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第四届杭州市中小学生“我的春节”主题征文大赛(第四届杭州我的春节征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第四届杭州市中小学生“我的春节”主题征文大赛(第四届杭州我的春节征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第四届杭州市中小学生“我的春节”主题征文大赛(第四届杭州我的春节征文)

杭州市教育局每年都在举办“我的春节”主题征文大赛,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毛豆老师独家内部渠道,推送部分获奖作品集,本次推送高中组,供老师、同学们研究交流。

南国思乡梦

杭州市一等奖第一名 学军中学 陈韬宇

仁和武林府的春日是没有来头的。春节也就是这样照着日历不明不白地来了。日历一页页翻过去,翻过去的是一岁的梦,如今看去已经泛了黄的,却是一点有一点的期盼。江南的梦是融化在水里的,是捉摸不透的。谁晓得这做梦者在想些什么,又在期盼些什么呢?

确然是不知晓。南国的梦是一个只能用吴侬软语倾诉的秘密,教后人去猜测的。

姑且猜测是思乡不能还的梦罢!

吴中四士之一的张若虚道:“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这说的是游子思乡。又道:“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语出《代答闺梦还》)这说的是妇人思夫。一来一去,是交相辉映的梦,却是淡淡的水墨画,是扬州落花满江映月色的那抹繁华与恬静。

而江南终究也有不平静的时候。王维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游子的思念总是在佳节达到顶峰,越过时间和空间向故园飘去。回得去的游子便去了,回不去的便化作了一汪清泪;于是日历又翻过去了一页。

若是在平日里,这种思念过了几日也便是过去了。四周围的案牍是最好的解忧药,冲淡了这思乡怀人的心绪。而春节又不一样了。四周围是空空的,城里是没有人声的,这心绪在这传统的文字里一点点浓郁了起来,挥之不去的。这日子,这次第,读《诗经》时,随手一翻都是《采薇》;赏宋词,满目里都是范仲淹的《秋思》(塞上秋来风景异);吟元曲,脱口而出的全是张可九的《清江引》(西风信来家万里)。

王安忆道:“苏州是上海的回忆,上海要就是不忆,一忆就忆到苏州。……上海是苏州的旧情难忘。”这就如同上海的梦到不了苏州一样,是被硬生生掐断的,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与来年充满期待的梦。

每一个不能还乡的人都是这样子的,无论是在哪里。这样的梦在南国飘荡。

故乡是精神上的归宿,永远都不是物质上的那一些分子的 *** ,也不是地图上那空洞的几个字。还乡不只是身体的归还,而应该是精神的归家。

精神上的故乡又是不一样的一番滋味。抛开物质上的那个村落和城邑,剩下的是故乡的记忆。这是比物质上的故乡更难以到达的那个故乡,是云片糕之于吴县,是定胜糕之于武林,是生煎包之于吴淞。是家做的点心,是巷子里和弄堂里飘出的香味;是白墙黑瓦,连墙都发了霉的,爬满了霉绿的斑和枯绿的爬山虎,却都是旧时的梦忆。文人总是怀念旧日的黄花,这总是被世人不解;可世人不也是一样的么?过去打水的老虎灶拆掉了,以前常去的面馆搬迁了,儿时最爱的豆浆店已经不知去向了。舒婷道:“街角的碗匙敲击声,还一样有节奏地诱惑行人夜归的脚步吗?但卖鱼丸汤的定不是那爱咳两声的老头,该是他的儿子或孙子了。虽然那胡椒味儿,那葱花香,是我在胎里就熟悉了的。”故乡的过去定然是过去了,可依旧留在游子的梦里。谁能说的清楚呢,游子怀念的到底是什么呢?

故乡是符号,是不清楚的,一如江上的水雾,散不掉的。春节里的思乡怀人,也只是声势浩大一些罢了,梦中的人和物也只是游子单方面最好的理解罢了。因此,精神上的故乡只能够无限接近而已。到了故乡的游子有着这种不明所以的失落,没到故乡的游子又有着未能如愿的长恨。于是所有江南的游子都做着这样期待而又失望,到头来又是期待的梦。梦里是连语言都省去的,只余下这春节的思念,在唱着故乡的歌。

辛丑年的春节也是如此,只是不归家的游子多了起来,黄鹤楼上的思愁也许已经千倍。真正的游子不在意,黄鹤楼只是一个符号。

南国思乡的梦一直都在。南国的梦是溶在水里的,西湖和钱江在梦看来是相通的。他随着水流,追随着每一个游子,一次又一次地装点游子的梦。游子知道,一旦离开故乡,便再也回不去了,能回去的只是实体的城郭。故乡的城郭是无限接近故乡的地方。

于是便放下罢,教春节一样地来罢,教欢庆也一样地来罢!

只是,这南国思乡梦,永远也止不了,只是在春节的时候最为浓郁,溢出了我本应在长江边的心。

2021.2

于浙西钱塘

点评

指导教师贺慧婷老师:

该文的亮点在于一种诗意化氛围的营造,笼着轻纱般的抒情气息弥漫在全文,字里行间都氤氲着南国那份特有的忧伤和遥想。泛黄的旧日历唤醒了游子们的哀愁,从吴中四士到王安忆,从西湖到钱江,从现实到梦境,作者的笔触也随着思绪而飘飞,故乡也渐渐脱离了白墙黑瓦的村落城邑、舌尖上的味道记忆,而积淀为一种精神上的、永恒的存在。作者非常敏锐而深刻地意识到,所谓故乡,更多时候是以一种精神上的符号来区隔着你我。尤其是在春节这种特殊日子来临的时候,这种被区隔、被标记的不安感会来得尤为强烈。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大地上的异乡者呢?可以说,此文不仅巧妙地暗合了今年“就地过年”的倡议,还将其推向了更高的深度。

寻年品味

杭州市一等奖长河高级中学 郭佳翼

历遍山河无恙,辞旧入屠苏。剪窗烛,话今宵。寻年,品味。

--题记

晨曦如一丝薄纱抚慰人间大地,远处黛青色的山脉仿佛传来远古时代的轰鸣。在心底种下一颗种子,去感受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养。清晨走在街头,映入眼帘的事物都跳跃着红、闪烁着红:街道两旁和香樟树一样挺立的红灯笼,犹如乡下人家门口悬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大大小小的商店透出星星点点的灯火,每家店外的“福”字、春联及目可见。只是因为“烟花禁令”,那个“辞暮尔尔、烟火年年”的年已经褪下华丽的衣衫,逐渐淡出大众的视线。

于是就有人说:年味淡了。然后便有了这样一套理论:国家禁止烟花爆竹燃放,年味“淡”了;家人团聚人人捧着手机抢红包,年味“变”了;因疫情,外出务工的人不返乡过年,年味“没”了。由此观之,年味似乎正逐渐流失。年自尧舜伊始,贯穿千百余年历史长河,流淌在华夏儿女汩汩的血液中。偶然拾起片阙,犹见当年冰雪未销、春风微度时,喧天锣鼓、铜庭彩饰、翠幌明珰;昔时华灯千万户,各家笑语欢声响彻天。在这样热烈繁华的对比之下,中国人似乎丢失了“年味”,丢失了传统,一脉相承约定俗成的传统正被遗忘搁浅于时代的河床。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传统民俗和国家政策、时代节奏并不兼容,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失去些什么。然而我们在遗失中铭记、在发展中继承。鲁迅先生曾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我们大可不必返古追寻所谓的“桃花源”,只需发现生活中的柳暗花明。“抢红包”的风靡折射出互联网时代的新传统;在外地过年的方式反映出国家对疫情防控的重视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节,或许没有了“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的火热,却彰显出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面贯彻落实;或许失去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趣,却又保留着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对团圆幸福安康的憧憬却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节日的拥抱或许拯救不了我们,过去的回忆和梦中的期许也拯救不了我们,即便是真理和艺术也拯救不了我们。在短暂的时光里,我们赋予平常的日子些许特殊的意义,那里便诞生了人们许多希望、奇迹的寄托。朦胧中,我看见远山上的旧庙涂了新漆,破损的旧都依旧华灯初上,铺着青石板的街市依旧热闹。新奇的事物正在冉冉升起,我像往常一样盼一番满街的灯火,赏一出精彩的好戏,折一支 *** 的芳馨,嗅一缕山茶的清香。

日月如梭,数百年来纺着悠扬的歌。新时代,年味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蕴,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时代的万花筒被人类亲自拧了又拧,亘古不变的是内核。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传统文化如一块经历千锤百炼而淬成的璞玉,光华敛尽,然内有乾坤。“卅载光阴弹指过,末应唐染是初心”。中华传统文化与年味一样,去芜存菁,在新时代依旧熠熠生辉、不可或缺。

“身心安处即吾土,光阴长安与洛阳。”在互联网时代,年味是“天涯若比邻”、不畏时空阻隔的。年味的形式变了,但魂还在。年,是背井离乡人的一壶暖酒;是羁旅飘零后的一处心灵栖息地;是越陌度阡后涉水跋山后的如品甘霖。它是最神圣也是最亲近的,是最陌生又是最熟悉的,纠纠缠缠在每个人的心中。于心底种下的那粒种子,在一次次风吹雨打的磨砺中茁壮成长,褪去青色的外壳,随之而来的是令人欣喜的累累硕果。

(指导老师:韩焱 张婷)

红灯笼

杭州市二等奖 长河中学 朱雨悦

虽说是难得的放假,忙里忙外,等把一切布置好,天空已落下夜幕。

物业前几天挂上的灯笼,在夜幕的衬托下彰显得格外明亮。

我素来是喜欢灯笼的,红得明晃晃的,让心房平添几分温馨。

更喜欢的是那些张灯结彩的日子,透过灯笼那明亮的红色,仿佛又回到从前。

记忆中最盛大的春节,是爷爷八十大寿那年。

老宅门口的灯笼是我和哥哥亲手挂上的,召唤着各方亲友回来,熟悉与陌生的面孔齐聚一堂。连廊上密密麻麻挂着姑姑亲手腌制的腊肉,油脂的鲜香引得鸟儿也赶来做客,老宅从未那样热闹过,每一个房间都挤满了彻夜长谈的幸福。

穿过灯笼,便是满堂的欢声笑语,按着记忆中的模样向他们挨个问好,很开心,从未想过只在照片里见过的亲戚,在那一刻彼此相拥。

那一年我好像明白了团圆的美好。

可是团圆,只怕是下一次的新年好。而这下一次,又像是遥遥无期。

后来,返乡的次数越来越少,可能是隔着屏幕看到亲友的笑脸也足够荡漾起心头的喜悦,却又总期盼着正面相拥的温度。可惜再也没有一次大合照像那次满满当当。

第一个留在杭州过年的春节,年夜饭也是简单准备,吃过一家人便裹紧了棉袄,踏着满地的落叶,上大街溜达,没有绽放在天际的烟火,连往日喧嚣的街道也鲜少有店铺露出光亮,幸好道路两旁的路灯上挂着明亮的大红灯笼,将冷清改写成喜气洋洋。灯光下,我们的影子被拉得无限长,填满空荡荡的街道,填满了我对春节的期盼。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买下的车票,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只能被退款。家门口被贴上红色的封条,连门也只能打开一点点,戴着口罩接过物业送上门的果蔬是与外界唯一的肢体接触。视频通话中的外婆用家乡话念叨着要给我们红包,眼眸中流露着看一眼便知的思念。

很遗憾又一次不能赴约。

大年夜当晚,捧着手机,发出对每一个亲朋好友的祝福,听着电视上依旧热闹非凡的联欢晚会,睡意袭来前,窗外的大红灯笼映入眼帘。梦中的我紧紧抱住了外婆。

只记得春节在无数条微信消息中逝去,看着窗外陪伴了我数个日夜的红灯笼被撤下,白玉兰渐渐爬满了树梢,又或是为无数生命在死神面前被挽回的赞礼。

思绪被饭桌中央的番茄锅咕咕冒泡的声响牵回。今年响应号召早早选择了就地过年,为年夜饭下了一番功夫,鲜红的肉片被刻意摆成了花朵的形状,当季的草莓把果篮塞得满满的,嘴馋许久的家乡风味也摆满了一圈,橙红的热浪伴随着香气袭来。暖色系的灯光下,我似乎看得见家人眼里的光亮。那种对春节的喜悦在心底生根,每一年如期被唤醒。

这样想来,我的每一个春节似乎真真切切是难忘且快乐的,有家人的牵挂,有朋友的祝福,有些盛大,有些平淡,有些遗憾,在时间的细水长流中给予我安心的幸福。大红灯笼会高高挂着,我们之间的约定也依旧在那,团圆似乎也不仅仅是身在一处。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家族群里一张张正谈笑风生的脸庞,也不失是一张不错的合照。

(指导老师:陈岳夫)

江南·年味

杭州市二等奖 长河中学 杜飞月

江南水乡,年味,腊味,情味,注定被渲染,在天涯,或海角;江南烟雨,如诗,如画,如梦,注定被珍藏,在天上,或人间。淡烟,疏雨,醉美江南,恰阖家喜庆迎新,逢辛丑,共欢颜。

——题记

循着那熟悉的石板路,走向尽头,一声高呼,全家老少,纷纷出迎。先一声问候,情真挚切,后一个拥抱,舐犊情深。和风,吹散了皱纹;细雨,滋润了心田;流水,奏响了新春……酱货腊味、杀鸡宰鹅、酿酒打糕,家人唯恐筹措不周;贴挂对联、举挂灯笼、祭器掸扫,孩童争抢玩耍嬉戏。“包粽子嘞,给灶神粘粘嘴,上天禀告玉帝少说坏事!”话音未落,大家一拥而上,帮奶奶打下手。

奶奶先用温水将笠叶擦洗干净,放好。准备好糯米,食盐,酱油,红枣,红豆、五花肉。再把麻皮剪成一定的长度,再将这些麻皮撕成细细的线条状,纤细的麻皮与江南的温婉细腻相映衬。然后将糯米一遍遍的洗淘,直到没有白色的米浆水出现了才结束。紧接着,奶奶又招呼大家调制馅料。我和姐姐一同将熟红豆从斗笠中取出,拿上杵臼,碾子,把红豆磨成豆沙馅,红豆的香味扑鼻而来,每一粒红豆都晶莹剔透、色泽莹润,外皮大都已经松落,轻轻碾上几个来回便有了雏形。扑上白糖,放几勺油,最后用勺子搅拌均匀,缠绵香甜的红豆沙就制作而成。

许久未回老家的我,对这里的一切颇感熟悉而又陌生。后山的竹林已从懵懂到成熟,从幼小到粗壮,冬笋纷纷伸着懒腰,抬起头望着陌生的我。微风轻拂,竹叶唱起迎新之歌,跳起欢庆之舞。眺望山头,各家各户已烟火味十足,年夜饭的香味已笼罩了整片村庄。江南的年味就是这样——无处不在、浓郁深厚!

我又上奶奶那凑热闹,尖三角粽、四方粽、长圆粽,各式各样的粽子从奶奶灵巧的手中一一呈现。我不禁夸赞起奶奶,奶奶抬起头,会心一笑。江南水乡的温柔与腼腆,江南水乡的年华与岁月,江南水乡的恬静与欢愉,烙印在皱纹上,绽放在笑容中。看着丝丝银发如严冬初雪落地,层层皱纹如初春柔柔微波,鼻子不禁一酸,“奶奶,您辛苦了。”奶奶转过头,笑着说:“这哪比的上你们辛苦,城里读书工作忙,好不容易才来一趟,快歇着吧。”我拿上一把小板凳,坐在奶奶身旁,认真地学着包粽子。只见她把笠叶卷成一个圆锤形,在尖尖的顶部放上一块肉,在放上一点儿米,稍加按压,再放上一二块肉,再放上一些米,直到把这个三角形装满,再稍加按压后就把多余的那两边包裹上来,再用已经撕好的麻皮牢牢地扎住。娴熟的手法不枉奶奶几十年包粽子的经历。不一会儿,一大锅粽子便制作而成。

奶奶拿出大柴锅,发起煤炉,倒入井水,放上粽子,盖上锅盖,大火烧煮。粽子在大火的烧煮下弥漫着诱人的米香,弥漫着江南人的温情,弥漫着江南水乡的纯朴。停火掀盖,恰听爷爷高呼:“吃年夜饭喽!”全家老少,盛菜端盘,围坐桌旁,举杯同庆,欢度新春。

细雨濛濛,如烟如雾,江南的情愁,如酒一样酣醉,如诗一般婉约;江南的情思,如纱一样缠绵,如画一般绚烂;江南的情韵,如泉一样清澈,如歌一般悠长……

江南的新春已吹响号角,江南的乐章已谱曲新篇,江南的征程已重新起航,而江南人家的温情和融洽、江南水乡的秀丽和淡雅、江南情怀的深厚和热切却亘古不变。年味中的江南,解不开的是一种思相,散不去的是两处情愁,飘进雨中,淡在烟里,久久不散。年味中的江南,孕育了江南的一方水土,演绎了江南的民风民俗,醉美了江南的温婉柔情。裁几缕江南的柔情,切几片江南的和风,掬几捧江南的细雨,藏进梦里,埋在心中,成为我最珍贵的记忆。

(指导老师:洪亚兰)

一起过牛年

杭州市三等奖 长河中学 郑鹊

“丁零零!丁零零!”

“喂,爸妈!”

“哎,儿子啊,你快回来了吗?你的房间都已经打扫好了!包了你爱吃的饺子……”

“妈,对不起呀,今年过年,就不回家了,我打算和同事们一起留在医院。”

“小牛啊,你就是个实习生,哪有这么多工作好忙的,”

“过年好多同事休息,工作就更紧张了,当然少不了我。我也要抓住机会多锻炼锻炼自己。”

“……没事,儿子!爸支持你!为全国人民做贡献嘛。”

“谢谢爸妈!等工作不这么紧张了我一定回家好好陪陪你们!”

……

儿子坚持工作,白大褂成了他的战袍,每一条疫情的急报都是他冲锋的号角。全国人民都牵挂着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当然最牵肠挂肚的,还是这些医务工作者的家人。就如小牛的爸妈,深知前线的危险,却只能焦急的等待他们平安归来。

“喂,妈妈!你和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啊,今天已经二十八了……”

“明年,明年我们一定回来陪你过年!今年实在是不方便回来了,妞妞在家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嗷。”

……

她的生活是苦苦等待,苦苦等待回家过年的父母,想要的只不过是父母熟悉的面孔,一个温暖的拥抱与他们对自己的祝福。她是千万留守儿童中的一个,脑里反复出现着爸爸妈妈一年前的承诺“下次一定”。她一个人呆坐在电视机前“……随着近期疫情形势的复杂变化,防控措施升级,全国多个地方先后提出“就地过年”的倡议,希望人们减少流动,就地过春节……”电视机的声音伴随着自己肚子咕咕的叫声,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响,她的肚子空空,心里也空空的。

“咚!咚咚!”妞妞家响起敲门声,她以为是爸爸妈妈终于回来了,喜出望外,从凳子上蹦起来跑去开门——门口有一男一女,两张熟悉的面孔但——并不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而是邻居小牛哥哥的爸爸妈妈。

笑容逐渐凝固,扬起的眉毛开始下垂,她的眼神也往下掉,但是这时候她看见了他们手里捧的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她咽了咽口水,肚子好像也叫了两下,一瞬间,她快要垂到地上的眼,又抬了起来。

“妞妞,过年好啊!今年小牛不回家,多煮的饺子给你们吃啦!”

“嗯。谢谢叔叔阿姨。”

又聊了一会儿,得知妞妞的父母也不回家,两家约定一起过年。

转眼到年三十了,傍晚远处新修公路上炮声连天,烟花飞舞,近地面的空中五彩缤纷,小孩子手里拿着烟花跑着,跳着,叫着,喊着,玩着。窗外家家户户门前的灯笼亮了,地上散落着没来得及打扫的放过的烟花爆竹,年味十足。天越黑,鞭炮声就越大,越多,融入人们的心底,绽开,洒落,飘扬。

爷爷奶奶和叔叔阿姨转眼就准备好了一大桌的菜。一张桌子,两户家庭,三代人,有老有少,有说有笑……

“丁零零!丁零零!”小牛打来视频电话:

“爸妈,新年快乐!爷爷奶奶你们也在呢,祝您二老身体健康,寿比南山!还有妞妞啊……”

“滴哩哩!滴哩哩!”妞妞的爸爸妈妈也打来了:

“爸妈,妞妞过年好!哟!牛大哥嫂子也在……”

大人们开始聊小牛哥哥的工作,聊妞妞父母的奋斗,聊中国抗疫的战况,聊对中国的自豪。

妞妞把肚子吃的饱饱,坐回电视机前。“还记得2020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初爆发,过年里的每一天都是几百个本土确诊病例的增长,让人心惶惶,那个年过的不太平;而来到2021年的春节,虽然全球疫情仍处于蔓延态势,但中国却像一枝独秀般牢牢掌握疫情控制的主动权……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广大医务人员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我们的英雄!”

妞妞看着电视,眼神坚定又充满希望:“以后,我将成为小牛哥哥一样的英雄!”

(指导老师:章云梅)

更多第四届杭州市中小学生“我的春节”主题征文大赛(第四届杭州我的春节征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