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春节到了,人们贴春联,一家人在一起吃(春节到了,人们会干什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春节到了,人们贴春联,一家人在一起吃(春节到了,人们会干什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春节到了,人们贴春联,一家人在一起吃(春节到了,人们会干什么)

2016年的12月进入了倒计时,距离日本新年不剩几天。

到了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

适逢年关,大阪街边的小餐馆很多提前歇业了,想要在寒夜里找一家填饱肚子的店全凭运气,很巧遇见透着微光的龙面轩。

▲ 龙面轩只是大阪街头一家不起眼的面店

大阪中华一品龙面轩的老板迎来了四位特殊的客人,来自他已离乡29年的中国。龙面轩的老板长得酷似央视名嘴白岩松,又有点像歌手汪峰,但这两人他都不认得。

他趴在门槛上多次打断我们几个的交谈,“你们是中国人?” “祖国建设得还好吗?”他的提问好似打听一个老友,我们面面相觑,不知从何说起。

原来因签证的一些原因,他30年都无法回国探亲,记忆里的祖国已经模糊,只剩下了乡愁。

他的大儿子生于日本,虽然身为父亲从小就教育儿子我们是中国人,但“祖国”两字对儿子来说,始终只是一个词。直到毕业旅行,他动员儿子回国看看,这一趟非正式的“寻根之旅”,彻底打破了生于日本的儿子对“中国人”、对“祖国”的次元理解。

▲ 真是遗憾,当时我没问一问龙面轩老板的大名

龙面轩的老板常会向中国食客打听祖国的近况,他说人生能有几多30年,待小儿子成年,就打算和老伴回吉林养老去了,“我们这一代人无论离家多久,斩不断的还是故乡情。”

在日本“春节”来临前夕,寒冷的冬天坚持营业到午夜的是中国人,不仅因为中国是一个勤劳拼搏的民族,还因为将要来临的新年庆典与他们无关,这不是他们的春节。

-1- 老外溜达唐人街,相当于去了一趟中国

继续说日本。

电影《唐人街探案3》终于借着2021春节成功公映,这一切来迟了整整一年。前两部横扫曼谷与纽约两处唐人街,这一回神探王宝强和刘昊然带着影院观众去日本东京探案。

▲ 把文化冲突作为卖点,“唐人街探案”系列口碑向来不错,第三部姗姗来迟

倘若较真,日本的“唐人街”其实并非位于东京,确切说是在以首都东京为中心的巨型都市圈内的横滨。

那是一条被称为“中国名菜饭馆街”的中华街,短短500米街道,仅中国餐馆就有240多家,充满中华传统艺术的建筑和料理,连日本人都不禁感叹,来这里好像离开了日本一样。

▲ 日本的NHK电视台拍过两部关于横滨中华街的纪录片,把充满传奇色彩娓娓道来

19世纪中叶,日本与欧美五国签订通商条约,结束了历时200多年的锁国,横滨首先对外开港,大批从中国远渡而来的侨民支撑着这片街区。

当时主要代表性的职业有三大:西装裁缝、理发师和中华料理,共同点都是拿刀,因此三把刀的职业技能被认为是华人的象征。

后来竞争激烈,遂横滨中华街只剩下“中华料理”一家独大,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华小当家》是日本人拍出来的。

▲ 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始于唐代日本,横滨中华街的建筑风格保留了他们对唐朝的顶礼膜拜

何止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韩国、越南……但凡受中国和汉文化影响的东亚及东南亚国家,本土都有自己的唐人街。

日本横滨的的确是亚洲最大,却谈不上最为出名,毕竟泰国人热情的天性能招徕四方来客。

曼谷街道的房屋老旧,唐人街的商业倒异常繁荣,数以千计各种商号,均挂着醒目的中文店招。

▲ 曼谷唐人街最繁华的地段,都是华人开的金店

中国人在这里经营最多的不是饭店、海味店、百货店,而是金店,门面虽不大,装饰得富丽堂皇,据说曼谷70%的金店分布在唐人街。

一到中国农历新年,菲利宾马尼拉的唐人街一点也不逊色于曼谷唐人街,整个街道会被染成红色,红色的对联、红色的福字、红色的旗袍、红色的灯笼、红色的中国龙,还有舞狮队现场助兴,记忆中的鞭炮、压岁钱、大宴席一样都不少。

▲ 每逢新春佳节,菲律宾马尼拉的唐人街总是挤得水泄不通

和日本各处中华街雕梁画栋的古建筑风貌不同,东南亚的唐人街完全复刻了50-70年代港岛的车水马龙,浓郁潮汕风情成了那里最大的特色,潮洲话必通行无阻。

潮汕属广东人的一支,香港开埠后,周边大批的广东人、福建人涌入,成为了常住居民,他们的文化自然形成了当地的文化。而后,他们勤劳务实的胞兄们,又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毅然离开土生土长的地方。

-2- 至于文化,华侨向来抵御被同化

打中国人、打日本人、打英国人、打美国人,电影《叶问》系列整整在大荧屏上打了10年。

最终回,为了儿子去美国念书,叶问来到美国旧金山,在这里叶问和唐人街中华总会会长太极拳万师傅打了一架!还没等咏春对太极决出高下,两人的比试被突如其来的地震叫停。

▲ 《叶问4》里咏春对太极的名场面

事实上,叶问造访旧金山这出桥段是导演虚构的,但旧金山的地震是确有其事,只不过远比影片中惨烈得多。

那场地震发生在1906年,当时拥有20万人口的旧金山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20万居民里面,包括住在唐人街的两万五千华人。当时官方报道的死亡人数是400人,但后来的研究人员认为至少3000人死亡,故意少报死亡人数是担心未来的投资人和建筑商会被死亡人数吓跑。

地震后的华人,除了必须面对地震后的倾家荡产以外,还要面对当时合法的针对华人的种族歧视和主要由美国国家卫队成员组成的抢劫团伙,那时的旧金山市长还设法对唐人街地皮巧取豪夺。

▲ 如今旧金山唐人街,是靠一代又一代侨民的双手打下的江山

对此,华商领袖以及中国领事馆不愿屈服、抗争到底,他们誓要在原地重建家园。

这些都是现在去旧金山旅游,参观当地著名的景点唐人街,导游不会告诉你的悲情和磨难。

而导演借电影《叶问4》之口,为美国“西部大开发”的19世纪,曾做开荒牛的千万华工正名,是他们修建铁路、开采矿石,把东岸和西岸连接在一起,当时的美国人却始终不肯承认华工的贡献,更别提公平对待,因此华侨要成立中华总会保护华人,在历史上这些都是真的。

▲ 在片场,武术指导袁和平(左)在与演员甄子丹(右)对戏,《叶问4》里的旧金山唐人街其实是影棚里搭建出来的

如同日本人对横滨中华街的评价,唐人街虽在海外,因保持高度自治性,仿佛是一个独立出来“小中国”。

在东南亚,由于移民的历史比较早,因此语言和文化多与当地融合。另外华裔在当地大多经商、且宗族意识很强,一般还掌控了当地的产业主导权,成为地位重要的少数族群。

在北美的唐人街经常可见餐馆林立,而餐馆、洗衣店和手艺店即早期华侨的主要营商行业。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于大城的旧区,只是环境较为挤迫。

▲ 纽约唐人街的一家理发店,英语在唐人街只是可有可无的标示

纽约曼哈顿的唐人街是美国最多华人居住的地方,到了这儿中国人不仅没有语言障碍,大有没出国门的错觉。

说是移民去了美国,但很多人在这里依然按照家乡的习惯生活,不少老华侨甚至不懂英语。若非必要,他们很少走出唐人街,因为从衣食住行到柴米油盐,唐人街有求必应、应有尽有。

神奇的是,作为世界最尖端的城市之一,纽约当地的文化居然没有对华埠产生丝毫影响,唐人街有自己的规矩和秩序,如同一个看不见的屏蔽罩,使里面的生活与世隔绝——这真实地发生在美国。

▲ 把背景换成公园树林子,围观下棋就不存在任何违和感了,可这是在美国纽约的心脏腹地曼哈顿街区

事实上,就像《叶问4》里演的那样,早前唐人街的原住民很排斥外面的人和外来的人,因为海外华侨祖籍多以广东、福建沿海地区,本就宗族观念较强,加上人在异乡为异客,抱团取暖,明哲保身,华埠因此形成。

在很多文献中,宗族和家族往往被等同起来,但宗族和家族明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和同乡会、商会、同业公会有别,唐人街的宗亲会是同宗的、家族性的宗族会。

▲ 纽约唐人街的“福建帮”灯笼高挂,向在美华人恭贺新禧

这些迁徙海外的东南沿海居民,始终带着祖辈的宗族门阀观念。简单来说,宗族文化有这样三个标志:族谱、祠堂和祭祖。

首先是修订族谱,用来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因为宗族的基础是由若干具有亲近的血缘关系结成的亲缘组织。

▲ 电视剧《破冰行动》大量情节发生在祠堂内,此剧原型是广东陆丰宗族森严的博社村

祠堂的修建同样非常重要,它是道德宣讲的场所,是办公和讨论的地方,也是处理各种家族纠纷的地方,祠堂相当于一个宗族的实力象征。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这话是不对的,中国人的信仰就是祭拜先祖,而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里,祠祭的级别远高于家祭、墓祭。

▲ 87版《红楼梦》中贾府的除夕祭祖活动看似秩序井然,实则等级严密、礼节繁缛

直至现在,祖籍南方的民众还是对祖先崇拜有着一股执念,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先人的庇护保佑,尤其是一年里最重要的春节,灯火长明,香火不绝。

旧时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内举行祭祀,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如今得以简化,至少吃团圆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要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

讽刺的是,祭祀庆典等春节民俗,比起中国自身,在海外的唐人街倒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3- 华人从唐人街走向世界,世界从唐人街读懂中华

年复一年,不知何时候起,旅游过年成为当今中国人推崇的新风尚,乐此不疲。“春节”所代表的中国人的物质与精神世界,被资本主义逻辑 *** 裸地资本化后,年味也随之变淡了。

“过年”这种精神追求,少了仪式感就是空谈。

▲ 春节期间,游子返乡,上海变成了瘫痪的空城,没有刻意装点的街头,正是中国大城市过年的真实面貌

耐人寻味的是,反而扎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华埠,遇重大节庆日,当地 *** 有时会为了杂技、武术等中国传统民俗表演能成功举办,而封路让道。

尤其庆祝春节离不开舞龙和舞狮,与之相伴的是由铙钹的声音、锣的叮当声、敲击硬木拍板的声音、用力击鼓的声音,以及响亮的鞭炮声,混合成独特节奏。

华人从唐人街走向了世界,而世界从唐人街里读懂中华文化。

▲ 英国伦敦的唐人街,上演热闹非凡的舞龙表演,也许中国优秀的传统,最后得靠这些蓝眼睛高鼻梁的人发扬光大,他们要比我们更有敬畏之心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才过春节,中国人走到哪里,哪里就在过春节。可以自豪地说,一个中国就能代表整个东方,与西方文化匹敌。

可我们说东方,几乎说的都是萨义德语境中的地方。当东方和西方对比时,东方总是一个对称西方、但又全然逊色于西方的对手,有时欧美人会解释为什么,有时则否。

▲ 一名上了岁数的侨民,路过纽约唐人街上的肉铺

梁漱溟先生在100年前的灵魂拷问“中国人是否要将中国化连根抛弃”,100年后依然无人敢应答,不过,中国人花了100年时间建设现代化、立足世界强国前列,以行动做实了这句话。

中国人对于西方化的输入,态度由暧昧逐渐转为不拒。

如今的中国,的确跻身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可惜也落入了“西方化”的圈套,作为东亚文化的核心国,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国想要战胜西方对手,并让对手心服口服,所以就得赢在对手制定的规则里。

试想,让西方文化主导的主流国家,都对中国的崛起刮目相看,这种“我要证明给你看”,你能说不是在输掉中国化、东方化吗?

▲ 英国曼彻斯特的唐人街庙会,小男孩你为何感到不快落?

随着生活条件好了,过不过年没有太大心理落差;随着环境污染大了,烘托气氛的鞭炮要为环保让道;随着互联网令全球大同化,拜年不用上门了,发红包不装毛爷爷了……

从父母口中听说,以前过年相当于一种稀罕,平时吃不到的东西,一年只有一次可以尝到,平时见不到的人,一年只有一回见到。

▲ 对有些人来说不存在“家乡”,因为他们未曾离开过生养他们的地方,但另一些人一旦走出去,家乡就成了梦中的故乡

大城市里的我们对好生活司空见惯,一心只为祖国繁荣富强而骄傲。

但海外华人不一样,他们无不得为了生存拼搏,为尊严倔强,与西方文化零和博弈、背水一战,为了捍卫那条看不见的界限。

唐人街写满了华裔华侨世代的乡愁,每到逢年过节,他们哪里是依照传统习俗在庆贺,他们分明是栽进一个中国人的回忆里头。

▲ 2020年的美国,唐人街只有疾步而行的路人,不见昔日的人声鼎沸,被一团阴霾无情笼罩着

可是,始料未及的是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让全世界都陷入深度恐慌中,尤其是疫情让美国华裔面临前所未有、令人不安的公众歧视。

一边要经受歧视,一边要抵御疫情,还有经济萧条带来的沉重打击,华人商家被迫倒闭歇业的消息不绝于耳,叫人唏嘘不已。

▲ 5年前, 美国最古老的华人洗衣店Ching Lee Laundry在连续经营140年后关门营业,店主与老顾客相拥而泣/NBC

其中不乏经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甚至更久远的华人老店,噩耗接踵而至,似乎是在昭告天下一个时代的落幕。

好在,眼前正上演的唐人街大规模洗牌,包括在外华人生存险境,所有悲恸或坎坷,在若干年后都会化为后人口中平淡的陈述——就好比如今我们再提及百年前华人淘金者的血与泪那样一句概过:不屈不挠的华人最终还是挺了过去。

-END-

参考资料

[1] 吃喝玩乐日本游,《漂泊世代,为什么他们能够在这里坚持160年? 》2018年6月19日

[2] 中阅互娱,《旧金山唐人街的丰碑—看天礼》,2017年12月11日

[3] 杨国安,《宗族文化为何具有生命力》,解放日报,2017年11月17日

[4] 中国人文历史,《你们以为祭祀只是拜神?看过古人的玩法,才知道……》,2020年1月6日

[5] 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中国出版集团,2005年

[6] Wikipedia,词条“唐人街”

[7] 新周刊,《被歧视的华人,连一间洗衣店都撑不住了》,2021年1月26日

往期回顾:

更多春节到了,人们贴春联,一家人在一起吃(春节到了,人们会干什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