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春节序曲来源(春节序曲谁作的),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春节序曲来源(春节序曲谁作的)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春节序曲来源(春节序曲谁作的)

【人物档案】

李焕之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合唱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曾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1919年,李焕之出生在香港,父亲是晋江池店人,而母亲是台北人。16岁时,李焕之为郭沫若的诗作《牧羊哀歌》谱曲,由此开始了长达65年的音乐创作生涯。

新中国成立后,李焕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编配的管弦乐总谱,成为现今在全世界通用的法定版本。同年,李焕之开始创作大型管弦乐作品《春节组曲》,这在日后成为中国人新春佳节的“主打歌”。

李焕之一生创作歌曲500余首,歌剧、交响乐、管弦乐、电影音乐多部、音乐评论200多篇。1999年,80岁的李焕之在生日时随笔写下“七个音符,一部人生”,诠释了自己的音乐人生。

  2000年,李焕之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每年春节期间,总会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曲子再次响起,这就是著名作曲家、音乐指挥家李焕之先生的管弦乐作品《春节序曲》。听着这首旋律明快、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人们就仿佛看到过春节的热闹景象,乐曲将过年时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焕之于1938年8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从延安到张家口,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曾多次指挥《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的演出。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李焕之共创作了300余首声乐作品。主要有《青年颂》《民主建国进行曲》《生产忙》《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由他创作的、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社会主义好》表达了人民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真挚感情,唱遍了全国,也教育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思想和成长。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自1943年新秧歌运动后,“春节”就成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互见面,同歌共舞的节日,也成了党政军民相互关怀问候,共同鼓舞革命斗志的时节。组曲就是李焕之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产物,作于1955-1956年间。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全曲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序曲”,是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概括描写,有闹秧歌的锣鼓声和歌声、秧歌队员的舞姿和灵巧的穿花场面,以及一唱百和的镜头。

第二乐章“情歌”,象一首抒情诗,是春节中的一个插曲。乐曲开始由英国管奏出引子而带出陕北情歌的主题,象在月光如水的延河边,青年男女漫步谈心。

第三乐章“盘歌”,回旋曲式的圆舞曲。作者把第一主题当作人民在节日中团结与友爱的主题,另外还有两个副题,这三部分的音调都是从不同的陕北领唱秧歌调中演变出来的。它们时而象朋友的谈心,时而又象老人同青年的幽默逗趣。这里,作者根据当年延安的周末舞会的实际情况,有意用民间风格的音乐与现代交谊舞曲相结合的写法,将这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圆舞曲写得颇有新意。

第四乐章“灯会”,三部曲式。主部是陕北民间队列音乐唢呐曲《大摆队》的音调,健美壮阔,句法连贯,首尾一气呵成。反映了陕北唢呐艺人连续呼吸的高度技巧。现在虽然是管弦乐化了,但仍保留这个连绵不断的特色。全部组曲的构思都带有舞蹈形象的特色,它和传统节日的风俗情调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是新的节日景象的描绘。

1958年,李焕之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指挥群众唱歌

1989年《春节序曲》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1993年6月,《春节组曲》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2007年,《春节序曲》搭乘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进入太空,由此也足见其魅力之所在。

2005年,厦门音乐广场竖起一座李维杞制作的李焕之雕像,以“乐思如潮,心静如水”为主题,塑造了刚刚从海边散步归来的李焕之——双腿交叉斜倚坐在礁石上,微笑凝望远方,感受着“天风海涛”的韵律……旁边的造型石上还刻着老舍1963年题献给李焕之的诗:

碧海为琴浪作弦,水仙吹笛老龙眠。

滩头自有知音客,谱出风云交响篇。

老舍题诗

​​​​

更多春节序曲来源(春节序曲谁作的)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