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过年的年的意思(过年是啥样),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过年的年的意思(过年是啥样)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过年的年的意思(过年是啥样)

山沟儿农村小王原创作品,打击抄袭狗

什么才是真正的过年?有些人会说:“那不废话吗?正月初一那天就是过年,只是象征性的中国节日的一天而已”。此言差矣,我想:如果不回味一下过去的过年的气氛,不记录下以前过年的场景,我想咱们的后辈们越来越不能理解过年的味道和意义。

我为什么要写这个话题呢?因为常常有人会感叹:现在过年年味都没了,过得一点意思也没有。那到底什么才是年味?什么才算是有年味的年?

现在已经进入农历的十一月末尾,马上就进入腊月了,距离春节是越来越近,每逢这个时候,大家谈论最多的也就是过年了。

要说真正的过年,要说最有年味的年,那一定是在农村,这个应该没人反驳吧!不过,最近这几年,不仅禁止了烟花爆竹,在过年的程序上也省略了不少的环节,再加上疫情肆虐,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现在过年都没有个年味了~

说到过年,说到年味,我想在每个人的意识之中有不同的理解,但回归到20多年前在农村的春节,我想大家一定是印象深刻的,应该八九不离十大家都是一样的。

各地风俗有所差异,但大同小异,我就说说我们这边农村的过年。

开始有年的味道一般是从备年货的阶段开始的,正月初一前几天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这个完整的年才算是真正的过完。

真正的过年,最有年味的农村过年

那时候的过年,真的是小孩子们最期盼的节日,也是大人们最精心准备去迎接的节日。理当如此,春节是咱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吗!

1、备年货

这可是过年的必备环节,也是一件大事。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 ,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只要能想到的都要大包小包的给购买回来,好像一整年就为了过这一天似的。

应该是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叫“步行街”的地方吧,那就是年前备货的集中地,到时候人山人海,花生、瓜子、糖,鞭炮、窗花和蔬菜,应有尽有。

记得那时候快到放寒假的时候,就时常盼望着跟父母去赶集备年货。一放假,一家子全出动,早餐早早坐上大客车去城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一天,我们还拿几个大袋子装东西,生怕拿的东西装不下。你可别说,这备年货的这一天可是个大事情,光给孩子们买过年新衣服就得很久的时间,挑了选、选了挑,还得搞价搞上大半天,既得让孩子们满意,花的钱还不能太多。

除了买衣服还得买家里需要的猪肉、蔬菜、鞭炮、各种做菜辅料等等,逛半天饿了中午就在小摊上吃个炒凉皮,或是喝一碗大碗面,下午继续“奋战”。等到天快黑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东西就准备的差不多了,大包小包拎着该去挤客车了,有些人一天买不完第二天还得去,还有些人直接住在城里的亲戚家过一晚,第二天继续。

那种场景,那种氛围,那种跟着父母拥挤在人群中的感受,现在回味一下,也许那就是年味吧!

2、按春节谣过好年前每一天

备完年货才算完成第一步,接下来腊月二十三到大年初一这段时间,才算是正儿八经迎接新年到来的关键几天,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版本的春节谣,我们这边是这样说的:二十三,老灶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一个扭……

那个时候,年前那几天,村里的大人们确实是按照“春节谣”里所唱的那样过的。记得腊月二十三那天,父母告诉我们在几点之前必须回来家,要不灶王节数人口就数到了别人家,来年就会给你家少记人口,到时候粮食就会打的少。二十四扫房子,作为孩子们的我们最喜欢翻箱倒柜,那一天起的特别早,柜子、箱子、床各种家具都要搬开,房子的各个角落都要清扫,好像积攒了一年的灰尘都要在这一天扫完一样,我们这些小孩子其实就是凑热闹的,我们最喜欢搬开柜子和箱子之后,能发现自己前几年丢失的玩具,那种感觉真的很好。二十五,磨豆腐,那一天大人们用做豆腐的工具制作一天的豆腐,那时候我还小,具体怎么做忘了,等过了几年村里都省去了这个环节。二十六,炖猪肉,年货准备的所有猪肉这一天都要炖了它,过年那几天做饭就方便了。二十七,宰年鸡;杀鸡宰鱼,为年夜饭做准备。二十八,把面发,这一天基本准备工作就差不多了。二十九,蒸馒头,包子、馒头、麻花、油糕、油条、丸子……准备主食的一天。

写春联、贴春联

为什么单独扯出来说贴春联这回事呢,因为我小时候记忆太深刻。那时候还都是自己写对联,买上红纸,根据家里各个大小门折叠,割出合适的对联尺度。农村人会写毛笔字的不多,我老爹算是文化人,写的一手好毛笔字。除了给自己家写之外,邻里四舍的对联都包了,到时候就会有一家家的人来我家送红纸,有些人送的纸不够,我爹还会自己给贴补上,我就是负责跟老爹拽对联的,他写一个字我拽一下,记得那时候我们每个屋里都是摆着一堆堆的对联晾晒,还得记住是谁家的,晾好之后打包我还得给人家送到家去。

那时候贴春联是用面糊的酱子,不像现在用透明胶等东西替代,那时候贴春联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活动项目,有很多的讲究,在哪天贴,在几点贴最好等到,记得那时候炕边墙上还贴“身体健康”,缸上面还要贴“五谷丰登”等等,感觉现在的年代贴春联都是凑合事,而且也都是买来的对联。

理发

年前一定要理一次发,我老爹会理发的技术,年前那几天很多亲朋好友的都会来找我爹理发,本来年前的几天就比较忙,还得兼顾着给别人写对联和理发,不过老爹是开心的,我有时候还会帮忙扫理完的头发,村里很多人在过年的时候精神的小发型都是我爹的杰作。

3、大年三十

也就是除夕,这一天是所有该忙活的准备工作都已经结束,纯粹等着第二天新年的到来了。我们那时候一家人会去奶奶家聚会,堂兄、堂弟、姐姐、妹妹一大屋子,瓜子、糖等各种好吃的,那时候最喜欢爷爷准备的红酒,特别甜,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现在老人们也一个个去世了,家庭聚会也几乎没有了,各过各的。

聚餐完毕,这时候整个村庄已经是有陆陆续续的鞭炮声了,我们村的人都会去庙上抢头香,一到12点钟那一刻,整个村子鞭炮齐名,整整的响一宿,我们在鞭炮的声音中渐渐睡去。

4、大年初一

这一天,我们孩子们起的很早,跟爸爸一起放鞭炮,劈劈啪啦的一阵响声,满院子都是小炮,我就去捡一些没崩完的小炮装口袋。

吃完饺子之后,着急去外面显示自己过年的新衣服,跟着父母去各家的长辈家磕头拜年,除了长辈给的压岁钱外,口袋里装的花生、瓜子、糖也是满满的,也算是满载而归吧!

提到这个真的有太多太多想说的话语,回味的东西也很多,说以前过年能说上一箩筐,然而时间有限就不再多说。

为什么现在的人感觉过年越来越没意思,年味渐渐淡了或者说没有年味了,因为省去了很多环节,逐渐简便化,为了图省事的人们逐渐把年过得不像个年……来,说说你印象中的过年吧!

更多过年的年的意思(过年是啥样)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