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楔子
作为日本在国际最具知名度的电影作曲家,久石让在老中青各年龄阶段都有着庞大的听众粉丝,能够通吃各个年龄阶段听众的音乐家并不多,一方面源于久石让的音乐本身兼具朝气与历练,更在于其参与创作的电影类型的丰富,除了为爱情片,战争片,黑帮片等类型片配乐之外,其参与最多的便是为宫崎骏动画所创作的配乐,如此一来,不论你是哪种类型片的爱好者你都可能成为久石让的听众。如果要在久石让的作品中评判出最佳,或者排名,久石让的乐迷们或许不能认同,但作为一个介绍电影和电影音乐的节目,我们始终秉持着致敬的态度,在这里我们暂以推荐的初衷择选出久石让最为经典的十部电影配乐,以飨观众和听众。
《悬崖上的金鱼姬》
本片配乐成为了久石让音乐会选曲最多的原声之一,作为和宫崎骏合作的第九部配乐作品,该片不论是在电影故事上还是在配乐上都显得简单直白,与宫崎骏的前作不同,本片除了一如既往的探讨人与自然的命题之外,并未有赋予该片一贯的复杂的情绪探索,而在久石让的配乐上,也与宫崎骏达到了较高的统一,本片的配乐,明显没有附加作曲家过多的人生思考,只是将最率真的一面表达了出来,而这样直接表达主题的音乐则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年轻人的最爱。
该影片通俗浅显,甚至有人认为有失宫崎骏的水平,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小美人鱼的故事,在静美而又绚烂的画面中,故事和音乐带领着我们实现童年时候曾拥有过的幻梦。在宫崎骏的动画中,关乎于命运,自然,时间,哲学等等方面的思考是不变的主旨,而这些东西在《悬崖上的金鱼姬》中则没有过得的涉猎,正是因为如此,久石让的配乐才不至于像以往的配乐那么小心翼翼,而是完完全全的展示了久石让最童真最奔放的一面。音乐家的创作灵感来自生活,但一个成熟的音乐家基本上不是在靠灵感作曲,所谓的灵感只是体验和感知生活的切入角度和不同态度,电影在这里只是创作的材料,电影对音乐有着导向性,但这种导向,可以细腻到电影情节的细枝末节,也可以浑然到成为纯粹的音乐,显然,《悬崖上的金鱼姬》属于后者。
《天空之城》
与本片的故事一样,配乐与电影保持了同样跌宕起伏的编排,音乐对该片情节的刻画与故事的推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久石让典型的情节性配乐,而此类性质的配乐也正是诸多电影作曲家必要修习的功课,此种必须依托于故事情节安排的配乐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电影意义的表达,却往往会造成音乐连续性的破坏,这是诸多音乐家共同面临的挑战,同样这也是电影类型的进步和其元素的不断丰富后,电影作曲家所必要面临的挑战,一方面作曲家要符合导演的趣味,另一方面还要符合作曲家自己的音乐要求,但久石让所具备的优势即在于他能在电影客观的要求下做到每一个简短的乐章的完整性,并不会因为电影本身而失去了自己的音乐表达,如此而言,一位作曲家,不仅要懂得如何为电影创作配乐,同时应该懂得如何在不同艺术种类之间自由的转化语言。
在宫崎骏的大多数动画里,导演总会在简单的形式里着力探索人类隐秘的情绪,在宫崎骏的探索里,这些东西不单纯只是一个话题,而是导演的人生思考与思辨,是一种复杂隐晦的生命态度,探索未知即是科学家和艺术家最终的共同命题。宫崎骏通过动画代领着世界的观众一同探索和旅行着,我们也跟着久石让的音乐走到了一个个神秘的角落。天空之城的配乐空灵静美,仿佛浩瀚的天空中有人演奏着一架无与伦比的乐器,旋律隽永而带着淡淡地愁绪,特别是那首主题音乐《天空之城》婉转哀伤,听来给人以一种穿越时空的孤单,这也正是电影情怀的表达,《天空之城》中拉普达人世代做出巨大努力,最终使一座城市飘离大地。拉普达人种下一棵生命之树作为对大地母亲的最后怀恋。然而,人类最终是无法离开大地的,不管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如何定义,但对自然和大地都表达了最高的崇敬。与其说一曲天空之城将两个孩童的孤独表达的酣畅淋漓,不如说是音乐对人类这种潜意识里的孤独的详尽刻画。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这是北野武典型柔曼风格的电影,本片有着一个文艺气息浓烈的片名,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国内的那部《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的电影,很明显,前者是成人的诗,后者则是一篇非主流式的高中作文,而且文笔很烂。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中,北野武再次将故事放置在了海边,讲述了一对聋哑情侣艰涩烂漫的爱情生活,男主角有一天爱上了冲浪,他不顾及他人的奚落,每天坚持学习锻炼,女主角则默默地陪在他的身旁,为他整理衣衫,两个人的爱情就像这部电影,烂漫,天真,无拘无束,直到男主角葬身于海,女主角静默地把男友的冲浪板放入海中,久石让经典配乐的响起,给这一段艰涩沉静的爱情画上了哀婉的句点。
北野武电影叙事的动态与静止,凝视与眺望,赋予了沉默角色最丰富的语言,而久石让的音乐则一直充当着对白的作用,或随意、或悠扬、或沉郁。该片中,久石让的音乐体现了新世纪的一大特色,即新世纪音乐,我们不认为久石让是一位完全意义上的新世纪音乐家,虽然在其作品中新世纪音乐的元素被广泛的应用,但这基本上是本世纪诸多音乐家都具备的特色,但深厚的学院派教育仍旧在久石让身上发挥着作用,也造成了一种传统与现代在久石让身上的完美结合,《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曲调悠扬,飘渺,清丽,在音符的随意跳跃中勾勒出了一幅具体的海景画,似乎用音乐在这片海写上了一段优美的诗句,音乐使得故事中两个社会边缘人物的爱情变得凄美而感伤,也正是因为两人爱情的凄美,让夏日变得葱茏,让海变得宁静,让艰涩凝重的生活变得温婉隽永。
《奏鸣曲》
这是北野武式的黑帮片,同《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一样》,北野武的电影少不了海,海一直是北野武电影中的主角之一,如果你要看一部关于海的电影,那么北野武的一定是最美的,它不一定绚烂,但它一定是你没有体会过的海的情绪。人们说北野武的一些电影是老庄式的,避世,无为,苛求宁静,那么该片则是最好的说明,影片中,混迹于日本黑社会的男主角村川无奈于江湖的仇杀算计,生了退隐之心,与几个忠心耿耿的小弟躲到海边清静了下来,在这里,他们过起了一段天真烂漫的世外生活,玩弄嬉戏,加之音乐Play on the sands衬托,故事颇多趣味,让人观之无法相信这是一部黑社会题材的电影。与北野武的其他作品一样,该片仍旧是“懒得说话”。事实上也只有北野武装起逼来才不至于讨人嫌弃,因为有些人的情绪能经得起推敲,而有些看起来冷艳的电影实则完全经不起大众审查,因为它的情绪还没有达到解释艺术的高度,这就是北野武式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该片的配乐充满了调侃和黑色幽默,做到了无声胜有声。奏鸣曲的主题音乐《Sonatine I~act of violence》,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在这首佳作中我们听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久石让,在日本音乐团体神思者为《故宫》所创作的配乐主题中,我们隐约也听到了这样类似的曲调,这两首音乐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均是轻音乐引导,而后急转入情绪化的 *** ,没有衔接,缺少过渡,由缓变急,由轻到重,不多的重低音鼓乐是破开听觉神经的阀门,直将人带入幽冥与消沉,是一种将人置于自然与宗教之间的音乐。
《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就像一本日记,翻开了所有人的秘密,朦胧,隐秘,又坦诚,当你看完一部电影,发现它道出以上事实,那么,你就会爱上这部电影的一切,能被影迷反复观看的电影并不多,但千与千寻却成为了很多人百看不厌的作品,直到变作一种不自觉地揣摩,作为宫崎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动画电影,该片除了延续宫崎骏一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外,更为所有的情节注入了迷思,复杂的叙事,庞大的人物关系,为这部本来概念单纯的影片引入了数不胜数的细节,为影迷们留下了无数的猜测,故事结束,情绪却仍旧在蔓延,然后再回味,直到久石让的旋律成为了电影的时空按钮,任何一个音符,都将乐迷带到了那个特定的情节之中。
电影配乐理应是这样的东西,它是由五线谱写成的电影剧本,摘出任何一段儿,都像是撕开了一段往事的口子,观看这些电影,听闻这些音乐,便是对我们人生的一次观照,这些电影和音乐与我们自己竟有着如此深刻的关联,生活的回忆与电影的画面一帧一帧的在眼前交织闪烁,它的音乐,也同样步入了我们自己的生活节奏中,调整着我们的步伐,演绎着我们的形态,一举手,一投足,总有一段音乐在那一刻倾泻,然后成为了一段冥想,我们自己也正如那位神隐少女,卷入到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波澜壮阔之中。
电影的艺术性往往是在细致的故事逻辑中体现的,而国内大部分所谓的文艺片导演,总是会走入一条用宏观概念表现其笼统的思想假大空的套路上去了,这只会使得故事显得有一种夸夸其他的臃肿。看,我们的电影在讲哲学,在讲宗教,在讲生命,在讲人性,但是这些东西如果融入不到具体的故事里,创作者只懂得某个肤浅的概念,而没有生活给予的深入体会,那么电影终究只会沦为可笑的肤浅,而事实上,音乐也是相同的道理,在这一点上,日本电影和音乐做了最好的诠释。
《太阳照常升起》
本片出自国内著名导演姜文之手,这是也是国内导演最早与久石让的合作。太阳照常升起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可以说是一部怪诞的电影。这种故事碎片化处理的方式,甚至有些荒诞魔幻的风格使得电影有了多层次的解读空间。我们可以用最浅显直白的方式理解这部电影,故事以中国大的时代政治为背景,跨越不同地域,围绕几个在感情或爱情上遭受过创伤,或者在特殊年代中落下了心理障碍的男女青年的生活,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而展开,反映了那一代人在政治束缚日渐松缓之后,意识开始觉醒却又因为这种觉醒而感到无路可走的痛苦和悲凉的心境。
久石让的配乐完美的诠释了故事里人物价值情感的这种挣扎,The Sun Also Rises给人一种,于绝望之中发现希望并沉入悲观而激扬的乐观、赋予无意义以意义,进而体现了那代人对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由生存和理想人性的追求。同样,该配乐还出现在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之中,与让子弹飞张扬的的雄性暴戾气质不同,The Sun Also Rises在这里展现出一种诡异的荒诞之美。每当母亲又开始做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疯事”时,曲调便适时地响起,庄严威武的号角配上一个疯子,更像是一曲激进昂扬的战歌,乐曲中表现出的那份昂扬,配上母亲那疯人式的 *** 和干劲,让人甚至感到一种危险,进而产生一种生命荒诞的可悲。结合一些评论认为姜文以疯掉的母亲隐喻七十年代疯狂的中国,乐曲表面的激昂与内里的荒诞感,倒是十分贴切的描述。 就像电影和配乐的名字一样,不论时代怎么荒诞,生活如何扭曲,那永恒不变的是时代的推进和照常升起的太阳。
第四位《菊次郎的夏天》
本片是久石让与北野武的一次经典合作,久石让在成名之前,曾写过大量的小音乐,但这些音乐并未被人看好,而在该片中,久石让重拾了起来。《菊次郎的夏天》的经典配乐也让我们看到了这才是久石让真正擅长的东西,节奏轻松明快,充满阳光,音乐如同影片中的天空与马路,草地与阳光,满满的散发着诱人的清新与温馨,该片使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久石让,更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北野武。
影片讲述了北野武饰演的一个平庸,甚至有些世俗痞气的男人带着一个内向的男孩找妈妈的故事,两个人在旅途中欢笑嬉戏,老男人为阴郁的小孩带去了欢乐,小男孩则唤起了老男人内心最柔软的一面,在柔和的夏日里,一老一少为彼此平凡的生活增添了欢乐的色彩。
北野武,作为日本电影复兴的旗手,该片完全不同于其所擅长的黑帮片,虽然片中仍旧不乏黑色幽默,但更多的是中年人的俏皮与童真,搭配着久石让的音乐,该片传递给了观众满满的温暖。我们说电影对电影配乐具备导向性作用,在这里便是一个案例,《天空之城》的类型与《菊次郎的夏天》的类型引导出了久石让完全不同的配乐风格,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菊次郎的夏天》,是否真的会有久石让的《summer》。
电影从来不是配乐家成长的沃土,因为这是不同的艺术类型,音乐家成长的沃土是音乐本身,电影只是将那些音符吸收到了电影里而已,电影是音乐的按钮,每一帧画面,某一个情节,某一处凝视,或者每一次停顿,都可能打开作曲家的音乐之门,那一扇门被打开,我们即在那一帧画面里,在那一处情节中,在那个凝视或停顿中聆听着曼妙的旋律,完成一个观影者最完整的精神洗礼,就像这部电影配乐《the rain》一样,童年的欢快中带着一点点对生活未知的愁绪,当旋律慢慢地浸润到画面中,我们终究会为之感动,小男孩在老男孩的陪伴下打开了内心的郁结,他或许理解不了成人世界的复杂,但至少这个夏天,他的童年是完整的。
《风之谷》
本片出品于1984年,是宫崎骏与久石让的首度联手,从此之后,久石让的音乐便成为了宫崎骏电影的标配,成就了一段传奇与佳话。这部以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为主题的电影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并从心底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也正是这部影片使当时仍徘徊在事业起跑线上的久石让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影片讲述了女主人公娜乌西卡作为一个柔弱少女,用爱心和智慧平息了风之谷与邻国的战争以及人类和王虫的冲突,,人 类 得 以 保 全 的 故 事。
《风之谷》只是一个开始,在这个开始之后,我们听到了久石让更优秀的作品,但该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画面与音乐却是无法超越的,风之谷,弥散着一种病态绝望的美,同时也有着朴素执着的追求,是典型的宫崎骏式的探索,并在风之谷这块净土上赋予了这种探索的意义。电影配乐是解读电影的重要方面,如《风之传说》,从一开篇便在观影者心中荡涤出了一种悲壮的情绪,可以说,音乐成为了本片的第一个“镜头语言”,然后一系列或轻快,或动感,或恢弘的旋律带领着观众与宫崎骏一同开始了这段探索,感谢宫崎骏的动画,感谢宫崎骏将久石让介绍给了我们。
《入殓师》
这是一部命题深刻的电影,讲述了失业的音乐家无奈从事入殓师的工作,在生与死的穿梭中感受人生,最终接受了曾经弃他而去的父亲的故事。该片除了电影本身所要表达的对生命的思考之外,让影迷更深切地体味到了日本这个民族一贯的悲情与忧虑,这种情怀深入日本人的骨髓,与其说本片探讨的是生与死这个大概念,不如说它只是具体了日本人惯有的思维情绪和文化心态,这种对生命的态度是一个内敛的民族的精神纬度,这种东方人对生命葱茏和静美的阐述,对于从来都不懂什么是悲剧的美国人来说根本无法体会。而同为儒道文化浸润之下的亚洲人来说那是生命思考的常态,那是一种超出理性见解的自觉,那是一种无意识的感同身受,它没有肤浅与深刻的展示,也不需认知与研究来透彻,它仅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
久石让为该片的配乐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电影一样,久石让的音乐也是一种情绪的自觉,没有苛刻,似乎没有编排,就像生命一样或静如止水,或逆流争上。 《入殓师》的配乐,在温婉和艰涩中给人以对生命的体验和思考,有那么几秒钟,音乐在将要宣泄的一刹那又收敛了回去,而后却成了永恒的止水,我们看到逆流而上的鱼最终死亡随波浮沉,但那不是死亡,那是一种生命的静止和回归。如果将该片的配乐等价于某种文学类型,那么它一定就是一首内敛而热情的诗歌。
好的音乐和美的画面的重叠,能丰富我们体验生活,感受艺术的层次,艺术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自由,任何人都能在它的具体中思考无限,体味人生百态和社会万象,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人不是自然的,不是生物的,更不是政治的,人仅有的,以及唯一的本质便是艺术。
《花火》
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电影 花火 的故事内容,北野武饰演的警官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抽空去探望自己生病的妻子导致任务失败,两个警员一死一伤。北野武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他只能通过暴力的方式与沉痛无奈的生活抗衡,从而达到内心的安宁,但是对生活所有的抗衡,终归是一场无力的妥协,北野武饰演的警官,最终只能和患病的妻子相拥在蔚蓝的海边,用自杀的方式追寻内心的那份沉静。
本片延续了北野武导演的风格,大量长时间固定不动的镜头,瞬间暴力的直观展现, 没有花里胡哨的剪辑技巧,而是配以久石让幽静寥廓的音乐填充着电影情感的内敛,在那绵长,甚至有些悲悯的音乐中,刻画出了关乎人的生存的沉痛与美好,死亡的轻易与艰难,以及成熟的艰涩和童心未泯之间的对立与无奈。可以说,本片的克制已经到了不能再克制的地步,事实上,这根本就不是克制,而是艰辛生活中“懒得说话”的沉默,沉默让北野武成为了日本电影中最具有发言权的人物之一。而久石让寂寥的,带着人生愁绪的音乐则让镜头和表演的克制显得丰富而具有电影叙事的层次感。
直到大提琴拉出那最后一声沉郁的人生乐章,音乐将所有的情感凝结到了一起,成为了一股力量,它不屈,恬静,生命向死而后的苍茫和释然在那一刻得到了最大的释放,而后,你再也找不到一首能彻底诠释久石让的音乐,生命的愁绪、沉痛和哀伤紧紧包围着你,我们不得不感慨,唯有音乐,唯有艺术才能诠释我们寂寥苍茫的一生。
尾声
在众多久石让的配乐的电影中,无论是宫崎骏,还是北野武,久石让的配乐正好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极致,和宫崎骏的合作,是一种童年中对未知世界探索的迷茫和孤独,而和北野武的合作则是一个成年人在无奈生活中纯洁内心失去时的悲伤和落寞。久石让的音乐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可供坚守内心纯白的阵营,它赋予老人以纯真,给予年轻以成熟。每个人的童年终将会逝去,我们每个人都将走向成熟,但愿那萦绕包围着我们人生的愁绪始终能伴随着我们,因为那是世界和人生该有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