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博士学位,按照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
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
当然百度词条人人可以编辑,不能奉为真理,但问题是,我觉得他说得挺对的!
博士,需要的就是培养自己出原创成果的能力。读博的过程到底是喜怒哀乐,只有自己知道。当然,像我这么逗比的理工博士兴许是少见的。
我的口头禅就是:
高能能1分钟前
你不读博士,你永远不知道博士有多快乐!
关于为什么读博,我自己干啥啥不行,考试后几名。
但是从小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当时自己抱着初中物理课本就制作出了简易的手摇发电机。
后来大学考不好,研究生刚过国家线,好不容易博士不用考试了,我能真正的接触科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顺便刷一下学历,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得非常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不会感觉到累。
玩游戏成瘾的少年一连几天不睡,我们为什么不用“坚持”这个词来描述他呢?就是因为他去做这件事有着自发的原动力:做这件事情能让他身心愉悦。假如我们做其他事情,比如读博,去不断探索自己未知的领域,能让我们感到身心愉悦,这或许是非常理想的博士状态了。
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博士都是为了对科研的热情而选择读博,所以博士的生存状态也千差万别。
一位网友说的好:
其实,关于为什么读博这个问题,只能说因人而异,现实情况也是如此,总结一下身边的同学读博大致可以分成几类:
逃避就业型
一部分学生在学校这样的安逸环境中呆的习惯了,突然要面对职场,有点力不从心,无法面对,于是抱着“博士不就是读书嘛,水一下总能毕业的”的美好愿景,读个博吧!如果单纯的想逃避就业,还是要三思。“你要是找不到好工作就凑合着读个博吧!”,这句话只是我们博士用来自嘲的,当真的话你就惨了。
学历提升型
为了刷学历而读博,这种类型的同学不在少数。毕竟,哪有那么多同学真正的爱好科研啊
。最近一段时间爆出的高校招聘辅导员,要求获得博士学位引起了一阵是否浪费人才的骚动。
就我看来,有的同学读博本来就不打算长期进行科研,只是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找工作会更好一些。这些人去做辅导员,由于自己经历过博士的训练,也能够更好的为本科生做好思想指导和职业规划,为什么不行呢?当然,为了刷学历而读博同样面临着各种问题。对这些同学而言,科研只是获得学位的手段,或许并不适合,有可能造成课题进展上的问题。
职业规划型
现在高校教师的岗位可以分为科研岗、行政岗和实验岗。
对科研岗来说,博士学位只是入门的最低要求,所以以后的职业规划是科研,那读博只是基本要求。
行政岗和实验岗来说,目前还是硕士居多,但是也有个别的要博士学位。
一部分同学立志要进高校工作,那就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最高学历。
好奇使然型
这种目的的同学就好说了,一定要读!
知乎上层有一位同学说过,有人拿钱让你以学生的身份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一般这样的同学本身自己对科研感兴趣,或者在硕士阶段歪打正着发了几篇成果,被周围同学称作学生中的大牛。在这种正向反馈的机制下,怀揣着“读博是使我快乐的”的愿景去读博了。
覆水难收型
这种就属于自己牛吹大了,收不回来了,迫于压力,自己不得不读。
比如在硕士面试的时候,或者硕士期间为了让导师把资源向自己倾斜,就说自己要读博。这种手段啊,不建议使用,搞不好人财俱失。
当然,在现实情况中,不可能是单纯的某一种才选择读博的,只能说哪一种心态占了主要原因。好奇心的排位越靠前,相对来说读起来就越不那么纠结。
也有同学这样说:
不管你是想挑战自我,提高眼界还是脑子一热瓦特了,读博都算是一种职业规划。当别人选择工作的时候,你选择继续在学术上深造,这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职业选择。
读博,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算是一种风险投资,风险在于读博不可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博士毕业之后,工作的选择面变得更为狭窄。
十年寒窗苦读,,,,,,至今尚未毕业….(这应该算是风投最大的失败了吧)
但是有了读博也能让我们接受一些很好的思维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好奇心、善思、勇敢、有行动力的人。完成已有,我们获得了更加被社会认可的学识和见识,忍得住当下的暴跌,获得的往往是长期的收益。
经过两年的博士训练,我发现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自信心的提升。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不会有以前的排斥心理,不会完全可以去学。对待新的知识有着一种完全接纳的开放心态。学习能力和自信心的提升,这着实让我受益匪浅。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感悟。
还是那句话,博士是人生的选做题,提笔之前,请好好斟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