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 杨蝶
古有山栏酒“曲水流觞”,今有山栏酒亮相博鳌。
“这是‘最海南’的酒,是传承千年的美酒。”5月6日,海南山栏酒庄创始人曾凡华在接受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开篇。曾凡华把这一纯海南血统的美酒经过技术革新后命名为“拙酎”,并将其领上了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公园雨林文化展的舞台,这也是该文化展上的唯一酒类品牌。
没有山栏稻就没有山栏酒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海南好物”,山栏酒在海南家喻户晓,被称为“黎家茅台”。
山栏酒历史悠久,最初是由海南黎族人民采用所居山区的山栏稻酿制而得名,并采用了当地山中特有的植物制曲,运用传统自然发酵的办法酿制而成。山栏稻是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筛选出来的适宜干旱山区地带种植的稻种,全世界只有海南北纬十八度的中部山区,才能种植适宜酿酒的紫色双翅山栏稻。
海南山栏酒庄在琼中的山栏稻种植基地。黎族人也称山栏酒为“biang酒”,“biang酒”色泽初期呈乳白色,时间渐长呈琥珀色甚至黑色,酒精度不高,味道甘醇甜美。由于山栏稻产量极低,亩产不到100公斤,非常稀少珍贵,对于黎族人来说,一般逢贵客来临或重大节庆才将山栏酒拿出来痛饮。
古往今来 山栏酒热度未减
公元1097年6月11日,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谪居海南后,曾写下传世之作《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小酒生黎法,干糟瓦盎中”说的就是山栏酒。酿酒技艺是黎族代代相传技艺之一,历年来,各种家庭小作坊式的山栏酒坊层出不穷。时至今日,历代以传统自然发酵方式酿制山栏酒的海南中部山区又兴起了一股“酿酒热”。
时间回溯到六年前。2016年,曾凡华来海南旅游第一次接触到山栏酒后,就被这一海南独有的佳酿深深吸引。作为一直专注在食品饮料消费赛道投资,主导和参与过“华润凤凰”“江小白”“周黑鸭”“百果园”“海伦司”等多个消费品品牌的投资与孵化、被坊间称为“中国最懂吃喝的产业投资人”,曾凡华随即在当年创立了海南山栏酒庄有限公司。
据曾凡华介绍,“拙酎”山栏酒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吸引了各国嘉宾的驻足品鉴,受到诸多好评,其中包括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原驻美国大使周文重的认可。
六年倒掉了400吨酒
海南有句俗话:不喝山栏酒,白来海南走。“我们只想做出一款‘经得起全球品酒师最严苛的挑刺’的山栏酒,唯有技术研发与革新,才能带来‘十倍好’的产品。”曾凡华雄心壮志。
位于琼中的海南山栏酒庄工厂内,新酒正在灌装中。然而,向上的路,从来就不容易走。“目前,公司库存老酒有400吨,但六年来,我们研发失败倒掉的酒少说也在400吨以上。”曾凡华坦言,海南山栏酒庄成立以来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研发和建立山栏酒现代酿造工艺体系。
为将山栏酒升级为清亮透明、酒质纯净、品质稳定、标准一致、可以长距离运输、长期贮藏的现代化商品,形成一个规模化的产业,海南山栏酒庄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团队。其中,公司首席酿酒师梁衍樟以80多岁的高龄、60余年的酿酒经验,带领酿造团队投入了充满挑战的研发之路。
曾凡华对记者表示,六年的研发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也是不断“烧钱”的过程。“我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在梁衍樟老先生的带领下,不断在车间做对比试验,不断重复‘假设——执行——验证’这个循环,记录各种试验参数,调整各项试验技术,让每一个环节的直觉和经验,变成一个个方程式、数字和图标。”
最终,他们在保留海南黎族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借鉴了中国贵州茅台红缨子高粱和浙南籼米的蒸煮经验,法国葡萄酒、捷克啤酒和日本清酒的酿造技术,跨界学习,融合创新,自创了一整套独有的工艺体系来酿造山栏酒,并在海南山栏酒历史上首次获得中国酒业协会新品类最高奖——“青酌奖”。
2020年,海南山栏酒庄成为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历史上首家进入国家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库的企业,实现了琼中零的突破。2021年,海南山栏酒庄还获得人民日报社人民网颁发的“2021国民消费十大前沿模式”奖,成为海南省第一家获得此项国家级奖励的企业。
“梦想是和法国拉菲、日本十四代齐名”
“海南山栏酒是一块璞玉,我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将她精心雕琢成一块美玉,把这个海南山区里的‘土特产’打造成世界级品牌。”曾凡华信心满满。
位于琼中的海南山栏酒庄工厂内,一名工人正在检查新酒包装。一坛老酒陈年酿,坛盖一开酒飘香。去年11月,“拙酎”正式在海口面市试销,创下连续三个月销售额增长100%的佳绩,今年5月,“拙酎”进驻三亚市场。曾凡华认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会将海南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必定会带来更多、更广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每一个‘流量’的增加,都会有助于我们的品牌建设与传播。”
其实,曾凡华的志向可不止在海南。“我们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当面对全世界优秀发酵酒品牌的时候,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法国有拉菲,日本有十四代,中国有拙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