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春节是中国古老而又富有文化内涵、极具生命力的节日,同时也是最能带动社会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节日。人们对过年的需求早已超越物质满足。“团圆”、“温暖”“爱”等春节的情感需求,正在从以前匮乏的物质生活的遮蔽中脱颖而出,转化成“春节经济”的新载体。
春节期间,人群、金融、物资、信息、艺术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信、金融、餐饮各行各业全面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春节经济”。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尽管大家不可能等到新年才有新衣穿、才有美食享用,但置办年货、孝敬长辈、关爱晚辈,依然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节日传统。
社会学者指出,春节是中国古老而又富有文化内涵、极具生命力的节日,同时也是最能带动社会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节日。当传统习俗日益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时,这春节的“旧瓶”便不断续上了时尚的“新酒”。随着新兴消费观念的不断涌现,春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更是一个拉动市场经济动力的“快门”,人们开始从传统的节日忙碌转向新的庆贺潮流;从“过年就是年夜饭”转向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从“过年买件新衣服”转向整个市场“春节经济”的诞生与拉动。“春节经济”为老百姓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那么春节会给经济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呢?
春节期间生产需求行为收缩,叠加春节往往在1、2月交替错峰,导致宏观数据在1、2月间经常出现异于常规季节性的干扰,即为“春节效应”。春节作为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往往对工作日长度和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企业为应对春节期间的生产收缩,往往提前安排生产计划,因此企业生产行为在春节前后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并反映在宏观经济数据中。由于春节所在公历月份不固定、常在1、2月交替出现,“春节错峰”对1、2月经济数据形成较大干扰,导致这两个月数据的巨 *** 动。
“春节效应”在大多数年份的1月和2月表现较为明显,我们可以从工业增加值、出口数据等多个宏观指标中得到印证。春节前后,国内工业生产、外贸行为的计划安排会受到干扰;与此同时,春节期间工业生产和外贸行为多数处于休息状态,可比时段有效工作日的差别,也加大宏观数据波动。以工业增加值和出口数据为例可以发现:一方面,企业行为会呈现一定的季节性规律,比如外贸企业“节前抢时出口”,使得外贸数据“节前出口井喷”;另一方面,“春节错峰”也加剧1、2月数据的波动。2000年至2017年中,相邻年份春节错峰现象出现过13次,大部分年份“春节错峰”会加剧宏观数据在1月、2月的波动。
“春节效应”在CPI上体现也较为明显;春节错峰加大春节前后CPI波动,致使1月CPI同比增速回落、2月或将出现跳升;同时,成本端压力的显性化,将进一步推升通胀中枢。历史经验显示,春节前物价趋于上涨、春节后趋于回落,因而可以看到春节临近时CPI环比大幅上涨、春节过后CPI环比快速回落;同时,春节错峰现象导致CPI同比波动加大。今年1月CPI环比涨幅显著扩大,而CPI同比有所回落,即主要受春节错峰的影响;春节错峰也可能导致2月CPI同比出现跳升。总体来看,“春节效应”导致今年1季度CPI波动较大;同时,前期我们反复提示的,成本端压力显性化逻辑,在CPI上逐渐体现,通胀中枢将明显抬升。
祝大家新年快乐、虎年吉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云熵数据www.yunxdata.com/“云熵数据”竭诚为您提供科学的大数据商铺选址服务,期待与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