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十年如水似箭
十年厚积薄发
沈阳这十年
以“两邻”理念为指导
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努力打造
基层治理现代化“沈阳样板”
“振兴新突破 奋进新征程
——沈阳这十年”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沈阳市深入践行“两邻”理念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新闻发布会
今日召开
*** 沈阳市委组织部部长、
市“两邻”委执行副主任闻然
作新闻发布
按照发布会的安排,我向大家介绍沈阳市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1+2”制度体系有关情况。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制定“1+2”制度体系的总体考虑
2013年8月30日, *** 总书记在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视察时,提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应该说,“两邻”理念传承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亲仁善邻”的优秀文化,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对基层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治理理念的升华。“两邻”理念的工作取向是“四互”,即互动、互信、互爱、互助;实践路径是“四共”,即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根本目的是“四和”,即邻里和睦、环境和美、文化和融、社区和谐。“两邻”理念为我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多年来,沈阳市委牢记 ***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殷切希望,将践行“两邻”理念贯穿到加强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特别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践行“两邻”理念、强化基层治理,成立市委、市 *** 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实体化工作专班,大力实施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六邻工程”,努力把“两邻”理念转化为沈阳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场景。
今年,围绕落实 *** 中央、国务院和辽宁省委、省 ***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市委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增加要素供给,聚焦“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条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苦有人问,问寒问暖问到家”,强化党组织向一线覆盖、干部向一线下沉、资源向一线集聚、政策向一线倾斜,制定了以《沈阳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为主方案,以《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中国 *** 沈阳市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简称《工作规则》)为配套的“1+2”制度体系,近日已经印发实施。“1+2”制度体系,是我市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时代坐标下,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沈阳样板”的行动纲领。
二、“1+2”制度体系的总体架构
《实施方案》共6个部分、35项工作任务。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主要是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第二至五部分围绕基层治理最关键、最重要的4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乡镇(街道)治理能力提升、自治法治德治与智慧治理融合、基层治理制度保障等4项行动的总体安排。第六部分为组织领导,强调压实责任、考核评价、探索创新等。
《行动方案》主要围绕城市基层治理、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共3个部分、32项工作任务。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第二部分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站)、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新兴领域党建、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等7个方面工作。第三部分为组织领导。
《工作规则》更加注重提升街道党工委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共3个部分、34条内容。第一部分为总则。第二部分为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原则、议事决策、自身建设、监督追责等7个方面工作。第三部分为附则。
总体上看,“1+2”制度体系全面强化党的领导,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一条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群众、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强基导向,从编制、资源、力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要求。我们还对“1+2”制度体系进行了任务分解,确定了156项工作任务,明确了51家市直单位、13个区县(市)的工作责任,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落实。
三、“1+2”制度体系的十大亮点
1.推动党的组织向基层治理一线全覆盖。我们将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在街道层面专门制定《工作规则》,单独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加强街道党工委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特别是强化党组织向一线覆盖,推动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100%覆盖,使党组织触角延伸拓展至居民群众身边,并全面推开红色物业,让物业企业有效融入基层治理,进一步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基,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
2.在全市广大党员中叫响“党派我来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一句“党派我来的”,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让焦裕禄精神成为一座矗立于神州大地的丰碑。“党派我来的”有代表党组织的自觉、自豪,更是一份神圣职责与庄严承诺。为此,我们结合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扎实推进“ *** 员亮身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嘱托,兑现“党派我来的”庄严承诺,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我们将于近日举行全市派驻社区的第一书记、副书记叫响“党派我来的”宣誓仪式,组织他们在基层治理一线打头阵、当先锋。
3.编制向基层治理一线倾斜。我们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鲜明导向,全市从上向下跨层级补充调剂6000名人员编制,确保每个乡镇(街道)人员编制不低于50名,并为每个社区预核2至3个事业编制,切实把工作力量放到基层治理一线。
4.强化小区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我们按照以小区保社区、以社区保城区、以城区保城市的工作思路,全面强化和提升小区治理能力和水平。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小区治理难问题,通过对散体楼标准化围合形成679个小区单元,并同步推动1471个无物业小区落实管理主体,从而实现我市6588个小区全部“有人管”,完成了沈阳市每个小区都有物业服务的历史转折。很多围合小区如今成了花园小区、智慧小区,居民群众连连点赞。现在,我们正在按照300户左右标准加快推进网格优化工作,预计7月底前全部完成,并进一步推动治理关口前移,将各类执法力量、民生部门及保障服务企业全部下沉,定人、定岗、定责、实名制编入网格,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力量融在网格里,要素聚在网格内,以小网格撬动大服务,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5.推行小区治理“三长五员”专班模式。我们充分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在小区全面实行 “三长五员”实名制专班治理模式,即:小区点长、应急点长、荣誉点长和物业管理员、卡口值守员、医疗防疫巡查员、社区警务巡查员、街道专管员,在全市小区中实现一个小区、一个专班、一抓到底。其中,小区点长是小区治理第一责任人,由社区工作者担任;应急点长由市区两级下沉干部各1人担任;荣誉点长由小区内老党员、老劳模、退役军人、志愿者等居民骨干担任。目前,全市已有6500余名社区工作者担任小区点长,1.1万余名市区下沉干部(市级4898名、区级6390名)担任应急点长,会同老党员、老劳模等荣誉点长及专班其他成员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倾情服务居民群众,努力把一个个居民小区打造成幸福大院。
6.建立简洁明晰、易操作的小区治理模板。围绕探索形成具有沈阳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满足群众需要的小区治理新模式,制定小区治理工作导则、“12345+N+1”工作运行体系(1是党建一条主线,2是践行“两邻”理念,3是建强三支队伍,4是深化“四零”建设,5是做实“五大民生品牌”,N是打造多元场景,1是健全工作机制),以及“同网共治”工作机制等8个实施细则和小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小区治理的工作架构、运行体系、重点任务、工作标准、保障措施等,既便于对照操作、逐项落实,又可以结合实际、探索创新。
7.全面推开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着眼于基层治理有阵地,我们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结合,按照一般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方式,建设集“党建+养老+医疗+教育+就业+治安”为一体的党群服务站,围绕亲民化要求,让空间布局更优化、功能配置更完善、环境氛围更温馨、载体活动更丰富、服务供给更贴心,成为居民群众“家门口”的服务站、活动点、议事厅。全市预计建设党群服务站1850余个,每个党群服务站平均覆盖3至4个小区,目前正在建设649个。
8.深化“六邻工程”建设、做实民生品牌。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我们提出深化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六邻工程”,树牢“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推动服务群众工作走深走实,仅《实施方案》中就60次提到“服务”,特别是围绕居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提出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品牌进社区、进小区,还强调深化以零 *** 、零事故、零案件、零疫情为主要内容的“四零”建设,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直接、更加便利的服务,让沈阳的基层治理更有特色、有质感、有温度。
9.突出数字赋能。数字化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我们抓住沈阳被省发改委确定为首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有利契机,加快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依托“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码通城”,将基层治理服务管理平台与“盛事通”APP深度融合,开发协商议事、意见征集、政务办理等服务模块,推动数据横向协同、纵向赋能。今年5月份,在沈河区试点运行市民诉求服务“接诉即办”平台,推动实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一办到底”。
10.加大激励关爱社区工作者力度。围绕社区工作者最关心关注的薪酬水平、职业通道、政治待遇等内容推出一系列实招硬招。比如,6月15日前,按照人均500元/月的标准,我们普遍上调了社区工作者薪酬,调整后达到5950元/月(含“五险一金”个人缴存部分),达到东北首位、全国上游水平;比如,我们为每个社区预核2至3个事业编制,进一步打通社区工作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年内我们将启动相关工作;再比如,我们向全市955个社区全覆盖派驻第一书记、副书记,6月30日前已全部派驻到位,结合去年派出的996名驻村第一书记、“三长五员”工作专班的1.1万名下沉干部,全市向社区(村)派驻的党员干部达到1.3万名;再比如,今年上半年我们新招录了4000名社区工作者、全市总数已达到15300余人,从而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20人,超过全国18人的平均水平。在这次社区工作者招录时,4000个岗位报考人数近10万人,彰显了强烈的职业吸引力。同时,我们还依托沈阳大学、沈阳开放大学成立沈阳市两邻学院,打造“两邻”基层治理干部培训、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的主阵地。揭牌仪式将于明天举行,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届时参加。
朋友们,在这万物竞秀的盛夏时节,在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上,任务繁重、挑战增多,我们更加需要千千万万个新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好党员,我们将始终铭记“党派我来的”这一初心和使命,用脚步去丈量,用双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把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条有理管到位变成机制、变成党和群众的鱼水深情,把老百姓的苦有人问、问寒问暖问到家变成 *** 人自觉的为民行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一个基层基础力量强大的城市,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没有任何问题解决不了,没有任何目标实现不了,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以我们党员干部拼搏实干的心血和汗水,带领全市人民汇聚起爱城如家、护城如家的强大合力,努力建设社区有颜值、有温暖、有内涵,居民有尊严、有认同、有希望的幸福家园。
沈阳市民政局局长、
市“两邻”办主任孙海燕
作新闻发布
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按照市委、市 *** 工作部署,市民政局围绕网格化管理、小区准入、“五社联动”、社区治理信息化等重点工作,高水平谋划,宽领域拓展,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一、科学划分治理单元,为基层治理创造“微空间”
为绿色超大社区治理难题,我们坚持方便管理、区域与人口规模均衡划分、相对稳定的原则,以每个社区3000至4000户标准调整社区规模,确保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精力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预计年底前全市基本完成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工作。依托住宅小区、楼院、居民小组,综合考虑面积、人口等因素,按约300户左右标准划分网格,覆盖户数适当调整。充分发挥网格内党员中心户、老党员、老劳模、老教师、志愿者作用,配合网格员开展工作。
二、规范小区准入事项,为基层治理植入“新活力”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将治理单元落到小区,围绕小区组织建设、居民自治、困难帮扶、矛盾调解、资源整合、应急响应、政策宣传、其他事项等八类重点工作,制定《小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细化28项具体事项。我们将充分征求基层工作者和居民的意见,丰富清单内容,适时印发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区有效落实,不断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
三、创新五社联动机制,为基层服务搭建“大舞台”
建立健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安家工程”,通过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程序,优化登记服务,年底前80%的城市社区拥有10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70%的农村社区拥有3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全面铺开街道(乡镇)社工站建设,年底前建成街道(乡镇)社工站103个,实现城市街道全覆盖,全市街道(乡镇)整体覆盖率超过70%;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鼓励各地区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回馈机制。安排福彩公益金300万元,实施社区服务、儿童服务等5个类别公益创投项目50个,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有效凝聚“五社联动”协同共治力量。
四、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为基层增效打通“真路径”
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信息化为支撑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办理要件精减比例达到50.9%,全市955个城市社区累计办理民政、医保等7个领域的73项服务事项150万件次,办理时限平均压缩75%。我市创新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全市通办”,获得辽宁省制度性创新二等奖。优化基层治理服务管理平台功能,完善以人员“装户图”、资源“装户图”为支撑的基层治理数据库,结合疫情防控工作,组织社区工作者通过“扫地敲门”行动,全面排查居民信息,将766万常住人口信息及时录入到“电子装户图”。开发特殊群体、就医群体标签,新增生活需求、就医需求、心理援助等需求标签,实现清单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推开资源“装户图”建设,社区覆盖率已达到50%,年底前实现覆盖率100%。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沈阳样板”,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优势,做精服务、做强社区、做实网格,构建具有沈阳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 沈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侯绍立
作新闻发布
在全市开展“四零”建设,是沈阳市委、市 ***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求,践行“两邻”理念,夯实平安沈阳建设基础的创新举措。全市力争通过三年“四零”建设工作,实现 *** 矛盾持续减存量、控增量,各类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严重暴力案件和影响民生的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社区(村)、企事业单位的创安能力明显提升,疫情防控情况保持“动态清零”,探索形成具有沈阳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年初以来,市委、市 *** 将“四零”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成立以新伟书记、志成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由政法、 *** 、应急、公安、民政、卫健、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建立完善工作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推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平安建设条抓块保、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四零”建设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零 *** ”建设方面,以 *** “四清”机制为抓手,建立哨点预警、初访化解、领导包案、公示接访、上门走访、多级调处、纪委联动、考评督查等“17+6”闭环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 *** 矛盾及时就地解决,全力推动“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道(乡镇)、矛盾不上行”。
在“零事故”建设方面,以应急管理“五定五清五进”为抓手,健全完善事故防控、风险隐患处置、管理对象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建立安全风险隐患电子清单,做到风险清底、隐患清零。全市安全生产亡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9.4%和24.2%,为近三年最低值。
在“零案件”建设方面,以公安“三清”机制为依托,推动构建以“三调联动”“四级联调”为主体的矛盾隐患多元化解体系,深化“互联网+群防群治”,加强盗抢骗、黄赌毒、电诈案件的合作执法和专项整治,进一步形成“大案有人管、小案有人查、事事有人问”的局面。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三年均值分别下降42.6%和18.3%。
在“零疫情”建设方面,以“动态清零”机制为抓手,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1+4+5+3+N+1”工作运行体系,严格落实区域协查、网格排查、自主报备等管理措施,以及小区闭环管理、信息登记、日常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有效提升社区(村)疫情防控实战能力,确保了全市社区疫情防控形势稳定。
目前,我们正大力推进全市社区(村)“四零”工作室建设,由责任部门选配 *** 代理员、安全管理员、社区民警、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等专业力量下沉至社区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力量向一线下沉、政策向一线倾斜、资源向一线聚集,并已经在和平区幸福里、皇姑区牡丹等社区试点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配齐配强力量,建立平时和应急状态下工作运行机制,真正把“四零”工作打造成平安沈阳建设的“民生品牌”,努力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沈阳样板”。
沈阳市房产局局长崔雪东
作新闻发布
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全市住宅小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暴露出秩序维护、人员车辆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难题。为此,市委、市 *** 大力加强散体住宅楼围合、落实管理服务主体工作,将其列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作为推进“两邻”基层治理的重要工作任务。在市委、市 *** 坚强领导下,市房产局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对各区、县(市)的指导把关,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果。
一、圆满完成全市散体住宅楼围合封闭任务。在市委组织部和市委政法委领导推动下,市房产局印发了《关于做好散体住宅楼封闭改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散体楼封闭改造工作原则,实行“一园一策”“一楼一策”,通过单独封或与临近小区、临近散体楼联合封等方式开展封闭工作;明确封闭工程标准,向各地区提供具体工程建设参考标准图解;根据散体楼的不同类型,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市级成立散体楼封闭改造工作专班,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房产局组成联合督导检查组,深入各地区,现场指导散体楼合围区域设置、封闭改造施工等工作。从4月底开始,市区两级上下联动、昼夜兼程、持续奋战,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将全市的散体楼标准化围合成679个小区单元,涉及建设围墙(围栏)3.8万延长米,大门810个,门卫室549个,安装监控设施2848个,智能道闸523个。通过封闭改造,安装了智能化监控和门禁系统,建设了门卫室等配套服务用房,结束了散体楼无人管理的历史,这在我市住宅区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二、积极推进无物业小区落实管理主体。结合散体住宅楼封闭改造,同步推进无物业的小区引进物业管理服务主体工作。全市1471个无物业小区,通过召开业主大会引进物业企业、区域整体打包引进物业企业或区属国资平台兜底服务等方式,全部落实了管理服务主体,并开展物业服务,实现我市6588个小区全部“有人管”,完成了每个小区都有物业服务的历史转折,切实实现了住宅区管理服务水平和疫情防控能力双提升。
三、落实1+3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建立完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重新理顺市、区两级物业管理体系,组建市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机构,明确职能编制,充实人员力量。各地区同步成立了专门机构,实现专门部门、专业人员负责小区管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印发《关于加强住宅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研究制订物业服务企业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物业服务企业考评机制,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制定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强化信用考核管理,督促物业企业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标准,为居民提供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步,市房产局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不断规范物业服务行为,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打造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让群众在家门口体验高品质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和城市文明成果,努力开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新局面。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问
请问区、县(市)在加强网格治理、推动“同网共治”等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答
*** 和平区委副书记唐纲:近年来,和平区坚持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走出了一条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党建引领网格治理之路。年初以来,通过网格发现社会治理案件11.1万余件,立案10.6万余件,办结10.5万余件,办结率98.24%。
一、科学划定网格。按照300户左右标准,科学划分863个网格,将党建和政法综治、公安、民政、城管执法、 *** 、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建立健全“网格+N”工作体系,叠加党建、创城、楼宇、“四零”建设等模块,制定工作流程图、巡查清单、管理规范等模板,实现网格化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全覆盖。
二、加快平台融合。积极探索“12345平台+网格”省、区两级平台诉求办理“直通车”有效路径,选取八卦街等6个试点社区先行先试。省12345平台将案件点对点直接派发至社区,网格员按照“线上接诉+线下处置”的原则,第一时间到现场解决并及时反馈,实现接诉即办“零换乘”,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要。平台融合以来,网格派单全部线上运行,即时直达网格员、直达源发地、直达矛盾点,派单周期平均节省1至2天,解决各类问题530件,案件办理效率显著提升。同时,我们正在推进12345平台与110对接联动,已做好公安等相关部门人员力量、技术保障、端口预留等准备工作,待省市联动后和平区将立即启动运行,进一步提升协同服务效能,确保企业和群众诉求有人管、管得好。
三、推动“同网共治”。创新实施定格、定人、定责、定线、定时、定质、定量、定论“八定”工作法,推动政法、民政等相关部门人员全部实名制编入网格。建立健全“三拍解决法”,对权责清晰的事项直接“法定拍”给责任部门解决,对权责交叉的“商定拍”给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协同配合解决,对权责不清的“指定拍”给一个部门或多个部门共同解决,并建立部门沟通督办、部门主要领导协调督办、主管区长亲自督促三级督办机制,实现网格闭环管理。同时,在全区10个街道增设综合事务服务中心、城市精细化管理运行中心,将执法、房产、市容管护等532名事业编人员下沉至街道,与小区网格员、专业人员对接,实现“一格多员”力量联动,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下一步,和平区将按照省、市工作要求,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全面叫响“党派我来的”,深耕网格化管理,全力做好平台融合,抓好110联动准备工作,迭代升级区社会治理平台,为全省“12345平台+网格”诉求办理模式作示范。
问
《中国 *** 沈阳市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提出街道党工委全面领导街道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请问街道党工委在领导基层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
大东区津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龙:津桥街道位于大东区西南部,是老旧中心城区,下辖16个社区、120个小区,有党组织210个、党员5760人。近年来,津桥街道党工委聚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立足辖区内老旧园区占比大以及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多的实际,切实发挥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的作用,不断提升统筹协调能力,特别是《工作规则》的出台,使街道党工委更加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新突破。
特别是去年,我区实施“全面小康兜底行动”以来,街道党工委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人民至上,持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服务特困、低保及低收入家庭(人员)为重点,制定了“容缺、补短、提标、拓面、共享”帮扶举措。以网格走访为主全面开展摸排工作,各社区以网格为单位,责任到人,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做好困难群众入户统计工作,进行全面排查,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力争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入户调查过程中做到“四必访”,即社区保障对象、遭受事故家庭、两劳释解人员、新迁入居民必访,对重残重病、高龄空巢老人等特殊家庭走访有侧重。主动发现网格内的困难家庭,真正为民解忧,扶贫济困。今年以来,我们通过要件容缺办理低保、实施城乡救助一体化、提高临时救助标准、拓展救助对象范围、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等“民生十条”,已发放医疗、助学、房补等救助金119万元,惠及低保户720人、低保边缘户4人、特困人员8人。
下一步,津桥街道党工委将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切实发挥领导作用,团结带领辖区内各类组织和各类人群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津桥叫响“党派我来的”,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问
今年,沈阳市以小区治理为切入点,提出了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的做法,并推动民生品牌下沉小区。请问我市在这方面有哪些先进经验,是如何落实的?
答
*** 沈北新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赵丹凤:在落实市委“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构建以小区为基本单元的基层治理体系,以小区保社区、社区保城区、城区保城市治理格局”的工作实践中,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沈北新区强化小区党组织政治功能,确保群众抬头见组织,出门见党员,创新打造了嵌入式小区党群服务站—“初心坊+四大民生品牌”模式。初心,指 *** 员的初心使命;坊,指邻里、坊间。“初心坊”就是指建在邻里坊间的 *** 员服务阵地,是建在群众家门口的党群“连心坊”。
在建设初期,我们整合了小区里的公共设施、社区用房、物业用房等,采取小区自身单独建、周边小区联合建的方式,按照“发动群众-征集需求-确定选址-组织建设”等步骤稳步推进,同时统筹了民政、房产、教育、医疗、养老等部门力量,设立代办窗口、就业服务站、耋稚园、健康小屋,将74项社区政务服务和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服务一并入驻“初心坊”。目前已建成汇置尚郡、向阳大院等不同类型小区“初心坊”85个,既有“大而全”型,也有“小而美”类,已经覆盖60%以上小区,预计8月底前实现小区党群服务站全覆盖。
设抖音直播间,与群众加强互动交流,了解他们所想所盼。尤其是抖音号、微信直播间很受居民欢迎,小区点长通过直播的形式把红色党史教育、反诈知识宣传、核酸检测通知、新生普查登记等内容在直播间发布,既直观又生动,还能随时互动,让群众感到党和 *** 的关心提醒时刻都在身边。我们每周安排社区医生到“初心坊”报到,办理小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上门了解高龄居民身体状况,做好健康提醒,真正实现了从“管治病”到“管健康”的转变。针对企业用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初心坊”依托市区就业平台,本轮疫情后让327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越来越多的“初心坊”出现在沈北人的“家门口”,越来越多的机关干部、医护人员、志愿者和 *** 员来到“初心坊”、留在“初心坊”,在这里忆初心、话初心、践初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全面叫响“党派我来的”庄严承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践行 *** 员的初心使命。
问
刚才听房产局领导介绍了散体住宅楼围合情况,一些散体住宅楼变成了花园小区、智慧小区,组织体系、治理体系也都在不断完善。请相关领导再为我们介绍一下具体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答
皇姑区三台子街道千山小区点长王琳舒:千山小区的8栋居民楼原为散体住宅楼,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今年5月初,按照全市关于散体住宅楼围合封闭工作的统一部署,在区街两级的带领下,我们对这8栋散体住宅楼进行了围合封闭,在小区内打造了和睦园、和融园、和谐园、和美园等4处花园,增设了便民服务设施,将围合后的小区命名为千山小区,并引进了陵东首府物业,增设了智能门禁和物业值守人员,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充分认可。
近期,根据全市统一印发的“12345”小区治理模板,我作为小区点长,带领“三长五员”工作专班成员经常坐在一起,集思广益,会同下沉小区的各类执法力量、民生部门及保障服务企业,就如何提升网格治理能力、建好党群服务站、做实民生服务等小区治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建好用好千山小区党群服务站,公示“职能部门服务清单、志愿服务清单和便民服务清单”,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清单”,全面做实各类服务。例如,通过引入政务内网,将10项“全市通办”社区办理事项延伸到小区,先后为居民办理事项30余人次。通过设置舒心就业自助查询机,邀请就业服务团队开展母婴护理等就业培训,为小区及周边居民实现再就业25人。通过对接辖区医疗资源739医院,签约家庭医生,为小区71名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且定期组织义诊、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还同步推进幸福教育、品质养老、平安沈阳等民生品牌相继落户小区。现在,小区不仅环境好了,居民的笑容也多了,对疫情防控和创城工作也更加支持了。在入户走访的时候,很多大爷大妈都亲切地叫我“小点长”,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要把小区治理得更好,让居民更幸福的信心和决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增强“党派我来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更好满足小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项目化提升小区治理效能,清单化做实民生服务内容,责任化压实“三长五员”工作专班职责,全力打造更具时代特色的幸福家园。
编辑:张一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