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似乎一直以来,春节回家之路总是充满挑战的,几十亿人次的大跃迁,人在囧途也在所难免。
春节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七天的假期,更不仅仅是跟家人的团聚。对一年365天都在为生活奋斗的人们来说,春节是可以放下一切的自我回归,是忙碌人生的暂停,如同奋勇的潮流在消退,坚硬的盔甲被拆除。在这短短的几天当中,每个人都可以回归到最原初和本真的生命状态。这也许是春节对当下每一个焦虑的“社畜”所蕴藏的精神价值。
所以,春节从城市返回原乡,意义不仅仅在于那些殷切期盼的亲朋好友,更在于对自我的内心眷顾。故乡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每一个人生命当中的原色,是最为朴素的需求和满足。
但是,这样的回归之路,并不简单。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这被定义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而这一文化现象,也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某种骄傲:
第一,春运是中国人亲情价值的最直观表现。曾有段子说,无论一个人在外面的世界活得多么精彩,多么位高权重,在春节前一定要回到老家,在这段时间里,你不再是张总王总马总,而只可能是村里的二伢子或者X小子。
第二,只有巨大的版图才有可能出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跨越几百上千公里的大跳跃,大腾挪。看着每年百度或高德地图上显示的春运跃迁大数据,那些蓝色的线条如同绽放的烟花一样,从无数的中心城市向着四面八方的角落发散,那是无数的人潮,是激动的心跳。
第三,只有人口如此巨大的国家才有可能在这么一个挤压的共同的时间段形成这场浩大的运动。而且也只有组织力无比强大的国家,才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巨大的人口流动。
所以,无论广阔的老美还是狭长的日本,都不可能出现春运这样独特的现象。
01 曾经的摩托车返乡大军
春运,以春节为中心,前后大约30天左右,每年农历腊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十五。在这场浩大而又热烈的运动当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发挥出无与伦比的组织管理作用。
近30多年来,春运大军从1亿人次增长到近40亿人次,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
在2012年的时候,广东境内的321国道上,出现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摩托车返乡大军,那样的场景,让人揪心,也让人感动。当年的摩托车返乡人数总数超过30万。
321国道自广州至成都,穿越四省34个市,广西以及云贵川在珠三角的打工者们,多多少少都和321国道有着属于各自的人生故事。
321国道上有两个重镇,一个是粤西边陲的封开县,另一个是广西的东部门户梧州市。
2014年春运,“摩托大军”达到鼎盛,一度逼近60万人。肇庆等地每天安排1000多名工作人员,为其提供引导、救助、餐饮等志愿服务。当年春节前20天,每天因“摩托大军”造成的交通堵塞达30多次,最多的一天酿成交通事故50多起。
那些年,中国的高铁运输能力还远不及今天这般充沛,那些在外地的打工人,在春节前,他们不惜开上超过一天一夜的摩托车返回家乡。他们如同城市的候鸟一般,艰辛又执着,朴实又卑微,但是,时空和现实中的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他们的春节回乡之路。
近10年来,两广地区这支曾经浩浩荡荡的返乡“摩托大军”,已经消失不见。
数据显示,南广、贵广高铁动车组开行对数最早从2014年底38对,至2016年底首次突破100对,到2022年春运预计首次达到200对,双向始发运能可达30万人次,运力投入创历史新高。这也意味着,更多昔日由广东返桂的“摩托大军”也选择了改乘动车。
曾经看到那些骑着摩托车浩浩荡荡回家的照片,让人无比震撼,我们是要感谢那些人,还是心疼那些人,其实他们就是我们,最纯粹又传统的中国人,骨子里写满热情,写满期待与割舍不下的旧情怀。
02 “恶意返乡”?
疫情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伟大,照出了很多感动的人和事,比如志愿者,比如医护工作者。但这面镜子同时也照出了很多的不专业和没有人情味的冷漠、懒惰和明哲保身。
今年,第一次听说了“恶意返乡”这个新词,这是疫情下无奈的自我保护还是冷漠的一刀切?
1月13日,上海发布了一处中风险地区:静安区静安寺街道愚园路228号,一家20平方米的奶茶店,被媒体赞为“全球最小风险区”。上海的此举得到了网友的称赞:第一,上海有信心确认,此地的疫情没有扩散外溢;第二,作为人口众多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要确保无论本地居民还是外来者的顺利、正常流动。
即使没有到过此处“中风险地区”的途径上海或者上海居民,行程码上的显示也会多一个星号。虽然,行程卡上明确写着:星号表示当前该城市存在中高风险地区,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
但是,仍然有许多省份和城市,把“行程卡带星”作为凌驾于健康码、核酸检测之上的唯一标准,一旦发现,就地隔离。
1月17日,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汲冢镇人民 *** 发布处罚通告:村民刘某某,因为从上海市静安区返乡,没有进行核酸检测,没有向行政村干部报备行程和身体健康状态,被行政拘留(先隔离,后拘留)。但实际上,这位村民跟上海静安区的那块“中风险地区”——奶茶店并无关联。
人民网的报道更为详细:
上海静安区那间20平方米的奶茶店,1月13日被定为中风险地区,疫情源头是一位12月21日回国入境的无症状感染者,她前14天集中隔离,之后,在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第7天,例行检测才出现阳性。这意味着,刘村民1月5日返乡时,不但行程卡没有挂“星”,那位归国者也刚刚走出隔离酒店,彼此几无交集可能。
县级公安部门有权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出“行拘”惩处,但没有给出刘村民违反的究竟是哪一条哪一款。
其后,郸城县县长董鸿在一次会议上说:“你只要返回,先隔离再拘留。”“凡是中高风险地区试图返回,不讲你有没有疫苗接种证明,不讲你有没有48小时核酸检测……”
董鸿的言论导致网络上一边倒地声讨。
董鸿回应:视频经过剪辑,不真实!剪辑掉了“不听劝阻,恶意返乡”等内容。董鸿说:“我在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时,听说李楼乡大宋行政村有6个人现在在高风险地区,要回来,说的话很难听,说‘枪毙也要回来’。我听说这个事,在前几天的会上说,凡是不遵守省市县疫情防控规定,不听劝阻,恶意返乡的,只要返回先隔离再拘留。说这个话的目的,是保证群众安全。”
在外打工的游子,为什么不能回家?回家是一个人朴素的情感和实际需求,再正常不过了。如果并没有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到过“准确界定的”中高风险地区,就算有理论上的风险,可以核酸+健康码,也可以做居家健康监测,甚至可以根据最新情况隔离,难道仅仅因为回自己家就要引发拘留?
新华社评论道:防疫举措可以“硬核”,却不能“硬来”,更不能脱离法治轨道“胡来”。一些地方出台层层加码的“土政策”,设置超出防控需要的障碍,擅自定义风险地区,擅自延长隔离观察时间,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将群众返乡视为“恶意”,与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的要求背道而驰,也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格格不入。
央视认为,扩大中高风险地区的“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的做法,不是有魄力敢作为,口号喊得震天响,为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实则是怕出事,惧担责,是不担当能力差的表现。于是乎,宁可错抓三千,也不放过一个。管你什么中高风险还是低风险,一拒了之,一“隔”了之。
03 请真诚拥抱每一个归乡的游子
无论开摩托车回家还是所谓难听的“枪毙了也要回家”,只要是合法合理,符合国家权威层面的防疫要求,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返乡。懒惰与愚昧的“一刀切”和“防疫加码”不应该成为回家的阻碍和羁绊。
余光中在乡愁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春节期间,乡愁不应该成为隔空相望的遗憾,也不应该成为冷漠和霸蛮的牺牲品。在客观、理性和科学的基础之上,满足每一个在外漂泊人们的团聚归乡之心,请那些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张开怀抱,真诚拥抱每一个风尘仆仆归来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