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杂碎,俗名“下水”。
它是动物内脏的统称,
也指代各种肉类边角料。
通常,它有着轰轰烈烈的味道,
以及剑走偏锋的口感。
图源:小红书/Super big 路路 *** 噜
对于爱吃,会吃,能吃的天津人来说,
动物身上不管哪个部位,
我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将它吃掉。
如果问一个天津人,
杂碎是什么?
他会告诉你:
是水爆肚的鲜嫩爽脆、
是羊脑花的微抿即化、
是一碗羊汤的鲜香。
羊汤
如果要问冬天和什么食物最相配?那羊汤必须拥有姓名!
图源:天津吃货小分队
一碗热热的羊汤配俩烧饼,加一勺羊油辣子,那叫一个香!
图源:天津吃货小分队
天津人究竟为嘛那么喜欢喝羊汤?
当年漕运发达,穷人家靠干苦力活儿在码头上讨生活,不吃点高热量的食物不顶呛。
沿河 *** 宰牛杀羊多,内脏等下水被人拿来洗了炖了,做成羊汤,好吃又便宜,河工们吃上一大碗,顶上大半天。
所以说羊汤,也是大运河漕运文化的一部分。
图源:网络
老天津卫的羊汤做法吃法都大有讲究。
先说这锅,过去老城厢“八大家”厨子做羊汤,锅得用大砂锅,而且得是新买的“头茬儿”锅,吸油。
再说汤,这锅汤得用羊骨头来吊,并佐以韭菜籽、花椒、姜片、蒜瓣调料。先用大火煮,再用小火熬,汤呈乳白色不可混浊,入口以似汁而稠为最佳。
图源:天津土著
刚出锅的羊汤,趁热淋上酱料,与汤汁融为一体!酱料采用麻酱、酱豆腐、韭菜花用一定比例调和,再加上几滴辣椒油,简直回味无穷!趁热先喝一口汤,然后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图源:网络
还有羊汤的万年搭档——烧饼。喝羊汤要是不就个烧饼,就少了它的精髓。把烧饼掰成块泡在羊汤里,烧饼的脆、香、酥与羊汤的浓、香、烫完美的配合在一起!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图源:网络
水爆肚
所谓水爆肚,就是把羊肚或牛肚(百叶部分)切成细丝,放入开水中焯一下,将其爆熟,要恰到好处,才能保持肚丝的鲜、脆、嫩、爽口。
如何才能恰到好处?水在锅里煮开之后,取少量毛肚丝放在笊篱中,浸入开水锅三上三下,看到毛肚微微打卷就马上出锅。
吃的时候,也必须要趁热蘸佐料吃,冷了就会影响口感。
图源:小红书
虽说吃水爆肚不是天津的专利,但天津人总能吃出自己的花样。
水爆肚一般来说是和麻酱辣椒油香菜,一块儿搅合搅合吃。但天津人还有一种自己的限定吃法。
图源:网络
多的不说了,懂的自然懂,大宇涮羊肉料yyds~
老爆三
曾有句老话这样说:“天下美食数不尽,不及津门老爆三”。这话虽然带着那么点夸张成分。
但,凡是天津人总有点老爆三情结。
图源:网络
深受天津人喜爱的老爆三,这本是一道“下水”小炒,却让天津人演绎得非常巧妙。凡去 *** 馆子必点,而且尝一口便知此店大师傅水准如何
想要“爆”可没这么容易。据说,爆三样是源于宫廷古菜“全家福”,也就是鲁菜“爆三样”。选用上好的肉、肝和腰作为原料采用“爆”进行烹制。
可别小看这个“爆”炒方式,可不是光开大火啊,里边可讲究着呢。
图源:网易号/一片闲愁
食材软嫩无骨要求刀工精细,切得厚薄粗细一致。烹调之前,必须将调味品准备好,以便能够快速操作,并使菜品色泽美观。
火候也很有讲究,主料大火快速爆炒,然后勾薄芡出锅。
这道菜对厨师要求甚高,在用油和用火上都很吃功夫,成品一定都是脆嫩多汁的。出锅后,菜品色泽红亮,口味咸鲜。
牛杂面
天津人对面情有独钟,各种面都喜欢吃,当然也包括牛杂面。
图源:网络
天津人嘴刁,哪怕一碗普通的牛杂面,也能吃出它的味道高低,提起天津的牛杂面,很多人都会想到“窦四”。这家牛杂面馆名气很大,几乎所有的天津人都知道,很多人认为他家的面虽然贵,但是料足味道好。但其实天津遍地都是好吃的牛杂面。
图源:百家号/各地特色美食 ***
图源:百家号/小武美食记
牛杂本身自带韧性,所以久煮不烂,最是适合炖煮焖制来吃了。
将滚烫成熟的面条盛装起来,再浇上大量的牛杂美味,最后辣椒面、葱花、牛杂汤水做底,一碗热辣美味的牛杂面就能新鲜出炉。
大饼羊杂
吃大饼羊杂,必须得是武清区的。都说给天津人一张大饼,嘛都能往里卷。而在武清,大饼最极致的吃法就是卷羊杂!
武清羊杂的做法与市区的不甚相同,很多都是酱的,风味更加醇厚浓郁。
图源:掌上天津
一般卖大饼羊杂的小店羊汤都是免费的。和市区的羊汤不同,武清的羊汤是清汤,一般不放芝麻酱、韭菜花什么的,如果觉得口淡就加点卤汤。
图源:大众点评
老天津卫人爱吃牛羊下水习惯的养成,还跟一个地方有关系,那就是——天穆村。
天津人几乎人人都知道天穆。你可能不知道天穆在哪儿,不知道该坐几路公交车去,也不知道这地方长什么样,但只要提起天穆这两个字,你肯定能想起......牛羊肉!
图源:搜狐新闻
这里除了有超级新鲜的现切牛羊肉,还有酱牛肉酱牛肚酱蹄筋炖羊杂酱羊杂羊骨头~
那么盛产本文主角——杂碎的天穆村,到底为什么这么强?听达达给大家从头讲。
天穆村位于北运河左岸、京津路两侧。明代洪武、建文年间,有浙江钱塘人穆重和从南京随燕王朱棣北狩燕京,后落户直沽小孙庄,遂称穆家庄。
天穆牛羊肉追溯起来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清朝晚期,穆家庄的牛羊业发展起来,形成了一种叫做“寄庄”的买卖。穆家庄的大户从外地购买大批牛羊,买瘦放肥,雇人一路赶回天津,行话叫“赶趟子”。
图源:搜狐@通辽旅游
在牛羊肉不足的情况下, *** 菜习惯使用一些边角料。
清末民初,穆家庄干寄庄的有二十多户,羊的以德盛号、义成号、源顺号、义顺成号为四大号,每年贩羊达到十万只。
天穆人还特别擅长牛羊肉加工,至今“穆庄子牛杂”、“穆庄子羊杂”依然是著名招牌。1984年8月天穆村建牛羊肉交易市场,成为天津市牛羊肉集散地。
以前牛羊肉价格高,杂碎便宜,那些吃不起肉的平民老百姓就会退而求其次搞点杂碎解馋,所以用杂碎做菜也成了天穆人的拿手绝活。
但也正因为这些情况的综合,天津人才能尝到很多外地人不怎么吃的东西:舌头跟尾巴弄成红烧牛舌尾、膝盖上筋多做成牛窝骨,就连心脏里的血管都研究成黄心管……
图源:大众点评
英雄不问出处,
美食不论出身。
我们爱杂碎,因为它带着情感,
曾经在节俭岁月抚慰人心。
我们放不下杂碎,
因为它既好吃,又能物尽其用,
承载着我们对食物最大的敬意,
让人们在富足的年代,
还依旧忍不住回味。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