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东北过年的气氛(东北的年俗文化),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东北过年的气氛(东北的年俗文化)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东北过年的气氛(东北的年俗文化)

过年,对于我来说,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的过年。

我出生在80年代,虽然没饿过肚子,没吃过粗粮,但过年依旧是一年里最解馋的日子。

过年穿新衣,放鞭炮,挂灯笼,吃大鱼大肉,喝大白梨汽水,炸丸子,炸排叉,一年最美好的日子都发生在春节。

何况还能拿到十块钱压岁钱,对于还是小屁孩的我,那是一笔巨款。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东北的年味,离不开雪。

在我这个东北人的心里,固执得认为,过年没有一场银装素裹的大雪,总是少了几分年味。

老舍先生的散文《过年》里写道:“这场雪的到来,提示着人们,年已经不远了。是啊,又要过年了,甚至能看到被大雪压弯的树枝也在抖动着春的喜悦。”

冬夜里,大红灯笼映着脸庞,脚底的雪咯吱作响,噼噼 *** 地放上一挂鞭炮,洁白的雪地上撒满红红的鞭炮纸屑,搓着冻红的小手儿,哈,过年了!

东北人家过年

我曾经在北京工作十几年,只有过年才能回家。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恪守的传统。在那些年北漂的岁月里,买上一张回家的车票难比登天。

在那个没有高铁,没有网络订票的年代,春运如同一场魔咒。

那些年,为了回家过年,我体验过站票24小时,四个人挤在一个卫生间一动不动……

当年春运买票难

记忆最深的一次,2009年的春节,我凌晨到火车站售票口排队,套了两层羽绒服,人们在寒风中就像南极企鹅一般,所幸的是我排在第二位。

天一点点亮了起来,那一缕阳光照在冻僵的脸上,微微发痒。

人渐渐多了起来,排队的人流在渐渐向前挤压,我身体已经贴在前面第一位大哥的身上,大哥扭过头看我,无奈地笑笑……

春运,回家的人

终于开始售票了,大哥买到了车票,兴高采烈地走了。轮到我时报上日期车次,售票员一脸冰冷:“坐票没有!站票要不要?”我还在犹豫之时,后面已然一片骚动,那一刻我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我……

那时候,刚参加工作不久,收入微薄,攒了一年的钱是舍不得买机票的。

幸运的是,表姐夫告诉我,他的同事是我们老乡,想到了车票又不想回家了,我开心地联系到他。

K215北京-延吉,卧铺,买不起

“哥,你的车票让给我吧,我给你加钱。”

“哎呀,别提钱!咱们一块儿喝酒,认识一下!”对方很敞亮地说道。

就这样,我如愿以偿地拿到车票,那张车票面值一百七十元,那顿酒喝掉了我五百多块,可我依旧心甘情愿,我可以回家过年了。

东北的年货大集

从上高中开始,我家的年货都是我准备。

由于我家经营小生意,逢年过节父母忙得抽不开身,年货都是我来准备。哪怕是在外工作的那些年,我都是早点回家,把年货都备好,父母赚钱养家,我出把子力气做好后勤工作,也算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吧。

直到现在,我结婚成家作了父亲,我们小家的年货交给了妻子,而父母家里的年货,从肉类、水产、蔬菜、水果、干果、糖酒烟茶等等都是我来亲手操办。

贴春联

过年,对于我,最好玩的是贴春联。

我家是朝鲜族人家,没有贴春联的传统。但是我打小在林场长大,场里汉族人居多,所以我家过年也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过年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挂灯笼,一样不差,全来!

家里的亲戚,春节上我家串门已然见怪不怪。

母亲性格开朗通达,常与我说,打糕一打,饺子一包,说啥好咱就来啥,福气都是双倍的,日子才能红红火火。

年夜饭

年夜饭,是过年的 *** !

因为父母经营的小生意,一直要忙到大年三十的中午,所以从我16岁那年,年夜饭就是我掌勺的。

我在厨房里叮叮当当,热火朝天时,父母累得补觉休息。

也许这样的年夜饭有些无趣,但想着为父母做上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我从不觉得辛苦,反而为此穷尽了“毕生”的厨艺。

丰盛的年夜饭

记得小时候,日子过得穷,年夜饭是一年里唯一的“奢侈狂欢”。

母亲总是每年都做出十八道年夜菜。

长大后,我曾经问过母亲,在那个穷困的年代,你是怎么保证每年三十晚上做十八道菜的?

母亲说:“东拼西凑,想方设法。”

年夜饭就像是一场生活的仪式,为家人,也为自己,是对家人的肯定,也是对自己的鼓励,更是最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味,就是一家人最共情的滋味……

春节,孩子们玩烟花

年味,牵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向着家的方向。

在北京工作时,我在公司里是过年回家的急先锋。别和我提什么春节值班,说破天我也得回家过年,在过年面前,我不讲理,或者过年,在我心里是最大的理儿。

进了腊月,我就准备回家的礼物,大包小包的往家扛,哪怕我从北京带回家的两条烟,在东北老家楼下超市就能买到,我家老爷子也抽得倍儿滋润。

过年回家,行李多

可如今年味,一年比一年淡!

如果说年味是一种家人的共情,那么年味淡了,就说明家人的距离渐行渐远。

我还真见过不回家过年的人。

公司里有一位程序员老哥,三十好几没结婚,不敢回家过年,回家就得被催婚。

在他的口中是这么说的:

"回家第一天还是宝,第二天就是草,起床晚了,老妈就开始唠叨。任何不顺眼的地方,都要归结于没娶上媳妇。尤其是亲戚,张嘴就问啥时候结婚?在他们眼里,不结婚生孩子,我这个人毫无价值!"

过年走亲戚

春节拜年,走亲戚,真心累!

在我的心里,美好的年味到了初一便戛然而止,之后的拜年走亲戚让人如坐针毡。

按照我多年走亲戚的经验,得出的结论:人没人味,年没年味。

上门走亲戚,从打扮就要干净立整,伴手礼要凑双,红包要备足,寒酸了人家也不待见,真挚的一句“过年好!”未必换得来诚意,好大一张热脸贴在冷 *** 上的滋味可不好受。

但是走亲戚,也要学会低调,举手投足之间要收敛一些,高档手表之类尽量撸到袖口里。

我最怕人家问,“一年赚多少钱啊?”

说少了,对方一准翩然一笑,然后便是一场口沫横飞地进行各种人生教导。说多了,人家眼皮一翻,不是嫉恨便是不信,我心说,在家待着多好,跑这儿送着礼自讨没趣。

最佳答案是:“赚钱不容易,养家糊口过得去。”宾主各取所需,两情相悦。

走亲戚,总要拎点东西!

这些年的走亲戚,就像是做任务,来去匆匆!

过年走亲戚,热闹的年味越来越淡,可铜臭味却愈发浓郁……

走亲戚就怕遇到不知好赖的人,贪心的人觉得你出手不够阔绰,心机重的人觉得你是另有所图,最让人猝不及防的是,亲戚之间的攀比,从房子、车子、工作、家庭、孩子教育等等方面无差别全方位的攀比,而且这种攀比隐藏在谈话之中,如同一场凡尔赛盛宴。

套路满满的走亲戚,让人心力憔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了“断亲”。

2018年春节,我选择带着全家人到云南旅行过年,惹不起我躲得起,那个年过得真心消停,走亲戚的花销足够全家人一周的旅行费用,一句“出门了”省却了无数是是非非。

不过说实话,旅行过年,真心没有一丝年味!

回家过年

从小到大,我只有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

那是2008年春节,是我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春节,我一个人在北京过年。

那一年,我没钱回家,工作才小半年,收入微薄,兜里比脸干净,打电话告诉母亲,我今年不回家过年了,谎称过年要值班,有加班费赚。

电话那边的母亲,一直没有说话。

大年三十,我给自己准备了一条鱼,一袋速冻饺子,一桶百事可乐,把屋子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了。

过年包饺子

除夕夜十二点时,我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儿子,吃饺子了吗?”

“吃了,我自己刚煮了饺子。妈,你们包饺子了没?”

“你不在,还包啥饺子,吃完饭我们就睡觉了!”

“妈,我错了!”我的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我说谎了,我没钱了,怕丢脸就没回去。我一定好好工作,年年陪你们过年!”

“傻孩子,我们不图你赚钱,平平安安就好。”

那一年的除夕夜,烟花漫天,我挂断电话,泣不成声……

#回家过年##2022春节回家过年吗##2022年,你回家过年吗?##春运那些事##过年团圆#

更多东北过年的气氛(东北的年俗文化)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