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津云app教育频道(津云APP),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津云app教育频道(津云APP)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津云app教育频道(津云APP)

1791年1月12日,四大徽班“集结”,京剧开始形成,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叶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

——王家卫《一代宗师》

少时,极喜欢王家卫《一代宗师》中的这个句子。

叶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

整个片子中,宫二用过两次“叶底藏花”,一次是对叶问,一次是对马三。而后叶问向宫二请教,被拒。正如,宫二只对叶问吐露过一次真心,再无二次。

所以说是叶底藏花一度。

梦里踏雪几回更是陷入一个夜夜思君不见君的幻境,魂灵随着梦穿越山海,达到那个梅映雪的院落门口却踟蹰,不敢踏入。如此再三。

最喜欢“藏” 字。

人如梦如戏,所有与人说和不与人说的缘分和交错,被岁月的风摇曳,光影错落间,帷幕砰然落下。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戏剧中,生旦净末丑戴着一层层自己独特印记的面具,在“顷刻间今古千秋,方丈内河山万里”的舞台上,用唱念做打上演着一出出英雄、村妇、官宦、帝王。。。“事古人今今作古;情真貌假假如真”的故事。

四大徽班进京:与旧时光的初次相见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以高朗亭为首的扬州“三庆班”受闽浙总督伍纳拉推荐,入京为乾隆帝庆祝八十大寿,引起轰动,后遂长留燕京表演。随后各大徽班也纷纷入京,其中尤以“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著名,与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

1791年1月12日,四大徽班“集结”,京剧开始形成,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三庆班原成立于扬州,由江春、夏文洀、余老四等撮合,前身为三个安庆戏班组成。19世纪中期,在程长庚的领导下进入鼎盛时期,培养出了包括陈德霖、钱金福、张淇林、卢胜奎等名伶。杨月楼、谭鑫培、汪桂芬等清末著名演员也均是三庆班出身。程长庚于1880年去世后,三庆班逐渐衰落,1890年杨月楼去世后正式解散。

四喜班是乾隆中期组建于安徽,进京前活跃于扬州、苏州等地。嘉庆六年入京,当时以徽班兼演昆曲著名,道光以后所演渐纯为京剧。张二奎,王九玲,刘赶三,杨鸣玉,沈宝珠,梅巧龄,时小福,余紫云,孙菊仙,穆凤山等均属此班。光绪中期庚子年散班。后有人复组四喜班,不久于宣统二年散班。其中梅巧龄就是梅兰芳的祖父。

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李铁拐斜街组建,道光十三年(1833年)解散。四大班中成立最晚,而解散最早。解散时,京剧还在孕育期。虽然短寿却对京剧发展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和春班首开京剧武戏先河,并且编演了诸多的剧本。庄亲王王府当时注资了和春班,故时称王府大班。

清朝中叶,南方以「春台」命名的戏班有很多。普遍认为,四大徽班中春台班的主人,是扬州盐商江春。江家是徽州人,只因喜爱唱戏,他便组成一个家庭戏班。春台班于乾隆末年进京演出,并以童伶戏见长。素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京剧奠基人之一的余三胜曾任春台班的班主。

四大徽班各有所长,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著称,曲子指擅长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戏取胜,孩子指以童伶见长。

时值京腔(高腔)、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演唱二簧、昆曲、梆子、啰啰诸腔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出现了“四徽班各擅胜场”的局面。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与昆剧。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嘉庆、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西皮调)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习楚调之长,为汇合二簧、西皮、昆、秦诸腔向京剧衍变奠定了基础,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 因此,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清末,四大徽班已相继散落。

京剧走向成熟:梨园国粹一曲倾人心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 、汪桂芬 、孙菊仙 。"老生后三杰"师承各有侧重,艺术风格各异,从全面权衡,谭鑫培文武昆乱不挡,艺术造诣及对京剧的发展,远远超过汪、孙。光绪 年间,谭鑫培被称为"伶界大王",在剧界地位,如当年之程长庚。

京剧成熟期,旦角的崛起,形成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之势。武生俞菊笙,开创了武生自立门户挑梁第一人,他被后人称为"武生鼻祖"。上述名家,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是京剧鼎盛期的又一标志。这一时期除以梅派 (梅兰芳)、尚派(尚小云)、程派 (程砚秋)、荀派 (荀慧生)作为知名。后人在评价如上京剧四大家时,极尽溢美之词:

汉宫春 · 梅派京剧艺术

国粹梨园,数京昆优雅,盛誉奇葩。缤纷流派,令人陶醉其华。青衣旦角,释闺门、梅派尤佳。观虞姬、寒光剑影,刎诀霸主悲嗟。

天女舞绸挥绢,彩霞频闪烁,飞散千花。雍容贵妃醉酒,娇步横斜。行腔妙润,舞娉婷、承继名家。传弟子、名师亲授,流芳永继无涯。

行香子 · 尙派京剧艺术

尚派优伶,文武皆精。行腔柔、偏又锵铿。《昭君出塞》,名剧传承。策马飞涧,唱功并,武功灵。

难能名段,《失子惊风》,瞬时间、骤变姣形。目瞠发散,乱语痴行。撼人心弦,惊心魄,共心鸣。

醉落魄 · 程派京剧艺术

一枝奇秀,京腔程派传人有,唱腔独特声名久。婉转悠扬,凄切幽咽透。

演绎悲情情愫扣,《荒山泪》涌愁肠纠。《锁麟囊》曲良音奏,妙舞佳声,似享琼浆酒。

杏花天•荀派京剧

京剧流派传承葆,荀派戏、玲珑妖娆。闺门旦角风姿妙,衣袂飘飘奇俏。

红娘巧、尤三姐傲,唐琬雅、卓文君姣。清柔婉转声袅袅,陶醉醺然难了。

如今,京剧已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2008年,教育部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设置了试点,在这些试点的音乐课里面加入了京剧课将京剧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2009年6月国家京剧院与北京市旅游局共同启动了京剧体验之旅市民可通过“一日游”的实地体验过足京剧瘾。截止到2018年11月,各大京剧院团调研数据和公演信息(含网站)统计整理,不包括各地市区(地区)小型京剧演出团体,不包括非大陆剧院与网络信息缺失的民营(含非盈利)京剧表演团体,不包括各教育机构(院校)教学实践演出,本年度京剧院团面向市场创作演出如下:大型新编京剧剧目 23 部,全国各大剧场公演(含带观众彩排) 超过 300 余场;新编京剧类小品小剧目(小 戏)约 42 项 / 组,共计演出超过 600 余场 (含进京展演);京剧传统剧目(大戏、折子戏)商演及各类惠民演出,与去年相比保持同等水平,突破 5 千余场(次),显示出了京剧蓬勃发展的态势。

四大徽班在进京时,或许万万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能够广泛流传于长江流域和东南各省,能够在川剧 、湘剧 、赣剧 、闽剧 、粤剧 、滇剧 、黔剧 、婺剧 、淮剧 等兄弟剧种里,找到徽戏的影子。

更万万不会想到,二百余年后的今天,这曲戏剧在文娱事业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万紫千红开遍,引起国学热、京剧热,真是这股京剧风可以远渡重洋,吹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对于艺术,就像是对待感情,直抒胸臆也好,半遮半掩亦不错。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温婉含蓄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本性。这种“藏”的本性影响了我们的艺术,中国故事、中国画如此,戏剧更是如此。

她的舞台或许很小,却在方寸之地尽显古今百态;她的道具或许不多,却在举手投足中道出人间世事;她的唱词或许陌生,却在唱念做打中悉诉喜怒哀乐。

228年前,徽班与京剧的数次回眸,228年后,成为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温暖守候。

挥毫浸墨,那人

执笔向上,镜中的脸

一半明净,一半靛蓝

配一朵纸花在鬓角

猛然抬头 琴声清越

有人在前台,或唱或做

那人挥鞭 渐渐变成

一匹马,几个手势

绾成一团缰绳

那人举袖 渐渐变成

一座城,城内无人

退走众多敌兵

那人俯案 渐渐变成

一本书,翻开书页

日子又是阴阳两半

一炉沉香,焚着一台的宁静

舞台上红色巨大的沙漏

正缓缓漏出百年的时间

戏中距离不是真实的距离

体内的灵魂是否唯一的灵魂

我泪眼婆娑,看不见你

我究竟唱谁的曲调?

你,几乎就是一缕精神

与你的角色汇合

脸谱下的你 已不再是你

很久以前,一个脸谱勾勒已成

它钟爱自己,也钟爱灵魂

那人还在灯火中穿行

——节选翟永明《脸谱生涯》 ,有改动

(津云新闻记者 盛书琪 王晓羽)

更多津云app教育频道(津云APP)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