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这天气,大抵是要把人热死才好”
“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
“我上次吃到这么辣的火锅,还是在上次”……
在互联网中,网友们把各种文学玩的明明白白,掀起了一波模仿和创作热潮。但倘若要评选“梗王”,那还是“姜是老的老”,从“鲁迅体”风靡全网到苏轼的“怀民亦未寝”火上热搜,再到“林黛玉发疯文学”爆红,这些杰出的人物、古典文学人物必须拥有姓名。
本文选自《疯狂作文·素材控》7-8月号,一本新潮又好用的作文素材书,每月一期,一网打尽当月热点!
互联网造梗:当代中国的网络嬉皮士运动
“中文互联网梗王”鲁迅 :精神浸润人心
不论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还是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鲁迅这个“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始终是当之无愧的“顶流”。从“鲁迅体辞职文案”到“鲁迅体 emo文案”,人们总能从鲁迅作品的大量金句中找到共鸣。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鲁迅站在教育部门口一手叉腰、一手扶着“不干了”的牌子,精准地道出了当代“社畜”的心声,这一画面被做成表情包反复刷屏。抛开这些恶搞的段子或者表情包,鲁迅之所以被视为年轻人的精神导师,是因为他的一身反骨。鲁迅犀利的文笔顺应了当下“爽文化”的浪潮,决然独立的战斗精神、永不媚俗的昂扬姿态,依然是当代年轻人的榜样。鲁迅的精神浸润人心,因此才会在他去世半个多世纪后,仍以如此诙谐又顺应时代的方式被网友提及。他以燃烧的生命,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无穷的光与热。
“林黛玉发疯文学”:寻找经典与现实的结合
3 月,“林黛玉发疯文学”走红网络,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波创作和模仿林黛玉说话语气的热潮。网友结合当下一些年轻人的心态,对《红楼梦》里的语句进行了生活化的解读和修改:“大抵是倦了,竟回我这般敷衍”“你瞧,又开始画大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哥哥要是这般态度,倒不如直接不理我的好,显得我无理取闹了些”……
“林黛玉发疯文学”的走红,看似是网友造梗、抛梗、玩梗的网络语言狂欢,实则在戏言中包含了真情实感。人们需要一个方式去释放内心的情绪,有自我、有才情、真性情的经典形象林黛玉以及具有浓厚文学色彩又不乏调侃意味的林黛玉式表达便成为一种合适的载体。有人担心这种“玩梗”是将经典踩在脚下,会把《红楼梦》玩坏,也有人认为这种“亚文化”的流行无形中也发散了经典文学的影响力。作为经典文学,《红楼梦》自然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但是“玩梗”过后,我们只有回到文本,才能让经典焕发出持久的光彩。
苏轼屡次“破圈”:有趣才是顶级魅力
2021 年底,仅 85 字的《记承天寺夜游》被网友送上热搜,“怀民亦未寝”引起了大家的调侃——苏轼很可能是强行拉着睡眼惺忪的张怀民出来赏月。诗中原先美好的记叙瞬间变得接地气了。各种模仿张怀民被苏轼半夜叫醒时的表情包广泛流传,这种轻松诙谐的内容引爆全网对于熬夜的共鸣。作为“唐宋八大家”的人气王,苏轼因“宋朝最有文化的吃货”“北宋文坛 CP 狂魔”“坑弟废柴哥哥”等头衔屡次出圈,在如今的年轻人心中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1 月,在苏轼诞辰 985 周年当天,一张“祝我 985 岁生日快乐,祝大家都能考上 985”的梗图被转发上万次。从人们心中的圣人到成为被广泛转发的表情包,当代人从历史人物的“伟人光环”中挖掘出了生动的另一面,又以出乎意料的形式与他们产生共鸣,时移世易,历史人物只是换了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文化记忆中。
/串烧风暴/
无论是“中文互联网梗王”鲁迅还是“林黛玉发疯文学”,抑或是屡次出圈的苏轼,他们都在互联网的“造梗”文化中引起了网友共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基于经典再创作的“梗文化”的爆火也提醒我们,经典并不一定非要高高在上、束之高阁,让更多人知道、阅读、谈论、欣赏和运用,也是对历史人物、经典文学的一种保护和推广。本组素材适用于文化创新、思想共鸣与情感宣泄、经典阅读与传承等话题。
写作角度1
在传承与贴近时代中创新经典
运用示范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解读,经典与网络热梗相结合也是一种创新。金句频出的鲁迅、“发疯文学”鼻祖林黛玉、“爆梗王”苏轼等人被制作成表情包或写成好玩的段子,在社交圈内不断复制传播。这场“造梗”狂欢的背后,既有基于经典的趣味、独到的新时代创意,又不失古典文学旨趣,契合了新时代民众挑剔的、追求新颖的偏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在传承中创新,方能重新构筑传统文化以及历史人物的影响力,使之成为民族情感和审美力的源泉。
写作角度2
回归文本阅读,传承经典文化
运用示范 互联网造“梗”文化引导更多的人回归文本阅读,传承经典文化。当历史人物或古典文学成为网络梗,唯有了解相关历史、典故,才能心照不宣地领会其中的笑点和趣味。鲁迅始终屹立于文化高地的真正原因,需从对鲁迅文本的潜心阅读中找寻;“林黛玉发疯文学”的走红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回归到文本阅读,成为经典永流传的痕迹。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年人在“造梗”狂欢中应该打好传统文化的基础,有深厚的积淀才能厚积薄发,不让美好的东西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