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莎莉·鲁尼(萨尼32豆瓣),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莎莉·鲁尼(萨尼32豆瓣)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莎莉·鲁尼(萨尼32豆瓣)

《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 是 1991 年出生的 萨莉鲁尼(Sally Rooney)的第三部已经出版的作品。似乎现在的作者们更倾向于用自己的笔触与眼光描写宏大叙事,他们将目光集中在那些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主题上:斯里兰卡内战,人工智能,种族隔离,奴隶制,移民和人类的未来,这是 2019 年布克奖长名单上涉及到的主题。而萨莉鲁尼的每一部作品都无关乎这些主题,她的第一部作品《聊天记录》(Conversation With Friends),与第二部《正常人》(Normal People)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先后被改编成为电视剧广受欢迎。这已经证明即便描写寻常人在日常生活里的情感纠结与日常龃龉也足以被大众所认可。

延续了前两本书的风格,《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依然是描写普通人的情感生活,故事里的两对情侣:搬到陌生滨海小镇的艾丽丝(畅销书作家)与她在 Tinder 上结识的蓝领工人费利克斯,以及她最好的女友艾琳以及艾琳从小一起长大的西蒙之间的感情故事。他们已然年过三十岁,然而各自有各自的纠结在。依然是萨莉鲁尼特有的风格:故事起始于欲望与好奇心,在关系里纠缠试探伤害,最终和解后迈向下一个阶段。这里有一期跳岛 FM 聊的正是关于《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爱一个人总比不爱好:聊天让我们学会坦诚和依赖),其中淡豹提到了她的作品里都有种关系里的「 *** 」状态,未必是在血亲之间,而是在寻常人们定义好的关系里突破那个关系本身的界限的情感。萨莉鲁尼试图在探索情感可以外延到关系的何处。

《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最出彩的几个部分在于:故事线里的艾丽丝与艾琳各自与各自的情感对象纠葛着,书里一半的文本在描述她们日常生活本身,而另一半则是两人类似于信件的邮件对话,这些对话包含着她们透过日常关于死亡,社交网络,写作,爱情,消费主义,宗教伦理等等话题的思考。事实上萨莉鲁尼的这些思考非常接近于现代都市青年的困惑,当意识到她自己也不过才三十岁时,就释然了:这完全就是真实的她自己的生活,甚至经常把这本书里的小说家艾丽丝视作萨莉鲁尼。

知名作家和知名作品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举止粗鲁,性格恶劣,口音难听——我认为我的确如此——那这和我的小说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没有。作品依然是作品,没有任何变化。那么将作品和我——我的脸,举止,以及它们令人失望的细节——联系在一起,对作品有什么好处吗?没有好处。那为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做?究竟是为了谁的利益?它让我痛苦,让我远离生命中唯一有意义的东西,它没有为公众带来一点好处,仅仅满足了最低级最色情的好奇心。

看完这一段吐槽,你很难不将它与萨莉鲁尼本身这个年轻的天才作家联系在一起:想必因为诸多噱头和媒体采访,她必然也是恨透了这些无谓的好奇心才会有感而发的吧。而这本书另一部分让人印象深刻的点是,性描写与感情探索,萨莉鲁尼的作品里并不缺少性描写,在她前两部已经被改编成为电视剧的作品也可见一斑,然而故事里人物的 *** 描写更像是爱的确认与表达,它不同一些其他作品里是为了取悦读者而存在的,你可以轻松地从中窥见人物独特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交织的情感关系。The Economist 上是这么聊的:

Sex, which she describes unsqueamishly and arrestingly, is a beginning not a destination, and tends to lead to an enervating stasis (male domination and female masochi *** crop up frequently). Relationships meander in a state of quantum irresolution, the parties likely to hav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whether they are off or on.

性,她毫不犹豫地和引人注目地描述,是一个开始而不是一个目的地,并且往往会导致一种衰弱的停滞(男性统治和女性自虐经常出现)。关系在量子不确定的状态下蜿蜒曲折,各方可能对他们是关闭还是开启有不同的看法。

而最后让人感慨的一点是,萨莉鲁尼的描写里还带有禁欲主义与神秘主义的色彩,与艾琳从小一同长大的西蒙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情绪稳定地接纳周遭的所有人:照顾朋友,提供情绪价值,关照恋人。然而对艾琳本身而言,她从中看不到西蒙这个人:他总是为别人提供什么,但始终不向他人寻求帮助。这点让她非常地绝望并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关于不同类型人物的探讨和表现也如此有趣。

事实上,在我自己的阅读体验里,从萨莉鲁尼的作品里清晰地读到的核心观点在于艾丽丝的自述,她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自我反思与觉醒,相辅相成地发生着。「去爱总比不去爱要好,去爱一个人总比什么人都不爱要好,我在这里,活在这世上,没有一刻不希望自己活着。这本身难道不就是一个特别的礼物,一份赐福,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她的作品里始终传达着这个观点,她认为自己的人生或许需要一个中心,一个可以让思绪回归休憩的地方,当然未必每个人都需要或者都一样,但对于她而言(至少在作品里感知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羁绊,是他们之间无时不刻流动着的感情。

更多莎莉·鲁尼(萨尼32豆瓣)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