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我们仨,我们的家,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我们仨,我们的家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我们仨,我们的家

知乎的第一篇文章,想写一下最近读的一本书的感想。

生平经历的苦太多了,最后终于酿出了淡淡的甜。

《我们仨》,我们仨,不只是了解到了钱钟书先生,杨绛先生,钱瑗女士一家三口的平生,还隐约的看到了自己以后的家庭,经历着苦难,却十分温馨。 能听到心里呼唤你回家的声音,不能时时刻刻守在你身边,三颗心心却一直在一起。但有时事情往往是别扭的,总和希望或想象的不一致,孩子大了,我们俩老了,你们一个个的走了,留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曾立誓不再经历生离,即使我们都遵守诺言,却怎么也躲不过死别。“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异散琉璃脆”。

我们如果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意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的留在上海,等待解放。杨绛女士如是说,经历的“文革”,“三反改造”“下牛棚”等诸多不幸,还赋予祖国诸多期望。我们闭塞顽固,以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不能改造。可是我们惊愕的发现,“发动起来的群众”,就像通了电的机器人,都随着按钮统一行动,都不是个人了,人都变了。就连“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也有不同程度变,有的是变不透,有的是要变又变不过来,也许还有一部分是偷偷儿不变。这么沧桑的文字从杨先生的口中流出,足可见她对祖国的热忱,爱之深,责之切。要想杨先生一生都是谨慎小心的人儿呐!

最开心的是孩子长大,孩子长大,多了一个像姐姐一样会照顾我的人,像妹妹一样会陪我的人,像妈妈一样会管我的人,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呀!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做绳子使用。我把你当书读。

更多我们仨,我们的家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