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徽商的意思(徽商百度百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徽商的意思(徽商百度百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徽商的意思(徽商百度百科)

一、徽商源起

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徽商来自徽州,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

其一;山多地少,移民众多,农田不足以耕。其二;物产交换的思变, *** 了徽州人外出经商。其三;响应“商何负于农,商何负于儒”的号召。明清是我国商品经济较发展的时期,明清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徽商鼎盛之时。

二、四大产业

徽商作为一支重要的商帮,将触角伸向了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形成了“货无所不居,业无所不精”的繁荣局面,尤以盐、典当、茶、木为最主要。

▪食盐垄断获暴利

▪高眼看人低,进出都盈利的典当生意

▪洋庄好茶香飘外邦,把茶生意做到国外去

▪乘风破浪为哪般,在风浪中进行的木材生意

徽商发财致富的行商门道一:食盐垄断获暴利

食盐不仅是化工原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调味品。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食盐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必不可少。

正是食盐的这种重要性,历朝历代的 *** 都把食盐的销售作为利益的来源而实行垄断。

【明史-食货志-盐法】开首一句便是:煮海之利,历代皆官领之。意思也就是说,食盐 *** 垄断经营,古已有之,老百姓根本没有销售食盐的权利。盐业由国家垄断始于春秋时期的齐国,是管仲发明出来的,到了秦朝和西汉初年,盐业专卖实际上是废除了。汉武帝想增强国力征服匈奴,于是采用大盐商东郭咸阳的意见,从元狩四年(公元前118年)起在全国实行盐业官卖制度,在产盐的28郡和36县设置盐官(由原来的盐商担任),招募百姓由 *** 提供“牢盆”(煎盐的锅)等工具制盐,成品盐由 *** 定价收购,设官贩运,实行专卖。从此,盐业又成为国家垄断经营的了。

因为食盐销售的利润实在惊人,为了控制私人贩盐,各朝各代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惩治贩卖私盐的人,但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很多人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贩盐,有些人就因此成为了赫赫巨富。

徽商发财致富的行商门道二:高眼看人低,进出都盈利的典当生意

鲁迅先生曾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这个质铺就是我们常说的当铺。在我国,凡从事典当的人,则被称为典当商。从事典当的地点,则被称为当铺、典当行、押店,与这相关的产业就叫做典当业。

中国是典当业发展很早的国家,所谓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

中国的典当业到底兴起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有的说兴起于汉代,有的说兴起于南朝。但不管兴起于什么时候,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明清时期,我国的典当业达到了兴盛。

徽商发财致富的行商门道三:洋庄好茶香飘外邦,把茶生意做到国外去

「神农本草经」里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茶圣陆羽编著的「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这是古人对茶的利用历史最权威和最古朴的表达。

中国有十大传统名茶,它们分别是:杭州西湖龙井、苏州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岳阳君山银针、云南普洱、庐山云雾、信阳毛尖、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在中国的十大传统名茶当中,安徽地区出产三款优质名茶,其中两款产地是徽州。为什么?因为徽州地区地处亚热带,重峦叠翠,雾色空蒙,山地肥沃,气候温和,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有此优越的地理条件,茶业成为徽商赖以发迹的主要行业是毋庸置疑的。

唐朝时,徽州被称为歙州,此时的祁门地区就已经是名声在外的产茶区了,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祁门茶成为当时的时尚饮品为大众所推崇。

宋朝时,徽州茶叶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制茶技术也得到了发展,茶叶的种类越来越多,分类也越来越细。

明清时期,歙县所产的绿茶闻名天下,像黄山毛峰这样的优质名茶已经被制作了出来。

徽商发财致富的行商门道四:乘风破浪为哪般,在风浪中进行的木材生意

西方建筑里面,不论是教堂还是祭祀神殿,基本上都是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所以西方才有一大批雕塑家。不论是梵蒂冈的拜占庭教堂,还是巴黎的罗浮宫,其本身就是石头建筑,加之装饰雕塑也是石质的,所以西方建筑活脱脱就是一片石头的天下。而中国的建筑就大不相同,不论是都城建筑还是园林建筑,建筑物的主体部分都是木材。项羽之所以能够火烧阿房宫,大火长久不熄,主要原因就是阿房宫的整体木质结构易燃。

中国的祖先最开始是住在洞穴里面的,但是有巢居住以来,都是住在木质的屋子里面的。因此中国传统房屋建筑,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就是木头。

在旧时进行木材贸易,是一种有利可图的生意。徽州商人有很多就是因为经营木材继而发家致富。徽州地区,不论人类还是其它生灵,都享受着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这里常年湿润,有利于木材生长,加之水路交通又非常方便,除了主流新安江,还有支流横江、率水、练江、丰乐河,这些江河为水路运输提供了迅捷和便利,所以山林就成为当地老百姓的衣食之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宋代-歙县人-罗愿在「新安志」里说到,这里的老百姓把茶叶、漆器、纸张、木材运到江西,在当地换取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他还说,休宁这个地方出产上好的木材,用船把它们运到浙江等地去卖,做这种生意的人大都富裕起来了。

三、商帮特征

徽商作为一支重要的商帮,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徽商不仅以自己的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三百余年事业的辉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祠堂是宗族灵魂栖息地

▪会馆是徽商落难庇护所

▪公所是徽商 *** 加油站

▪徽商成功背后的女人

▪热爱学习,勤勉自立

祠堂是宗族灵魂栖息地

将血缘关系落到实处的民间组织就是宗族,宗族是一种以弱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建立的大型组织。我们大家最为熟悉的家庭,是一种小型的血缘组织,但血缘关系也有强弱,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是强血缘。所谓弱血缘,也就是说组织内部的人们有血缘关系,但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并不是那么强。这种组织形式是中国人的特有发明,这个发明有什么新鲜呢。

大家想想看,基因检测技术出现之前,即便是亲生父子之间,也没有什么可靠的办法确认血缘关系,我们也都从电视里看过很不科学的滴血认亲。那么,没有先进的检测手段,时间上隔了好几辈甚至十几辈,空间上隔了若干州县的人怎么认亲呢?中国的宗族组织做到了。它竟然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相隔千里万里,彼此之间只有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血缘关系的人组织到一起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怎么做到的?秘密就在这乡村祠堂里。

会馆是徽商落难庇护所

所谓会馆,是指明清时期市镇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社会团体。

会馆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明朝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大力实行科举制度。受中国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以及当朝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全国各地读书人纷纷捧书苦读以求考取功名。到快要考试的时候,全国各地读书人纷纷来到京城,这些读书人大部分都是寒门学子,家境普通,又人生地不熟,在京城投店住宿往往被店家欺负,这些读书人迫切希望有人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这些问题也得到了先期来京做官和做生意的同乡重视。出于同乡情谊,他们相互邀请,筹措资金,购置房产,供来京考试的读书人或者来京谋事的同乡住宿之用,会馆由此产生。

公所是徽商 *** 加油站

所谓公所,也是明清时期市镇中由同乡或同业组织成立的重要的地域性商业组织。公所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徽商和其它商帮的竞争,以及平息商帮内部矛盾而建立的行业组织,它最早是在徽州木商里面产生的。

公所和会馆一样,是封建社会里商业和手工业领域的行业组织,其宗旨是为防范被外地人欺凌打压和侵犯,以及协调同乡或同业内部矛盾。

公所起初是商人们联络乡党情谊的地方,但是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公所也像会馆一样成为了商人们存货、居住、议事、订立商业章程,用以约束乡众行为的重要场所,直达后来发展成为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商人自我管理及互帮互助的行会组织。但实际上公所最主要的作用,是处理商帮纷争和矛盾的。

徽商成功背后的女人

走进徽州,最令人莫名感动的,便是蓝天下寂寞相伴的牌坊了。

中国的牌坊有点类似于表彰事迹德行的纪念碑。树碑立传,是古人承沐厚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人一辈子最高的精神追求。而在徽州遍地牌坊的历史遗存里,最多是贞节牌坊。徽州女人用儒家伦理纲常约束着自己,约束着青春,没有她们的坚守和付出,就没有徽商经济的顺利繁荣。

在众多的徽州女人里面,有一支名唤「徽商妇」的特殊群体,她们是徽州文化的无名功臣。在徽商艰苦奋斗商海打拼的过程当中,徽商妇留守家乡主持家政,照看家中老小,使远在四方经商的徽商既无后顾之忧,又无担惊受怕之虑。

正如徽州学者所言:「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徽商的成功,离不开他们身后女人的支持和奉献。

热爱学习,勤勉自立

徽商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商帮团体,ta们非常注重从书本中学习商业技能,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商业经验,注重职业培训。像「士商规略」、「典业须知」、「水陆路程」等商书,都是徽商经商经验的总结。徽商子弟在正式经商之前,一般都要跟随长辈见习一段时间,当学徒,以熟悉商情行况。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注重岗前职业培训。在长期的经商实践中,徽商练就了一套灵活多变的经营手段,比如取信消费者、薄利多销、抓市场信息、宣传促销等,以此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徽商影响

明清为徽商的兴盛时期,亦处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清末以降近百年间的徽商发展趋于式微,其由兴而衰的演变是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缩影。

▪通过长途贩运,扩大地区交流与社会分工

▪通过风雅消费,促进文化发展经济繁荣

▪官本位思想促使文化教育高度发达

▪徽商精神历久弥新

通过长途贩运,扩大地区交流与社会分工

徽商与他们的祖先一样,以经商的方式继续着移民生活,他们随着生意的发展而散落各地,但仍保留着宗族这个牢固的纽带。徽州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因商业而繁荣起来,因此便有了「无徽不成镇」之说。

「无徽不成镇」是明清时期流传于江南市镇的商业赞语,意思是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变形不成市镇。这句赞语既道出了徽州人到处经商的实际情况,又直接肯定了徽州人对江南市镇的开发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肯定。

通过风雅消费,促进文化发展经济繁荣

所谓风雅消费,是指用于文化娱乐等交际应酬性消费。比如:看戏听曲、诗文酒会、兴造亭台楼墅等。

徽州人好读书,爱学习,喜欢附庸风雅,这些文化表达都是血液里流淌的。

明清时期,徽商通过风雅消费尽显其儒雅风度,希望借此来文饰商人形象,提高自身社会地位。

明清时期,徽州文化发达,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州戏曲、徽州教育甚至徽州饮食文化声名远播,名家名作辈出。徽州文化之所以如此灿烂,都与徽商的资助、培育、奖励、推崇分不开。因此,著名徽学专家张海鹏先生说:从宏观来看,徽商正是酿造徽州文化的酵母。

徽商一般都有不错的文化功底,而且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他们经常邀请文人名士举行诗文酒会。不仅大商大贵追求风雅,小商小富也致力于提高文化素养,用诗文涵养身心。

官本位思想促使文化教育高度发达

徽商读书考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入仕做官,有徽州子弟在朝为官,徽商自然而然在商业行为中获有政治话语权,他们的商业利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护。与喜欢买虚职官衔的山陕商人相比,徽商对官与商的理解更为透彻,他们的作风和行为,基本上摆脱了底层农民的色彩,中原士大夫情结由此凸显。

由仕而商,多少也会有些迫不得已。从明到清,中国人口增加了好几倍,但入仕名额并未增加,科举竞争非常激烈,中举者不到1%,大批落榜秀才只能走上经商之路,经商需要记账立约,读书人从商相对来说容易些。

经商是为了生存,尊儒才能上进,所谓「贾为厚利,儒为名高」。

徽商注重文教性投资,徽州的教育水平在明清时期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就是重视教育的最佳体现。家族重视,商人资助,延请名师,建设各种学馆,从而徽商中人才辈出,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之说。

徽商精神历久弥新

徽商精神是指旧时徽州商人在长期的经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且为社会所普遍认可的思想意识、道德操守以及价值取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的进步,经商法则越来越多,但不论怎样,恪守商业道德与营业底线都至关重要。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先生就曾把徽州人拼搏奋进、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比作骆驼精神,于是便有了「徽骆 驼」这个称呼。

徽商精神里面的「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现代商业社会里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激烈着徽州地区乃至定居外地的在商言商的徽州人不忘初心,时刻提醒自己践行儒商风范,用自己的实际经商行动弘扬老徽商精神,推动新徽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徽商商训】

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

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

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

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

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

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

斯诺,不以应答为答,以真为答

斯贷,不以牟取为贷,以义为贷

斯典,不以情念为念,以正为念

五、百年沉浮

明清之季,社会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徽商的商业贸易经营。清道光中叶以后,兴盛一时的徽商在社会环境变迁中开始逐渐衰落。

“这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清 *** 的 *** 、经济政策的变化、咸丰年间的兵燹,以及近代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等等,无一不是封建性徽州商帮衰落的原因。”

晚清徽商衰落是历史社会环境发展的结果,是各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互相影响下的蜕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社会环境的转变也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盐法改革

▪外资入侵和战事滋扰

▪传统文化影响力日渐式微

▪大肆挥霍

六、晋徽同伤

1、区位环境大致相同,都是源自山区

对于农业大国来说,经商在很多时候都是迫不得已的无奈选择。

山西跟徽州一样属于山地,「开门见山,出门爬坡」,号称「八分丘陵二分田」,因为地瘠人贫,为了生存,才走上经商之路。

因为北方气候早寒多霜,山西人比徽州人生活更辛苦,也更加勤俭。

2、都因盐业发迹致富,但是兴起时间不同

盐业,作为官方垄断的特权商业,并不是任何商人都可以做的。即使能成为盐商,仍要时刻依赖官方权力的支持和保护。因此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刚从盐业起步,便走上了官商结合的道路。得利于开中制的晋商,依靠盘根错节的家族联姻,大多拥有根基深厚的官场背景。

明朝中期以后,开中制改为折色制,朝廷直接给九边拨付饷银,不再以盐引兑付粮饷,山西盐商纷纷转移到扬州。与此同时,明朝与北方的鞑靼、女真等游牧民族加强了商贸往来,开放了几处马市,新兴的晋商致力于拓展茶叶、棉布和铁器等边疆贸易。

明朝后期,北方边疆局势紧张,长期陷入战乱,晋商一度涉险从事走私业,与蒙古和后金等进行秘密贸易。以盐商为代表的晋商已经彻底没落。

3、商帮体系和业务方向不同

进入清代以后,新崛起的晋商与明代晋商基本没有多少传承关系。

清代的晋商,主要分为三种:船帮、驼帮和票帮。

铜是清朝重要的铸币金属,在清朝前期,晋商基本垄断了日本铜的进口,他们将中国的瓷器、丝绸、文房四宝等运到日本,然后换取日本的铜,再运回中国。这种跨国跨海贸易依赖于船,故称为「船帮」。晋商因为这种国际贸易而获利丰厚。

相比之下,在以「康乾盛世」而闻名的清朝中期,只有「驼帮」才是晋商的主流。无数晋商依靠茶叶国际贸易而发展壮大,从而使晋商和陕商、徽商并列,成为当时著名的三大商帮。

到了清朝后期,晋商全面转向「票帮」,从事银钱兑换、借贷和金融汇兑,由传统的长途商品贸易到以网络化的金融服务为主,规模与利润迅速暴增,从而达到晋商史上的鼎盛阶段。

4、衰落情况大致相同

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商帮,晋商历经明清两代,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和荣耀,但在现代化的大潮来临之际,却黯然倒下。

从晚清到民初,战乱不仅毁灭了农业经济,更让传统商业无处容身。在暴力掠夺面前,财富与劳动、智慧失去联系,乱世中的商人往往脆弱不堪。

他们曾经引以为荣的财富,反倒为他们带来数不尽的灾难。在一场又一场的浩劫中,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被掠夺一空。与此同时,现代化所带来的新文明与新秩序,又让这些传统商人无所适从。往日不再,曾经的风光总被雨打风吹去。

正如晋商的兴起是因为明朝初年的战争需要,晋商的衰落也与晚清时期的战乱时局有密切的关系。山西票号曾依靠战乱而崛起,最后也在时局动荡中损失惨重,再加上课税繁重,捐输不断。最为讽刺的是,清朝的覆灭,不仅不是一种解放,随之而来的竟是一场灭顶之灾。

长期研究晋商文化的经济学者梁小民先生指出:“最终摧毁山西商人的并不是这些动荡,而是山西商人自己。而且,社会动荡也为晋商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不能与时俱进,没有开放的眼光和革新精神,守旧的经营方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进步,最终只能被无情的历史淘汰。

七、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徽商

经商的意义是什么?学会平等,平等是商业活动的基本前提。

人类为什么要有商业?因为需要交换。为什么能有商业?因为可以商量。

因此,真正的商品经济,一定是公买公卖、平等互利的,也一定是成交自由、可以讲价的。

我们了解徽商,不是为了成为守财奴,也不是为了成为理财高手。

我们了解徽商的最终获得是热爱生活和乡土,继而有价值的活着。

更多徽商的意思(徽商百度百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