,称“赏当头月”。据说是日午夜月光是垂直的,在桌上竖起筷子不见影。是夜文人墨客、老师、学生等邀集设座于院子间,专办茶点或酒菜,边饮酌、边赏月,还吟诗作对,说是人生一大雅事。

小年夜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夜”。入夜祭祀“司命帝君”(灶神),意为送神上天(次日起称“人年假”,来年正月起初五日称之“开年假”)。此日多数人家蒸甜粿,此裸是主要而不能缺的年糕,每笼甜粿多的要用上几十斤糯米粉和几十斤红糖。是年家有丧事者则不可蒸甜粿,只蒸松粿。

除 夕

农历一年最后的一天为岁除,晚上称“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红灯,拜谢天地神明,祭祀祖宗。是晚合家围坐吃团年饭。饭桌上或桌下燃一小炭炉,又称“围炉”。饭后,幼辈拜尊长,称“拜年”;尊长给幼辈红包,称“压岁钱”。是夜待坐达旦,谓之“守岁”。20世纪80年代后,大多合家大小观看电视节目欢度除夕,喜迎新年。

更多广东汕尾市陆丰风俗(陆丰市过年的风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