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80年代一个朝气蓬勃又艰苦卓绝的年代,那是属于一代人金色的年华,也代表一个时代的印记,对于文艺青年那是属于诗歌白衣飘飘的年代,而作为普通人那是“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年代。
80年代的春节尽管物质贫乏但从不缺欢声笑语,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渐提升,从1980年到1989年可以说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点从春节最能看出来。
过完腊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完腊八就是年”80年代从腊月开始基本就进入了过年的节奏,有钱人家开始置办新衣服,稍微穷一点的也开始计划着做一点腊肉,准备贴春联。
在春联上不再是“大干快上”、“多快好省”、“东风浩荡,革命形势无限好”之类的话了,而是有了新的时代特色,而是有了“龙飞凤舞升平地,燕语莺歌锦绣春”这些词,一般在春节期间春联、鞭炮一类的用品会有专门的市集,一幅幅对联和门神有的挂在竹竿上,有的摆在地上,人们骑着二八大杠挑选自己喜欢的。
杀过年猪是孩子们喜欢的环节,我们那边杀年猪会去一个叫“油坊”的地方,那里除了能榨油还能杀猪,有很多街坊邻居会去帮忙,一头养了一年白白胖胖的年猪得好几个大汉按住。
有老师傅负责宰杀,当年很少有家庭有条件吃一头猪,一般都会有其他人来分,然后妈妈会把剩下的头用盐抹均匀放到缸子里,过段时间再拿出来,挂到灶房里,灶台的炊烟就这样熏着腊肉,想吃了就用刀割一块。
置办年货时是镇上街道最热闹的时候,以前的物品并不像如今如此丰富,但瓜子、花生、糖果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大白兔奶糖、喔喔、佳佳奶糖还有各色的水果糖是小孩子的最爱。大家还喜欢吃完糖后搜集那些好看的糖纸夹在书本里。
家家户户放鞭炮
“大寒小寒收拾过年”从大寒之后很多地方就开始放鞭炮,一长串的鞭炮噼里啪啦直响,拿到压岁钱孩子们会高高兴兴的跑去商店,买一挂小鞭炮,但谁也舍不得一串放完,而是拆下来,一个一个放。
后来有了划炮、摔炮,还有能飞出好几米的窜天猴,在那个烟花还很奢侈的年代里最爱的是放魔术弹,用香点燃后,从魔术棒里冲出一簇火花,冲向远处,然后“嘭”的一声爆炸。
大年三十晚上七点之后爆竹声响起,村里的整天天空都被烟花点燃。只听得东家开始放鞭炮,西家跟着点燃了魔术弹,好不热闹。
大年三十守岁和团圆饭
在南方其实大年三十很多地方是不吃饺子的,而是会选择坐一桌团圆饭,腌制的刚好入味腊肉,切下来还带着油珠的香肠,时令季节的油菜头和 *** ,再弄一条红烧鱼,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吃一顿饭。
母亲说过年要守岁,于是小孩子极力控制不睡觉,但往往爆竹放完后眼皮就开始打架,等待凌晨被一阵阵鞭炮声吵醒。
早上起来,大年初一规定是不能扫地的,早起的小孩开始捡哑炮,把里面的火药搜集起来当烟花放。初二的时候家长会把所有的爆竹残渣扫到一起焚烧,时不时里面的火炮也会发出“嘭”的一声。
保留节目央视春晚
1983年第一届央视春晚开播,到如今春晚已经成为了所有中国人春节时候的陪伴,80年代很多家庭已经进入了电视机时代,很多家庭派对攒钱就为了能在供销社买一台黑白电视机,首届春晚李谷一唱了8首歌。
当年晚会真的是联欢,观众可以打电话点歌,很多观众想听《乡恋》但在当时这首歌还属于“靡靡之音”,总导演黄一鹤请示台长唱不唱,台长顶着压力批准,不过他们没有准备伴奏带,最终一位工作人员骑着自行车从自己家里取回了自己私藏的伴奏带,才有了春晚上的那首经典。
从此以后春晚成了全体中国人春节的保留节目,给一代又一代国人带来了太多的欢笑,以前的春晚能够创造一整年的流行语,如今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增多,除夕看春晚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但很多家庭也会把它当背景音乐放着。
走亲戚拿压岁钱
春节对于小孩子总是最期待的,能穿新衣服,能鞭炮,还能拿压岁钱,8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孩子的压岁钱已经能买很多零食,大年初二开始跟着父母挨家挨户串亲戚,当时流行“待客”很多家庭会选择在初二到初七的某一天招待所有亲朋好友,这一天也就成为一大家子的聚会。
那个年代大家带的礼品也不会夸张,冰糖、水果罐头或烟酒是最有面子的硬通货,不过大家也不会吃,因为常常轮到自家待客的时候这些礼品会原封不动回到自己家。
小孩子们最开心能够得到压岁钱,那段时期每个人荷包里都是鼓鼓的,除了红包还有塞满的瓜子和糖果。
80年代停办很久的庙会也在全国各地兴起,大家会带着一家老小去庙会里游玩,而没有庙会的地方春节依然热闹,“火把场”是我们那里对于春节赶集的称呼,那几天常常街道上人山人海,每个人都习惯出来热闹热闹,大人们会到庙里烧香祈福,而小孩子拿着压岁钱早就上街买糖葫芦、买糖画各种零食。
80年代的春节人们不富裕,但却最接地气,因为缺少娱乐活动,人际交流成为春节最重要的拜年方式,那是最有烟火气的春节,也是最热闹,最让人怀念的春节,这一时期的春节在回归传统,同时也在随着时代进步融入新的潮流,那是属于全体民众的春节,没有烦恼,只有昂扬,每每想起都让人怀念,就像岁月窖藏的贵州习酒,每饮一口都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