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写这个听钟指南的缘起是来苏州许久还没有去寒山寺听钟,因为对苏州的第一印像还真的就是小时读的张继诗,自动了听钟迎新年的念头,查资料发现历史记载真真假假,关于寒山寺有几个迷题:
1.张继诗为何成为诗界魔咒?
2.寒山寺取名与张继写诗谁先谁后?
3.日本人为何迷寒山和寒山寺?
4.日本人热衷到寒山寺听钟迎新年有无隐情?
5.诗碑为何屡有诅咒?
事实真相非常奇妙,所以写就此文,时间匆忙,考据繁多,算是先贡献一块砖头。
一、张继诗为何成为诗界魔咒?
千年来写寒山寺的诗必败于《枫桥夜泊》,堪称诗界“魔咒”。《寒山寺志》作者叶昌炽称:“无此诗,志虽不作可也”。
为何写寒山寺乃至写到寺庙写到姑苏的诗就《枫桥夜泊》最有名?盛名之下,好在何处?究竟多好?人人不解!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枫桥在吴郡阊门外,距寒山寺甚近。首句言泊船之时,次句言旅客之怀。后二句言半夜而始泊舟,见客子宵行之久;寺中尚有钟声,见山僧夜课之勤。作者不过夜行记事之诗,随手写来,得自然趣味。诗非不佳,然唐人七绝佳作如林,独此诗流传日本,几妇稚皆习诵之。诗之传与不传,亦有幸有不幸耶!”
鲁迅说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枫桥夜泊》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因缘和合,明清姑苏繁华,寒山诗名又显贵于东瀛,诗以寺传,寺以诗传,相得益彰,大概如此。
心理学上,如果两件东西一模一样,有名气的比无名气的好,这是因为有名气的在受众意识深处植入了无意识的符号和联系,在脑细胞和神经元级别已经永久创建了神经网络连接,而且是无意识的,无须思考就能直接连接上,品牌广告就是基于这一点。
即使有写得和张继一样好的关于寒山寺的诗,人们下意识也会认为张继的更好。这也是盲品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葡萄酒,结果常常令人错愕一样,国内葡萄酒品鉴第一人吕杨,盲品也时有出错,注意下图冯唐和吕杨纯属表演性质,葡萄酒盲品规则允许看酒色闻酒香。可惜诗已经无法盲品,能品诗的人从小大脑就被植入了《枫桥夜泊》。
传统上对此诗的各种理解分析都无法使人信服,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一下。2001年台湾出版的《唐诗三百首评注》评论张继诗,劈头就说:“这首诗人人都说他做得好,却又寻不出好处来。第一句...不过是一种平铺的句子,第三句...不过是直叙的句子,没有怎样难的解释,也没有特别的解释,似觉平淡无奇的,第二、第四两句又怎么样呢?江枫渔火?... ?夜半钟声? ..也没有多大奇妙处“。
这话说了大多数人的心里话,有人说妙处就在平淡自然,不必推敲,凡推敲必难以自圆其说。也许道理在诗外,试解说一二:
“月落乌啼霜满天”意象高冷空寂, 许多人谓月落不是夜半子时,其实上弦月早落,月出时间为中午12∶00左右,月落时间为半夜24∶00左右,黄昏时刻在中天。
宋朱敦儒《忆秦娥》有“三更月落,斗横西北。” 古代的“三更”即半夜,半夜月落的只有农历初七、八上弦月。
例如唐朝公元752年10月17日霜降,当天农历初六,10月18-19日正是初七-八。史载公元753年3月张继等五十六人登进士第,2年后爆发了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
“乌啼”,鸟一般清晨啼叫,夜晚如有惊扰可能也会啼叫,如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霜满天"意象奇特,因霜华本凝于地,深秋时节,江上格外寒冷,天色晦暗,云雾惨淡,诗人有晦白如霜之感,人生愁苦时会无意识想起苍天,然而常常无语问苍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可以理解为江枫渔火面对着“愁苦意像”入睡或彼此相对,在愁苦中不得安睡,对愁眠也有以心观心的意味,如果此心不动,愁生也会愁灭,就象念头,一念生复一念灭,如果心随意动,则心如猿意如马,不得安宁。此愁有我,如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
“江枫渔火对愁眠”,也可以理解为江枫与渔火和“有羁旅之愁的”的旅人相对而眠,诗人心中愁苦,不得解脱,睡不着也要睡,有娑婆世界堪堪忍受的意味。这个解释在语法上丢失了愁的主语,旅人是脑补进去的,但意象完整通顺,仅语法有瑕疵。从意像到内涵,这一句诗本来字数不够用的,差1-2个字,但也恰恰好了,有如脑补。正如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不信你再读一下。
”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三字曲折太多,后面再说,唐时没有寒山寺,泛指寂寒之山的某寺,本来天成。如唐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
姑苏称谓怎么来的呢?夏朝时有叫胥的大臣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装于江东,从此,江东便有了“姑胥”之称。旧时太湖西山消夏湾和马迹山分水岭都有他的祠庙。
“姑”的发音为辅音G,这是古时吴地土语的发声词,无意义,常作专用名词的前缀词。“胥”字不常用,“苏”的繁体字“蘇”由草、鱼、禾组成,象征鱼米之乡,古代吴语“胥”“苏”同音,都念“xū”,如《左传》所称的楚国大臣申包胥,《战国策》作“勃苏”,现在苏州人仍把“髭须”叫作“租苏”,也是吴地古语的遗留。于是“姑胥”就成“姑苏”了,这就是姑苏的由来。今苏州仍有胥江、胥门、姑胥桥等地名。
我有一个江苏的朋友也是姓胥,念“xū”。
夜半钟声到客船,如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之听之,但莫爱憎,洞然明白,梵钟空空,熄灭烦恼,无我,无相,无求,吟哦诗毕,刚刚好,诗人于是入睡,既深且沉,不复有梦。
《枫桥夜泊》孤篇横绝,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诗的汉字排列组合真的没有更佳的组合了!像七言绝句不过区区28个字,诗词常用汉字不过一千左右,计算机抽出7个字-28个字或扩大字数在数学上排列组合,绝大部分从古至今甚至未来的名诗佳句都在其中了,在诗人写诗之前,诗的汉字的可能的排列组合其实就已经存在了,虽然不以物质形式存在,但不能说不存在,不过假手谁写出来罢了。
《枫桥夜泊》就是诗中那无数个关于寒山寺的汉字最佳组合,只是张继得之。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象造原子弹之前,造原子弹的原理就已经存在了,只是谁先发现这个原理而已,不同的是原子弹多一个制造工艺流程,诗的汉字排列组合只需看见即可。
这种奇妙组合类似道盛和夫的智慧之井,古人称为智慧的河流,也有点像柏拉图完美的理念世界。如果人工智能语义识别达到人类级别,只要计算机从那无比巨大的排列组合中筛选出奇妙组合,就可以写出无数未来诗人还没有来得及写出的名诗佳句,歌词、小说、甚至各种宇宙真理也可以如此而得。
代宗年间,晚年的张籍终于被录用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可惜张继为官仅一年多后,就病逝了。刘长卿曾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来挽悼他:”...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诗人逝矣,然其诗不朽,岂不懿欤!
二、寒山寺取名与张继写诗谁先谁后?
张继写诗在前,寒山寺取名在后,宋朝先改诗题以合枫桥地名,明初则改寺名为寒山寺以附会张继诗。
按古本考据,此诗主要有四种题目:唐本《夜宿松江》、《夜泊松江》、宋本《枫江夜泊》、《枫桥夜泊》,而以《夜宿松江 》《夜泊松江》为早。原题作《夜泊松江》,宋以后改为《枫桥夜泊》,第二句“江村渔火”又误作“江枫渔火”。
唐崔信明诗“枫落吴江冷”孤句横绝。“枫”也是吴江一景,不少人都将它入诗。如:
枫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唐李白《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窗前枫叶晓初落,亭下鲈鱼秋正肥,(宋何溝《臞庵》
丹枫叶落霜初肃,白苇花开月倍明。(元萧国宝《夜过吴江》)
正因如此,有好事者就将“吴江”称为“枫江”。
枫桥,旧作“封桥”,吴志记载北宋丞相王珪居苏州,因书张继诗,易封桥为枫桥。不过唐杜牧《 怀吴中冯秀才》有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也难解,可能指附近有很多枫树的桥,不是实指现在的枫桥。
唐朝时吴江未建县,仅设驿站以接待使者,称吴江驿,也称松陵驿,是苏杭必经之地,不少文人墨客过松江都留下了诗篇。
宿帆震泽口,晓度松江濆。棹拨鱼龙气,舟冲鸿雁群。信潮顿觉满,晴浦稍将分。(唐宋之问《夜渡吴松江怀古》)
树远天宜尽,江奔地欲随。孤帆落何处,几日更新离。客是凄凉木,情为系滞枝。寸肠无计免,应有楚猿知。(唐贺知章《松江晚泊》
洞庭初叶下,南客不胜愁。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州。久被浮名系,能无愧白鸥,(唐刘长卿《松江独宿》)
张继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江枫”两字传统上以寒山寺旁江村桥和枫桥来解释。其实枫江是吴江的古称,“江枫”就指吴江的江边枫树。
南宋初诗人孙觌在《平江府枫桥寺普明禅院兴造记》中记述:枫桥寺者,距州西南六七里,枕漕河,俯官道……寺无石志,按《吴郡图经》实妙利普明塔院,而不著经始之岁月。
宋人为何要改夜泊松江为枫桥夜泊呢?那时寒山和寒山寺还没有在日本在显贵,日本还是弹丸小国,按理说宋人没有将唐诗夜泊松江改为枫桥夜泊的动机。
有文章说:寒山寺位于姑苏城西,松江在姑苏城东,两处相距甚远, 在松江之畔是听不到寒山寺的钟声的。但是,当高空存在“声云”时,钟声被“声云”反射,寒山寺的钟声能够传到几十里外的松江之畔。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做声学实验时发现 ,漂浮在空中的“声云”能反射声音,令被反射的声音远播百里之外,由于平时极少出现“声云”现象,来到松江之畔的文人,每每听不到寒山寺的钟声,自然觉得《夜泊松江》中的“松江”两字不对劲。而离寒山寺最近的河段在枫桥下面, 文人将《夜泊松江》改名为《枫桥夜泊》,符合常理。
但是上述说法把上海松江误当成唐代松江了,松江、枫江都曾是唐宋时吴江的古称,上海松江之名是元代重划松江府才有的,原来的松江就改为吴淞江。
不过北宋丞相王珪因书张继诗,易封桥为枫桥,普明塔院易为枫桥寺,此后再吟《枫桥夜泊》,听不见钟声时,也不会不得劲了。
《吴郡志》都称是普明禅院。宋诗多见“枫桥寺”,如陆游的诗题就是《枫桥寺》,有“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之句,陆游只知枫桥寺,并不知道枫桥寺就是后世的寒山寺。
南宋初诗人孙觌在《平江府枫桥寺普明禅院兴造记》中记述:枫桥寺者,距州西南六七里,枕漕河,俯官道……寺无石志,按《吴郡图经》实妙利普塔院,而不著经始之岁月。
实际上普明禅院中的普明二字,也可能不是指圆寂于天台国清寺的普明禅师,因为按僧俗不太可能归葬到今枫桥,也不太可能供奉其舍利。普明为佛教常用语,也是文殊菩萨和释迦受记声闻弟子陈憍如未来世成佛的名号,言传如此,有为用寒山僧名命名寺院的说法开道的意思。
“寒山”在古诗中常是泛指萧瑟寂寒之山,非寺名。唐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例如江上也曾是吴江的古称,唐李白即称吴江为“江上”。其中就有“渡头西望足离情,晚水寒山雪后清”的句子,其中的“寒山”不是指枫桥寒山寺。
唐朝张继和寒山生卒年不可考,有断差也不过百年,按常例,本人尚在之日,不会以其名作为寺院名,其后若其名不显,也不得为寺院名,用人名为寺名的,国内已知有史可考的只有武威市鸠摩罗什寺(东晋后凉太祖吕光为安顿佛经大翻译家鸠摩罗什所建)和上海颐浩禅寺(曾为南宋相国吕颐浩家庵,后舍出为寺)。
寒山寺山门朝西,依水而建,并不依山。寒山寺在明以前地方志中并无记载,唐元和时希迁禅师(曹洞宗祖师禅顿悟派)扩建伽蓝而以诗僧寒山子命名的说法,只见于元末明初姚广孝写的《寒山寺重兴记》,最早收于明崇祯《吴县志》。这篇文章主要是记述永乐三年深谷昶禅师重建寒山寺的事,其中记道:唐元和中,有寒山子者,……,与拾得、丰干为友,终隐入岩石而去。希迁禅师于此创建伽蓝,遂额曰:“寒山寺”。寺当山水之间,不甚幽邃,来游者无虚日。唐诗人张懿孙赋《枫桥夜泊》,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天下传诵,于是黄童白叟皆知寒山寺也。姚广孝文章作于永乐十一年,或为伪作,十几年以后,王鏊修了《姑苏志》,不仅没有姚广孝这篇文章,在记述寺庙明初的历史中也没有提到深谷昶禅师重建寒山寺这回事。
寺庙元末毁于兵火,明初重建,枫桥寺始定称寒山寺。
寒山寺寺名演变尴尬可以想像,改普明塔院为枫桥寺时,去枫桥寺的人肯定要问:“为什么张续诗是在枫桥寺而不是在寒山寺?”,和尚解释起来肯定不胜其烦,改枫桥寺为寒山寺后,第一次去寒山寺的人总会问:“山呢?山在哪呢?”,和尚解释没有山的寒山寺也是不胜其烦,就附会寒山子为寺名来历,并供奉寒山拾得,并广为传播以正视听。
唐、北宋地方志中均无寒山寺,宋志如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和
唐代禅师怀海编定的《百丈清规》明确规定“五更钟鸣,想念偈云,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中谈到张继《枫桥夜泊》诗:“句则佳也,奈何三更不是撞钟时。” 夜半钟声的真实性,从此众说纷纭。《唐诗摘抄》持论公允:"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寒山寺志中记载:石头希迁禅师在妙利普明塔院址建寺,题额寒山寺,石头希迁禅师是禅宗临济派祖师,仪轨上遵禅宗《百丈清规》,可能南宋以后,枫桥寺寒山寺才把夜半钟设为定轨。
三、日本人为何迷寒山和寒山寺?
诗僧寒山在日本知名度高于国内,寒山诗1073年被日僧带回日本,江户中期日本临济宗祖师白隐著《寒山诗阐提记闻》,将寒山定格为“超脱于名利和金钱”的圣贤,寒山成为了日本人心中的一代宗师。
1885年日本书法家田口美舫游学中国,结识苏州寒山寺祖信禅师,得到在日本建寒山寺的许可,于1930年在京都西北部青梅市的御岳溪谷建成“寒山寺”。
历代关于寒山研究的日本著作颇丰,寒山诗成了日本民众学习汉语的圭臬。《枫桥夜泊》因列入日本小学课本而广为流传,妇孺皆知。清朝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写道:“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
寒山和白居易在日本都比较受欢迎,原因一日本民族的哲学精神就是空寂,审美哀婉,《枫桥夜泊》的意境符合审美习惯。二是白话诗风格浅显易懂,佶屈聱牙的古文现在中国人能懂的也不多,因此诗僧寒山的诗、比较白话的《枫桥夜泊》较易为日本人理解和传播,日语文字书写这首诗保留了几乎全部汉字,日本人几乎可以直接读中文这首诗,中国人拿起日语课本,也能直接读懂的,如下图,诗句上面一行注的假名是日语读音。
二战后寒山精神又代表了“自由”,美国青年斯耐德在展厅中看到一幅寒山肖像画:“山中高岩之上,一个衣衫破烂,长发飞扬的人,在风中大笑”,
这一刹那笑容的神秘和奇异,深深地震惊了斯耐德,从此他开始迷寒山,并翻译寒山的诗歌。
如今垂垂老矣。
通过斯耐德不无误会的英译诗歌和小说《得道流浪汉》的传播,寒山被美国嬉皮士中当作精神鼻祖。美国诗人比尔.波特辛苦挣钱就是为了能够回到台北的山居翻译寒山诗,他写了如下一首诗,也颇有异国趣味:
就为了回来
回来喝一杯芳洌的茶
回到寒山的
绝句诗
一千多年前
寒山洗手远离红尘
为了回归茅庐
回归心灵的平静
以及天台山上
永恒的云雾
并写下
你们全是一群天仙
在海上漏水的船里
这个比尔波特做为中国通,也是《空谷幽兰》、《禅的行囊》、《黄河之旅》、《丝绸之路》、《彩云之南》、《寻人不遇》等一系列有关中国文化之旅畅销书的作者,他认真而且不计代价,这是他受到尊敬的地方,用老北京的话讲,就是个老炮。
比尔波特是今之古人,他在《寻人不遇》用三个祭祖小杯子,倒满威士忌,再将烈酒洒在诗人坟墓前的地上,说,“酒是诗人共同的爱好,中国人告诉我,一般只有后代才会在坟墓前祭祀倒酒,但我觉得那些诗人就是我的亲戚” 。在诗人的坟墓前,比尔波特吟诵诗人流传千年的诗句,聚在身边看热闹的当地农民也跟着一起吟诵,这种强烈的仪式感令他久久难忘,就好像是对亲人的怀念。
四.日本人热衷到寒山寺听钟迎新年有无隐情?
网上有传言,也许都是巧合,以下不做假设,只陈述已知事实,有兴趣的可以自已查一下。
日本人对寒山的钟极有兴趣,曾窃走寒山寺的一口古钟,又赠回一口日本钟,寒山寺有五口钟:
第一口古钟,是唐代诗人张继诗中所讲的“夜半钟”,世称“唐钟”。叶昌炽《寒山寺志》称唐钟:“炼冶超精,云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稜”。
1860年太平天国李秀成率领部队东征,攻下苏州,将拙政园及园西潘宅、汪宅归并一起,建为自己的忠王府。当时清军在苏州战败时在阊门一带纵火阻敌,寒山寺在战乱中烧为灰烬。
据传《枫桥夜泊》中的那口唐代大钟当时被盗走,落入上海古董商人之手,大隈伯(大隈重信,1838-1922,曾为日本首相)高价转手购得之后装船运回日本。1880年康有为到苏州寒山寺游览时,为古钟的佚失写了一首七绝:“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勿使丰干又饶舌,他人再到不空空”。题诗左侧的跋语则写道:“庚申(1920年)二月廿五日,偕韩树园徵君文举同游吴下枫桥寒山寺,则唐人钟已为日人取去……康有为”。
抗战胜利后,寒山寺住持培元希望 *** 出面向日本交涉,由盟军总部让日本彻底调查寒山寺古钟的踪迹。培元在呈文中说:“唐时古钟,早年被日本人大隈伯阴谋窜窃,运往日本,嗣经交涉,由大隈伯铸钟认赔,其用心在狡匿古钟,当时为理所屈,浼伊藤博文出面转圜,并于新钟上镌明认窃……”。
当年《苏州明报》刊登的国际军事法庭顾问桂裕的信件明确说:“该古钟饬令日本 *** ,向大隈伯之孙等查询,均未获得结果,目下已无更详细之线索足供调查。”。
据新近汉译的日本汉学家股野琢《苇航游记》记载,寒山寺唐钟已被日本富山县某寺熔毁:“午后又佣轿子,经二里抵寒山寺。小院荒废,有一钟系近时新铸。闻团匪之乱,古钟为恶汉所掠夺,落上海骨董商手,后转归我富山县某寺,寺僧当铸造大钟,投之炉中以充其用云”。股野琢作为日本帝室博物馆的总长,曾在1908年9月末-11月中旬到中国旅游,到寒山寺时间是11月2日。
第二口古钟,是明嘉靖初年(1522—1524)寒山寺住持本寂禅师重铸的铜钟,世称“明钟”。铸成后悬于新钟楼内,本寂禅师请苏州才子唐寅为之作《姑苏寒山寺化钟疏》。
1554年六月,倭寇进犯苏州,自阊门至枫桥,焚掠殆遍,在坊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是当时为了抗击倭寇,把钟熔化用来铸造大炮了;一说是此钟并未“销为炮”,而是被倭寇劫掠回国。
史载1555年有53人的倭寇从杭州湾登陆,一路烧杀抢掠,转战千里,攻下20多个州县,杀伤5千多明朝各地的守军,抢掠财物无数,攻打南京时砍死砍伤一千多人后竞全身而退。
徐皓峰的武侠电影《倭寇的踪迹》即是讲述假扮倭寇,搅得南京城内天翻地覆的荒诞不经故事。嘉靖四十年(1561年)-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继光与俞大猷才基本荡平倭寇。
明史“日本传”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即真正的日本海盗大概只占三成,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取消海禁,倭寇始绝。
1555年倭寇再次来犯,被歼灭于枫桥边的浒墅关,但浒墅关已不复存,寒山寺旁边的铁铃关于1557年建造,据枫桥而扼古运河,为苏州嘉靖年间抗击倭寇仅存遗址,据说铁铃关下夯入过几十具被击毙的倭寇尸体,日本人常至此招魂。
日本人每年除夕来寒山寺听钟,跨年迎新听钟活动即由1979年日本池田市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藤尾昭临时起意发起而来。
池田市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是小山藤兵卫,小山藤兵卫参加过侵华战争,他是小山智丽的公公,小山智丽是原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何智丽,代表日本在广岛亚运会击败邓亚萍获得女单冠军。
关于跨年迎新听钟活动的解释,在性空法师口述的《我与寒山寺》写有:“性空法师认为,为什么日本人来听钟声的特别多,这有历史原因,日本人侵略我国杀害了很多中国人,对此,一些真诚的日本人,最早是小山藤兵卫和藤卫昭承担下来,前往寒山寺听钟声,以佛教仪式祈祷和平,表示他们的内疚,忏悔超度亡灵”。 性空法师的解释逻辑似乎不难理解。
日本人以前是过两个新年的,即元旦和春节,近代才改为过新历年。1月1日的元旦,日本把它作为中国的春节来过,元旦要放假一周多,农历春节日本人反而不放假。12月31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大晦日夜),日本人也有守岁的风俗。午夜时分,敲响一百零八下钟声,日本人大晦日夜到寺院去听钟,是为了新年的平安,每一声钟鸣就代表人内心中一种烦恼的消除。
第三口古钟,据《古学汇刊》第二集的记述,“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访寒山寺钟,相传唐代物,细视之,乃嘉庆七年(1802年)重铸者”,此钟此后下落不明。
按寒山寺志,清道光年间(1821-1850) 寒山寺全寺僧众及过客140余人,误食后园毒蘑菇,全部中毒而死,寒山寺由此亦废,也有可能是这时丢失的古钟,而不是等到1860年太平天国战乱才丢失。如果唐钟早已因历朝战乱散失,寒山寺住持培元又误认被窃古钟是唐钟的话,被大隈伯窃回日本的可能是这口钟。
有新闻1904年5月18日的一张明信片印着日本东京增上寺的钟,亭子的一根柱子上,写着“清国苏州寒山寺梵钟”几个字。明信片最右边写着“增上寺法主堀尾贯务大僧正梵钟撞初”字样。查了一下百科,增上寺原本的钟楼堂建造于宽永10年(1633年),钟楼上所放置的梵钟是在1673年铸造而成,因为太大,总共铸造了七次才铸成,号称为东日本最大的钟,为江户时代三大名钟之一。
第四口古钟,在钟楼悬挂,现今的寒山寺新年钟声由这口铁铸大钟发出,落款“大清光绪岁次丙午三十二仲冬月谷旦”,即1906年,由当时的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督造。
第五口古钟,可能不宜使用。这是日本送的铸的铜钟,俗称“日赠铜钟”,现悬挂在大雄宝殿东南侧。
清末日本僧人山田润拜访寒山寺寒住持,听闻大钟被日本人窃回国内,发誓找回大钟并更名为山田寒山。山田在日本国内苦寻寒山寺唐钟不得,于1905年精工铸成乳天铜钟二口,上有80颗衣钮,不过不是分夜钟,是做佛事的殿钟。一口留日本皇室遣唐使密宗空海法师所创馆山寺(馆山寺与寒山寺在日语中发音一样,假名かんざんじ),一口1914年赠寒山寺(1911年江苏巡抚程德全建成寒山寺大雄宝殿),现此钟悬于大雄宝殿东南角。
钟身有1895年发起中日甲午战争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撰铭:姑苏寒山寺历劫年久,唐时钟声空于张继诗中传耳。尝闻寺钟转入我邦,今失所在,山田寒山搜索甚力,而遂不能得焉,乃将新铸一钟,赍往悬之,来请余铭。寒山有诗,次韵以代铭:姑苏非异域,有路传钟声,勿说盛衰迹,法灯灭又明。明治三十八年四月,大日本侯爵伊藤博文撰。子爵杉重华书。大工:小林诚羲,施主:十方檀那。明治三十八年即1905年。
1993年日本为建空海堂,赠日本皇室遣唐使密宗空海法师铜像与寒山寺,在性空法师口述的《我与寒山寺》中提到:“现在的弘法堂,是日本人出的钱,大概出了约二十万人民币,缘起是为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而改建的……日本人要求只供空海像,还要写上“空海堂”。我认为不太合适,认为鉴真是去日本的,玄奘是去印度的。他们三位高僧在弘扬佛法、促进人类文化交流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于是就萌发了一堂供奉唐代高僧玄奘、鉴真和日本空海大师的法像。后来就写信去北京,请示赵朴老,还是赵朴老有智慧,认为空海大师有过谥号为“弘法”,赵朴老就定下来,并手书“弘法堂”三个字从北京寄过来。于是就特拆建成三开间敞亮的殿堂,又陆续塑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的法像一并供奉” 。
这个改名和增加玄奘、鉴真佛像真是佛教会长赵朴初老的大智慧,不能不赞一下佛法缘起性空的方便智。事后,日本人1995年又送来观音铜像一尊,现在矗立于罗汉堂中央。
在大钟大碑园放的大钟是2007年武汉重工铸锻公司用响铜铸造的华夏第一法华钟,重108吨,仿唐钟,高8.5米,最大直径5.18米,钟体上刻有《大乘妙法莲华经》,约7万字,一声钟响声波时长超过120秒,余音绕梁。不过这个钟是用来申报基尼斯世界记录用的,只看,新年迎新时并不敲。
五、诗碑为何屡有诅咒?
民间野史传唐武宗因酷爱《枫桥夜泊》,临死前颁布刻碑诅咒遗旨:"《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勒石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
事实上诗碑并没有刻碑诅咒,后来历史上发生的几个刻碑丧命事件实属巧合,因为后来刘海栗、陈云、季羡林都题过。因有资格请来题诗的,无不年寿已高,此诗第一二句有空寂和愁苦意境,第三四句又有空境,可能对书写此诗的老书法家有些心理影响。
寒山寺有4个著名的诗碑:
第一碑,宋嘉祐二年 (1057) 宋相国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首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改“封”为“枫”。
此碑早年失传。为恢复历史遗迹,于1996年用台湾博斯年图书馆王珪字迹手迹墓志铭拓片集成而成,诗碑碑拓于1996年9月已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宋史载:“王圭当宰相16年,以其上殿进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曰已得圣旨也。时人谓之“三旨相公”,以讥刺其失职”。
王珪的大女儿是李清照的母亲,而王珪的四儿子,是秦桧夫人王氏的父亲。
网上说王珪自刻碑后,家中连遭变故,王珪本人也暴亡。但按宋史载:”1085年,王珪年六十七,五月(6月12日)卒于位“,已是书诗碑后28年的事了。
第二碑,明文徵明(1470-1559)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因寺失火,仅存残碑一块,剩下不到10字,现展示在碑廊墙内。
文徵明何时所写已不可考,但89岁高寿。与唐伯虎共列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三十九岁时为四十岁退隐的王献臣设计了最初的拙政园,风格舒朗,并做《拙政园十二景图》。
王献臣的儿子与徐家三少爷徐鸿胪豪赌,没想到徐鸿胪暗地里作弊,拙政园一夜间易主,后来徐鸿胪的侄子徐泰时建造了留园,留园的最后一任主人是盛宣怀。
盛宣怀家佣人很牛,最著名的一个是张学良岳母、赵四小姐赵一荻生母吕葆贞,另一个则是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倪桂珍三女宋美龄是 *** 领袖蒋介石的夫人,二女宋庆龄是国父孙中山的夫人,长女宋霭龄是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陈家的掌舵人,而长子宋子文成了民国财政部长。
盛宣怀由于将铁路收归公有,引发保路运动,因从武汉调兵镇压,武昌防务空虚,导致武昌起义成功,当时江苏布政使陆钟琦在武昌起义4天前调到山西任巡抚,山西标统阎锡山在听到武昌起义后起兵杀光了陆氏全家,只有陆光熙的妻子施桐君在佣人的帮助下在东墙挖洞抱着女婴逃走掉,这个女婴是高晓松的外祖母陆士嘉,陆士嘉是中国北航三大奠基人,与钱学森同学。
海宁查氏家族中的查世倓曾购入拙政园中部。查世倓是金庸的祖辈,诗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诗人穆旦是查良铮的表兄弟,科学家钱学森是金庸的表姐夫,琼瑶和蒋百里都是其亲戚,而蒋百里的副官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
蒋纬国曾寓居在苏州南园宾馆里的"蒋公馆"别墅,文革时林彪为常在这里度假精心构建了规模宏大的可抗原子弹的571防空工程。
庸最喜欢的女神夏梦原名杨濛濛,曾祖在盛宣怀手下做官,老宅就是平江路混堂巷8号杨氏义庄,杨家始祖为汉代名臣杨震,杨氏家族与李鸿章家族是姻亲,也因此是九如巷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的亲戚。
第三碑,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俞樾(1821-1906)为之作《新修寒山寺记》,“凡日本文墨之士,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并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该碑保存完好,陈列在碑廊内,市面上常见的《枫桥夜泊》条幅即是俞樾书碑的拓本。
书后3个月,俞樾逝去,但已有86岁。
俞樾是现代作家俞平伯的曾祖父,着有276卷《春在堂全书》,“春在堂”的由来,还有一段佳话。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俞樾参加保和殿复试,诗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诗的首句是“花落春仍在”,被阅卷官曾国藩所激赏。曾认为俞樾诗句咏落花而无衰败之气,立意积极,遂将其名次移列第一。俞樾在苏州购得马医科巷西大学士潘世恩故宅废址,创置曲园,出于对曾国藩的知遇之恩,建堂时就把它命名为“春在堂”,后来曾国藩还亲题堂名作为留念,此堂此匾尚存。
第四碑,第四块碑是与唐代的张继同姓同名的 *** 人国史馆馆长张继于1947年12月14日书写的。张继写好此碑,两天后突然暴亡,这幅墨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绝笔。这块诗碑保存较好,现陈列在普明塔院内,诗的原件保存在台湾中国 *** 中央史馆。
日本侵华期间,据说松井石根因恐惧诅咒中止夺碑计划,只弄了块复制碑到南京总统府。
六、跨年听钟流程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缘起性空,僧相姚广孝谓寒山寺名出于寒山拾得和合二僧,有如点睛,有如衔尾。
法华经云:宇宙真相,乃一合相
颂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解说不思议!不如同去,同去,且听此钟空灵!
新年听钟流程如下:
微信登录苏州旅游总线,12月20日-30日每天10点放票,你看到这里可能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这篇文章写得晚,值得安慰的是票极难买!!!我也没买到!都只能在寺外听一听钟声了!
钟声108响,因1年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古时1年360天,每5天为一候),合计108,另按佛教教义,人生有108种烦恼,迎新年听108响钟声,可得层层解脱,预祝来年幸福安康。
21:15,寒山寺寺僧肃立于山门两侧,中外佳宾进入山门;
22:00, 寒山寺大雄宝殿僧众举行祈福法会,方丈率众法师唱戒定香、 忏悔文、药师佛赞、拜愿、三皈依等;
22:55, 寒山寺方丈寒拾殿祈福香赞;
23:30, 寒山寺方丈登台祈福;
23:38, 主要领导致新年贺辞;
23:42:10, 寒山寺方丈撞响第一下除夕钟声,接着按每隔10秒一声,至108响钟声,正好元旦零点;
0:00,凝神,想像,与古人同听钟声诗韵毕,默诵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至此新年听钟活动结束。
各回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