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春节回故乡的诗(春节回故乡怀念故去父母有感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春节回故乡的诗(春节回故乡怀念故去父母有感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春节回故乡的诗(春节回故乡怀念故去父母有感诗)

那个时候没有春节晚会,家里没有电视机,孩子们早早睡下,单等着全村的鞭炮齐鸣,开始抢炮拜年。

果然,半夜三更过后,村里鞭炮声声此起彼伏。努力睁开眼睛,简单洗上一把,才发现堂屋里早就准备好了祭祖的贡品:一整条酥鱼,一大块肉,几碗各类菜肴,袅袅燃烧的香火,祖宗的牌位端放在八仙桌的正中央。我是家里的长子,有心思急着出去和小朋友去抢鞭炮,可是必须陪着父亲祭完祖宗后才可以自由行动。好不容易磕完头,母亲已经把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三碗供奉在八仙桌上,一碗供奉在堂屋门前的神位上。母亲招呼几个孩子起床吃饺子,困意正浓的两个弟弟顾不得吃饺子,依然赖在床上。母亲每年都特意交代:除夕夜的饺子要多吃,来年才有好身体。一家人吃完饺子,差不多是拜年的时间了,母亲收拾好碗筷,准备拜年的香烟和糖块,而我和父亲分头行动,父亲找邻居的叔叔大爷一起去拜年,他们一般是串门到中午甚至下午三四点钟才回来,而我融入满街的孩子队伍,跟着大人们名义上拜年,实际上是一边抢未燃响的鞭炮(这可是孩子们的最爱,平时可以一个个燃放,也可以用来会做火枪枪药),一边接受老人们硬是塞给的糖块花生瓜子,几个口袋慢慢的。回到家里,两个弟弟才吃完水饺,正吵着去找我呢。我把满口袋的糖块、瓜子和花生放在他们面前,他们欢喜的不得了。等我把鞭炮抓出来时,他们才是惊讶和激动。初一一天最大的收获,孩子们相互攀比着谁抢到鞭炮多。初一,满街筒子都是燃烧的鞭炮味道,谁家地上的鞭炮纸屑多,意味着这家今年鞭炮买的多,日子过得好。女孩子不需要拜年,早就三五成群去县城里看电影了。

自初二起,开始走亲戚串门拜年。一年中无论是否走动,到了春节必须登门拜年。初二走姥娘家,其实长大后才知道是父辈先给岳父母拜年。去舅舅家拜年,我必须去,这也是舅舅和舅妈每年特意交代给我父亲的。很多年以后,我到省城读书,到了春节我依然坚持去给舅舅舅妈拜年。舅舅家的生活条件好,每次进去都有炉火烤着,暖活的很。脱掉棉袄,舅妈就把我搂在怀里,把两只小手给我哈哈热气。暖和过来,舅妈早就准备好了压岁钱给我塞到口袋里,一再交代我别丢了,回去买学习用具。父亲和母亲经常客气两句,知道舅妈对我好,也就不再推辞。每年得到的压岁钱总是舅舅和舅妈给的最多。跟舅妈和舅舅热乎一阵子,就是和表哥表姐们玩耍的时候,我们跑到大街上,可以看到很多春节走亲访友的情景:有骑自行车的,有步行的,有赶牛车的。礼品总是五花八门,挂在最显眼的地方。人人穿着新衣服,脸上挂着笑容,真是热闹。一次下午,我们在街上看到一个喝了酒骑自行车的人,一看就是酒喝多了,摇摇晃晃,嘴里还嘟囔个不停。大街的边上有一个土堆,旁边走过来几个人,自行车想躲开行人,结果直奔土堆而去,那人嘴里一个劲地喊着:嗨嗨嗨,咣当一声,四脚朝天,竟然再也爬不起来了。我和表姐笑得直不起腰来,在春节期间,类似喝酒摔跟头的人和故事很多。

几年后,大表姐出嫁,初三回来拜年。舅妈特意叮嘱我回来陪一陪,也长长见识。结果我平生第一次见到新姑爷第一年拜年的规矩:一个八仙桌子坐满了人,大姐夫坐在上首,几个邻居陪着。满桌子的菜,好像凉的上完是热的,光鱼就要有三样,鸡要有三样,不同的菜肴铺排了一大片,换了好几次。几个陪客的人使劲劝酒,大姐夫禁不住招架,竟然喝多了。我平生第一次陪客人吃饭,姐夫很是喜欢我,劝我也喝一杯。表哥跟着起哄,舅舅也不好拦着,试着喝了一小杯。熟料出来端饭的时候发现脚底下软绵绵的,头晕眼花的,舅妈知道我醉酒了,叫我不要再去上桌了,躺倒炕上休息去。这是我平生第一喝酒!事后舅妈 *** 教育了表哥,干嘛让你弟喝酒啊,他还在上学读书呢,喝坏了脑子,小心你姑姑不饶你。

我们家亲戚特别多,记得有二十多家,拜年要忙活十几天,早晚行动,天天吃着同样的菜,说着同样的话,无法逃脱,必须跟着父亲小心翼翼地学习这些礼节。

其实除了舅舅家是我春节最喜欢去的地方,再就是大姨妈家。我母亲兄妹六个,她是老小,舅舅是老二,最年长的是大姨妈。大姨妈嫁到刘许铺,离我们家不到五里路。大姨家的表哥是我们表兄弟中最年长的,也是最有出息的,在乡里上班。由于大姨家与二姨家关系处得很好,二姨家的表姐嫁给了大姨家的表哥,这叫亲上加亲。到了大姨妈家,第一见到表哥和表姐有点傻眼,怎么叫呢?按照我们的风俗张口叫了一句表嫂,表姐很不高兴,以后叫姐,叫姐亲。从此,我就表哥表姐叫着,他们两个打心眼里喜欢我,鼓励我读书。大姨妈家生活条件好,每次去拜年除了压岁钱必给之外,饭菜烧的格外香,与其他亲戚家的味道不同。姨妈知道我我们家条件不好,很难吃上一顿肉,所以每次都要给我包韭菜馅的水饺。每次从大姨妈家回来,饭菜和韭菜水饺的味道难忘好一整子。

三姨妈家的几个表姐都出嫁了,为了热闹,姨妈交代我们几个,全都初四来拜年。我们几个表兄弟加上三个姐夫,难的凑在一起,又是春节,大家喝酒高兴了,也不听老人劝酒,表姐们的话也失灵了,从上午十点喝到下午三点,这时候人生中第一次吃饭要用这么久的时间啊,我一个人躲在厨房里,与表姐说话聊天,等待他们结束。结果三点的时候,就听见堂屋乱成了一锅粥:拍桌子的声音,叫骂的声音,摔盘子的声音。一家人吓坏了,急忙跑过去一看,一桌子人喝酒喝多了,彼此已经忘了身份,有的躺在桌子底下睡着了,有的歪倒在椅子里在骂娘,有的相互之间还在推搡着劝喝酒,有的忙着摔盘子。三姨妈给气坏了,这个时候说谁也不是,干着急。还是三姨夫有经验,吩咐大家把几个人都拉开。我们家和三姨家一个庄前庄后,我拉着舅舅家的表哥回家,一路上他东倒西歪的,连方向都搞不清了,见谁跟谁着急,路边的一头牛也碍他眼,上去就是一拳。好不容易把他弄回家,母亲看见了一个劲的抱怨我,怎么让你表哥喝这么多酒,忙不迭地给他冲水喝。还好,表哥自小害怕小姑姑。小姑姑给他倒水喝还倒是明白,胡乱喝了几口倒头就睡。母亲吩咐我赶紧去一趟舅舅家,跟你舅舅说表哥今晚不回去了。这是我见过表哥喝的最多一次酒,也是我经常拿他说事的一个话题,他总是笑着说,那天他没喝醉,是看着别人不顺眼借题发挥的。

是啊!那些年发生在老家酒场上的事情,谁又会追究哪些事是真的,哪些又是假的呢?无非是为了生活而已!

其实一个冬天,农村都在忙年,春节一到就是立春的日子,春天来了,希望就来了,喝完这场大酒,该是耕耘的季节!

在吃喝玩乐中,春节过得很快,马上就是元宵佳节!这可是春节的尾曲,但绝不是结束语。

元宵节的主要任务是散灯!母亲把精心挑选过留下来的胡萝卜,简单清洗后切成几段,中间挖出一个小坑用来盛油,找一点棉花裹在火柴棒上,就做成了一盏盏的小灯。父亲则精心为孩子们准备小灯笼,一般是用纸糊的防风,里面放一只蜡烛。元宵节的晚上,母亲依然做好了一些贡品供奉祖先和神仙们,告诉他们春节过完了,该回去忙活自己的事情了,来年再请回家供养。父亲则忙着把一盏盏小灯点着,放在每个门口、鸡舍、猪圈、墙头等地方,还专门到吃水的井上放上一盏。小孩子则挑着打大人给做的防风灯笼,满街的转悠玩耍,直到蜡烛燃尽才安心回家。

元宵节的鞭炮远不如大年三十的热闹,多是那些有钱人家才会舍得放上一挂,就是这样,满村子的节日氛围依然浓重。

元宵节过后,大人们消灭了春节的念想,开始一心一意投入到春耕中去,为新的一年生计开始忙活。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多么希望新年的味道再久一些,再长一点。于是春节过后的年会就成为真正的结束语了!

其实,每年都会过年,只是年的味道、氛围和期待逐渐远去。尤其是父母不在的日子里,仅剩下我们兄弟三人,新年不再是快乐!那一年,我放假赶回家去,才发现家里冷冷清清,两个弟弟竟然不知道如何过年,什么都没有准备。幸好回家时,女朋友特意塞给我两百元钱没这才解了燃眉之急,渡过难关。这是我一生中度过的最难忘、最艰难、最苦涩的春节!

还好,新的一年又要来到,但愿今年的春节更能如己所愿!

2018年7月10日

更多春节回故乡的诗(春节回故乡怀念故去父母有感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