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引言
近年来,国家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减轻空气和环境污染,在一些地区设置了关于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这使得如今的年味少了许多,在年关将近时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但不要慌,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咱们还是有解决办法的,咱们完全可以效仿祖先在春节时的传统做法,燃放真正的“爆竹”,来增加年味,还不用担心违反国家禁令。
鞭炮中国人传统的“爆竹”
烟花爆竹的主要材料是纸和火药,而这两样东西的发明时间远远晚于中国人“发明”春节的时间,其中纸要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才得以大规模低成本生产,火药则大概发明于东晋到隋朝之间,而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发展成熟,并扩散到汉帝国的各个角落里。
火药那么在火药尚未发明和大范围传播起来之前,中国人的祖先们是如何驱邪攘灾,吓退“年兽”的呢?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古人们发明了一种另类的“爆竹”来增加年味!
古人们在火药发明和大规模流行之前,会在春节前挑选大小合适的竹子,然后按照竹节的分布,将竹子分段砍成两端封闭的竹筒保存在家中或是干脆取一整根竹子。等到春节时,人们就会升起一堆篝火,将两端被竹节封闭的竹筒放入篝火中焚烤。
燃放爆竹而竹筒在被火焰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最终会因为内部压力增高而爆开,或撑裂竹筒,并从中发出巨大的声响。
古人形象的将这种放进火里烧烤后发出“噼噼叭叭”响声的竹筒称为“爆竹”,此后火药和纸张制作出来的鞭炮虽然更简单便捷,也更响亮,但是因为古人的传统习惯,人们还是将火药制作的纸炮称作“爆竹”。
燃烧竹筒古人认为燃放爆竹可以创造出一种喜庆气氛,这还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因此这种庆祝新年的方式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古书《荆楚岁时记》上就有关于燃放爆竹的记载:
“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日》中还曾这样生动描写春节燃放爆竹的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竹筒燃放传统“爆竹”的优点
以往社会上不禁烟花爆竹时虽然热闹喜庆,可是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每逢春节,由于燃放鞭炮而引起火灾,炸伤手臂、面部或眼睛的事故就屡见不鲜。并且,燃放鞭炮还会污染空气和卫生,以及噪声公害。因此,国家出台了种种对烟花爆竹的限制和禁令。
ps:据测定,一些鞭炮爆炸时,其噪声至少在130分贝以上,对人类听力会造成影响。
鞭炮但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代表着农历新年的岁首,本身还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果过大年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时缺少了响亮的炮声,人们总会觉得缺少了什么,没有了往常的年味。
鞭炮因此,小编建议大家完全可以相仿古人,也制作一批竹筒,然后生一堆篝火,来燃放真正的爆竹庆贺新春。这样既增加了年味、趣味,也没有违反国家禁令,可谓是一举两得。
ps:要是连“爆竹”都没有,大家还是从网上下载鞭炮 *** 吧~
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