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喜欢一些短篇故事类的书籍,一是工作忙、性子急,耐不住也没有很长的时间去阅读,二是我觉得恰到好处的停止会给我留下许多旁白去畅想。
《日本人的活法》这本书是在与朱老师去江宁苏家文创旅游小镇游览时,在一家咖啡厅偶得,制热的阳光确实让人不想出去晃荡,一杯冰美式正好陪一本有味道的书。约莫两个小时左右吧,看完了书的第一章,从前首相看到执政党,从日本八路到AV *** ,闲谈琐碎,家长里短,挺好玩。在回来之后,兴致勃勃的从京东购置一本,以期进一步品味。
后续在繁杂的工作中,好像只有一次阅读过,偶然间在学长办公室看见作者的其他文章,甚是兴奋,觉得我们是同一类人。在赴贵阳的旅途中,把此书带着,拟利用行程好好品味。可曾想,读到第二章末尾,就越来越觉得此书有一丝丝不舒服的引导。
一、书
本书作者徐静波,头衔是亚洲通讯社的社长,在网上简单搜了一下对他的评论,总结来说就是担着日本的岗位,发着不平等对待的微博、写着精日的文章。因为不了解不能正确评判,但是我对他持相恶态度。
再说书的内容,从公共厕所提供卫生纸到日本消防队,不仅讲日本的民生特色和生活逻辑,更是中日对比中比较中国的各种不足然后找补。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骨子里就流淌着肮脏的血液,一个能够收受政治惠金的国家别扯什么法律,法律只不过是他们又当又立的遮羞布。一群喜剧小丑,你方跳罢我登场的闹剧,都是为了自己的小团体,为了自己的利益。一个国家的运营状态是很复杂的,人非圣贤,很多地方的不足需要正视,却不是某些微博大V随意点评的。另外,本书的逻辑有很大问题,例如说日本人都想回农村,都不想考名牌大学,都是向往和平的,这不符合常理,我看的影视作品都不这样,了解的也不这样,一个岛国,危机意识那么重的民族,一个人人都是情报员的国家怎么会那么平和,而且书的不同篇幅阐述的逻辑存在相互冲突。同时觉得作者逐步的引导的手段高明,但是目的不纯就很不要脸了。总之,解读日本是好事,但是精日就不行。
二、情感
回到自身,本想好好读读书,却生吞个苍蝇。不把自己带入角色的读书,我认为是无用读书。我读书,我作为中国人读书,这是很重要的。因为阅读者对书中事情不清楚,不好判断,所以撰写者要有公心,不要把书中夹杂着政治、经济、种族利益。遂在飞机上写下这一心得,拟把本书封存不再阅读,因故不能随意抛弃,那就纳入自己的书库,随时提醒自己。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加一句定语,好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为自己能够说出这句话而高兴,读书嘛,是个感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