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宝鸡的民俗文化(宝鸡的风土人情),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宝鸡的民俗文化(宝鸡的风土人情)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宝鸡的民俗文化(宝鸡的风土人情)

挂红灯笼, *** 联、置办年货......春节到了。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十分红火,商家们忙着供货销售,市民们忙着置办年货,处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今天带大家走进我的家乡——宝鸡。一起去看看“”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年味。

从年前置办年货到张罗待客

宝鸡的过年民俗自古以来繁杂冗长。各式讲究的走亲串友是最大的年节礼节。虽然时下也有年轻人张罗着在酒店吃年夜饭招呼亲朋好友,但大多数的宝鸡人还是看重过年备好丰盛的饭菜在家待客。在他们看来,在家张罗待客过年才是有情感有味道有回忆的。

宝鸡过年是从采购食材开始的。圆门洞炒货是要囤积些的,尤其是糖炒栗子,栗香浓郁,带着清甜。还有腊驴肉,宝鸡凤翔的驴肉从古至今就很有名气。岐山空心挂面,那也是待客和走访亲友最重要的食品。

宝鸡人过年事项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买肉燣臊子。选购上好的五花肉燣臊子,顺手切割猪皮熬制肉冻,精瘦肉再做肘花。其中,燣肉臊子最为讲究,肉要肥瘦相间,各种调料的配比,火候的的掌握,尤其是陈醋什么时间添加,比例多少?辣椒面放多少?这些都事关臊子肉的味道。而臊子肉的味道好坏直接关系到臊子面的味道。

从贴对联到舌尖上的美食

宝鸡腊月三十的贴对联也有讲究,必须要在中午之前贴,而且要男人家贴对联。贴对联的门扇上也要贴上秦琼敬德木版年画,以驱邪求平安。宝鸡人的年夜饭菜品不多,但是“凉盘子”不可缺少。盘子里大多都是凉菜,用豆芽,红萝卜, *** ,瘦肉皮冻或肘花拌起来,又称“凉盘子”这是宝鸡最有味道的年夜饭菜,喝上几杯当地的西凤酒,幸福就荡漾了起来。

宝鸡人的年夜饭品种不多但吃得漫长。在这其中,老人要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接受子女们的祝福和孙子辈的叩首磕头。这座祖祖辈辈恪守着周礼文化的城市,喝酒是含蓄的、祝福是简短的。三十晚上,屋里的垃圾也不用清扫。据说这是一种久远的习俗,开灯即来年日子明媚亮堂运势好,不扫垃圾就是留住财运,到了初二之后再清理。

大年初一是宝鸡人心中真正的新年。这一天,孩子们要早早起来,穿上干净的衣裳和大人们一起包饺子。这一天要吃八大碗十大碟的新年饭。但第一顿饭,也就是早饭,讲究吃饺子和臊子面。宝鸡的臊子面除了燣好臊子肉,就是炝好一锅汤。臊子面的汤底配料也很有讲究。有鸡蛋薄饼、豆角丁、胡萝卜丁、豆腐丁、木耳,还有葱花蒜苗。

有辣子的一般是岐山臊子面,没辣子的叫扶风“一口香”,在眉县一带也叫泠汁面,各有各的特色风味。讲究的是面条细长、臊子鲜香、汤味酸辣,葱蒜提味、筋韧爽口。扶风眉县一带的臊子面汤汁以清油葱花炝制而成,口味清爽淡雅,老幼皆宜。臊子面基本都是汤多面少,一口一碗。一碗碗臊子面在寒冷的年节里吃出了喜庆,吃出了热忽劲儿。

从烟火气到宝鸡年俗

宝鸡人大年初一不用走亲戚,所以,这一天是上街游玩的闲散时间。有人去公园,也有人去爬山,还有一大家子人开车去几十公里之外的法门寺朝圣佛光舍利,更多的人追随着春风去登塬。在宝鸡北边,有冯家塬、胜利塬、蟠龙塬,这些沉寂大半年的土塬平台在年节时人潮涌动很是热闹。

有人跨过石鼓文化廊桥去渭河岸边的石鼓陈仓老街,那里有宝鸡最具文化风情的中华石鼓园和中国青铜器博物馆。

从初二开始走亲访友,宝鸡人穿梭于城乡的新老亲戚之间,你来我往,接续着乡情与亲情。

初六开始,宝鸡街道就有了一队队闹社火的。有山社火、车社火、高芯社火等,主要造型有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热热火火地从春节前闹到正月十五。红红火火的灯笼市场还在宝鸡的大街小巷驻扎着,自成一道风景。宝鸡民俗里讲究的是舅舅要在正月十五前给外甥“送灯”,这样的民俗年年岁岁带红着灯笼市场。

宝鸡人对麻辣火锅也情有独钟,吃火锅的料碗里就是满满的油泼辣子。“一碗经过炒熟后捣烂混入多种香料的辣椒,再泼入热油,就成了奇香无比的美味佐料。这是宝鸡特有的火锅吃法,比起成都和重庆人吃辣,宝鸡人的吃饭更为直接与简单。

宝鸡的年要到正月十六以后才会结束。正月十六过后,全长3公里的宝鸡渭河公园里,迎春花开,垂柳有了绿意,栖息在公园内的候鸟开始新的迁徙旅程,清澈见底的渭河水,也开始新一年的奔腾。

华商报记者董晓明 编辑 汶威承

更多宝鸡的民俗文化(宝鸡的风土人情)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