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罗天婵老公(罗天婵个人资料),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罗天婵老公(罗天婵个人资料)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罗天婵老公(罗天婵个人资料)

“打起手鼓唱起歌,我骑着马儿翻山坡……”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说起《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两首歌,各位可知道它们的原唱是谁?

众多网友说是关牧村。

其实并不是。

而是我国的另一位女中音歌唱家——罗天婵。

罗天婵的演唱以抒情见长,嗓音纯净、明亮而富有魅力。

《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都是经罗天婵首唱,传播开来,成为人们喜爱的经典名曲的。

我们也听过关牧村演唱的版本,同样动听、动人,流传甚广。

那么作为首唱者,罗天婵和这两首名曲又有着什么样的缘分呢?

一、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央乐团恢复了“星期音乐会“的演出。

作为中央乐团首席女中音独唱演员,罗天婵的演出任务很重,但是当时适合女中音演唱的歌曲却少之又少。

她翻遍了歌本,也只找到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

她想:我总不能只唱一首歌就下台吧。

在她无歌可选的情况下,是施光南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

所以,她一生都感激施光南。

那时,作曲家施光南每个星期都会到乐团,帮助排练女声小合唱。

罗天婵就直接向施光南邀歌,说:你写的歌特别好听,能不能为我们女中音写一首?

施光南一口答应,结果第二个星期就带来了《打起手鼓唱起歌》。

罗天婵开心地说:“这样我就有两个歌可唱了。”

《打起手鼓唱起歌》由施光南作曲、韩伟作词,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特色的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热情、歌词朗朗上口。

罗天婵花了很大功夫设计演唱,尤其花心思琢磨,怎样把副歌衬词“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唱得流畅、富有节奏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罗天婵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971年,罗天婵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演出时,首次唱起了这首《打起手鼓唱起歌》,电台进行了现场录音,并在全国播放。

一夜之间,这首歌便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那年,罗天婵37岁,她由此成名。

而此时,刚满18岁的关牧村,才刚刚进入天津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还名不见经传呢。

《打起手鼓唱起歌》这首歌犹如一股清风吹入人们心间,犹如一泓清泉滋润人们心田。

在那些生活单调又有些沉重的日子里,为人们带来一些轻松、欢快和希望。

我感觉那时候的大街小巷,包括乡村的大喇叭里、街头的收音机中,到处都传唱着“打起手鼓唱起歌,我骑着马儿翻山坡……”的歌声。

2018年,84岁的罗天婵,在央视《中国文艺》栏目,回忆起当时登台首次演唱这首歌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登台演唱第一次跟观众见面的作品,很紧张。我们当时也没有漂亮衣服穿,就是白衬衫、黑西服、黑裤,也没有高跟鞋,我也没有想这些,就想着只要把我理解的这么一首好歌,忠实地唱出来,我觉得就很好了。唱完后,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可见那时候观众多么期盼女中音,多么期盼新的作品。”

那么,罗天婵首唱的另一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施光南又有怎样的合作机缘呢?

那是1978年,施光南为词作家瞿琮所写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进行了谱曲。

原本这首歌是一首女高音歌曲,然而出来的效果很平,并不理想。

于是施光南又选用新疆音乐元素进行重新创作,将其改为女中音演唱曲目。

正好当时罗天婵和施光南都在海南岛参加演出,于是两人就对这首歌,进行了探讨。

罗天婵认为,如果将这首歌的结尾部分,以轻音和低音进行处理,效果会更好,唱起来也会更加深情。

结果施光南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还抄了歌谱给她唱。

罗天婵高兴地说:太感谢你了!你让我唱这首歌,你又“救”了我一命。

所以,《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首唱者,也是罗天婵。

只是大家更为熟悉关牧村演唱的版本。

是因为当时在许多大型晚会上,关牧村都有演唱这首歌。

而且还录了唱片,上了电视,传播更广。

话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大家最熟悉的女中音歌唱家是谁?

自然是罗天婵和关牧村了。

她们俩,可以说在女中音歌唱领域的名气和影响力,平分秋色。

罗天婵的演唱以抒情见长,这一特点在她演唱《思乡曲》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思乡曲》是电影《海外赤子》插曲。

我在听罗天婵唱这首歌时,能感受到她是用心灵在歌唱,用心灵在诉说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说来很奇妙,每次听罗天婵演唱《思乡曲》时,我的心里总是浮现出唐诗《静夜思》的情景。

我想,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优秀的创作、伟大的作品能让人们产生共鸣、产生共情。

罗天婵的代表作还有《孤独的牧羊人》、《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歌唱农村新面貌》、《补衣歌》、《向北京致敬》、《克拉玛依之歌》、《摇篮曲》等等。

其中的《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我个人也特别喜爱。

罗天婵的演唱,在欢快的旋律中,好象唱出的每个音符都跳动起来,让人欢喜。

一个偶然的机会,罗天婵得到了《孤独的牧羊人》的歌谱。

这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是一首奥地利民歌。

那么中国人演唱外国民歌,如何贴近当地的民族音乐风格,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怎么样把歌曲中丰富、活泼的场景用独唱的形式表现出来?

是罗天婵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歌曲中小姑娘的声音要和小绵羊的声音相呼应,用细的、柔的声音表现这个小姑娘的反应。”

其实就是用一个人的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音色,来塑造歌曲里的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和心情,用声音来表演歌曲的情景。

于是罗天婵想象着,在阳光下,在音乐里,老绵羊、小绵羊都活了,然后再用自己的感情和歌唱技巧来表达给听众。

罗天婵演唱的《孤独的牧羊人》,生动活泼、趣味十足,画面感很强,好似一场独唱音乐剧,百听不厌。

罗天婵的歌声,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欢乐。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能唱出这么欢快的歌的人,那么她的生活也一定是轻松、愉悦、幸福的。

却没想到,她的人生之路会那么坎坷,尤其是早年间,她经历过许多艰辛和磨难。

二、

1934年,罗天婵出生于广东省韶关市,她是一个客家女儿。

1951年,17岁的罗天婵,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他的父亲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接着,弟弟也因意外去世。

父亲和弟弟的不幸早逝,使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困境之中。

由于父亲的原因,后来考入中央乐团的罗天婵,事业也受到了影响。

团里举办音乐会她不能上台,到外地演出也没她的份,她还被下放到扬州农村。

在农村,罗天婵既要干农活,又要站在田埂上给农民歌唱。

因为过度劳累,她的双腿浮肿,嗓子唱坏了,患上了声带小结,直到半年后才恢复。

那些年,性格原本很活泼的罗天婵变得内向而沉闷。

但心底对歌唱的热爱,支撑着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1959年,中央乐团因为人手不够,才把罗天婵从农村召回,去全国各地演出。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他们白天演出,晚上带着行李住在演出后台。团里食堂的师傅,自己带着锅碗瓢盆在露天做饭。

但是,不管多艰苦,只要能登台唱歌,罗天婵就会拿出最好的状态,把一首首好听的歌带给听众们。

她觉得能登台为大家演唱,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如果说,在那段坎坷的岁月里,对歌唱的热爱支撑着罗天婵熬下去。

那么丈夫的温情陪伴,则是罗天婵最大的幸运。

三、

罗天婵的丈夫原本在文化部的演出处工作。

但因为受到罗天婵的牵连,所有他被下放到电影院去放电影。

可是这个坚强、乐观的男人,不仅没有埋怨,反而很耐心地宽慰罗天婵,帮助她化解情绪。

当罗天婵下放农村、外出演出时,他就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让罗天婵没有后顾之忧。

那时大家的生活都很艰苦,但凡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丈夫总是舍不得吃。

而是留给罗天婵和孩子们。

罗天婵生孩子时,丈夫在下班后就马上骑着自行车,去农村掏鸟蛋、钓鱼,给妻子补充营养。

别人送给他两块蛋糕,他也要带回家给妻子和儿子吃。

当时家里没冰箱,食物容易变质,于是他就每天夜里,都将吃剩下的东西,挂在水井里。

这真是一个细心又充满智慧的好男人啊。

而且他总是对罗天婵说,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我相信以后你的演出会多起来。

他说:现在最关键的是,我们都要好好活着,养好身体,只要身体好,你将来才能上台演出。

再难的日子,只要有亲人陪伴,也不觉得漫长。

再苦的时光,只要夫妻同心同德,也会觉得温馨甜蜜。

所以才重要?唯有家人齐心,夫妻不离不弃啊。

难怪在每次采访中,罗天婵都会动情地说:

“如果没有丈夫的支持和陪伴,我也许熬不过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认识了丈夫,与他结婚。”

1976年以后,罗天婵父亲和弟弟的历史问题终于得到澄清,她才终于不再受歧视和冷落。

回忆起那段艰苦又扎心的岁月,罗天婵淡然地一笑而过。

她唯一记得的,就是丈夫对自己的好。

还有,就是从艺路上所学到的东西——

在陕北学会了陕北小调。

在陕西学会了碗碗腔。

在高原学会了高原山歌。

在广东学会了优美婉转的南音。

这些都丰富了她的演唱技巧,使的她歌声,更加别具特色。

正是在罗天婵的不懈坚持,和丈夫的温情保护和支持下,才使她度过了人生最坎坷的时光,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

四、

1971年,罗天婵因演唱《打起手鼓唱起歌》,开始被听众熟知。

接着,她又陆续演唱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歌唱农村新面貌》、《孤独的牧羊人》、《送你一首小诗》等许多金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女中音歌唱家。

罗天婵还相继推出了几十张专辑,张张热卖,深受欢迎。

她还为众多影视剧,配唱了插曲。

像《海外赤子》中的《思乡曲》啊,像《赣水苍茫》中的《雪沉沉》啊,还有像电视剧《敌营十八年》中的《梅竹之歌》啊等等。

还有1979年北影厂拍摄的电影《小花》中的那首《绒花》,其实最早的版本,也是罗天婵所演唱的。

只是因为李谷一的歌声更符合刘晓庆的甜美形象,所以最终由李谷一演唱并迅速走红。

很多网友包括我在内,都好想听到罗天婵演唱的《绒花》啊。

时间进入80年代后,我们就能在各种大型演出中,经常欣赏到罗天婵的精彩演唱了。

此后的很多年,罗天婵再没有离开过她心爱的舞台,一直保持着饱满的状态,为我们唱着动听的歌曲。

就算步入晚年,罗天婵也没有停止演出。

1999年,在大型电视音乐会《光荣与梦想——共和国的歌》的节目中,罗天婵又一次放声高歌。

2005年,71岁的罗天婵在“永恒的旋律——2005年名家名歌广东演唱会”上,为家乡的观众献上一曲广东南音《歌唱农村新面貌》。

2013年,中国交响乐团纪念老团长李凌诞辰100周年音乐会,79岁的罗天婵再次演唱自己的成名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她的歌声依然优美动人。

“越努力越幸运”。

我觉得这句话用在罗天婵身上很恰当。

面对命运的不公,罗天婵有过低沉,但没有被击败。

而是始终坚强乐观。

她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充实自己,努力地追求理想,“再苦都要歌唱”。

罗天婵说:每一次登台,我都认真对待,也都很紧张。老伴说我唱了几十年、演出那么多场还紧张啊?

她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就是每一场演出,都当成自己的第一次登台,所以每一场演出都要认真对待。

我想,正是这份对歌唱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才使得罗天婵一步一步、锲而不舍地登上了事业的巅峰,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经久不衰的优美、动听的歌曲。

她的歌,像一缕春风、像一泓清泉、像一束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和美好的感受。

80岁后,罗天婵推掉了很多演出,和老伴在家里安享晚年。

现在,罗天婵的晚年生活也是丰富多彩。

在家里练习书法、种种花草,与老伴一起在林荫道上散散步。

有时还给社区演唱队作演唱指导。

邻居们都特别喜欢她,说:“罗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正能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如今,88岁的罗天蝉的生活安详、幸福。和丈夫俩恩爱几十年,两个儿子也孝顺懂事,可谓生活一派静好。

从她曝光的近照来看,老人家精神矍铄,笑容慈祥。

最重要的是,她的歌声,还是那么中气十足。

果然“爱唱歌的人,永远都年轻。”

我想,这就是岁月给予罗天婵的最好馈赠了吧。

那么亲爱的网友们,大家都听过罗天婵的哪些歌?

喜欢她的哪几首歌?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交流。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朋友们记得点赞、收藏和分享哦。

文/DJ雅清编辑部:怀言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DJ雅清

更多罗天婵老公(罗天婵个人资料)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