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从冬至日始的一个多月是青海最寒冷的日子,但白天的光照时间又逐日延长,腊月二十三又叫“小年”。青海东部地区在这天为庆祝丰收要吃“油搅团”。
腊月二十三的主要节目是“祭灶”,即祭祀灶神爷。祭灶用的主要是灶糖和灶卷,晚上由家里的男人主祭,女的不能祭灶,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今天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差不多都用上了电灶或者电磁炉,故而对于祭灶这一习俗早已淡忘了许多。
二、贴钱马,要账的就不能登门去讨账
我省著名地方史专家靳育德先生在《老西宁》中记载,贴钱马和贴春联是过春节的重要象征,都代表节日的喜庆与祥和。
钱马一般和春联同时贴在房门和大门上。到正月初三送神时,就用火燎去,它的寿命只有短短的三天。
据说从农历腊月开始,就索要这一年借出去的债务,但是到了腊月三十的下午,如果别人家贴上春联了,就不能再逼债了。
到了初三,随着“神”的回宫,受神保护的期限已到,人们燎去钱马,已经按捺不住的债主们,又可以上门催账了。
三、打醋罈是一项除秽洁庭的活动
打醋罈是过去农村除夕晚上敬神前除秽洁庭的一项重要工作。年前,人们就从河滩里捡来鸡蛋大小、干净而无破碎的几块河卵石备用。
大年三十做晚饭时即将石块放在灶火洞或炉子上烧,把烧得几乎通红的石块夹入脸盆中,立即在石块上撒些柏枝叶,浇上醋,盆中即发出“嗤——嗤——”的爆裂声,在柏枝燃烧和醋味四散之时,再倒入滚烫的开水,夹杂着柏叶的清香和醋味的氤氲之气,顿时充满了房间。
人们端起盆子,依次在各个房间进出,有人喊“端低一点”,端盆者尽量弯着腰,将散发着清香的水气带进房间的角角落落,最后将没有一点水气的残水和石头倒在水眼洞上,至此,“打醋罈”这一活动才算结束。
四、拂晓前送水上门的水伕
全家人由老辈主祭请神,点松棚,放鞭炮,俗称“出天行”。
黎明,多数人家还要赴隍庙进香。拂晓前,以挑水为业的人要向各家送水一担,一般先商家后一般百姓。送水入门时,口喊:“青龙扑满怀,元宝滚进来,掌柜的大发财,接财来!接财来!”明讨吉利。各家必有馈赠,特别是商家,必佳肴待之,并赠以数倍甚至于十倍于平时工价的赏钱。水伕虽辛苦大半夜,而其收入往往等于平时半年所得。
五
耍牌钱,为妇女所喜好
自除夕夜到此后的闲暇之时,妇女们以此为乐。此物为康熙时所造的麻钱,以其中的汉字为类,每六枚成一付,凑成三枚称为一割(茯),凑够六枚为一赏,全部凑成割或赏时为盈。这种玩物,有十种钱,每种六枚,计六十枚,名称有“猪娃”(陕字)、“帘子”(临字)、“鱼儿”(柬字)、“槽槽”(蓟字)等,名称似与字形有关。
六、夺状元,亦为家中之戏
多流行于读书人家,有鼓励儿孙科场早中之意。
这种游戏,在清人金学诗《牧猪闲话》中已有记述。玩的方法是将科举中的等级名称如状元、榜眼、贡生、进士、廪生等刻在约一尺长三分宽的竹籖上,名状元籖子,共108根,用骰子六枚,投出各种名色,按名色得各自不同等级的籖子,六十四注可夺得状元。这种游戏,常终朝无结果,竟月而不能夺得状元。此外,也有在家下抹牛九牌、投骰子的(名目有丢八将等),商界有打麻将、推牌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