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这几天都第一时间追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期宁静姐姐她们出来唱《兰花草》,还没进入状态就被炸到了。三个姐姐的表演击中心弦,虽然同期表演中《大碗宽面》也很好,但回过头来听原声,个人感觉《兰花草》更值得回味,《大碗宽面》可能人太多,有几位姐姐的表演感觉弱了一些。
《兰花草》给人的感觉就是燃、炸,三个姐姐气场全开,都妥妥的独立、自信、美丽的大女主形象,所以《兰花草》的词也跟着往燃炸的方向改了。经典当然可以有全新的演绎,创作者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但个人感觉有些地方改得太过了,可能制作也匆忙,也没有经仔细的推敲,《兰花草》改得像《铿锵玫瑰》,而姐姐们,绝对值得更好的词。
《兰花草》的词最早出自胡适的白话诗《希望》。原文是这样的: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视汝满盆花!改编后的经典版《兰花草》词是这样的: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个人感觉改编后的歌词更好,不仅让整个词立意更完整,表达上也更准确而隽永。比如原诗的“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被改为“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去掉了直接描写心态的“急坏”,但那种焦急、期待的情感呼之欲出。
我最喜欢的是“但愿花开早,能将夙愿偿”两句,这里的兰花可以是“宛在水中央”的 *** ,也可以是任何心底最想要得到的美好,这不是普通的盼着花开,而是期待得偿夙愿。
最后两句也很妙。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满庭花簇簇”可能从屈原《九歌 少司命》中描写兰花的词“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化用而来。这不是春来花会开的普通等待,“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的这天,可能明天就来,可能永远不回来。
经典版的词很好,初读像一首儿歌,有一种单纯而热切的期待,越读越会觉得有內味,这种美好的夙愿每个人心里都有,所以它会不断地被不同的人演绎、诠释。之前GAI在《我是唱作人》也改写过,这次《浪姐》也改写了。
《浪姐》改写后的词是这样的:
谁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我朝山中去,带着兰花草。
山间风雨大,悬崖亦开花。
不愿居暖房,迎风晒月光。
我慕天地广,花语意铿锵。
我朝山中去,带着兰花草。
风雪点过妆,岁月方留香。
无需谁在旁,群裳亦飘扬。
我慕天地广,花语意铿锵。(我把觉得不OK的字句斜体加粗了)
前两段基本与原词一样,只改了一个字“谁”。这个改动挺妙,为啥?因为一字之差,视角改变了,之前的版本都是种花人的视角,而这里变成了花的视角。
谁从山上来,带着兰花草,悉心照料,盼兰花开,但兰花就是不开。然而故事出现了转折,花并不想被谁养在花园里悉心照顾,它想在广阔的天地中独立自由地开放。花的视角是女性的视角,相对应的,之前的版本都是男性的视角,在这里,“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多少男性心中的“美人”开口说话了。
所以这个设定本身好吗?很好,而且很符合《浪姐》想要传达的东西。那么它不好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仔细来看一下改编过的后两段。
我朝山中去,带着兰花草。
山间风雨大,悬崖亦开花。
不愿居暖房,迎风晒月光。
我慕天地广,花语意铿锵。为了让词更炸,这段密集地用了“悬崖”、“晒”、“铿锵”这些充满张力的词。但你再炸,也不能破坏了兰花本身的韵味吧?
兰花是古代四君子之一,它本为山谷里的草,被有慧眼的人发现后成了兰花。四君子中,兰花象征着雅,轻逸,幽远,它身居空谷不媚俗,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高逸之气。
所以“悬崖”二字,首先并不准确,所谓“空谷幽兰”,适合兰花生长的地方是幽静的山谷,松树才从悬崖上长出来。
而我觉得最有问题是“晒”字,“迎风晒月光”??WHAT??月下幽兰,本来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却被一个“晒”字破坏得意境全无。月光和兰花一样,清冷幽静,它不是日光,炙热猛烈,而“晒”字,明显带着生命燃烧的那种炽烈。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想借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但放在这里确实很不和谐,不是硬凹就能有反差美的。
最后一句“我慕天地广,花语意铿锵”,前半句没啥问题,野生的兰花比起精心培育的兰花自有独特的美。但“花语意铿锵”说的实在不是兰花了(虽然阿朵姐姐喊得那声铿锵实在太爱了~)。大家都见过兰花(特指中国的兰花),她是纤细的,玉骨冰姿,她的力量在于柔韧,而不是铿锵。
再结合袁咏琳姐姐唱的那段RAP:
那个女子有着花的样子,美的放肆眼角带刺,风霜雪雨都留在影子变成故事,不住在谁的花园,不再为谁剪花枝,闯浮世,抱憾事,念情诗,她自己决定。放肆,带刺,剪花枝,这个花语一定不是兰花,而是玫瑰了。但这首歌毕竟是《兰花草》啊,如果这样,干嘛不直接唱“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呢?
我想起《浪姐》里已经走了的朱婧汐姐姐说的,女性不一定要TOUGH,觉得很对,铿锵是一种女性的力量,柔韧也是,女性并不是非要披上大女主的外衣。
我慕天地广,幽远芬芳的力量并不输铿锵。我是兰花,为何要穿上玫瑰的刺?
再看这首改编后的词,有两个主体,一个是种花人,一个是兰花。在这里作者把它看成了男性和女性的象征,借此表现女性不想依附于男性,积极独立自主的意思。这个立意没问题,也是当下最不会出错的。但女性要独立,两性之间就一定要对立起来吗?我可以不住在谁的花园,可以去往更广阔的天地,但对于悉心照料的人就不可以有一点点的感谢吗?
无需谁在旁,群裳亦飘扬。诚然没错,那么有谁在旁,是否也可以群裳飞扬呢?
非要强调无需谁在旁边,是不是反而带着点弱者的不自信呢?
所以根据改编版的视角,我改写了其中一些词。自知班门弄斧,跟原词的差距也很大,发出来给大家笑笑:
谁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我朝山中去,带着兰花草。
山间风雨大,空谷亦开花。
不愿居暖房,迎风披月光。
我慕天地广,幽远自芬芳。
谁朝山中去,带着兰花草。
朝朝频顾惜,无奈花不放。
谁盼花开早,日夜忙照料。
兰花本为草,愿君莫相忘。(把改掉的部分斜体加粗了)
3、4两段的顺序不是很确定,自己感觉这样排更好一些。
除了改掉了一些我认为不确切的词,最后一段加入了种花者和花之间的互动。悉心照料的种花者等不到花开,把花送回山中,最后两句是花想对人说的。她感谢人的照料,她心底或许也深爱着悉心照料她的人,但她更渴望广阔的天地,想自由地生长开放,而不是满足谁的期望而开放。
以上,抛砖引玉,希望有大神能更准确地表达这层意思。也希望节目组让我们看到燃炸的表演,炫目的舞台,充满魅力的姐姐时,也不要去忽视歌词本身的表达。
我害怕看到以后的歌词都是“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