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洞》是法国导演雅克·贝克的遗作,是越狱题材中的经典之作,是法国《电影手册》十大佳片之一。
它于1960年上映,比《肖申克的救赎》早34年,它是一部商业片,但流畅细腻的镜头语言跨越式地提高了越狱题材电影,或者说是悬疑片的门槛。
不可置否,它是一个电影史的时刻,贯穿整部电影的纪实美学和先锋手法,让它成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与新浪潮这两个时代的桥梁。
大量的阅片经验容易蒙蔽我们对老电影的认知,所以,在观影的时候切忌秉持你已经养成的观影习惯,务必忘记现代越狱电影中的高超技法,一定要把自己置身于20世纪60年代背景之下,从零开始,窥探划时代的镜头手法,欣赏黑白电影中的明暗光影,感受情节、情感的步步升华。
具体拉片:
00:00:00-00:01:05
在特吕弗《四百击》的最后,主人公望向镜头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画中人物与观众对视,它打破了传统的电影禁忌——“演员千万不要看向镜头”。
同样的手法也出现在了《洞》的开头,主人公缓缓转身,直视镜头,也就是直视着观众,徐徐展开他那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样的开场无疑是老导演为新浪潮有力的举旗。
00:01:06-00:01:35
令人肃穆的钟声与一组摇镜头带出监狱全景,最后定格在高墙小窗的画面中,压抑的构图中是监狱的阴森。
00:01:36-00:04:01
全景交代监狱内部环境,主人公克劳德由远及近,步入画框中心位置,但导演并未直接给他特写,而是通过一组其他人物的特写和对话的“正反打”率先引出另一个小故事——某位犯人绝食,以此来做铺垫。其中,犯人的形象也随着情绪的激动,由近景转变为特写。
之后克劳德进入审讯室,在他和“首长”的对话中,单人镜头转变为过肩镜头,预示着两人逐渐建立联系。
这两段不同的审讯,初步体现了“首长”的势利、狡猾,克劳德的“彬彬有礼”也为这个人物定下阴柔的基调。
00:04:02-00:06:50
当克劳德换到新的牢房,也许观众会产生很多疑问:为什么监狱的人穿得这么时尚?为什么监狱的条件这么好?难道这就是法国人的浪漫嘛?
放下这些让人“跳戏”的问题,首先让我们熟悉一下克劳德的这几位狱友。
刚进门的时候是一个小全景,画面中包括克劳德的新狱友,相互介绍时的近景、主观镜头节奏紧凑,一气呵成,可以看出马努的小心谨慎、罗兰德的城府深厚、吉奥的冷漠和“阁下”的“相对热情”。
但在刚开始的小全景中并没有吉奥,当时他在睡觉,处于画框之外的右下角,也许是因为空间有限,画幅大小不够,但我更愿意把这一调度理解为对吉奥半游离在团体之外的状态、或是命运的暗示。
00:06:51-00:08:46
近景引出狱警,在接任务的过程中镜头独立给到每个人物,进一步体现性格。
我们可以看到罗兰德是率先起身的,他在后来的行动中,也将保持着领头羊的作用;马努的特写展示了他极强的执行能力;房间外的小全景,凸显“阁下”的巧言善辩;吉奥的近景再次强调他与团队的“疏远”;纸板的位置也由一个镜头着重强调。
00:08:47-00:13:54
画面切到牢房外部,一个小全景,交代狱警开牢房的门,请注意这个细节:狱警开两个牢房所使用的是同一把钥匙。
导演是不会留下任何一个无意义镜头的,尤其是这种悬疑片,更是处处皆伏笔。
在大家都坐下来的时候,镜头随着吉奥拖动凳子,同步拉近,我们知道,接下来将是各位狱友的试探性认识。这段时间里,镜头在人物近景与全景之间来回切换,所有人共享着画面,逐步建立关系,也将牢房的内部环境更清楚地展现出来。
在对话中,越狱的主题很快就被提及,没有过久的铺垫。
00:13:55-00:16:53
克劳德拿包裹时是一组长镜头,长到观众会感到些许烦躁,内心想说赶紧切开那些该死的肉肠,把食物给他!
长镜头会对电影的节奏有所改变,观众容易在长镜头中产生联想,也更容易与电影中的人物共情,当烦躁感在内心滋生,就意味着观众更深一步地进入了导演制造的这个故事。
00:16:54-00:21:39
同一画面中的人物往往共享着同一份感情,或后来会有相似的命运。
在狱友们深入认识的讨论中,我们能从画面人物的分布、对话,了解到人物性格和最终的命运,也许不准确,但大方向一致。最后给了罗兰德一个近景,对话交代他有3次越狱经验,黑幕转场,电影将开始下一个篇章。
开头部分其实信息量很大,人物的刻画已形成大概轮廓,镜头简洁连贯,主题单刀直入。
00:21:40-00:23:12
电影的每一句台词都很值得推敲,下个阶段的开场,马努对克劳德说“只要你相信我们,你就会走运”,看到结尾并结合最后罗兰德的那句“可怜的盖斯帕德”,我们会发现这句话有多讽刺。
接一段小全景,镜头固定了一分多钟,在这小段时间里,观众很容易看出每个人物的内心戏码,很有意思,人物形象一下子饱满了很多。
00:23:13-00:27:43
转场是借助牢房内渐明的灯,摇镜头将“阁下”和克劳德置入同一画面,继续开展关于生活、金钱、女人、结婚话题的讨论。黑幕转场后,又通过一组镜头展现牢房早上的生活,最后克劳德走近镜头,落幅给到一个近景。
这一段,除交代环境、增进人物形象外,落幅是个关键,克劳德似乎隐瞒着什么,或是在思考什么,一定不寻常。
00:25:15-00:31:23
折纸板特写,摇镜头到罗兰德取镜子。当牢房内出现违禁物,紧张感突如其来,尤其是接入一个钥匙开门的镜头时,节奏更紧了,再通过漫长的逐个搜身使紧张感绵延开来。
导演正是通过类似的多组镜头,带动着观众的情绪,让观众在不经意间落入设置好的“情绪圈套”。
00:31:24-00:33:47
接下来是三个牢房的狱友用绳传递违禁物品的小故事。镜头以监狱高墙外固定的第三者视角,用摇镜头记录这一紧张中透着趣味的环节。
友好的外部环境和熟练的协作,也是越狱的一个必要条件。
00:33:48-00:51:27
当众人将监视任务交给新来的克劳德,越狱大戏正式拉开帷幕。
我们会发现整部影片很少有直接的牢房外部的镜头,大多都是通过自制的“监视器”连接牢房内外两个世界,这样的主观镜头更利于观众融入越狱过程,“监视器”已然成为剧情的推动器,每一次外部世界的紧张状况都将由它直接传达,而且是放大化的。
在凿洞这一大段长镜头中,我们的视点几乎完全聚焦在水泥上,在“飞沙走石”间观察它的破损情况,铁制工具与水泥碰撞的刺耳声音在外部环境声的掩盖之下同步敲击着观众的心,加上敲打者的喘息声,连续促进着情绪。
区别于音乐配音,此时这些真实的有声源声响所呈现的强烈的真实性成了这组长镜头的重要支撑,并以一种强有力的冲击性,突破画面限制的空间。
这种纪实性的段落式镜头在这部电影中有很多,这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特色。以忠实、客观的态度,摄录生活。
00:51:28-00:56:45
在锯断钢条之前,导演始终没有给到铁栅栏以外的地方的镜头,很好地保留了悬念,这是导演领先观众的一个点。
接着摇镜头紧跟两位越狱者,一个有纵深感的全景带入“光明”之处的环境,然后切中近景交代他们的下一步动向,特写再次引出紧张感。躲避狱警的戏剧性场景,充分展示了电影巧合的魅力。
当我们看到两位越狱者凭借自制火种在狭窄的通道中慢慢走向尽头,我们会发现此处用的是自然光,并无任何其他光源,事实上不只这个镜头,整个电影都没有打光。此时画幅中只有人物周围有一圈光,而且固定机位的拍摄,使得这个光伴随着人物渐行渐远,剩下的黑暗越来越大,压迫感、无望感凸显。
00:56:46-01:09:53
近半分钟的一个跟镜头,将观众带到地下世界的下一个房间。再沿用之前的类似镜头,体现几个房间的环境共性。
经典的一幕来了。
这是狱警与蜘蛛的小故事,在近景中切入了一个令人极度不适的大特写,变态心理暴露无遗。也是对越狱结局的一种暗示,对自由话题的隐喻:任何自由不过是所谓的自由,其本质还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奈。
“水泥墙体”在观众看来可能是绝望的,但在越狱者眼里,这也是上天给到的一个机会。
转场特写给到“监视器”,伴随对情节的“最后一秒营救”,越狱的第一部分宣告结束。
简单的几句对话,交代了首次尝试遇到的问题,引出下个阶段需要做的准备。
01:09:54-01:12:56
镜头紧跟“阁下”的视线,停留在了几个玻璃小瓶上,然后接一个焦距相似、被摄物体相似的镜头,将故事主体引到医生打针上,此刻观众的注意在医患的对话中,实际重要的,却是画框外的“阁下”,他正在为下阶段越狱准备最重要的材料。
这组镜头在悬疑片中是常用的领先观众的剪辑手法,“草蛇灰线”般的三两个镜头,一般是特写镜头,埋下伏笔,再接另外的故事情节镜头,但重要的恰恰是原先镜头中的故事,它在画框之外,但与画框中世界共享同一时间点,具体内容往往在后面的情节中会被提及,使观众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就是惊喜。
01:12:57-01:23:32
面对又厚又硬的水泥墙,镜头依然是纪实性的,并通过“跳切”的手法,省略了部分凿墙的时间,为观众展示阶段性成果。
01:23:33-01:31:25
水管工偷东西被抓这一段,对主线情节作用不大,但在人物刻画和主题深化上有着重强调。
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直到现在导演都没提及克劳德以外的犯人的罪状,导演刻意避开这一点也许是为了在人物塑造上省去可能出现的主观印象、摈弃一点杂质,从而使得这个看似不可饶恕的“犯人越狱”的故事在观众的伦理道德观中,显得不那么刺眼。
水管工偷东西的故事也进一步证明以上目的。
当然,也在间接告诉观众,牢房不是判断善恶的地方,里面的人不一定无恶不赦,外面的人也绝非完全善良,每个环境都有自己的规则。
01:31:26-01:37:24
又给了牢房的灯一个特写,这是第二次了,还记得第一次是在大家接受新人克劳德后的转场,这次则是克劳德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与行动,也是吉奥第一次提出要留下。
当一个看似无意义的“空镜”多次出现,我们或许应该更加注意剧情,确实,每一次灯的特写背后,都是重要的转折。
关于吉奥的留,除了展示监狱中不同人物命运以外,也是为了和克劳德的行为作对比,主动选择最终变为被动执行,想必大家到最后都在心疼这位“大男孩”吧。尤其是出现吉奥与罗兰德的手的特写时,观众对于这些人物的感情也在不断深化。
看到这里,我们能清楚地感觉到导演的表达,早已不是局限于越狱的过程和自由主题的阐释,这中间还有人类关系、社会关系以及情感的讨论。
01:34:07-01:43:08
关于克劳德的这段三角关系真是不愿多说,两个字“渣男”一笔带过就是了。
这一段值得注意的是克劳德这个小白脸被吉奥的问题问得生气了,这段镜头都是单切的人物近景,没有两个或以上的人物共享画面,这一刻的牢友关系似乎开始渐行渐远了。
走错牢房偶遇“首长”,提及黄金打火机,克劳德与“首长”的关系在不经意间更近了一点,而且他原先的牢房好像并不在施工,这都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伏笔。
01:43:09-01:51:37
又是这个灯的特写,现在我们知道了,关键时刻来了,洞挖通了。
我们在克劳德和马努的主观镜头中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自由的气息,灰蒙蒙、湿漉漉、新鲜的、久违的……
另外,这一段值得注意的还有狱警突然过来查房的动因。
01:51:38-02:02:59
当大家决定晚上越狱时,多次特写、近景给到吉奥,深化这种无奈以及疏离感。镜头语言在悬疑电影中至关重要,它是汇聚真相的一个个点。
网上有些评论会猜测其实是吉奥泄密,因为吉奥有很多隐藏的、一般不会注意的单独镜头,这就有点想多了,泄密者是谁还是很明显的。
两个黑幕转场就足以说明一切,黑幕转场一般意味着其中存在一定的时间跨度。
一是“首长”在谈话时对克劳德明确说“你在考虑什么,我也许能帮助你”,然后停顿几秒后黑幕转场;
二是“楼长”被叫进办公室的这两个镜头,同画面用黑幕隔开,不同的是画面中人物的调动,两个打扫卫生的人从懒散的蹲着,变成假装很努力的擦地,显然,这中间经历了很久。
这就是镜头语言带来的信息,哪怕马努没有在台词中透露克劳德一去就是两个小时,事实也比较清楚。
那这一大段时间内究竟谈了什么?在谈话结束后克劳德和“楼长”的表现中可以预见。所以泄密者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02:03:00-剧终
监视器的特写镜头再次出现,转接每个人精心打扮、面对新生活的样子。大多数观众应该都猜到了结局,但是心中仍会保留一点期待,因为这群犯人看起来并不是十恶不赦。
吉奥与狱警对话的时候,突然从中景切到了狱警的特写,很意外,但也很重要。
最经典的镜头出现了,对于当年的很多观众来说可以说是惊悚的:监视器特写镜头中突然多了一堆狱警。然后随着克劳德作为暗号的大叫,狱警破门而入,越狱行动宣告结束。
克劳德从牢房中走出,人物形象逐渐充满整个画幅,镜头伴随他的眼神扫向其余牢友,“可怜的盖斯帕德”一语道破克劳德的人物底色。
镜子反射带出的领先观众的镜头是先锋的,嘈杂的抓捕过程的镜头是现实主义的,这一段 *** 虽然会给观众留下了些许遗憾,但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电影最后还有一组镜头:克劳德从画幅近处走向远处,与开头出场正好相反,然后近景表明他被关进了一个空空荡荡的新牢房,最后给了一个锁门的特写。
如果没有这一段镜头,大多数观众应该会认为克劳德因为妻子撤诉而把牢友越狱的事情泄露了出来。但显然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极有可能的是,监狱“首长”识破了他们越狱的想法,操纵了克劳德,瓦解了这一行动。
细节如下:
首先,“首长”的出现不一定有必要。
我们可以看出“首长”是势利的、狡猾的,他之前出现的地方仅仅是办公室,审讯室,从不会踏足牢房,在他传唤克劳德时,也是通过“楼长”这个角色进行的,另外,在“楼长”送走克劳德之后,又回到了“首长”的办公室,这个镜头其实是可以删掉的,但是导演保留了,说明他们两人之间可能会有一些秘密。那么这个后续讨论的内容很有可能就是关于克劳德的处置。所以“首长”的出现也许就是为了下达额外的命令:把克劳德单独关进另一个牢房。
其次,之前我们提到狱警来他们牢房查锯条,那么动因可能就是听到了晚上的动静,所以首长从新人克劳德入手,即使他原来的牢房修好了也没有安排他回去,而且克劳德胆小、懦弱,很好煽动,于是编了克劳德妻子撤诉的故事,引诱他阐述真实的情况。
况且我们从克劳德与探监的小姨子的对话中可知,他妻子绝无撤诉的可能。
不过总的来说结局还是开放性的,重要的不是它究竟是什么,而是每个人对它进行的思考,会对自身带来多少提高。
致敬雅克·贝克,为影史留下了这么精彩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