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现代盗慕贼喜欢流动作案、跨地区作案,在过去交通和信息不发达的年代,这并不是盗墓团伙的典型特征。他们与扒窃、抢劫的“不吃窝边草”不同,主要在自己熟悉、可以控制的区域活动,因而带有特别明显的地域特征。
以民国来说,盗墓活动以辽宁、热河、河北、北京、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湖南、湖北、江苏、福建、广东等地为多。据此可以分为十大圈系:分别是辽沈帮、热河帮、昌平帮、洛帮、雁北帮、关中帮、鲁南帮、长沙帮、江宁帮、岭南帮等。这些帮派内部并不紧密,又会分出不同的盗墓小圈子,像蛋糕一样,把地区内切分出不同的地段,各团伙在自己的地盘内活动,互不侵犯越境。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各地盗墓帮系的活动范围,并不因行政区划来定,而是依当地传统习惯来决定各自的地盘,如鲁南帮,苏北的徐州、连云港一带也是其活动范围。上面提到的“土夫子”,还将长沙郊外划出了北、东、南三个片区的小圈子,各区内土夫子互不侵略,形成了“帮中帮”。据湖南省文史馆馆员吴铭生调查:
“他们(土夫子)虽然没有成文的帮规,但无形之间占有各自的地盘,具体来说,各自只能在本区挖‘洞子’,不得在别人的区域内去盗宝。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否则就会伤和气。但一方在自己的地盘挖‘洞子’,另一方偶然碰到,则客礼相待,装烟喝茶,如果卖‘货’的钱较多的话,还给对方送点酒钱,但决不容许对方干扰,更不得在夜深人静时来偷挖。按‘土夫子’的话来说,挖别人现成的‘洞子’是很不道义的。”
十大圈子里,势力强弱不等,基本上是由当地古墓分布的多少来决定,其中以昌平、洛、关中、长沙四圈最厉害,盗出了大量的宝物。
这十大圈子,又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其中以北派势力最为强大。两大派基本上以长江为分界线,长沙帮、江宁帮、岭南帮属于南派;辽沈帮、热河帮、昌平帮、酒洛帮、雁北帮、关中帮、鲁南帮属于北派。北派以山海关为界,可分出关内派、关外派;以黄河为界,可分为京派、地方派。
北派以“力”见长,如盗洞打在何处(墓侧、墓身、棺前、棺尾)、挖成何形(方洞、圆洞)都有讲究,十分诡异。盗洞有方圆之分,两种形状都是北派盗墓贼所创造的。方形洞因在陕西关中地区的黄土地上多见,圈内俗称“关中式盗洞”,这种洞形方便上下攀爬,好出土,现在各地方盗墓贼都在使用。“关中式盗洞”一般不直接打在墓穴附近,那样容易暴露目标,而是选择打在一般人不注意的地方,有的甚至在几里外。根据墓穴的深度打好“竖井”(垂直盗洞)后,再向墓的方向横着开挖“坑道”,直通墓穴。这种迂回盗墓的手法,过去被圈内称为“关中式”,因为费时(长的要干半年,白天吃喝拉全在洞内)费力(多达数十人,轮班作业),南派盗墓贼一般轻易不会这么干。另外,北派盗墓贼在工具使用上特别讲究,如盗墓利器——“洛阳铲”就是北派盗墓贼中的酒洛帮发明的。
南派以“技”见长,手段超强,通过自己或是祖传的经验,结合所掌握的堪舆理论来探穴盗宝。所谓“望”(看风水)、“闻”(嗅土气)、“问”(踩点摸情况)、“切”(定位)盗墓四法,便是南派中的“长沙帮”盗墓贼(土夫子)总结出来的,也是他们盗墓的惯用手段。南派在盗墓工具上也有利器——“短柄锄”,在当地使用的话,效率比“洛阳铲”还高。
至于所谓“摸金”、“发丘”、“卸岭”、“搬山”等盗墓派别,那是盗墓小说作者的虚构,读者朋友不必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