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作为我国的传统佳节,春节沉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道德整合功能,也是维系华人精神的纽带。然而近年来,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年俗渐行渐远,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
鉴于春节的重要意义,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河南省委会主委张震宇提交了《关于将春节申报为人类非遗代表作的提案》,建议将春节列入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预备名单,进而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遗产,以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张震宇建议,首先要加强春节文化资源挖掘,加强对春节文化表达意义的研究,拓展社会传播,强化大众的社会认知,为春节申遗做好资源储备。其次要发挥春节的大众主体性,吸引群众主动参与文化活动,为春节申遗筑牢群众基础。此外,还应推动春节的创新性传承,建构符合时代的春节礼仪礼俗新形态,为申遗做好功能示范。最后,要增强春节的国际影响力,把春节打造为海外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为春节申遗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春节在华人社会乃至人类非遗领域的意义,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早在十几年前就曾撰文《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认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救山村乡野里那些有失传危险的古老艺术,也要救人们不经意中可能丢失的“年味”。因为,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精神内涵,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介绍,自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我国恪守公约精神,切实履行缔约国责任和义务,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 *** 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目前,我国共有42个项目列入,位居世界第一(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个项目入选优秀实践名册)。
各缔约国申报列 *** 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须符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规定的列入标准,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间委员会进行评审。
关于将“申报春节为非遗”的呼声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也已有多次出现。例如,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鹤壁市财政局建设科科长袁江华2016年就曾在大会提交的建议中,呼吁尽快推动中国春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陈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