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李白的高傲(李白孤高自傲),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李白的高傲(李白孤高自傲)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李白的高傲(李白孤高自傲)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九天落入凡尘的星星,在中国他的知名度无与伦比。每个中国人在幼儿时期就在吟诵《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想起李白,就想到了高山流水,想到了美酒佳人,想到他藐视权贵的傲骨仙风,想到了他丰富灿烂的想象力,想到他波澜壮阔的意境。上下五千年,有几个活得如他那般天马行空,纵横万里河山,有几个活得如他那般自由无羁?

最令人折服的是,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受尽挫折和排挤,却从未停止对绚烂和瑰奇的追寻,就连他伟大的逝去,也是因为千盏尽后寻求水中之月,给他的浪漫人生画上了至极的句号。喜欢唐朝,那时我们的民族,是世界上最辉煌的明珠。还有,是李白告诉我们,那时的自然是多么壮丽,那时的空气是多么清新,那时的友谊是多么圣洁,那时的生命是可以如此单纯。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以实现治理国家,海晏河清的理想和抱负。他赴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等地,游踪所及,几近半个中国。李白的漫游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也有他的政治目的。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在漫游中他有时采用类似纵横家的方式游说,希望以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知名人物的推荐,有时又沿用当时已成风气的“终南捷径”,通过隐居学道来树立声誉,青云直上。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终因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服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时,李白的喜悦溢于言表。李白初到长安,太子宾客贺知章一见叹为“谪仙人”,声名大振。其实,唐玄宗赏识的是李白的才华,把他当作御用文人,因命供奉翰林。这不能不使李白感到政治理想的破灭。同时,他那傲岸的作风,又招致了权臣们的谗毁,也使他感到长安不可久留。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天宝三年春,李白离开了长安,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在洛阳见到了杜甫,又在汴州遇到了高适,这三位诗人一起畅游开封、济南等地。这时期的李白生活是窘困的:“归来无产业,身世如飘蓬”;他的心情也很悲愤:“摧残槛中虎,羁拽鞲上鹰”,但是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随着天宝年间政治的日益黑暗,李白揭露现实的作品也越来越多。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处于一片爱国热情被永王李璘请入幕府,可是李璘打着抗敌平乱的旗号,暗地里却想着和他的哥哥唐肃宗(李亨)争夺帝位。不久李璘被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当时李白已经五十八岁了,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遇大赦幸免于难。

上元二年,李白六十一岁,还想着杀敌报国,最后因病死在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

李白的一生是极为复杂的一生。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和行径。这和他思想的复杂性是分不开的。他一方面深受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想着“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对他影响深远,所以他追求自由,蔑视权贵。在他身上还反映出古代游侠的思想,想着仗剑行侠仗义。所以说,真实的李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

天下人只知道李白的才情,李白的潇洒,以及他仗剑行天涯的豪气。可是,谁又曾细细品味过李白的无奈和落魄,以及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苦闷呢?

这也是从古至今很多中国文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你也有吗?

更多李白的高傲(李白孤高自傲)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